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48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张,近年来无线充电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的进步,无线充电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方式灵活,不受空间和位置的限制,能够快捷地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但是大多数无线充电装置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充电过多导致充电电池损坏,谐振器的电压过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实时监控的无线充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与发送模块连接的第一控制器、与接收模块连接的第二控制器和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的监控系统。

所述发送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市电接入端、第一整流器、高频逆变器和发送谐振器,接收模块包括依次接入的接收谐振器、第二整流器、直流变换器和充电电池。

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微处理器、第一PWM调制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第一微处理器分别与第一PWM调制模块、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第一PWM调制模块与第一驱动模块连接,第一驱动模块与高频逆变器连接,第一数据采集模模块连接发送谐振器。

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二PWM调制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第二微处理器分别与第二PWM调制模块、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第二PWM调制模块与第二驱动模块连接,第二驱动模块与直流变换器连接,第二数据采集模模块连接充电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于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发送谐振器的电压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充电电池的电压数据、电流数据和温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均采用单片机STM3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模块采用霍尔电压传感器采集电压数据。

本实用新型不仅提供了无线充电装置,还在无线充电装置中设置控制器,通过测量的发送谐振器电压数据控制PWM调制脉冲信号,进一步控制高频逆变器;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实时监控充电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信息,与监控系统结合,可实现及时断电和电池保护的功能,具有结构简单、传输功率大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和监控系统。发送模块包括市电接入端、第一整流器、高频逆变器和发送谐振器;接收模块包括接收谐振器、第二整流器、直流变换器和充电电池;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微处理器、第一PWM调制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二PWM调制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均采用单片机STM32。

所述市电接入端、第一整流器、高频逆变器和发送谐振器依次连接构成无线充电系统的发送模块,用于将市电经过整流、高频逆变后经过发送谐振器生成电磁场,所述接收谐振器、第二整流器、直流变换器和充电电池依次连接构成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将接收的电磁场转化为电能,并经过整流和直流变换后给充电电池充电。

所述第一微处理器分别与第一PWM调制模块、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第一PWM调制模块与第一驱动模块连接,第一驱动模块与高频逆变器连接,第一数据采集模模块连接发送谐振器,第一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经过放大和对比后产生控制的PWM脉冲信号,第一PWM调制模块根据PWM脉冲信号调制信号,第一驱动模块根据PWM脉冲信号产生驱动信号,从而实现对高频逆变器的控制。

所述第二微处理器分别与第二PWM调制模块、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第二PWM调制模块与第二驱动模块连接,第二驱动模块与直流变换器连接,第二数据采集模模块连接充电电池,第二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经过放大和对比后产生控制的PWM脉冲信号,第二PWM调制模块根据PWM脉冲信号调制信号,第二驱动模块根据PWM脉冲信号产生驱动信号,从而实现对直流变换器的控制,第二数据采集模块还可采集充电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信息,可实时监控充电电池状态,做到及时保护。

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将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内的信息发送至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举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举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