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0869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连接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般结构元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连接套。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生活、建筑、电力和能源等领域常常需要铺设各种各样的管道或细长物件,并且管道与管道之间由于运送介质不同常常需要使不同物件始终保持一定的位置距离,同时各个管道或物件之间相互单独固定不仅浪费时间同时也浪费人力和材料,而且常常由于一些管道埋设的土壤或其他介质并不均匀,久而久之管道之间的距离很难把控,容易变形,目前并没有一种好的办法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连接套,能有效的固定两个或多个管道或物件的位置距离,并保持平行,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套,包括至少两个对称连接的卡箍,所述卡箍包括连接板Ⅰ、通孔、凹槽、连接板Ⅱ和圆弧槽,所述连接板Ⅰ上设有通孔,连接板Ⅰ与连接板Ⅱ中间设有凹槽,连接板Ⅱ另一侧与圆弧槽一端相连,圆弧槽另一端设有销轴孔或连接板Ⅲ,两个相互对称的卡箍铰接连接或通过连接板Ⅲ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内侧形状为矩形、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Ⅰ、凹槽、连接板Ⅱ、连接板Ⅲ和圆弧槽内侧部分或全部设有衬垫,所述衬垫为弹性塑料或缓冲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Ⅲ上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圆弧槽内侧形状为矩形、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的一部分。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Ⅰ、凹槽和连接板Ⅱ至少为一组。

优选的,所述凹槽上方或侧面设有螺纹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套,可以连接任意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的物件,使之相互固定,且保持各个物件之间一定的位置关系;所述连接板Ⅰ、凹槽、连接板Ⅱ、连接板Ⅲ和圆弧槽内侧部分或全部设有一层弹性塑料或缓冲橡胶套,有效保证各物件之间不仅连接紧密而且当受到外力时不会受到硬性的损伤;该连接套能设置多个连接板,连接且固定各个不同位置的物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性好且固定可靠,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板Ⅰ,2、通孔,3、凹槽,4、连接板Ⅱ,5、圆弧槽,6、连接板Ⅲ,7、衬垫,8、销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套,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连接的卡箍,所述卡箍包括连接板Ⅰ1、通孔2、凹槽3、连接板Ⅱ4和圆弧槽5,所述连接板Ⅰ上设有通孔,通孔用来插入螺栓等连接构件,通孔处可设置凸台、凹槽或垫片等使得连接更加紧密,连接板Ⅰ与连接板Ⅱ中间设有凹槽,连接板Ⅱ另一侧与圆弧槽一端相连,本实施例圆弧槽内侧形状为半圆形状,还可以替代为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圆弧槽另一端设有连接板Ⅲ6,两个相互对称的卡箍通过连接板Ⅲ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内侧形状为矩形、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的一半,本实施例中卡箍的凹槽采用矩形,两个卡箍连接好之后凹槽内侧形成一个封闭的矩形,本实施例可将一个圆管和方管固定在一起,并使之始终保持一定的位置关系,连接可靠,装置简单易操作,避免了单独固定、重复固定和固定不稳定等目前现有技术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Ⅰ、凹槽、连接板Ⅱ、连接板Ⅲ和圆弧槽内侧部分或全部设有衬垫7,所述衬垫为弹性塑料或缓冲橡胶套,塑料或橡胶套等弹性构件粘贴在卡箍的内侧,有效保证各物件之间不仅连接紧密而且当受到外力时不会受到硬性的损伤,不仅如此,还可根据所连接构件的尺寸不同采用不同厚度尺寸的弹性构件,这样在不更换卡箍外部形状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内侧衬垫即可连接不同尺寸的构件,实现了一个连接套多用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Ⅲ上设有通孔,通孔用来插入螺栓等连接构件,通孔处可设置凸台、凹槽或垫片等使得两卡箍连接更加紧密,不易松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

所述圆弧槽一端与连接板Ⅱ连接另一端设有销轴孔8,销轴孔中插入销子或销轴使得两个卡箍铰接连接。其它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

所述凹槽内侧形状为半圆形,此时连接套连接固定两个圆形构件。其它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

所述连接板Ⅰ、凹槽和连接板Ⅱ为四个,平均分布在圆弧槽上,起到连接多个构件的作用,所述圆弧槽内侧形状为四分之一圆。其它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

所述凹槽上方或侧面设有螺纹孔,当凹槽内所连接的构件尺寸小于凹槽内侧的尺寸时,将螺栓插入到螺纹孔内,通过旋转螺栓来固定构件的位置,可实现一个连接套多用的目的。其它参照实施例1。

应当指出,文中的实施例为优选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动和改进,这些改动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方式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