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1576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电路,特别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二次电池,特别是锂电池以其自有的能量密度高、重量轻、体积小、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循环寿命长等优势,正逐渐在多个领域有较大份额的应用,部分领域的镍镉电池或镍氢电池已经全部被锂电池所取代。

在给二次电池充电过程中,会对其以较大电流、较高电压充电,但是在充电将要完成时,仍以该种方式充电容易对锂电池损伤,并且汇造成电池容量没有完全充满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一种能够自动转换充电方式的锂电池充电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路,其包括:用以连接高电压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用以连接低电压的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具有静触点和动触点的继电器,所述动触点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之间移动,所述继电器处于常闭状态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多个串联连接的单体电池,串联的电池的第一电极与所述静触点连接,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比较器,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采样电阻与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输出端连接第一NPN三极管;第一NPN三极管,基极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所述继电器连接,集电极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电涌调节电路,所述电涌调节电路包括:MOS管,源极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漏极分别与电池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栅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PNP三极管,发射极与第一连接端连接,集电极与MOS管的栅极连接,基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NPN三极管,集电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发射极接地,基极分别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AC/DC装置连接,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时,所述AC/DC装置给串联的电池充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与蓄电池连接,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时,所述蓄电池给串联的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二次电池充电时电压的不同来自动选择不同电压的充电电路,减小对二次电池的损伤,并且能够使得二次电池容量尽量充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次电池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该二次电池充电电路,包括:用以连接高电压的第一连接端DC1和第二连接端DC2、用以连接低电压的第三连接端DC3和第四连接端DC4、继电器K010、放大器U013、第一NPN三极管Q011等。多个串联连接的单体电池连接在第一连接端DC1和第二连接端DC2之间、或者在第三连接端DC3合第四连接端DC4之间,该电路可以通过继电器K010来选择是通过高电压或低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继电器K010具有静触点和动触点,该继电器K010的动触点在第一连接端DC1和第三连接端DC3之间移动,该继电器K010处于常闭状态时,动触点与第一连接端DC1连接。而比较器U013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012与第三连接端DC3连接,该比较器U013的第二输入端通过采样电阻R014和R015与第四连接端DC4连接,输出端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011。第一NPN三极管Q011的基极与比较器U013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继电器K010连接,集电极接地。

在充电过程中,一开始电池的电压较低,继电器K010的动触点与第一连接端DC1连接,电池通过第一连接端DC1和第二连接端DC2使用较高电压的充电装置充电,电池能够快速的充电;而当电池充电到一定的电压时,比较器U013检测到的电池的电压大于预设的基准电压时,比较器U013输出一电信号使得第一NPN三极管Q011导通,从而驱动继电器K010的动触头与第三连接端DC3连接,从而,电池通过第三连接端DC3和第四连接端DC4使用较低电压的充电装置充电,电池较慢速度充电,并且能够使得电池充满,减小了电池的损害。

优选的,第一连接端DC1和第二连接端DC2与AC/DC装置连接,动触点与第一连接端DC1连接时,该AC/DC装置给串联的电池充电。第三连接端DC3和第四连接端DC4与蓄电池连接,动触点与第三连接端DC3连接时,蓄电池给串联的电池充电。。

更进一步的,该电路还包括电涌调节电路,其可以对充电端的电压的浪涌进行调节,其包括:MOS管、第一PNP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二极管等。MOS管Q111的源极与第一连接端DC1连接,漏极分别与电池和二极管D114的阴极连接,栅极与第二电阻R11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115的第二端接地。第一PNP三极管Q112的发射极与第一连接端DC1连接,集电极与MOS管Q111的栅极连接,基极与第三电阻R11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113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116的第二端连接,发射极接地,基极分别与第四电阻R117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114的阳极连接,第四电阻R117的第二端接地。

通常情况下,充电电流直接流经通过第二电阻R115和第三电阻R116偏置的MOS管Q111,但当充电端发生电压发生浪涌之后,二极管D114导通,电流流向第二NPN三极管Q113的基极,从而导致第一PNP三极管Q112导通,从而使得MOS管Q111的栅极电压降低,从而关断MOS管Q111,因此不再向电池充电,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该电涌调节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