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上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487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上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柱上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柱上开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柱上断路器、柱上负荷开关、柱上隔离开关。

一次设备是生产和转换电能的设备。如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机、变换电压、传输电能的变压器,将电能变成机械能的电动机等。二次设备是对电力系统内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调节的辅助设备,即不直接和电能产生联系的设备。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的一二次接口中存在兼容性和扩展性差的问题。

同时,为贯彻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公司党组工作部署,解决配电网规模化建设改造中增量设备配电自动化覆盖以及一二次设备不匹配的问题,并同时实现线损“四分”(分区、分压、分元件、分台区)同期管理的目标,需要扎实推进10(20/6)千伏同期分线线损管理,不断提高线损管理精益化水平,提升经营效益。

因此,如何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解决一二次接口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差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柱上开关,通过将电子传感器设置在开关本体内,提高了柱上断路器一二次设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并且在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解决了配电自动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二次接口的兼容性和扩展性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柱上开关,包括:

开关本体以及在所述开关本体内置的电子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子传感器包括电子式电压传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子式电压传感器的一端与绝缘子连接,一端融入到隔离开关之中;

所述电子式电流传感器与固封极柱对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在所述开关本体外部两侧设置有电源PT。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还包括馈线终端,所述馈线终端、所述开关本体以及所述电子式电压传感器之间采用航空插,并通过绝缘电缆连接,对航空插座中的金属导体进行密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在所述开关本体内置有涌流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上开关,包括开关本体以及在所述开关本体内置的电子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子传感器设置在开关本体内,提高了柱上断路器一二次设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并且在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解决了配电自动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二次接口的兼容性和扩展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柱上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柱上开关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开关本体

2:电子传感器

3:固封极柱

4:隔离开关

2.1:电子式电压传感器

2.2:电子式电流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所述,针对现有技术中,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的一二次接口中存在兼容性和扩展性差的问题。

有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柱上开关,通过将电子传感器设置在开关本体内,提高了柱上断路器一二次设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并且在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解决了配电自动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二次接口的兼容性和扩展性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柱上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开关本体1,电子传感器2以及固封极柱3,各个重要特征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将电子传感器2内置在开关本体1中,其中,电子传感器2包括电子式电压传感器2.1和电子式电流传感器2.2。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可以将电子式电压传感器2.1的一端与绝缘子连接,然后将另一端融入到隔离开关之中。

进一步的,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还可以将电子式电流传感器2.2与固封极柱3对接。

进一步的,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还可以在开关本体1外部两侧设置有电源PT。

进一步的,在另一些实施场景中还包括有馈线终端,并且馈线终端、开关本体1以及电子式电压传感器2.1之间采用航空插,再通过绝缘电缆连接,还要对航空插座中的金属导体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还可以在开关本体1内置有涌流控制器。

基于上述设备连接关系的阐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子式电压传感器2.1和电子式电流传感器2.2完全融入到开关本体1之中,结构简单,不额外增加安装结构,并且在一些具体的实施场景中采用了灵活的连接方式,提高了柱上断路器一二次设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并且在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解决了配电自动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二次接口的兼容性和扩展性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的一二次接口中存在兼容性和扩展性差的问题。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柱上开关,通过将电子传感器2设置在开关本体1内,提高了柱上断路器一二次设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并且在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解决了配电自动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二次接口的兼容性和扩展性问题。

如图2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柱上开关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本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和优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二次融合成套断路器由开关本体1、馈线终端、电源PT、连接电缆等构成。在开关本体1内置电子式电压传感器2.1和电子式电流传感器2.2,具体的可用作线路分段、联络、分支等场合。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在开关本体1内置1组高精度、宽范围的电子式电压传感器2.1,提供Ua、Ub、Uc、U0(测量、计量)电压信号;内置1组高精度、宽范围的电子式电流传感器2.2,提供Ia、Ib、Ic、I0(保护、测量、计量)电流信号。电子式电压传感器2.1在结构上起到支撑绝缘子的作用,并融入到隔离开关之中;电子式电流传感器2.2实现与固封极柱3的无缝对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外置电源PT安装在开关本体1两侧。

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在开关本体1、馈线终端、电源电压传感器之间采用军品级航空插,并通过户外型全绝缘电缆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暴露在空气中的航空插座必须采用密封材料对金属导体进行密封,以提高其抗凝露的性能。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开关本体1内置的有涌流控制器,以达到合闸涌流保护的作用。

通过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将电子传感器2内置到开关本体1同时,还具备采集三相电流、三相电压、零序电流、零序电压的能力,并满足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和电能量的要求。

进一步的,还可根据实际运行的工况,灵活配置运行参数及控制逻辑,实现单相接地、相间短路故障处理,可直接跳闸切除故障,具备自动重合闸功能,重合次数及时间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还包含,具备自适应综合型就地馈线自动化功能,不依赖主站和通信,通过短路/接地故障检测技术、无压分闸、故障路径自适应延时来电合闸等控制逻辑,自适应多分支多联络配电网架,实现单相接地故障的就地选线、区段定位与隔离;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一次合闸,实现永久性短路故障的区段定位和瞬时性故障供电恢复;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二次合闸,实现永久性故障的就地自动隔离和故障上游区域供电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记载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点,更多的优点可以通过运用本实用新型合理的得到。

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子传感器2设置在开关本体1内,并且在一些具体的实施场景中采用了灵活的连接方式,提高了柱上断路器一二次设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并且在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解决了配电自动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二次接口的兼容性和扩展性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侧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业务限制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