一种钢制板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3197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制板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一种钢制板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暖气散热器是我国北方冬季主要的取暖设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3336992 U公开了一种钢制散热器,提高了散热量。但是,这种结构的散热器是通过提高增加热水流量实现提高散热效果的,在热水供应量不足的情况下,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制板式散热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对于热水中热量的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制板式散热器,包括与进水管相连的进水端散热器和与回水管相连的回水端散热器,进水端散热器与回水端散热器相互贴合并且交替设置,进水端散热器与回水端散热器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进水端散热器内设置有若干个内套管,内套管与进水端散热器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导热翅片,内套管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挡板,挡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上沿设置有导流套管,导流套管的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挡板内水平设置有毛细管,毛细管的一端与内套管的外侧相通,毛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通孔相通;所述回水端散热器内垂直设置有隔板。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端散热器的宽度大于回水端散热器的宽度,相邻进水端散热器与回水端散热器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金属丝网层。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端散热器和回水端散热器通过竖管分别与进水管和回水管连接,竖管与进水管和回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球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进水端散热器和回水端散热器可以降低回水水流对于进水端热水利用率的影响。在进水端散热器内,通过设置内套管和导热翅片,可以有效提高热水在进水端散热器内与外部传热的接触面积。热水流过导流套管后,流速增加,在第二通孔内的毛细管内形成局部负压,从而实现热水通过毛细管在内套管的内外流动,这种进水端散热器内部的局部循环流动可以有效提高热水在进水端散热器内的热量传递量,从而通过对于热水的充分利用,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回水端散热器内的隔板用于防止两侧进水端散热器内水压不同而造成的热水通过回水端散热器反流入进水端散热器的问题。金属丝网层可以有效地降低回水端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温度较低的回水端散热器的热传导量。球头可以降低竖管与进水管和回水管的连接处的内部水压,防止连接处的渗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套管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回水端散热器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中:1、进水管;2、进水端散热器;3、回水管;4、回水端散热器;5、第一通孔;6、内套管;7、导热翅片;8、挡板;9、第二通孔;10、导流套管;11、毛细管;12、隔板;13、金属丝网层;14、竖管;15、球头;16、空腔;17、弯折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与进水管1相连的进水端散热器2和与回水管3相连的回水端散热器4,进水端散热器2与回水端散热器4相互贴合并且交替设置,进水端散热器2与回水端散热器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5,所述进水端散热器2内设置有若干个内套管6,内套管6与进水端散热器2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导热翅片7,内套管6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挡板8,挡板8上设置有第二通孔9,第二通孔9的上沿设置有导流套管10,导流套管10的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挡板8内水平设置有毛细管11,毛细管11的一端与内套管6的外侧相通,毛细管11的另一端与第二通孔9相通;所述回水端散热器4内垂直设置有隔板12。在进水端散热器2内,通过设置内套管6和导热翅片7,可以有效提高热水在进水端散热器2内与外部传热的接触面积。热水流过导流套管10后,流速增加,在第二通孔9内的毛细管11内形成局部负压,从而实现热水通过毛细管11在内套管6的内外流动,这种进水端散热器内部的局部循环流动可以有效提高热水在进水端散热器2内的热量传递量,从而通过对于热水的充分利用,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回水端散热器4内的隔板12用于防止两侧进水端散热器2内水压不同而造成的热水通过回水端散热器4反流入进水端散热器2的问题。进水端散热器2的宽度大于回水端散热器4的宽度,相邻进水端散热器2与回水端散热器4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金属丝网层13。金属丝网层13可以有效地降低回水端散热器4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温度较低的回水端散热器4的热传导量。进水端散热器2和回水端散热器4通过竖管14分别与进水管1和回水管3连接,竖管14与进水管1和回水管3的连接处设置有球头15。球头15可以降低竖管14与进水管1和回水管3的连接处的内部水压,防止连接处的渗漏。

另外,在回水端散热器4未与进水端散热器2接触的外表面设置有空腔16,空腔16内设置有若干个弯折板17。空腔16可以作为散热缓冲层,提高回水热量向外传递的热效率,弯折板17提高了空腔16内热空气与外界的热量传导效率。

其中,散热器外部管路的连接关系在背景技术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公开,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