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电量分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81010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力分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电量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中提出,分布式发电项目可与电力用户进行电力交易。但是,由于分布式发电规模一般较小,发电出力不稳定,所以会造成供电可靠性低,增加了电力交易风险和成本,因此,聚合多个分布式电源而构建可稳定供给电能的电源聚合体,已成为分布式发电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新的交易模式下,市场化交易电量应按照一定的比例,公平合理地分摊至各个分布式电源,以充分调动各分布式电源主体的积极性。但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电量分配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电量分配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1)确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电源聚合体内各分布式电源的种类及数量,然后收集上述各分布式电源的装机容量、发电效率、综合线损率、历史发电量在内的基础数据;

2)按照市场出清规则,电力交易中心确定电源聚合体的交易电量q;

3)根据步骤1)获得的装机容量、历史发电量以及步骤2)获得的电源聚合体的交易电量q确定出各分布式电源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

4)根据步骤1)获得的发电效率、综合线损率,确定各分布式电源的交易电量调整系数;

5)根据步骤4)获得的交易电量调整系数和步骤3)获得的初始交易电量计算各分布式电源的交易调整电量,然后将交易调整电量进行归一化修正,得到最终交易分配电量;

6)对上述步骤5)获得的各分布式电源的最终交易分配电量进行安全校核,并下发至各分布式电源。

在步骤1)中,所述的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和分布式燃机,其数量分别为i、j和k。

在步骤3)中,所述的各分布式电源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的计算方法为:

各分布式光伏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为:

各分布式风电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为:

各分布式燃机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为:

式中,q为电源聚合体的交易电量,pi、pj、pk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装机容量,qi,0、qj,0、qk,0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λ1、λ2、λ3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交易电量分配比例,λ1+λ2+λ3=1,该比例综合考虑各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性及贡献度,由各分布式电源协商确定,可根据各分布式电源历史发电量占比计算得到。

在步骤4)中,所述的确定各分布式电源的交易电量调整系数的方法是:

(1)确定各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

分布式光伏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为:

分布式风电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为:

分布式燃机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为:

式中,αi、αj、αk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μi、μj、μk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发电效率,分别为电源聚合体内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和分布式燃机平均发电效率;

(2)确定各分布式电源的线损率调整系数;

分布式光伏的线损率调整系数为:

分布式风电的线损率调整系数为:

分布式燃机的线损率调整系数为:

式中,βi、βj、βk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线损率调整系数,losi、losj、losk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的综合线损率,分别为电源聚合体内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和分布式燃机的平均综合线损率;

(3)根据上述各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和线损率调整系数确定交易电量调整系数;

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交易电量调整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θi、θj、θk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交易电量调整系数。

在步骤5)中,所述的计算各分布式电源的交易调整电量,然后将交易调整电量进行归一化修正,得到最终交易分配电量的方法是:

(1)各分布式电源的交易调整电量计算公式如下:

qi=θi×qi,0

qj=θj×qj,0

qk=θk×qk,0

式中,qi、qj、qk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交易调整电量;

(2)将上述交易调整电量进行归一化修正,得到最终交易分配电量;

归一化修正公式如下:

式中,q′i、q′j、q′k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最终交易分配电量。

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电量分配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分布式电源以聚合体形式参与市场化交易过程中,综合考虑机组装机容量、发电效率、综合线损率等因素,将交易电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公平合理地分摊至各个分布式电源,可以充分调动各分布式电源的积极性,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电量分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电量分配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电量分配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1)确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电源聚合体内各分布式电源的种类及数量,然后收集上述各分布式电源的装机容量、发电效率、综合线损率、历史发电量在内的基础数据;

所述的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和分布式燃机,其数量分别为i、j和k,因此电源聚合体中的电源数量为n=i+j+k。

2)按照市场出清规则,电力交易中心确定电源聚合体的交易电量q;

3)根据步骤1)获得的装机容量、历史发电量以及步骤2)获得的电源聚合体的交易电量q确定出各分布式电源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

其中,各分布式光伏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为:

各分布式风电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为:

各分布式燃机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为:

式中,q为电源聚合体的交易电量,pi、pj、pk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装机容量,qi,0、qj,0、qk,0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分配的初始交易电量;λ1、λ2、λ3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交易电量分配比例,λ1+λ2+λ3=1,该比例综合考虑各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性及贡献度,由各分布式电源协商确定,可根据各分布式电源历史发电量占比计算得到。

4)根据步骤1)获得的发电效率、综合线损率,确定各分布式电源的交易电量调整系数;

(1)确定各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

发电效率越高,表明该电源技术越先进,符合技术发展方向,应获得政策支持。某分布式电源发电效率调整基数的计算方法为:该分布式电源发电效率与该电源聚合体内同类电源平均发电效率的比值。

分布式光伏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为:

分布式风电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为:

分布式燃机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为:

式中,αi、αj、αk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μi、μj、μk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发电效率,分别为电源聚合体内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和分布式燃机平均发电效率。

(2)确定各分布式电源的线损率调整系数;

不同分布式电源由于其出力稳定性、接入电压等级、输配电距离等的差异,导致了电源聚合体内不同分布式电源的综合线损率存在一定差别。综合线损率越大,意味着更多的输电损耗,因此,在确定各分布式电源交易电量时应考虑综合线损率的影响。线损率调整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该分布式电源综合线损率与该电源聚合体内同类电源平均综合线损率的比值。

分布式光伏的线损率调整系数为:

分布式风电的线损率调整系数为:

分布式燃机的线损率调整系数为:

式中,βi、βj、βk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线损率调整系数,losi、losj、losk分别为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的综合线损率,分别为电源聚合体内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和分布式燃机的平均综合线损率。

(3)根据上述各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效率调整系数和线损率调整系数确定交易电量调整系数;

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交易电量调整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θi、θj、θk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交易电量调整系数。

5)根据步骤4)获得的交易电量调整系数和步骤3)获得的初始交易电量计算各分布式电源的交易调整电量,然后将交易调整电量进行归一化修正,得到最终交易分配电量;

(1)各分布式电源的交易调整电量计算公式如下:

qi=θi×qi,0

qj=θj×qj,0

qk=θk×qk,0

式中,qi、qj、qk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交易调整电量。

(2)将上述交易调整电量进行归一化修正,得到最终交易分配电量;

计算得到交易调整电量后,各分布式电源的交易调整电量之和与初始交易电量总量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进行归一化修正。归一化修正公式如下:

式中,q′i、q′j、q′k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机的最终交易分配电量。

6)对上述步骤5)获得的各分布式电源的最终交易分配电量进行安全校核,并下发至各分布式电源。

实施例

某电源聚合体内共有4个分布式光伏,3个分布式风电,2个分布式燃机。各分布式电源的基础数据如下表所示。

该电源聚合体在参与某次电力市场化交易过程中,共出清交易电量1000mwh。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交易电量分配比例λ由相应的分布式电源历史发电量占比确定。按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各分布式电源分配电量如下表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例仅仅是一种可能的情况,有可能存在更多的分布式电源形式,也有可能有更多的分布式电源数量,但其交易电量分配方法是一样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