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6184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无线充电装置,特别是指应用于行动装置的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行动装置需通过电池来提供电力,所以在电池的电力耗减后,使用者需对该行动装置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以使得该行动装置能够顺利且持续的运作。

一般充电方式包含有线充电及无线充电。其中无线充电的设计方式,多半取一感应线圈安装在该行动装置内部且电性连接该电池。使用时,将行动装置摆放在一无线充电座上,并利用该无线充电座内的一发射线圈的电流变化(磁场变化),使通过该感应线圈的磁通量产生变化而生成电流。

已知的该行动装置与该无线充电座间没有定位机构的设计,所以该行动装置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自该无线充电座上落下。此外该行动装置与该无线充电座间没有形成定位状,表示该行动装置内的感应线圈无法每次都准确的对准该发射线圈,进而导致该行动装置无法获得良好的充电效率。

再者,如果该行动装置没有该感应线圈,则该行动装置无法进行无线充电。

中国台湾第I527334号发明专利揭示一种车用无线充电装置(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CAR)。其技术特征包含:一充电板用以配置在车子,该充电板具有一发送元件及复数第一磁性体。一行动装置具有一接收元件,及复数第二磁性体配置在该行动装置的外表面。利用该第一磁性体结合该第二磁性体,可以使该行动装置定位于该充电板上以进行充电。然而,由该行动装置的外表面无法准确知晓该接收元件的位置,所以该第二磁性元件的安装位置无法准确地等距位于该接收元件的外围。如此该行动装置被摆放到该充电板,无法使该发送元件对准该接收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吸式线充电装置,其具有能够方便使用者摆置行动装置以及提高充电效率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充电装置包含一载体结合一感应线圈及复数磁性元件。各该磁性元件位于该感应线圈的外围且排列在同一圆周以形成共圆的形式。一无线充电座具有一发射线圈及复数磁性定位元件。各该磁性定位元件安装在该发射线圈的外围且形成共圆。该载体与一行动装置的组合摆置在该无线充电座上,该磁性元件吸附该磁性定位元件,使该感应线圈对准该发射线圈。此外一传输线系电性连接该感应线圈及该行动装置。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用以连接一行动装置及相对一无线充电座以进行充电,它包括:

一载体,具有一线圈容置部及四个磁性元件容置部;

一感应线圈,安装在该线圈容置部;

四个磁性元件,分别安装在该磁性元件容置部;

其中四个该磁性元件位于该感应线圈的外围且排列在同一圆周形成共圆。

所述载体为一板体,所述线圈容置部为一凹槽,所述四个磁性元件容置部各自为一容置槽,四该磁性元件容置部位于所述圆周,且任意相邻的二所述磁性元件在该圆周的间距相同。

所述的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更包含一附接层,该附接层配置在所述载体的表面且相对所述感应线圈及四所述磁性元件。

所述载体为一罩盖,该罩盖具有一背板部,所述线圈容置部及所述各磁性元件容置部形成在所述背板部。

所述载体为所述行动装置的一背板,所述感应线圈及所述各磁性元件配置在所述背板且位于该行动装置的内部。

所述的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更包含一个转接器及一控制电路板,所述转接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感应线圈,该转接器插置连接所述行动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座具有一发射线圈及复数磁性定位元件,各该磁性定位元件安装在所述发射线圈的外围且形成共圆,所述载体与所述行动装置的组合摆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座上,所述磁性元件吸附该磁性定位元件,使所述感应线圈对准该发射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与磁性定位元件恰形成一对一的磁吸结合状态,以及该感应线圈对准该发射线圈,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方便使用者摆置行动装置以及提高充电效率的预期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例的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外观图。

附图标号:10:载体;12:线圈容置部;14:磁性元件容置部;16:背板部;20:感应线圈;22:控制电路板;24:转接器;30:磁性元件;50:附接层;60:行动装置;62:无线充电座;64:发射线圈;66:磁性定位元件;68: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中揭示一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包含一载体10、一感应线圈20及复数磁性元件30。上述的复数磁性元件30特别是指四个磁性元件30。

该载体10具有一线圈容置部12及四个磁性元件容置部14。该线圈容置部12为一凹槽。四该磁性元件容置部14各自为一容置槽。其中四该磁性元件容置部14排列在该线圈容置部12的外围。一控制电路板22电性连接该感应线圈20,一转接器24电性连接该控制电路板22。该转接器24可以是插头形式的构件。

请参阅图2,四个该磁性元件30分别安装在该载体10上的四该磁性元件容置部14内。特别是,四该磁性元件容置部14排列在同一圆周(如虚线所示)上,且圆周上任意相邻的二该磁性元件30在圆周的间距相同,据此四该磁性元件30形成等间距且对称的排列形式。

请参阅图3,一附接层(attached layer)50用以结合该载体10、该感应线圈20及该磁性元件30的组合。特别是,该附接层50用以封密该感应线圈20及该磁性元件30。一行动装置60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该载体10、该感应线圈20及该磁性元件30的组合用以配置在该行动装置60,且该转接器24、该控制电路板22、该感应线圈20及该行动装置60得以形成电性连接。进一步,该行动装置60与该载体10的组合可摆放到一无线充电座62上以进行充电。该无线充电座62具有一发射线圈64。四个磁性定位元件66安装在该无线充电座62且位于该发射线圈64。

值得注意的是,该磁性定位元件66的数量与该磁性元件30的数量相符。该磁性定位元件66的排列方式与该磁性元件30的排列方式实质相同。上述的实质相同是指四该磁性定位元件66排列成共圆的形式,以该行动装置60及该载体10的组合被摆放到该无线充电座62进行充电时,该磁性元件30与该磁性定位元件66恰形成一对一的磁吸结合状态。

另一种可行的形式是四个磁性定位元件66以可被磁性吸附的一圆形金属环片或是磁环取代,该行动装置60及该载体10的组合被摆放到该无线充电座62进行充电时,该磁性元件30与该金属环片(磁环)可以形成磁性吸附结合。

请参阅图4、图5,由于各该磁性定位元件66的排列方式与各该磁性元件30的排列方式实质相同,所以即使一使用者随意将该行动装置60摆放到该无线充电座62,仍可以通过该磁性元件30与该磁性定位元件66恰形成一对一的磁吸结合状态,使得该行动装置60获致稳定的定位效果,以及通过该发射线圈64可以对准该感应线圈20的状态,提高该行动装置60的充电效率。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手段可以达到方便使用者摆置该行动装置60以及提高充电效率的功效。

请再参阅图3、4、5所示,由于该转接器24为插头形式的构件,所以该转接器24可用以插置在该行动装置60的充电插孔(未显示),藉此该行动装置60与该充电装置形连接,且该感应线圈20与该行动装置60内部的电池形成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6,另一实施例是该载体10为一罩盖(cap),该罩盖用以套在该行动装置60的背部。该载体10(罩盖形式)为已知的该动装置60的该保护盖。该罩盖具有一背板部16,该线圈容置部12及各该磁性元件容置部14形成在该背板部16。该感应线圈20安装在该线圈容置部12。各该磁性元件30安装在该磁性元件容置部14。该载体10套接该行动装置60,该转接器24用以插置在该行动装置60的充电插孔(未显示),如此该感应线圈20与该行动装置60可形成电性连接。这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充电)相同于图4及/或图5所揭示的内容。

请参阅图7,该载体10可为该行动装置60的一背板68。该感应线圈20及各该磁性元件30配置在该背板68的内面。换言之,该感应线圈20及各该磁性元件30位于该行动装置60的内部。该感应线圈20与该行动装置60的一电池(未显示)可通过适当的电性连接方式形成电性连接。这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充电)相同于图4及/或图5所揭示的内容。根据上述的说明,该行动装置60为一种原始具无线充电功能的装置。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设计图式,但较佳实施例以及设计图式仅是举例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权利范围,凡以均等的技艺手段、或为下述权利要求内容所涵盖的权利范围而实施者,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而为申请人的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