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振动器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210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振动器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属于振动器用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车载振动器,大都采用串激电机,一部分采用永磁直流电机,其工作效率低,换向器存在火花,噪声大,重量重,且随着负载的变化,电机转速波动极大,影响振动效果;如果电源正负极反接,则会导致电机反转,振动偏转,引起危险发生。极少部分采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但都采用的是霍尔感应磁场的驱动方式,其成本昂贵,且随着振动环境,霍尔精度产生变化,导致电机效率下降,容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永磁直流电机工作效率低、噪声大、重量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成本高且易发生故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振动器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座及其外侧的机壳,主机座内设有相互嵌套的转子及定子,转子的转子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壳连接,且两个端部从机壳中露出,该露出端各设有一个偏心块;所述定子与转子之间设有铜线线包,铜线线包与定子之间设有绝缘端板,转子内设有用于与铜线线包产生磁路的矩形磁极,铜线线包通过线束与固定于主机座上的驱动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壳由左机壳和右机壳组成,左机壳、右机壳通过螺钉与主机座连接,转子轴的两端分别从左机壳、右机壳中露出。

优选地,所述转子内设有六个均布的矩形磁极;定子内设有九个均布的铜线线包。

优选地,所述驱动板内设有整流桥、逆变桥及控制芯片,整流桥包括四个整流元件,四个整流元件均处于电源接入端,使得无论输入电流的方向,输出电流方向均一致;逆变桥包括六个mos管,六个mos管两两组合,形成三相输出,三相输出均通过线束与铜线线包连接;控制芯片设有九根信号线,九根信号线分别从六个mos管和三相输出获得反向电动势信号和相电压信号。

更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通过反向电动势信号计算控制电机旋转,通过相电压信号控制电机转速。控制芯片,通过相电压信号,反复调整占空比,达到电机保持恒速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转速反馈技术,保证电机转速保持恒定,不受负载影响;在电源接入端增加整流桥,使得电机转向不受正负极反接影响;采用反电势驱动方法,消除了霍尔元件不稳定的不利影响。本发明实现了转速及振动频率的恒定,保证振动质量,同时防止了因电源而电机反转、元器件因振动而导致的问题,质量和安全得到双重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载振动器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主视图;

图2为转子与定子的剖视图;

图3为驱动板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振动器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示意图,其包括主机座12,左机壳4和右机壳11,左机壳4和右机壳11通过螺钉3与主机座12相连,主机座12内具有定子7、转子9和驱动板13,定子7紧贴在主机座12内侧;定子7还包括绝缘端板5和铜线线包8,铜线线包8通过线束10连接到驱动板13;转子9的转子轴1通过两个轴承14与两个偏心块1相连;两个轴承14分别固定在左机壳4和右机壳11内。转子9具有六个均布在内的矩形磁极6,与定子7内均布的九个铜线线包8相配合产生磁路(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驱动板13包括整流桥15,逆变桥16和控制芯片17。整流桥15包括四个整流元件15-1,四个整流元件15-1均处于电源接入端,使得无论输入电流的方向,输出电流方向均一致。逆变桥16拥有六个mos管,留个mos管两两组合,形成三相输出(第一mos管16-1与第二mos管16-2组合形成u相输出,第三mos管16-3与第四mos管16-4组合形成v相输出,第五mos管16-5与第六mos管16-6组合形成w相输出),三相输出通过线束10与铜线线包8连接。控制芯片17拥有九根信号线,即m1信号线(17-1)、m2信号线(17-2)、u0信号线(17-3)、m3信号线(17-4)、m4信号线(17-5)、v0信号线(17-6)、m5信号线(17-7)、m6信号线(17-8)、w0信号线(17-9),九根信号线分别从六个mos管和三相输出获得反向电动势信号和相电压信号。控制芯片17通过反向电动势信号计算控制电机旋转,通过相电压信号控制电机转速。控制芯片17,通过相电压信号,反复调整占空比,达到电机保持恒速的效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振动器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座及其外侧的机壳,主机座内设有相互嵌套的转子及定子,转子的转子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壳连接,且两个端部从机壳中露出,该露出端各设有一个偏心块;所述定子与转子之间设有铜线线包,铜线线包与定子之间设有绝缘端板,转子内设有用于与铜线线包产生磁路的矩形磁极,铜线线包通过线束与固定于主机座上的驱动板连接。本发明采用转速反馈技术,保证电机转速保持恒定,不受负载影响,实现了转速及振动频率的恒定,保证振动质量,同时防止了因电源而电机反转、元器件因振动而导致的问题,质量和安全得到双重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王典;罗选强;王杰;邓堪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4
技术公布日:2018.0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