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3980发布日期:2018-06-02 00:4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力供给到滑动体的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设置在车辆地板上。



背景技术:

通常地,当将电气设备设置于诸如车辆滑动座椅这样的滑动体时,设置供电装置,用于将电力从诸如安装在车辆上的电池这样的电源供给到电气设备。这样的供电装置包括用于电连接电源与电气设备的线束以及用于容纳线束的外壳,并且线束响应于滑动体的滑动移动而容纳在外壳中或从外壳导出。在这样的线束的电源侧端的端部处,设置了连接器,该连接器配合在连接于电源的配对连接器中,从而实现电源与线束电连接。

为了以这种方式将线束连接于电源,需要将线束的设置有电源侧连接器的部分导出到外壳的外部。然而,当运送电气装置时,在一些情况下,线束的从外壳导出的部分变成阻碍,导致运送操作的可操作性下降。所以,已经提出了其中通过夹持而将线束临时固定于外壳的结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使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线束临时固定结构使得线束避免变为阻碍,并且提高了搬运工作的可操作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6-136811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如上所述,用于将电力供给到滑动体的供电装置设置于车辆地板,从而可能通过乘客的踩踏而被施加载荷(压力)。容纳线束的外壳被构造为承受这样的载荷。另一方面,难以使设置在线束上的电源侧连接器具有足以承受该载荷的强度。因此,能够想到的是线束在车辆地板上适当地布置,使得连接器位于乘客不太可能踩踏的位置。

然而,当试图以这种方式将连接器布置在适当位置时,线束的从外壳导出的部分变长。尽管专利文献1中的临时固定的应用能够抑制运输时的可操作性的下降,然而该供电装置的静止时的可操作性下降,并且在将供电装置安装于车辆时的可操作性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和安装时的可操作性的供电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实现目的,在第一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将电力供给到滑动体的设置于车辆地板的供电装置,并且包括:线束,该线束用于电连接车辆的电源与所述滑动体;和外壳,该外壳容纳所述线束,并且所述线束在其电源侧端部处包括能够配合于配对连接器的电源侧连接器,并且所述外壳具有容纳所述电源侧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中,所述电源侧连接器被布置为能够在作为配合方向的沿着所述车辆地板的方向上配合于所述配对连接器,并且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从上方覆盖所述电源侧连接器的保护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本发明中,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线束的线束壳体,并且所述线束壳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保护部的上表面被设置在相同平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二或第三方面的本发明中,在所述外壳上形成开口,所述开口通过在与所述配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敞口而使得能够视觉识别所述电源侧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至第四方面的任意一方面中,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筒状部,该筒状部围绕所述电源侧连接器,且沿着所述配合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筒状部从所述电源侧连接器向所述线束的相反侧延伸,并且具有筒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切口部。

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电源侧连接器容纳在外壳的连接器壳体中,所以线束的设置电源侧连接器的部分不被引出到外壳的外部。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供电装置自身时的可操作性。并且,不必须将连接器布置在乘客不可能踩踏该连接器的位置,并且配对连接器简单地配合在电源侧连接器中,从而提高了将供电装置安装于车辆时的可操作性。此时,比较容易制造能够承受乘客的踩踏的外壳,并且因此,将电源侧连接器容纳在这样的外壳中能够保护电源侧连接器免受载荷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通过保护部从上方覆盖电源侧连接器,所以能够保护电源侧连接器免遭乘客的踩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线束容纳部的上表面与保护部的上表面是共面的,所以使得更容易保护电源侧连接器免遭乘客的踩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能够通过形成在外壳中的开口容易地视觉识别电源侧连接器,所以能够视觉确认电源侧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之间的配合状态。并且,诸如锁定臂这样的锁定部设置于电源侧连接器或配对连接器,能够在通过锁定维持配合的构造中从所述开口插入手指、夹具等,并且解除锁定,使得容易地释放配对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配合时,向线束的相反侧延伸的筒状部的一部分能够作为引导部而在配合时引导配对连接器。此外,形成在筒状部处的切口能够确保配合时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供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示出供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供电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型例的供电装置的侧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供电装置

2 线束

21 电源端部

3 外壳

321 线束壳体的上表面

33 筒状部(连接器容纳部)

331 上板部(保护部)

333A 开口部

333B 切口部

4 电源侧连接器

200 配对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供电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供电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供电装置1的侧视图,并且图4是示出供电装置1的后视图。

本实施例的供电装置1这样的供电装置:其设置于车辆地板并且将电力供给到作为滑动体的滑动座椅,并且如图1和2所示,包括线束2和外壳3。在该实施例中,将车辆的长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车辆的宽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并且将车辆的上下方向定义为Z方向。即,XY平面是沿着车辆地板的表面。

线束2容纳在具有适当形状的外壳3中,并且载荷侧端部从稍后描述的外壳的载荷侧导出部3A导出,并且电源侧端部21包括电源侧连接器4。线束2的从载荷侧导出部3A导出的部分通过引导滑动座椅的座椅导轨100朝着滑动座椅布设。随着滑动座椅滑动和座椅位置改变,从载荷侧导出部3A导出的线束2的长度改变。虽然图1和2示出一条线束,但是线束2可以由多条线束构成。

线束2的载荷侧端部电连接于电气装备(例如,用于使滑动座椅滑动的电气移动机构、按摩机、扬声器等)。配对连接器200在Y方向上配合在电源侧连接器4中,如在稍后描述。配对连接器200设置在从安装在车辆上的电池等的电源延伸的线束的末端处。结果,滑动座椅的电气设备经由线束2连接于电源,并且供给电力。

外壳3沿着XY平面并且以X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地形成为矩形圆板状,并且该外壳3被设置为与沿着X方向延伸的座椅导轨100相邻。当滑动座椅由在Y方向上并排的两个座椅导轨100引导时,外壳3可以设置在两个座椅导轨100之间。

外壳3包括要放置在车辆地板上的基部31以及从上方覆盖基部31的盖部32,并且在基部31与盖部3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线束2的收纳空间。即,基部31的除了将在稍后描述的筒状部33之外的部分以及盖部32构成用于容纳线束2的线束壳体。例如,基部31和盖部32由绝缘树脂制成。

在外壳3的X方向上的一端侧(例如,后侧)处,形成了能够通过朝着另一端侧开口而导出线束2的载荷侧导出部3A。载荷侧导出部3A与座椅导轨100的一端连续地设置,并且从载荷侧导出部3A导出的线束2被构造为引入到座椅导轨100内。

在基部31的一端侧处,如同样在图3所示,形成了筒状部33,作为容纳电源侧连接器4的连接器壳体。电源侧连接器4具有多个端子插入孔4A,该多个端子插入孔4A沿着Y方向延伸,并且配对连接器200的阳端子插入到其内。注意,电源侧连接器4可以具有阳端子。筒状部33具有:上板部331、下板部332、和一对竖立壁部333、334,并且形成为从所有侧包围电源侧连接器的矩形管状。另外,构成筒状部33的上板部331、下板部332以及竖立壁部333和334沿着Y方向延伸,并且开口,使得配对连接器200能够连接于电源侧连接器4。此外,上板部331、下板部332和竖立壁部334在Y方向上从电源侧连接器4朝着线束2的相反侧延伸。

上板部331具有适当厚度,并且由一对竖立壁部333、334保持,从而难以由于来自上方的载荷而变形。即,上板部331用作从上方覆盖和保护电源侧连接器4的保护部。

在X方向上的一侧处的竖立壁部333上,形成了开口部333A和切口部333B,如图4所示。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配对连接器200。切口部333B形成为使得仅竖立壁部333不从电源侧连接器4向线束2的相反侧突出。即,切口部333B通常形成在竖立壁部333的上下方向(Z方向)上。

开口部333A被构造为使得能够视觉识别容纳在筒状部33中的电源侧连接器4。因为开口部333A形成在竖立壁部333中,所以开口部333A在X方向(在沿着车辆地板的平面上的与配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开口。电源侧连接器4具有用于锁定配对连接器200的锁定臂41。在锁定臂41上,设置了用于解除锁定的操作部42。能够从开口部333A视觉识别锁定臂41和操作部42,并且按压操作部42以解除配对连接器200通过锁定臂41的卡合。

当在Y方向上将配对连接器200配合到电源侧连接器4内时,不形成切口333B的上板部331、下板部332和竖立壁部334用作引导单元而在Y方向上引导配对连接器200。配对连接器200不必须抵接于所有的上板部331、下板部332和竖立壁部334,而可以由它们中的至少一个引导。

盖部32的上表面321形成为平坦状,并且是线束壳体的上表面,并且放置地板垫。作为在外壳3中形成的保护部的上板部331设置在上表面321的下方。

这里,将描述电源侧连接器4与配对连接器200的配合方法。操作者用手指或夹具握持配对连接器200,并且在沿着筒状部33的上板部331、下板部332和竖立壁部334而引导配对连接器200的同时,将配对连接器200插入到筒状部33内。此时,由于形成切口部333B,所以确保了操作空间。通过将配对连接器200进一步插入到筒状部33内,配对连接器200配合于电源侧连接器4。操作者通过从开口部333A的视觉检查来确认配对连接器200是否充分插入和准确地配合于电源侧连接器4(即,是否由锁定臂41锁定)。

注意,当移除配对连接器200时,将手指或夹具从开口部333A插入,按压操作部42,使锁定臂41变形从而解除锁定,并且可以拉出配对连接器200。

根据上述的该实施例,得到下面的效果。即,由于电源侧连接器4容纳在外壳3的筒状部33中,所以线束2的设置电源侧连接器4的部分不从外壳3引出。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供电装置1时的可操作性。并且,电源侧连接器4不必须布置在乘客不可能踩踏的位置,配对连接器200可以简单地配合在电源侧连接器4中,并且因此,能够提高将供电装置1安装于车辆时的可操作性。此时,易于制造能够承受乘客踩踏的外壳3,并且电源侧连接器4容纳在这样的外壳3中能够保护电源侧连接器4免受载荷损坏。

另外,由于电源侧连接器4由筒状部33的上板部331从上方覆盖,所以能够保护电源侧连接器4免受乘客踩踏。

此外,由于能够从形成在外壳3中的开口部333A视觉识别电源侧连接器4,所以能够视觉检查电源侧连接器4与配对连接器200之间的接合状态,并且能够抑制配合故障。此外,由于手指、夹具等从开口部333A插入,使得能够解除通过电源侧连接器4的锁定臂41的锁定,所以能够容易地移除配对连接器200。

此外,在配合时,由于至少筒状部33的上板部331、下板部332和竖立壁部334作为引导部而引导配对连接器200,所以能够提高配合时的可操作性。此外,由于切口部333B形成在筒状部33中,所以能够确保在配合时的操作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它构造,并且下面的变型等包括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以上实施例中,筒状部33的上板部331的上表面(从上方覆盖电源侧连接器4的保护器的上表面)被布置在盖部32的上表面321(容纳线束的线束壳体的上表面)的下方,然而保护部的上表面可以设置在与线束壳体的上表面大致相同平面内。

即,例如,如图5所示,上升部件5可以被构造为放置在上板部331的上表面上。此时,上升部件5和上板部331用作从上方覆盖电源侧连接器4的保护器,上升部件5的上表面51(保护器的上表面)与上表面321位于基本同一平面上。在图5中,示出了放置在上表面51和上表面321上的地板垫M。例如,上升部件5由绝缘树脂制成,并且形成减轻部52。减轻部52的形成防止当树脂部件冷却时发生由于收缩而引起的诸如凹陷这样的塌陷,这抑制了设计的恶化。另外,减轻部52可以形成为狭缝状或形成为网格状,并且在上升部件5薄的情况下,可以不形成减轻部52。

以这种方式,由于保护部的上表面布置于与线束容纳部的上表面基本相同平面,所以能够抑制载荷仅局部施加于保护部,还将载荷分布于线束壳体,并且使得能够容易地保护电源侧连接器4。并且,当将地板垫放置于保护部的上表面时,能够抑制凹凸的形成,实现具有减少的不规则感的外观。顺便提及,上板部形成为厚的(即,上板部与上升部件一体地形成),使得可以将上板部的上表面与线束壳体的上表面布置于大致相同的平面。当如上所述地将上板部形成为厚的时,可以形成朝着上板部的一部分的下表面侧开口的减轻部。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虽然基部31的筒状部33的上板部331用作从上方覆盖电源侧保护器4的保护部,但是盖部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从上方覆盖连接器4而用作保护部。另外,筒状部可以不仅由基部构成,并且例如,也可以是,盖部可以包括上板部,并且基部可以具有其它的三个壁。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围绕电源侧连接器4的筒状部33从电源侧连接器4向线束2的相反侧延伸,但是筒状部可以不延伸。即,筒状部的开口和电源侧连接器4的开口可以布置于在配合方向上的基本相同的位置处。根据这样的构造,配对连接器200能够容易地配合在电源侧连接器4中。电源侧连接器4可以不容纳在筒状部中。即,电源侧连接器4位于壳体3中的适当位置处,并且至少上侧可以由保护部覆盖。

在以上实施例中,外壳3设置有形成为用于视觉识别的开口部333A,但是当能够以其它方式(例如,通过当完成锁定时的反应或声音的变化、或者通过在配对连接器200上做的标记的位置做出的配合完成的判定)识别电源侧连接器4与配对连接器200之间的卡合时,可以不形成开口部。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切口部333B沿着筒状部33的一个竖立壁部333的上下方向(Z方向)上的全部而形成,但是根据需要的操作空间,切口部可以形成在构成筒状部的其它壁中。并且,切口部形成在整个壁中,或者可以通过仅切除壁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即使操作空间小,但是配对连接器200也能够配合在电源侧连接器4中,则不需要形成切口。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虽然电源侧连接器4在作为配合方向的沿着车辆地板的Y方向上容纳在外壳3的筒状部33中,但是电源侧连接器可以在作为结合方向的其它方向上配合在外壳的连接器壳体中。例如,也可以是,在供电装置的下侧存在充足空间的情况下,向下开口的连接器壳体设置在外壳中,并且配对连接器2在Z方向作为配合方向的情况下从下侧向上侧移动,这可以被构造为配合于电源侧连接器。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构造、方法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虽然主要针对特定实施方式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形状、材料、数量、其它具体构造做出各种修改。因此,由于说明性地描述了限制公开的形状和材料的描述以有助于理解本发明并且不限制本发明,所以以去除了对形状、材料等的限定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部件的名义进行的描述也包括在本发明的限制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