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组合式满幅光伏发电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83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分体组合式满幅光伏发电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用瓦体,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光伏瓦,它是屋面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最小发电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能源短缺将日趋严重,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是世界性难题。光伏发电为人们的电力需求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制造成本的降低,人们对太阳能屋面发电系统的认可不断提高,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具有的优势,人们开始考虑如何使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使原本仅具有遮阳、挡雨以及防风功能的屋顶瓦片与太阳能组件组件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屋面资源,使屋面成为一个太阳能发电站,为居民提供自备的电力能源。

现有的太阳能光伏瓦均包括瓦体和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固定安装在瓦体的向阳面上,在瓦体的向阳面上设有安装光伏组件的内凹区,在内凹区内设有外粘胶槽、内粘胶槽、接线盒避让孔和排水槽。达到瓦体与光伏组件一体化而形成的太阳能光伏瓦,在瓦体上开设了多条粘胶槽和一个接线盒避让孔,接线盒穿过接线盒避让孔,组件面板通过硅胶黏贴固定在瓦体的向阳面上。由于用硅胶粘固组件面板,硅胶凝固时间长,因此太阳能光伏瓦的制作周期长,生产效率不高。同时,这种通过硅胶固定连接的太阳能光伏瓦在露天环境使用,硅胶在日晒雨淋高低温交替的环境下长期使用,硅胶与瓦体的粘接密封性能变差,当光伏组件与瓦体之间产生脱胶时,两者之间必然产生渗水缝隙,严重影响屋面的防雨性能,直接影响到房屋的正常使用,使光伏瓦失去了防风挡雨的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而且现有的瓦片都设置有接线盒避让孔,瓦片制造工艺复杂。这种结构的光伏瓦的制造、运输、维护成本高,制造时,瓦体需要开接线盒避让孔和若干胶槽,光伏组件与瓦体之间的固定需要大量的硅胶粘接,制造成本高;运输时,这种光伏瓦体必须将光伏组件和瓦体预先粘接固化然后分别包装、运输至使用地,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车辆的颠覆,会导致瓦体或光伏组件意外撞击破损,装卸、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较高,所以运输成本高;这种光伏瓦只要其中有一个零件损坏就必须整体更换,没有损坏的部件不能再利用,严重影响房屋的使用,增加了维护更换成本,这种光伏瓦的瓦体与光伏组件无法现场组装。并且现有的光伏瓦覆盖在屋面上都是能看到瓦体与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夹杂瓦体,这样不仅不美观,而且屋面无法全部由太阳能电池板覆盖,降低了屋面面积的利用率,有时候无法供应整个家庭所有家用电器需要的电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光伏瓦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组合式满幅光伏发电瓦,它实现了底瓦与光伏组件的分体组装,既简化了光伏瓦的结构,又缩小了光伏瓦的生产制作周期,极大地降低了光伏瓦在生产、运输、安装过程中因意外产生的破损率,降低了实施成本,不仅安装好后外观美观,而且屋面面积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分体组合式满幅光伏发电瓦,其特征是:包括瓦体、光伏组件、散热固定板和至少一个支承扣,在瓦体向阳面上设有挂瓦凸体、咬合结构和组件安装面,挂瓦凸体设置在瓦体向阳面的顶端,咬合结构设置在瓦体的左侧,瓦体的向阳面的其余部分为组件安装面,光伏组件安装在组件安装面上,在瓦体的背阳面底端设置有对应挂瓦凸体的挂瓦卡爪,在瓦体右边缘的背阳面设有与咬合结构相适配的咬合凸体,在组件安装面上端设置有散热槽,在散热槽内设有上连接盲孔,在散热槽下方的组件安装面上设置有排水槽,在组件安装面的下端设有支承扣安装结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和电源线,接线盒底端固定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的顶端,接线盒的长度小于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电源线设置在接线盒长度方向的两端,接线盒的顶端与挂瓦凸体的底边齐平,太阳能电池板的左边缘与咬合结构的右边缘齐平,太阳能电池板的下端面与瓦体的下端面齐平,太阳能电池板的右端面与瓦体的右端面齐平,所述散热固定板包括底板和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设置在底板上,散热固定板通过底板固定安装在散热槽内,限位结构限定太阳能电池板的上端,支承扣固定安装在组件安装面下端的支承扣安装结构内,支承扣对太阳能电池板的下端进行托持限定。

进一步,所述散热固定板上的限位结构由横边和竖边组成,横边一端面和竖边固定连接成L型,横边另一端面与底板固定连接,竖边与底板之间形成卡槽,卡槽的槽口向下,卡槽的槽宽与太阳能电池板的厚度相对应,太阳能电池板的上端位于卡槽内。

进一步,在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的位置与上连接盲孔的位置相对应,散热固定板通过连接通孔和上连接盲孔固定在散热槽内。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通孔中至少一个为长腰孔。

进一步,所述支承扣安装结构包括支承扣安装槽和下连接盲孔,下连接盲孔设置在支承扣安装槽内。

更进一步,所述支承扣包括连接边、承重边和限位边,承重边的一端与连接边垂直固定连接,承重边的另一端与限位边垂直固定连接,在连接边上开有安装孔,支承扣的连接边通过安装孔和下连接盲孔固定安装在支承扣安装槽内,限位边与连接边之间形成托持槽,托持槽的开口向上,太阳能电池板的下端卡装在托持槽内。

进一步,在底板与接线盒的非接触处开有节材槽。

进一步,在底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结构。

进一步,在瓦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承扣。

进一步,散热固定板与瓦体的连接方式为:在上连接盲孔中设有嵌件,连接螺钉穿过底板上的连接通孔与嵌件旋接固定,将散热固定板固定在瓦体上。

进一步,支承扣与瓦体的连接结构与散热固定板与瓦体的连接结构相同。

进一步,在散热固定板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弹性垫。

进一步,在支承扣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弹性垫。

这种分体组合式满幅光伏发电瓦的光伏组件安装时,无需打胶安装,只需先用连接螺钉将支承扣开口向上固定安装在瓦体的下端,然后将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片的底端卡装在支承扣的托持槽内,将散热固定板通过限位结构卡装在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顶端,最后用连接螺钉将散热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瓦体上,安装好后光伏组件的接线盒的顶端与挂瓦凸体的底边齐平,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底端与瓦体的底端齐平,光伏组件由散热固定板的限位结构和支承扣固定限位,无需打胶等待硅胶凝固,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制作时间,生产效率高,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制作成本。在光伏组件与瓦体之间设置有散热固定板,一方面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散热效果,避免接线盒温度过高烧毁,另一方面对光伏组件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的左边缘与咬合结构的右边缘齐平,太阳能电池板的下端面与瓦体的下端面齐平,太阳能电池板的右端面与瓦体的右端面齐平,在屋面铺瓦安装时,瓦体的顶端挂瓦凸体与左边缘咬合结构均被相邻的瓦体覆盖,从而安装好后整个屋面只看到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板,不仅外观美观,而且屋面利用率高,保证供应家庭用电。这种光伏瓦可以现场组装,可以将光伏组件一起包装、运输至使用地,瓦体一起包装、运输至使用地,减少瓦体或光伏组件意外撞击破损,装卸、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低,运输成本低,而且即便意外撞击破损也可以只更换损坏部件,无需整体更换,在使用过程中也一样,有损坏的部件只需更换损坏的部件,没有损坏的可以再利用,节约了大量的维护更换成本。在散热固定板和支承扣与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板之间设有弹性垫,避免了太阳能电池板被散热固定板和支承扣划伤损坏的情况。本分体组合式满幅光伏发电瓦美观适用、安装快捷、节能环保,具备杰出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视图;

图4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2中的C-C剖视放大图;

图7为图1中的D-D剖视图;

图8为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散热固定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E-E剖视图;

图11为支承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散热固定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瓦体;2-光伏组件;3-散热固定板;4-支承扣;11-挂瓦凸体;12-咬合结构;13-组件安装面;14-挂瓦卡爪;15-咬合凸体;16-散热槽;17-上连接盲孔;18-排水槽;19-限位安装结构;21-太阳能电池板;22-接线盒;23-电源线;31-底板;32-限位结构;33-连接通孔;34-节材槽;41-连接边;42-承重边;43-限位边;44-安装孔;45-托持槽;191-支承扣安装槽;192-下连接盲孔;321-横边;322-竖边;32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分体组合式满幅光伏发电瓦,如图1~图11所示,包括瓦体1、光伏组件2、散热固定板3和至少一个支承扣4,在瓦体1向阳面上设有挂瓦凸体11、咬合结构12和组件安装面13,挂瓦凸体11设置在瓦体1向阳面的顶端,咬合结构12设置在瓦体1的左侧,瓦体1的向阳面的其余部分为组件安装面13,光伏组件2安装在组件安装面13上,在瓦体1的背阳面底端设置有对应挂瓦凸体11的挂瓦卡爪14,在瓦体1右边缘的背阳面设有与咬合结构12相适配的咬合凸体15,在组件安装面13上端设置有散热槽16,在散热槽16内设有上连接盲孔17,在散热槽16下方的组件安装面13上设置有排水槽18,在组件安装面13的下端设有支承扣安装结构19,所述支承扣安装结构19包括支承扣安装槽191和下连接盲孔192,下连接盲孔192设置在支承扣安装槽191内,所述光伏组件2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1、接线盒22和电源线23,接线盒22底端固定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21的顶端,接线盒22的长度小于太阳能电池板21的长度,接线盒22背面与太阳能电池板21的背面平行,接线盒22的高度为1厘米,电源线23设置在接线盒22长度方向的两端,接线盒22的顶端与挂瓦凸体11的底边齐平,太阳能电池板21的左边缘与咬合结构12的右边缘齐平,太阳能电池板21的下端面与瓦体1的下端面齐平,太阳能电池板21的右端面与瓦体1的右端面齐平,上连接盲孔17的底边到挂瓦凸体11底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接线盒22的高度,所述散热固定板3包括底板31和限位结构32,在底板31上设有两个连接通孔33,连接通孔33的位置与上连接盲孔17的位置相对应,其中一个连接通孔33为长腰孔,在上连接盲孔17中设有嵌件,连接螺钉穿过底板31上的连接通孔33与嵌件旋接固定,将散热固定板3固定在瓦体1的散热槽16内,在底板3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结构32,限位结构32由横边321和竖边322组成,横边321一端面和竖边322固定连接成L型,横边321另一端面与底板31固定连接,竖边322与底板31之间形成卡槽323,卡槽323的槽口向下,卡槽323的槽宽与太阳能电池板21的厚度相对应,太阳能电池板21的上端位于卡槽323内,两个支承扣4固定安装在组件安装面13下端的支承扣安装结构19内,所述支承扣4包括连接边41、承重边42和限位边43,承重边42的一端与连接边41垂直固定连接,承重边42的另一端与限位边43垂直固定连接,在连接边41上开有安装孔44,在下连接盲孔192中设有嵌件,连接螺钉穿过安装孔44与嵌件旋接固定,限位边43与连接边41之间形成托持槽45,托持槽45的开口向上,太阳能电池板21的下端卡装在托持槽45内。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所示,在板体31上与接线盒22的非接触处对称开有四个节材槽34。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散热固定板3与太阳能电池板21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弹性垫。

实施例4:与实施例1~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支承扣4与太阳能电池板21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弹性垫。

实施例5:与实施例1~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瓦体1的背面设有加强筋,以提高瓦体1的抗压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