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置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832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箱置放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CN106654912A公告的“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配电箱”,通过设置橡胶减震垫,以减少配电箱的震动。缺点在于,橡胶减震垫的减震效果较差,且不容易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橡胶减震垫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配电箱。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配电箱置放结构,包含有,

地面基础层;

泥土缓冲层,其置于所述地面基础层的上方,所述泥土缓冲层具有缓冲水平面;

配电箱箱体,其置于所述泥土缓冲层的上方,所述配电箱箱体具有箱体顶壁、箱体侧壁、箱体底壁、箱体连接壁及箱体延伸壁,所述连接壁自所述箱体侧壁的下缘始向内且向下延伸至所述箱体底壁的周缘,所述箱体顶壁、所述箱体侧壁、所述箱体连接壁及所述箱体底壁共同界定出箱体容置空间,所述箱体容置空间内容置有配电装置,所述箱体延伸壁具有自所述箱体侧壁的下缘始向下延伸的延伸竖直壁及自所述延伸竖直壁的下缘始向内水平延伸的延伸水平壁,所述延伸水平壁及所述箱体底壁均与所述缓冲水平面相面接触,所述箱体延伸壁、所述箱体侧壁共同界定出泥土容置空间,所述泥土容置空间内容置有泥土填料;

第一连接地锚,其自所述箱体连接壁的外面始向外且向下延伸,所述第一连接地锚连接于所述泥土填料内,所述第一连接地锚垂直于所述箱体连接壁的外面;以及,

第二连接地锚,其连接于所述泥土填料与所述泥土缓冲层间,所述第二连接地锚垂直于所述缓冲水平面。

作为一种配电箱置放结构的优选方案,还包含有,固定连接座,其处于所述配电箱箱体的外侧,所述固定连接座连接于所述延伸竖直壁与所述泥土缓冲层间。

作为一种配电箱置放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连接座沿所述配电箱箱体的外周均匀分布。

作为一种配电箱置放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地面基础层与所述泥土缓冲层的接触面为凹凸起伏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结构简单,置放方便,保证配电箱箱体在地震时不容易受损,效果好于橡胶减震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中示出的是一种配电箱置放结构。该置放结构主要由地面基础层1、泥土缓冲层2、配电箱箱体3、第一连接地锚4、第二连接地锚5及固定连接座6等部件组成。

所述地面基础层1即为普通的水泥地面。

所述泥土缓冲层2即为铺设的一层松制泥土。厚度为15cm以上。所述泥土缓冲层2置于所述地面基础层1的上方。所述泥土缓冲层2具有缓冲水平面。为了提高缓冲效果,所述地面基础层1与所述泥土缓冲层2的接触面为凹凸起伏面(比如,波浪形面)。这样,可以保证震动力在多个方向上被分解,以减小对所述配电箱箱体3的直接作用力。

所述配电箱箱体3置于所述泥土缓冲层2的上方。所述配电箱箱体3具有箱体顶壁31、箱体侧壁32、箱体底壁33、箱体连接壁34及箱体延伸壁35。所述连接壁自所述箱体侧壁32的下缘始向内且向下延伸至所述箱体底壁33的周缘。所述箱体顶壁31、所述箱体侧壁32、所述箱体连接壁34及所述箱体底壁33共同界定出箱体容置空间。所述箱体容置空间内容置有配电装置。所述箱体延伸壁35具有自所述箱体侧壁32的下缘始向下延伸的延伸竖直壁351及自所述延伸竖直壁351的下缘始向内水平延伸的延伸水平壁352。所述延伸水平壁352及所述箱体底壁33均与所述缓冲水平面相面接触,所述箱体延伸壁35、所述箱体侧壁32共同界定出泥土容置空间(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泥土容置空间内容置有泥土填料。

所述第一连接地锚4自所述箱体连接壁34的外面始向外且向下延伸。所述第一连接地锚4连接于所述泥土填料内。所述第一连接地锚4垂直于所述箱体连接壁34的外面。

所述第二连接地锚5连接于所述泥土填料与所述泥土缓冲层2间。所述第二连接地锚5垂直于所述缓冲水平面。

所述固定连接座6处于所述配电箱箱体3的外侧。所述固定连接座6连接于所述延伸竖直壁351与所述泥土缓冲层2间。所述固定连接座6沿所述配电箱箱体3的外周均匀分布。

所述泥土缓冲层2及所述泥土填料的减震效果好于减震垫。并且,所述泥土填料托住整个所述配电箱箱体3,保证其不为晃动。

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且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