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表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325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表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仪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表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开关电源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通讯设备、电力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各种领域,因其相较于线性电源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和效率高等优点。由于开关电源用于电力仪表中时,需要适应电网电压及频率的变化,为电力仪表提供稳定的电压,同时阻止电力仪表产生的杂波反馈到公共电网中去,因此需要对开关电源电路加以不断的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表电源电路,其将开关电路与稳压器相结合,同时设置多种功能电路和保护电路,能够为多功能表提供稳定可靠的工作电源。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表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变压器、电压转换控制电路、钳位电路、偏置电路和若干三端正向稳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输入端之间设置并联的钳位电路、偏置电路和电压转换控制电路,分别用于限制漏感引起的峰值电压、降低空载空耗和检测控制反馈输入,三端正向稳压电路用于将变压后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然后输出预设值的若干路直流电压。

作为优选,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器和第七电解电容,钳位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六电容和稳压管,偏置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八电容、第九电容和第三二极管;电压转换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转换控制器、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十电容,电压转换控制器设有漏极引脚、旁路引脚、反馈引脚和若干路源极引脚;所述变压器包括输入端的四个引脚和输出端的四个引脚,分别记为引脚一、引脚二、引脚三、引脚四、引脚五、引脚六、引脚七和引脚八,其中,

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并联第七电解电容,第二电阻和第六电容并联后的一个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的正极和变压器的引脚一、另一个公共端经第三电阻后连接稳压管的负极,稳压管的正极连接到电压转换控制器的漏极引脚和变压器的引脚二;

所述变压器的引脚五经第三二极管、第四电阻和第八电容连接到地,第四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其连接点经第九电容分别连接电压转换控制器的各个源极引脚,第四电阻和第八电容的连接点同时连接电压转换控制器的旁路引脚;

所述变压器的引脚四依次经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连接到地,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连接点连接到电压转换控制器的反馈引脚和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经第十电容连接到地。

作为优选,所述三端正向稳压电路包括稳压器、第八电阻、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解电容、第十三电解电容、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四电感,其中,

所述稳压器设有输入引脚、输出引脚和接地引脚,变压器的引脚八连接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至稳压器的输入引脚,稳压器的输出引脚连接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第四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变压器的引脚九、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和稳压器的接地引脚均连接到地,所述第三电解电容和第四电容的连接点作为直流直压输出端;

所述变压器的引脚六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十二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至第四电感的一端,第四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第五电容的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变压器的引脚七、第十三电解电容的负极和第十二电解电容的负极连接到地,第八电阻和第十一电容串联后并联在第四二极管的两端,所述第十三电解电容和第五电容的连接点作为直流直压输出端。

作为优选,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设置复合型热敏电阻、共模电感和X型电容,分别用于对整流电路进行过压过流保护和抑制共模信号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表电源电路采用开关电源和三端正向电压稳压器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了开关电源和稳压器的优点,能够输出更加稳定可靠的电源。开关电源具有功耗小、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输入范围广的特点,稳压器中设有的滤波电路能够有效地降低外界的干扰和噪声,为后续电流提供可靠稳定的直流电源如15V/5V,并且可以达到100mA的电流输出,电路内部同时设有过流、过热自动保护功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开关电路与稳压器相结合,同时设置多种功能电路和保护电路,能够为多功能表提供稳定可靠的工作电源。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整流电路输入端的电子线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子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表电源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变压器T1、电压转换控制电路、钳位电路、偏置电路和若干三端正向稳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输入端之间设置并联的钳位电路、偏置电路和电压转换控制电路,分别用于限制变压漏感引起的峰值电压、降低空载空耗和检测控制反馈输入,三端正向稳压电路用于将变压后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然后输出预设值的若干路直流电压。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源电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子线路图,变压器T1、构成整流电路的整流器U1和第七电解电容C7,构成钳位电路的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六电容C6和稳压管RSIM,构成偏置电路的第四电阻R4、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和第三二极管D3,构成电压转换控制电路的电压转换控制器U3、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五电阻R5和第十电容C10,所述变压器T1包括输入端的四个引脚和输出端的四个引脚,分别记为引脚一、引脚二、引脚三、引脚四、引脚五、引脚六、引脚七和引脚八,电压转换控制器U3设有漏极引脚D、旁路引脚BP、反馈引脚FB和若干路源极引脚S,其中,整流器U1的输出端并联第七电解电容C7,第二电阻R2和第六电容C6并联后的一个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正极和变压器T1的引脚一、另一个公共端经第三电阻R3后连接稳压管RSIM的负极,稳压管RSIM的正极连接到电压转换控制器U3的漏极引脚D和变压器T1的引脚二;变压器T1的引脚五经第三二极管D3、第四电阻R4和第八电容C8连接到地,第四电阻R4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其连接点经第九电容C9分别连接电压转换控制器U3的各个源极引脚S,第四电阻R4和第八电容C8的连接点同时连接电压转换控制器U3的旁路引脚BP,第八电容C8属于偏置电容,用于自供电;变压器T1的引脚四依次经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连接到地,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组成分压器,用于检测反馈输入,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的连接点连接到电压转换控制器U3的反馈引脚FB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经第十电容C10连接到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多功能表电源电路包括构成三端稳压电路的稳压器U2、第八电阻R8、第二电解电容C2、第三电解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解电容C12、第十三电解电容C1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和第四电感L4,其中,稳压器U2设有输入引脚IN、输出引脚OUT和接地引脚GND,变压器T1的引脚八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和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均连接至稳压器U2的输入引脚,稳压器U2的输出引脚连接第三电解电容C3的正极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变压器T1的引脚九、第二电解电容C2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C3和稳压器U3的接地引脚GND均连接到地,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连接点作为直流直压输出端;变压器T1的引脚六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和第十二电解电容C12的正极均连接至第四电感L4的一端,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解电容C13的正极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变压器T1的引脚七、第十三电解电容C13的负极和第十二电解电容C12的负极连接到地,第八电阻R8和第十一电容C11串联后并联在第四二极管D4的两端,所述第十三电解电容C13和第五电容C5的连接点作为直流直压输出端。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设置复合型热敏电阻PTC、共模电感L1和X型安规电容C1,分别用于对整流电路进行过压过流保护和抑制共模信号的干扰。即在开关电源的前端还设有共模电感和X型安规电容,用来抑制共模信号的干扰,当电容器失效后,不会导致电击,不危及人身安全。安装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型PTC(热敏电阻),当电路处于正常状态时,流过PTC的电流小于额定电流,PTC处于常态,阻值很小,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等被保护电路的正常工作。当电路电流大大超过额定电流时,PTC陡然发热,阻值骤增至高阻态,从而限制或阻断电流,保护电路不受损坏。电流回复正常后,PTC亦自亦自动回复至低阻态,电路恢复正常工作。同样,当外界电压波动时,压敏电阻起到过压保护功能,使得流过PTC热敏电阻的电流增加,同样可以使PTC陡然发热,阻值骤增至高阻态,从而限制或阻断电流,保护压敏电阻和后面的电路不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