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184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水、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



背景技术:

天馈线指天线的馈线,也称馈线,是连接天线与收、发信机之间的电磁传输线,天馈线系统是微波中继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起着将馈线中传输的电磁波转换为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或将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转换为馈线中传输的电磁波的作用,而馈线则是电磁波的传输通道。在多波道共用天馈线系统的微波中继通信电路中,天馈线系统的技术性能、质量指标直接影响到共用天馈线系统的各微波波道的通信质量。因此,天馈线系统正常运行不仅可以提高覆盖率,减少盲区,而且能够减少干扰、串话等,降低掉话率。

然而,由于天馈线安装在室外环境,极易受到人为碰撞以及雨水、风吹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接头松动,进水,腐蚀等致使传输损耗增加,严重影响通信质量。目前,较为常用的接头保护方法就是使用防水的胶泥和胶带,将接头分层缠绕进行密封。但这种方式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费时费力,可靠性差,且均为一次性,不可重复利用,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

近来,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天馈线接头的保护盒,但普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安装和拆卸繁琐,效率不高;内部接头的结构固定不佳,密实效果较差。且不少装置结构和体积设计不当,给工程安装带来困难。同时,一般馈线保护盒的两端防渗效果差,雨水容易沿馈线渗入保护盒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馈线保护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其密封效果好,结构紧固可靠,且能够防止水的渗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其包括外壳主体,设置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外围,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一侧通过连接件进行铰接,另一侧盖合对接之后通过滑动件进行锁定,且盖合之后在内部形成容置空间;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具有分支,并延伸出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以及,防渗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的两端,所述外壳主体上具有配合所述防渗件的第一对接口。

作为本发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渗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外端开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连接,且两则互相连通,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第二段的外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具有配合于所述第一对接口的第二对接口,且第一对接口和第二对接口进行配合对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对应于所述滑动件的一侧边缘外伸有第一边缘件,所述第一边缘件上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总长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滑道的正中间设置有隔断块,且所述第一滑道被所述隔断块划分为两段对称的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上设置有一对关于所述隔断块对称的凹槽。

作为本发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件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穿孔,且所述穿孔内部固定有施压件,所述施压件的外端固定在穿孔内,内端自由转动;所述施压件的外侧边缘外伸有第二滑道,且所述第二滑道的尺寸配合于所述第一滑道上的凹槽尺寸。

作为本发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对应于所述滑动件的一侧边缘外伸有第二边缘件;所述第二边缘件对应于所述第一滑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三滑道,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盖合之后,所述第三滑道与第一滑道彼此互补,形成对接,且两者对接之后的滑道总长度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相等。

作为本发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边缘件对应于所述第三滑道的另一面上设置有第四滑道;所述第四滑道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相等。

作为本发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互相对称的嵌槽,所述密封件嵌入所述嵌槽内;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分支由所述穿孔穿出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并位于所述施压件的正下方。

作为本发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上均设置有滑槽,且所述滑动件卡扣在所述滑槽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外侧表面具有凸起件,且所述第三滑道的外侧面具有对应于所述凸起件的孔洞;所述外壳主体扣合后,将其凸起件插入另一个相同装置的孔洞内,形成多组装置的并联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施压件对密封件分支的挤压,使得密封件主体膨胀后能够充分接触安装在装置内部的天馈线接头,起到很好的密实效果,使得结构紧固可靠,防止接口松动。本发明还可以使得多组装置互相对插并联,因此使用方便,灵活性较佳。此外,防渗件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水从两端渗入,极大增强了整体结构的密封和防渗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锁定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滑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三、五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施压件按压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多组装置并联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阻尼组件分布示意图及安装详图。

图13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阻尼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耐磨块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弹性阻尼块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防渗件安装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防渗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防渗件单体分离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提供的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对接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外壳主体100,其设置于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外围,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在一侧通过连接件l进行铰接,另一侧盖合对接之后通过滑动件h进行锁定,且盖合之后在内部形成容置空间r;以及,密封件200,其设置于外壳主体100的内部,对应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具有第一密封件201和第二密封件202,第一密封件201上具有分支f,并延伸出第一壳体101的外侧。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所述端部防渗透的馈线保护盒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外壳主体100和密封件200。外壳主体100在本发明中具有外部防护的作用,其设置在本发明的外围,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分别为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整体结构大致相同,且为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外部结构均为盒状,内部具有空腔,两者在纵向的一侧边缘通过连接件l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l可以采用合页,因此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为铰接的连接方式,两者均可以围绕连接件l进行合理翻转。当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进行盖合之后,相对于连接件l的另一侧边缘通过滑动件h进行锁定,完成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完全锁定。滑动件h为滑块状,用于将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进行连接和卡扣,其相对于连接件l设置在第二壳体102的另一侧边缘上。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盖合之后在内部形成容置空间r,用于放置两根连接的天馈线的接头。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盖合之后,在整体装置纵向的两端形成进线口x-1和出线口x-2。进线口x-1和出线口x-2分别作为天馈线的引入和引出通道。较佳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外侧设置有纵横两向互相垂直交叉的竖直肋板103,以提高整个外壳主体100的受力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密封件200在本发明中具有填充空隙,压实放置于容置空间r内的天馈线接头,并使其保持牢固,防止松动的作用。

密封件200设置在外壳主体100的内部,对应于对称设置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密封件200也同样存在第一密封件201和第二密封件202。其中,第一密封件201和第二密封件202结构形式相同,且为对称结构。第一密封件201嵌于第一壳体101之中,第二密封件202嵌于第二壳体102之中。

进一步的,密封件200的主体形状配合于外壳主体100内部的一周轮廓,具体的,其设置并嵌入在外壳主体100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密封件200的主体上还具有一个分支f,且第一密封件201上的分支f穿出并延伸至第一壳体101的外侧。

参照图2~6,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所述第一壳体101对应于滑动件h的一侧边缘外伸有第一边缘件b-1,第一边缘件b-1上设置有第一滑道d-1。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外壳主体100。外壳主体100设置在本发明的外围,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分别为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整体结构大致相同,且为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外部结构均为盒状,内部具有空腔,两者在纵向的一侧边缘通过连接件l进行连接。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为铰接的连接方式,两者均可以围绕连接件l进行合理翻转。当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进行盖合之后,相对于连接件l的另一侧边缘通过滑动件h进行锁定,完成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完全锁定。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盖合之后在内部形成容置空间r,用于放置两根连接的天馈线的接头。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盖合之后,在整体装置纵向的两端形成进线口x-1和出线口x-2。进线口x-1和出线口x-2分别作为天馈线的引入和引出通道。较佳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外侧设置有纵横两向互相垂直交叉的竖直肋板103,以提高整个外壳主体100的受力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第一壳体101对应于滑动件h一侧的边缘处,外伸有第一边缘件b-1。第一边缘件b-1整体为条板状,沿着第一壳体101的纵向方向进行设置。第一边缘件b-1垂直于第一壳体101向外悬挑出一定的宽度。

进一步的,第一边缘件b-1的外侧边缘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滑道d-1,第一滑道d-1为长条状,其设置在第一边缘件b-1的外表面。且第一滑道d-1上设置有滑槽c,用于为滑动件h的滑动提供轨道路径。滑槽c为槽状,沿着第一滑道d-1的纵向进行延伸。

进一步的,第一滑道d-1的正中间设置有隔断块g,且第一滑道d-1被隔断块g划分为两段对称的滑道。具体的,隔断块g的上表面与第一滑道d-1主体的上表面相齐平,因此,隔断块g的上表面高于滑槽c底。显而易见的,当滑动件h在滑槽c内进行滑动的时候,遇到隔断块g即被阻碍停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道d-1上还设置有一对关于隔断块g对称的凹槽a。由于第一滑道d-1被隔断块g划分为两段,因此,左右两段的第一滑道d-1上均具有一个凹槽a,且互相对称设置。凹槽a切断第一滑道d-1,且凹槽a的槽底平面与第一边缘件b-1的外侧表面相齐平。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中第一滑道d-1的长度小于第一壳体101的总长度。由于第一滑道d-1为对称结构,其两端均未延伸至第一壳体101的两端位置,因此在第一滑道d-1的两端处存在空缺。

进一步的,第一边缘件b-1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穿孔k,且穿孔k内部固定有施压件300,施压件300的外端固定在穿孔k内,内端自由转动;施压件300的外侧边缘外伸有第二滑道d-2,且第二滑道d-2的尺寸配合于第一滑道d-1上的凹槽a尺寸,同时,第二滑道d-2上也存在滑槽c。具体的,穿孔k为长条形,且具有互相对称的两个,其位于第一滑道d-1的内侧位置。施压件300整体为长条状,尺寸略小于穿孔k的尺寸。施压件300的外端部固定在穿孔k的外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因此,施压件300可以绕着外端的固定端进行转动。施压件300的外侧边缘还设置有一个外伸的第二滑道d-2,由于第二滑道d-2的尺寸和第一滑道d-1上凹槽a的尺寸形成互补,彼此能够配合连接,因此,施压件300在旋转到与第一边缘件b-1表面相平行的时候,其上的第二滑道d-2正好能够嵌入凹槽a内,使得第一滑道d-1与第二滑道d-2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形成整体,两者的滑槽c也能形成连通。

在本发明中,第二壳体102对应于滑动件h的一侧边缘外伸有第二边缘件b-2;第二边缘件b-2对应于第一滑道d-1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三滑道d-3,且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盖合之后,第三滑道d-3与第一滑道d-1彼此互补,形成对接,且两者对接之后的滑道总长度与第一壳体101的长度相等。具体的,第二壳体102对应于滑动件h一侧的边缘处,外伸有第二边缘件b-2。第二边缘件b-2与第一边缘件b-1结构相同,均为条板状,并沿着第二壳体102的纵向方向进行设置。第二边缘件b-2垂直于第二壳体102向外悬挑出一定的宽度,此宽度与第一边缘件b-1的宽度相同。

由上述可知,第一滑道d-1的长度小于第一壳体101的总长度,其两端均未延伸至第一壳体101的两端位置,因此在第一滑道d-1的两端处存在空缺。而第三滑道d-3正好设置在第二边缘件b-2上对应于第一滑道d-1两端的空缺处,且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对接之后,第三滑道d-3上的滑槽c与第二滑道d-2以及第一滑道d-1上的滑槽c形成连通,共同组成第一壳体101这一侧的全部滑道。

进一步的,第二边缘件b-2对应于第三滑道d-3的另一面上设置有第四滑道d-4;所述第四滑道d-4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壳体102的长度相等。具体的,第四滑道d-4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滑道,设置于第三滑道d-3的对立面,其上也具有相同规格的滑槽c。

进一步的,滑动件h整体为槽形结构,分为侧板h-1、底板h-2和凸棱h-3。侧板h-1位于底板h-2的两侧,连接后形成槽状,而凸棱h-3设置于两个侧板h-1的内侧,其形状与滑槽c一致。在使用滑动件h的时候,开口正对第一边缘件b-1和第二边缘件b-2进行嵌入,并将凸棱h-3对应卡扣在滑槽c中,实现在滑槽c内的滑动。

在本发明中,当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互相盖合之后,第一边缘件b-1与第二边缘件b-2的内表面互相贴合,此时,第三滑道d-3与第一滑道d-1形成连通。转动施压件300,使得其上的第二滑道d-2嵌入第一滑道d-1的凹槽a内,因此,第一滑道d-1、第二滑道d-2和第三滑道d-3整体形成连通,且位于一侧面。同时,第四滑道d-4位于另外一侧面,滑动件h在连通的滑槽c内滑动。当滑动至第二滑道d-2位置时,由于滑动件h卡住第二滑道d-2,因此施压件300无法松脱,同时又夹紧了第一滑道d-1与第四滑道d-4,因此整体装置处于锁定状态。若滑动件h向两侧滑动至第三滑道d-3,由于没有同时夹住第一滑道d-1与第四滑道d-4,因此第一边缘件b-1与第二边缘件b-2可以分离,处于松脱状态。

参照图7~10,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内部均设置有互相对称的嵌槽q,密封件200嵌入嵌槽q内;第一密封件201的分支f由穿孔k穿出第一壳体101的外侧,并位于施压件300的正下方。

在本发明中,密封件200具有填充空隙,压实放置于容置空间r内的天馈线接头,并使其保持牢固,防止松动的作用。

密封件200设置在外壳主体100的内部,对应于对称设置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密封件200也同样存在第一密封件201和第二密封件202。其中,第一密封件201和第二密封件202结构形式相同,且为对称结构。第一密封件201嵌于第一壳体101之中,第二密封件202嵌于第二壳体102之中。

进一步的,密封件200的主体形状配合于外壳主体100内部的一周轮廓,具体的,其设置并嵌入在外壳主体100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密封件200的主体上还具有一个分支f,且第一密封件201上的分支f穿出并延伸至第一壳体101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嵌槽q,两边的嵌槽q彼此对称,第一密封件201和第二密封件202均嵌入在嵌槽q内。嵌槽q的整体形状与密封件200的主体部分相配合。

在本发明中,密封件200的主体上外伸有两个分支f,同时第一边缘件b-1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穿孔k,穿孔k与第一壳体101内部的嵌槽q形成连通,并将第一壳体101的内外联系起来。具体的,第一密封件201主体设置在嵌槽q内,其分支f正好穿过穿孔k伸出第一壳体101的外侧。由上述可知,由于穿孔k中还设置有施压件300,因此当整体装置盖合锁紧之时,施压件300正好覆在分支f上,对分支f产生挤压,使得分支f内的气体被挤入密封件200的主体内,最终致使密封件200主体产生膨胀,体积变大。膨胀后的密封件200对放置在装置内的天馈线接头产生更大的挤压力和接触面积,因此天馈线接头也取得更好的密封效果,使得结构紧固可靠,防止接口松动。

较佳的,本实施例中,施压件300与密封件200接触的一面可以设置为锯齿状,以减小施压件300下压时的摩擦阻力。

参照图11,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三个实施例的是:连接件l的外侧表面具有凸起件t,且第三滑道d-3的外侧面具有对应于凸起件t的孔洞n;外壳主体100扣合后,将其凸起件t插入另一个相同装置的孔洞n内,形成多组装置的并联连接。

由上述可知,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在一侧以连接件l进行连接,连接方式为铰接,即采用合页。具体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连接侧的边缘各具有若干突出物,中心位置存在圆孔,而两个壳体在进行对接时,突出物可以互相吻合穿插,且所有圆孔能连通在一个直线方向上,再利用插销穿过所有圆孔,完成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连接。其中,在连接件l连接的若干突出物中,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各具有一个相比其他突出物较长的凸起件t,因此每个连接件l上具有两个互邻的凸起件t。当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扣合之时,两个互邻凸起件t的端部正好互相重合,形成一个组件。

同时,第二壳体102两端补充的扣件外缘的外侧面设置有孔洞n,且孔洞n的形状和位置对应于凸起件t的尺寸。孔洞n具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当本发明一个装置的外壳主体100盖合后,连接件l外侧的凸起件t形成组合整体,将一个装置的凸起件t插入另一个相同装置的孔洞n内,可以将两者进行并联连接,按照此方式可以无限并联下去。

参照图8或12~16,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本发明主体结构还包括阻尼组件400,其设置于连接件l的外侧端部,且与连接件l互相配合形成整体。

阻尼组件400兼具铰接和定位的作用,其包括弹性阻尼块401、耐磨块402、转轴403和调节件404,转轴403贯穿连接件l并将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进行铰接。本实施例所述弹性阻尼块401即为实施例四中所述的突出物,转轴403即为实施例四中所述的插销。

进一步的,转轴403固定在第二壳体102对应的连接件l位置,如图8所示。转轴403主体为圆柱状,其外侧表面具有一段长度的螺纹。进一步的,转轴403外侧表面还开设有两道互相平行的第一凹槽403a和第二凹槽403b,第一凹槽403a和第二凹槽403b为凹槽状,沿转轴403的纵向进行布置,且两者在转轴403的外侧表面互相正对。

在本实施例中,耐磨块402套设于转轴403的外围。耐磨块402主体为套管状,内部为空心通道,内径对应于转轴403的主体外径。进一步的,耐磨块40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对应于第一凹槽403a和第二凹槽403b的第一凸块402a和第二凸块402b。其中,第一凸块402a和第二凸块402b的尺寸、结构分别与第一凹槽403a和第二凹槽403b相匹配,且为互补形式。当需要将耐磨块402套设在转轴403的外侧时,只需将第一凸块402a和第二凸块402b分别对准第一凹槽403a和第二凹槽403b,并进行推动即可实现嵌套。

在本实施例中,耐磨块402穿插架设在弹性阻尼块401上。弹性阻尼块401固定于第一壳体101的侧边,其具有沿第一壳体101纵向的开口,开口尺寸对应于耐磨块402的的主体外径。进一步的,弹性阻尼块4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复数个阻尼凸起401a,阻尼凸起401a为沿着弹性阻尼块401的纵向进行等间距排布的条状突起物。与此相对应的,耐磨块402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阻尼条402c和第二阻尼条402d,第一阻尼条402c和第二阻尼条402d为条状的高强度耐磨凸起,两者沿着耐磨块402的纵向正对设置于耐磨块402的外侧表面。其中,第一阻尼条402c和第二阻尼条402d的宽度均小于任意相邻的两个阻尼凸起401a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当耐磨块402穿插在弹性阻尼块401的开口内之时,第一阻尼条402c和第二阻尼条402d均能够嵌入阻尼凸起401a之间的空隙间。当第一壳体101整体绕着转轴403,并带动耐磨块402进行转动的时候,耐磨块402上的第一阻尼条402c和第二阻尼条402d因密集排布的阻尼凸起401a的阻碍作用,致使耐磨块402的转动呈不连续的间隔运动状态,且转动的过程中始终都存在阻力作用。

较佳的,阻尼凸起401a的末端设置为齿状,优化阻力效果。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转轴403端固定在第二壳体102上对应连接件l的位置,因此在翻转第一壳体101的时候,转轴403相对于第二壳体102保持固定不动。此时,第一壳体101的旋转中心轴即为转轴403的中心轴。由于耐磨块402的第一凸块402a和第二凸块402b与转轴403的第一凹槽403a和第二凹槽403b穿插配合连接,形成固定,因此耐磨块402也相对于第二壳体102保持固定不动。与此相对的,弹性阻尼块401虽然套设于耐磨块402外围,但其也被固定在第一壳体101的侧边,因此弹性阻尼块401会跟随第一壳体101一同转动。显而易见的,耐磨块402外侧面的第一阻尼条402c和第二阻尼条402d将对弹性阻尼块401内侧壁的阻尼凸起401a产生间隔性阻碍作用,即实现对第一壳体101的翻转产生间隔性阻碍。

使用阻尼组件400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1在开合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1开启到任意角度的位置并保持固定不动,具有一定的定位作用,便于安装作业。

较佳的,耐磨块402的内端面通过压缩弹簧与其后端的凸起件t的端面接触,并形成压缩。在本实施例中,转轴403上端的螺纹区段还套设有调节件404,调节件404采用螺母,其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与耐磨块402的外端面进行贴合。因此,通过旋转调节件404即可挤压耐磨块402,使其沿着转轴403的纵向进行伸缩,进而调节阻尼凸起401a与第一阻尼条402c和第二阻尼条402d之间的交接长度,最终达到控制和调节阻尼效果强弱的作用。

参照图17~20,为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本发明还包括防渗件500,其设置于外壳主体100的两端,外壳主体100上具有配合所述防渗件500的第一对接口p-1。

具体的,防渗件500在本发明中具有防止两端渗水,从而进入装置内部的情况。由于馈线保护盒在实际应用时状态不定,外界水源极易顺着馈线的外表面从进线端口渗入装置的内部,因此需要对两端的位置进行密封防渗处理。

防渗件500设置在外壳主体100的端部,进一步的,防渗件500具有互相对应的两个,分别设置于装置的两端位置。由于两端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暂以其中一端的防渗件500加以说明。本发明装置主体的外端外伸有与防渗件500进行对接的第一对接口p-1,即防渗件500通过第一对接口p-1与装置主体形成连通。

进一步的,防渗件500包括第一段501和第二段502,所述第一段501的外端开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502连接,且两则互相连通,内部形成空腔。具体的,第一段501为管状结构,内部具有通道,且通道的内径尺寸配合于接入馈线的外径尺寸,以保证接入的馈线能够恰好从第一段501中穿过。第二段502为变截面的空心容器型结构,其与第一段501连接的一端为最小截面,与外壳主体100对应的一端为最大截面。第二段502的内部具有空腔,且空腔与第一段501内的通道互相连通。

进一步的,第二段502的外端(即对应于外壳主体100的一端)设置有挡板503,挡板503为板状。较佳的,挡板503的外缘轮廓形状与外壳主体100的外围轮廓相对应,以便于外壳主体100与防渗件500连接后的整体协调。

进一步的,挡板503的外表面上外伸有第二对接口p-2。第二对接口p-2与第一对接口p-1互相配合,两者为互补的结构形式。具体的,第二对接口p-2包括垂直外伸的管壁p-20和设置在管壁p-20末端的卡件p-21。其中,管壁p-20为短管状,与第二段502内部空腔连通,卡件p-21位于管壁p-20的端部,并向外凸出。较佳的,防渗件500的整体为两瓣式结构,其对应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分别为一个独立的单体,且两个单体结构相同,互相对称,可以拼接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第一对接口p-1整体为短管状,外端设置有一圈卡环p-10,卡环p-10整体为圆环状,其上还开设有一对嵌口p-11,嵌口p-11的形状对应于卡件p-21的形状。同样的,第一对接口p-1对应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也为两瓣式结构,两个单体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端部。当需要使用防渗件500的时候,先将其两个单体打开,第一段501朝外,并将馈线安置于腔体内,盖合防渗件500。将穿出的馈线在外壳主体100内就位后,合上外壳主体100,同时将第二对接口p-2上的卡件p-21对准第一对接口p-1上的嵌口p-11。嵌入配合之后,旋转防渗件500,卡件p-21即可被卡在卡环p-10内,从而实现防渗件500与外壳主体100的连接。最后可以采用防水胶带缠绕防渗件500的第一段501外表面,实现固定。较佳的,第一段501的内侧壁设置有柔性防水材料,增加密封和防渗效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段501和内侧壁与馈线贴合密实,因此具有优良的防渗效果。即使有少量水分依然穿透第一段501,进入内部,但由于第二段502为空心容器型的结构,截面较大,渗入的少量水分也会被淤积在第二段502的腔体内,从而保证了水分无法进入外壳主体100的内部。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