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空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5342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空冷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空冷却器。



背景技术:

随着发电机技术的发展,发电机容量越来越大,发热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发电机发电时,需要配置相应的冷却装置用来对发电机进行冷却降温,防止发电机出现故障,延长发电机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冷却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电机用空空冷却器[申请号:200920072663.9;授权公告号:CN201490842U],包括风柜、设于风柜内的数排换热管以及设于风柜一端的集风罩,换热管一端分别通过集风罩与外部风机相通,同一横排的相邻两个换热管的圆心与纵向相对应的一个换热管的圆心呈等腰三角形,并且构成该等腰三角形的同一横排的两个换热管的管间距与纵向相对应的换热管的管间距之比的取值范围为1.6-2.0。

该种结构的空空冷却器,换热管全部呈叉排方式排列,换热管之间的间距小,且同一横排的相邻两个换热管的圆心与纵向相对应的一个换热管的圆心呈等腰三角形,发电机产生的热风从第一排两根换热管之间的间隙穿过后会撞击到第二排位于第一排两根换热管之间的换热管,然后热风分开后依次撞击下一排的换热管,该种换热管的布置方式阻力较大,热风通过换热管的速度较慢,流量小,即发电机产生的热风循环速度慢,发电机处的温度较高,换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空空冷却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空空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热风进口和热风出口,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多排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的空腔分为下部的热风进风段、中间的热风中间段和上部的热风出风段,所述热风进风段和热风出风段处的换热管以顺排的方式排列,所述热风中间段处的换热管以叉排的方式排列。

热风进风段和热风出风段处的换热管以顺排的方式排列,即换热管横排和纵排均呈一直线,发电机产生的热风进入到壳体中,换热管对热风的阻力较小,热风冲击的损失小,而且热风能够更快的从换热管处排出,即热风在到壳体中的流量大;而且热风中间段的换热管采用叉排的方式排列,即相邻两横排的换热管相互错开,斜向设置,该种换热管的布置方式增大热风湍流换热强度,本空空冷却器热风的流量大,换热能力强,整体换热效果好。

在上述的一种空空冷却器中,所述热风进风段和热风出风段处的相邻两个横排换热管之间的间距为4-7mm。该种间距,在保证热风能够顺畅流通的前提下使热风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管接触换热,从而提高本空空冷却器的换热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空空冷却器中,所述热风进风段和热风出风段处的相邻两个纵排换热管之间的间距为3-6mm。该种间距,在保证热风能够顺畅流通的前提下使进入的热风产生一定的湍流,从而提高换热管的换热能力,提高换热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空空冷却器中,所述热风中间段处的相邻两个斜向换热管沿热风进风段往热风出风段的方向之间的间距为0-2mm。该种间距,在保证热风能够流通的前提下提高热风的湍流强度,从而提高热风与换热管的热交换,提高换热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空空冷却器中,所述热风进风段和热风出风段处的换热管横排数量均至少为三排。该种结构,保证热风在热风进风段和热风出风段处的流通顺畅。

在上述的一种空空冷却器中,所述热风进口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热风出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热风出口位于热风进口的两侧。热风从中间进入到壳体中,然后从两边排出,热风的循环路径合理,热风循环速度快,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空空冷却器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固连有顶驱风机,所述顶驱风机位于热风进口的正上方。顶驱风机的设置提高热风流动的速度,即提高热风的流量,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空冷却器的热风进风段和热风出风段的换热管均是以顺排的方式排列,热风中间段的换热管以叉排的方式排列,换热管以混用的方式配合排列,减少热风进入壳体内和进入顶驱风机时的流体动能损失,增大风量,增强冷却器的换热能力,从而提高本空空冷却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空空冷却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空空冷却器换热管的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热风进口;3、热风出口;4、换热管;5、热风进风段;6、热风中间段;7、热风出风段;8、顶驱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空空冷却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具有热风进口2和热风出口3,热风进口2的数量为一个,热风出口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热风出口3位于热风进口2的两侧,壳体1的顶部固连有顶驱风机8,顶驱风机8位于热风进口2的正上方。壳体1的一端冷风进口,另一端为冷风出口,壳体1中设置有多排换热管4,多排换热管4沿冷风进口朝冷风出口的方向设置。

如图2所示,壳体1内的空腔分为下部的热风进风段5、中间的热风中间段6和上部的热风出风段7,热风进风段5和热风出风段7处的换热管4以顺排的方式排列,热风中间段6处的换热管4以叉排的方式排列。

本实施例中,热风进风段5处的换热管4横排数为四排,热风出风段7处的换热管4横排数为三排,热风进风段5和热风出风段7处的相邻两个横排换热管4之间的间距为5.5mm,热风进风段5和热风出风段7处的相邻两个纵排换热管4之间的间距为4.5mm,热风中间段6处的相邻两个斜向换热管4沿热风进风段5往热风出风段7的方向之间的间距为0.5mm,在实际生产中,热风进风段5处的换热管4横排数为三排或者六排,热风出风段7处的换热管4横排数为四排或者六排,热风进风段5和热风出风段7处的相邻两个横排换热管4之间的间距可以为4mm或者7mm,热风进风段5和热风出风段7处的相邻两个纵排换热管4之间的间距可以为3mm或者6mm,热风中间段6处的相邻两个斜向换热管4沿热风进风段5往热风出风段7的方向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mm或者2mm。

工作时,将本空空冷却器安装到发电机上,热风进口2与发电机的出风口相连,热风出口3与发电机的进风口相连,启动顶驱风机8,发电机产生的热风从热风进口2进入,该热风依次通过换热管4的热风进风段5、热风中间段6和热风出风段7,热风与换热管4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热风的温度,温度降低后的热风从热风出口3进入到发电机中,热风在发电机和空空冷却器中循环流通,从而对发电机进行降温。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热风进口2、热风出口3、换热管4、热风进风段5、热风中间段6、热风出风段7、顶驱风机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