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放电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239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源充放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放电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笔记本计算机之类的移动装置技术已经得到了显著发展并且它们产量增加,所以对作为移动装置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也快速地增长。而对于这样的二次电池用于控制充电和放电操作的电路结合是以电源装置的形式使用的。现有技术采用电源或者可充放电的电池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无法将两者进行进行结合。

亟需一种可以将电源与可充放电电池结合,实现持续供电的充放电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将电源与可充放电电池结合,实现长时间续航的充放电转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放电转换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外壁设有输出端和输入端,所述外壳设有第一接线端子;

转接电路板:所述转接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转接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性连接。

转接电路板为现有技术的电路板,电源与输入端电连接供电时,电源中的电能经输入端经过转接电路板,经输出端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同时,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对电性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的可充放电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源停止供电,转接电路板控制可充放电电池输出电能,经过转接电路板对连接于输出端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从而实现长时间续航,实现电源与可充放电电池的联用。

优选的,还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壳体和电池,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设有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性连接,电池与第二接线端子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为配套的公母接线端子。

通过配套的公母接线端子连接,实现电池与转接电路板的可靠连接,保证电池的稳定充放电。

优选的,所述外壳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于所述卡槽一端,所述卡槽另一端开口,所述卡槽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滑槽;所述壳体对应两侧设有与所述滑槽相互配合的滑块。

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实现电池组件与外壳的紧密连接,防止电池组件相对外壳发生相对移动,从而是使电池与转接电路板之间的回路断开,影响充放电转换装置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中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将所述滑槽分为前滑槽和后滑槽,所述第一缺口远离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设有挡块;所述滑块的中部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将滑块分为前滑块和后滑块两部分,所述第一缺口长度大于前滑块长度,所述第二缺口长度大于后滑槽长度。

通过开设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是电池组件装卸时,滑动距离变短,降低外壳与壳体的磨损;在此基础上设置挡块,拆卸电池组件时,挡块可挡住电池组件,避免拆卸时电池组件直接从外壳脱出,掉落后损坏。

更进一步的,所述卡槽靠近开口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壳体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凸块。

通过凹槽与凸块的配合,防止电池组件沿滑槽发生滑动,加强转换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保证电池与转接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通过超声波焊接。

上外壳与下外壳通过超声波焊接,密封性好,避免设于上外壳与下外壳之间的转接电路板受水蒸气、灰尘的影响,导致转接电路板的电路发生氧化老化,甚至短路。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超声波焊接。

电池设置于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避免电池在装卸过程中,产生磨损,导致电池损坏,使用超声波焊接上壳体和下壳体,焊点远离电池,避免采用螺钉固定等方式,固定时操作不当,刺破电池。

优选的,所述外壳设有挂耳。。

通过挂耳,可以将转换装置挂设在墙壁,或者通过销钉固定起来,使转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方便放置,使用场景更加广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转接电路板控制,可以在连接电源的时候一边对电池充电同时对用电设备供电,并且,也可以在不接外电源的时候对电子设备供电,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充放电转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上外壳;102-下外壳;103-挂耳;201-输入端;202-输出端;203-第一接线端子;30-转接电路板;4011-上壳体;4012-下壳体;402-电池;403-第二接线端子;50-卡槽;501-凹槽;601-前滑槽;602-后滑槽;603-第一缺口;604-挡块;701-前滑块;702-后滑块;703-第二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一种充放电转换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外壁设有输出端202和输入端201,外壳设有第一接线端子203;转接电路板30:转接电路板30设置于外壳的内部,转接电路板30分别与输出端202、输入端201、第一接线端子203电性连接;还包括电池402组件,电池402组件包括壳体和电池402,电池402设于壳体内部,壳体设有第二接线端子403,第一接线端子203与第二接线端子403电性连接,电池402与第二接线端子403电性连接;优选的,外壳设有卡槽50,第一接线端子203设于卡槽50一端,卡槽50另一端开口,卡槽50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滑槽;壳体对应两侧设有与滑槽相互配合的滑块;滑槽中部设有第一缺口603,第一缺口603将滑槽分为前滑槽601和后滑槽602,第一缺口603远离接线端子的一端设有挡块604;滑块的中部设有第二缺口703,第二缺口703将滑块分为前滑块701和后滑块702两部分,第一缺口603长度大于前滑块701长度,第二缺口703长度大于后滑槽602长度;更进一步的,卡槽50靠近开口一端设有凹槽501,壳体与凹槽501对应的位置设有凸块;外壳设有挂耳103。。

通过挂耳103,可以将转换装置挂设在墙壁,或者通过销钉固定起来,使转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方便放置,使用场景更加广泛。

转接电路板30为现有技术的电路板,电源与输入端201电连接供电时,电源中的电能经输入端201经过转接电路板30,经输出端202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同时,通过第一接线端子203对电性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203的可充放电电池402进行充电;当电源停止供电,转接电路板30控制可充放电电池402输出电能,经过转接电路板30对连接于输出端202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从而实现长时间续航,实现电源与可充放电电池402的联用。

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实现电池402组件与外壳的紧密连接,防止电池402组件相对外壳发生相对移动,从而是使电池402与转接电路板30之间的回路断开,影响充放电转换装置的正常使用。

通过开设第一缺口603和第二缺口703,是电池402组件装卸时,滑动距离变短,降低外壳与壳体的磨损;在此基础上设置挡块604,拆卸电池402组件时,挡块604可挡住电池402组件,避免拆卸时电池402组件直接从外壳脱出,掉落后损坏。

通过凹槽501与凸块的配合,防止电池402组件沿滑槽发生滑动,加强转换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保证电池402与转接电路板30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第一接线端子203和第二接线端子403为配套的公母接线端子。

通过配套的公母接线端子连接,实现电池402与转接电路板30的可靠连接,保证电池402的稳定充放电。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外壳包括上外壳101和下外壳102,上外壳101和下外壳102通过超声波焊接。

上外壳101与下外壳102通过超声波焊接,密封性好,避免设于上外壳101与下外壳102之间的转接电路板30受水蒸气、灰尘的影响,导致转接电路板30的电路发生氧化老化,甚至短路。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壳体包括上壳体4011和下壳体4012,上壳体4011和下壳体4012通过超声波焊接。

电池402设置于与上壳体4011与下壳体4012之间,避免电池402在装卸过程中,产生磨损,导致电池402损坏,使用超声波焊接上壳体4011和下壳体4012,焊点远离电池402,避免采用螺钉固定等方式,固定时操作不当,刺破电池402。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