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拆装型永磁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988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拆装型永磁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胀套与键共同传递转矩并采用永磁涡流感应原理的快速拆装型永磁联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传动系统在连接传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造成电能的浪费;二是传统的联轴器连接方式能把负载的振动传递到电机上,电机和负载设备中的轴承和密封件容易受磨损,影响使用设备的寿命。

上述问题限制了采用联轴器连接在某些要求较高场合的应用。而基于永磁传动技术的基本型永磁联轴器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永磁联轴器是一款既环保又节能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式的联轴器或耦合器型式,基本固定型永磁联轴器、限矩型永磁耦合器及调速型永磁耦合器。基本固定型永磁联轴器单边半个连接轴套的安装是利用外锁紧盘把导体转子结构或永磁转子结构分别连接到被安装轴上的,外锁紧盘连接两个连接轴套,锁紧盘利用高强度螺栓联接胀紧套实现连接,两个半连接轴套分别与两边轴联接,以实现两轴联接,传递转矩和运动。基本固定型永磁联轴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工作可靠,装拆、维护均较简便,一般常用于堵转概率较低的设备,能够改变气隙,实现不同转速输出从而高效节能。

基本固定型永磁联轴器具备径向、轴向及角向补偿性能,使用时半个连接轴套外锁紧盘涨紧内连接套传递转矩,但缺点是外锁紧盘涨紧套外连接螺栓拆装需用锤击,安装拆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拆与维护均较简便、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的基本型永磁联轴器。以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拆装型永磁联轴器,包括有分别套设于输入轴及输出轴上的连接法兰锥套、套设于连接法兰锥套上的轴套,所述的输入轴上的连接法兰锥套上通过螺钉设有永磁体组件,所述的输入轴及输出轴上的连接法兰锥套的轮毂上分别通过若干连接螺栓设有导磁组件,所述的永磁体组件处于两个导磁组件之间且永磁体组件与导磁组件之间留有气隙,所述的两个导磁组件通过调整气隙螺杆连接并形成笼形,所述轴套的内表面为锥形孔,所述轴套的锥形孔与连接法兰锥套的外锥面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轴套与连接法兰锥套通过高强度外六角螺栓连接,所述的轴套及连接法兰锥套的内表面分别设有键槽,所述的输入轴及输出轴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与键槽适配的键。

优选的,所述的导磁组件包括有与输入轴上的连接法兰锥套通过高强度外六角螺栓连接的铝盘、与铝盘通过铝盘螺栓连接的压板及设于压板内并与压板通过压板螺栓连接的永磁体盘,所述的永磁体盘上设有若干永磁体。

优选的,所述的导磁组件包括有设于导磁组件两侧并与连接法兰锥套通过导体盘螺栓连接的导体盘,设于导体盘内表面并与导体盘通过导电铜盘螺栓连接的导体铜盘,所述的永磁体与导电铜盘之间留有气隙,所述的两导体盘通过调整气隙螺杆连接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

优选的,所述的导体盘的外表面设有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法兰锥套的外锥面为1:3-1:8锥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永磁联轴器左右输入轴及输出轴上的轴套与连接法兰锥套相通过高强度外六角螺栓连接靠内衬套与联接轮毂的内锥面间产生的摩擦力与键共同作用传递转矩,连接法兰锥套起到连接安装轴与联轴器的作用;连接法兰锥套与导体盘间由数个连接螺栓紧固,导电铜盘安装在导体盘内侧由若干螺栓紧固,两侧导体盘间用调整螺杆及螺母进行气隙的调整,外六角螺栓紧固形成导体结构;永磁体盘与连接法兰锥套由数个螺栓连接组成永磁体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基本型永磁联轴器外锁紧盘联接难拆装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拆卸方式,在设计上的最大突破是采用了内锥套拆装原理,轴套与连接法兰锥套在内部加工有键槽,连接法兰锥套的外锥面与轴套的内锥面相结合,靠高强度外六角螺栓的拉紧锥面间产生摩擦力及键共同作用来传递转矩,在需要拆卸联轴器时,只需拧松轴套上的高强度外六角螺栓并用拆卸螺钉顶出连接法兰锥套即可,不需锤击产品本身,这样,使其拆卸变得更加方便、容易,同时也解决了安装空间尺寸小难拆装的问题。此种拆卸方式不易造成毂孔及产品的表面损伤,不会造成轴与毂的性能下降,使联轴器的使用寿命提高。此种拆卸方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工作可靠,装拆、维护均较简便,从而大大减少了更换维护时间和降低用户成本,可为用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其中连接法兰锥套靠两轴套圆面摩擦力与键共同作用来实现传递转矩的作用,同时连接法兰锥套上配件采用止口配合,起定位作用。

高强度外六角螺栓起固定连接法兰锥套和调整与轴间涨紧力的作用。

连接法兰锥套实现两轴联接作用,连接法兰锥套安装在两轴套内,使它在间隙下安装,使用时靠高强度外六角螺栓拧紧产生强大的过盈力与键共同作用来传递扭矩,传递更安全可靠。

导体盘间用调整气隙螺杆连接,并按需要的气隙设置可调距离,调整气隙螺杆为根部带铰制孔定位圆螺杆,调整气隙螺杆左右交叉连接,起到连接和传递转矩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法兰锥套与轴套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法兰锥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拆装型永磁联轴器,包括有分别套设于输入轴1及输出轴2上的连接法兰锥套3、套设于连接法兰锥套3上的轴套4,所述的输入轴1上的连接法兰锥套3上通过螺钉31设有永磁体组件5,所述的输入轴1及输出轴2上的连接法兰锥套3及轴套的轮毂上分别通过若干连接螺栓32设有导磁组件6,所述的永磁体组件5处于两个导磁组件6之间且永磁体组件5与导磁组件6之间留有气隙,所述的两个导磁组件6通过调整气隙螺杆60连接并形成笼形,所述轴套4的内表面为锥形孔,所述轴套4的锥形孔与连接法兰锥套3的外锥面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轴套4与连接法兰锥套3通过高强度外六角螺栓连接,所述的轴套4及连接法兰锥套3的内表面分别设有键槽8,所述的输入轴3及输出轴1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与键槽8适配的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永磁体组件5包括有与输入轴1上的连接法兰锥套3通过螺钉31连接的铝盘51、与铝盘51通过铝盘螺栓52连接的压板53及设于压板53内并与压板53通过压板螺栓连接的永磁体盘54,所述的永磁体盘54上设有若干永磁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磁组件6包括有设于永磁体组件5两侧并与连接法兰锥套3及轴套4通过连接螺栓32连接的导体盘61,设于导体盘61内表面并与导体盘61通过导电铜盘螺栓62连接的导电铜盘63,所述的永磁体与导电铜盘63之间留有气隙,所述的两导体盘61通过调整气隙螺杆60连接并通过锁紧螺母65锁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导体盘61的外表面设有散热片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法兰锥套3的外锥面为1:3-1:8锥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机的输入轴1端与连接法兰锥套3相连接,连接法兰锥套3的内部设置有键槽,输入轴1靠轴套4并通过连接法兰锥套3将扭矩传递到永磁体盘7,输入轴1及输出轴2的连接法兰锥套3上分别设有导体盘61,导体盘61朝向永磁体盘7的端面上设有导电铜盘63,导电铜盘63与永磁体盘7间留有气隙,两侧导电铜盘63间通过调整气隙螺杆60连接;永磁体盘7带动永磁体旋转,旋转的永磁体与输入轴2端的导电铜盘63之间由于磁感应将扭矩传递到输出轴1端的导电铜盘63,输出轴2端的导电铜盘63将扭矩传递到输出轴2上的轴套4,输出轴2上的轴套4通过连接法兰锥套3及高强度外六角螺栓41最终将扭矩传递给输出轴2输出扭矩。

所述的输入轴1及输出轴2上的轴套4内部装有连接法兰锥套3,连接法兰锥套3见附图3,连接法兰锥套3外圆设有1:3-1:8锥面,它与轴套2内锥孔配合,连接法兰锥套3与轴套2上装有数个高强度外六角螺栓41,连接法兰锥套3在安装时通过拧紧高强度外六角螺栓胀套产生压力,实现轴毂联接作用,连接法兰锥套3还起到自动定心作用。高强度外六角螺栓41起固定胀套和调整与轴间的胀力作用。安装时只需按额定力矩交叉对称拧紧高强度外六角螺栓即可,两个轴套分别与输入轴及输出轴表面产生强大过盈力实现连接作用,与键共同作用同时传递更大的扭矩。

同时输入轴1上的轴套4与输出轴1上的轴套4非接触,导电铜盘63与永磁体盘间留有气隙,永磁体切割磁力线,输入端与输出端产生转差,实现了转矩的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永磁联轴器左右输入轴1及输出轴2上的轴套4与连接法兰锥套3相通过高强度外六角螺栓连接靠内衬套与联接轮毂的内锥面间产生的摩擦力与键共同作用传递转矩,连接法兰锥套3起到连接安装轴与联轴器的作用;连接法兰锥套3与导体盘61间由数个连接螺栓紧固,导电铜盘63安装在导体盘61内侧由若干导电铜盘螺栓62紧固,两侧导体盘61间用调整气隙螺杆60及锁紧螺母65进行气隙的调整,外六角螺栓紧固形成导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基本型永磁联轴器外锁紧盘联接难拆装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拆卸方式,在设计上的最大突破是采用了内锥套拆装原理,轴套与连接法兰锥套在内部加工有键槽,连接法兰锥套的外锥面与轴套的内锥面相结合,靠高强度外六角螺栓的拉紧锥面间产生摩擦力及键共同作用来传递转矩,在需要拆卸联轴器时,只需拧松轴套上的高强度外六角螺栓并用拆卸螺钉顶出连接法兰锥套即可,不需锤击产品本身,这样,使其拆卸变得更加方便、容易,同时也解决了安装空间尺寸小难拆装的问题。此种拆卸方式不易造成毂孔及产品的表面损伤,不会造成轴与毂的性能下降,使联轴器的使用寿命提高。此种拆卸方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工作可靠,装拆、维护均较简便,从而大大减少了更换维护时间和降低用户成本,可为用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发明,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