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655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系统中通常需要连接有多台服务器,因此,需要较多数量的电源线,较多数量的电源线交叉混在一起,杂乱无章,毫无规范,同时无法快速识别不同的电源线,不利于安装布线的有效进行,易造成误操作,为正常的安装布线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并在之后的工作中易发生碰掉、误拔电源线等故障,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理线装置,大多是将不同的电源线收纳在一个理线槽内,该种结构设置的理线装置,同样无法快速对不同的电源线进行识别,给前期布线及后期工作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

所述的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包括底板及一体式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上卡接设置有上盖,所述底板与两侧的侧板共同夹合形成一线缆容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对称设置有出线槽,所述侧板的上侧固定设置有向外弯曲的弧形卡块,所述上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弧形卡块卡接设置的卡槽。

所述的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孔,且底板的长度大于上盖的长度。

所述的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的槽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至少设置有与底板相平行的滑竿。

所述的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插接设置有分线板。

所述的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分线板的一端穿过插接孔后与支撑板接触。

所述的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沿底板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两组。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确保电源线排放有序,以达到减少线缆占用空间的目的,且美观大方,可有效提高电力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通过设置的滑槽和滑竿,以适应不同粗度的电源线,扩大使用范围及提高使用的灵活度,通过设置的插接孔及分线板,进一步提高电源线的有序排列,实现配电理线产品快速安装、更换及部署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板上设置插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侧板,3-上盖,4-线缆容纳槽,5-出线槽,6-弧形卡块,7-卡槽,8-安装孔,9-滑竿,10-插接孔,11-分线板,12-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示,本实用新型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该理线装置用于配电系统中对电缆的走向进行规范,有效防止电缆作业中误操作现象的发生,提高作业效率,保证电缆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理线装置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底板1及一体式设置在底板1两侧的侧板2,侧板2上卡接设置有上盖3,底板1与两侧的侧板2共同夹合形成一线缆容纳槽4,侧板2上对称设置有出线槽5,为实现上盖3的连接,在侧板2的上侧固定设置有向外弯曲的弧形卡块6,对应上盖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弧形卡块6卡接设置的卡槽7,为方便该理线装置的安装,在底板1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孔8,且底板1的长度大于上盖3的长度。

为提高该理线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在出线槽5的槽壁上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至少设置有与底板1相平行的滑竿9,滑竿9为光滑的圆柱形,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线缆的粗度调整其位置,从而扩大使用范围,为进一步对线缆进行分类,更加规范,在底板1上设置有插接孔10,该插接孔10沿底板1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两组,插接孔10内插接设置有分线板11,底板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12,分线板11的一端穿过插接孔10后与支撑板12接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