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仪表的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0377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仪表的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具体为一种电动车仪表的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电动车仪表电源进行供电时,由于蓄电池供电端子接触不良及大功率的感性负载工作时产生高的高电压,为了解决电源端的高电压干扰时,对连接电源的电路模块造成损坏问题,需要在电源输入端采用保护电路,使电源输出的幅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设计了一种防止仪表在上电时电流过大,造成硬件的损坏的电动车仪表的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仪表的保护电路,包括按键开关、单片机、软件保护电路和硬件保护电路,所述按键开关的控制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分别与软件保护电路和硬件保护电路连接,所述软件保护电路和硬件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动车的仪表电路连接;所述硬件保护电路包括开关芯片Q1、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三极管Q12、稳压二极管D8和电容C12,输入端PC2通过电阻R46与三极管Q1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电阻R45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43接入开关芯片Q1的第四管脚,所述第四管脚与电阻R4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开关芯片Q1的第一管脚、第二管脚、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42与稳压二极管D8并联,所述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44与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电阻R41的一端连接,电阻R41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同时通过电阻R40与电容C12并联,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同时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同时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接入输入端PC1,所述开关芯片Q1的第五管脚、第六管脚、第七管脚和第八管脚与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软件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阻R18、第二控制电阻R19、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8和稳压二极管D7,所述输入端PC1通过限流电阻R11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15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电阻R17连接,所述电阻R17与电阻R15串联,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同时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第一控制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电阻R19串联后接地,所述第一控制电阻R18和第二控制电阻R19连接点接入控制电源Vad,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通过稳压二极管D7与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单片机、软件保护电路和硬件保护电路连接,用于给整个保护电路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仪表的保护电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防止仪表在上电时电流过大,造成硬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硬件保护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软件保护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一种电动车仪表的保护电路,包括按键开关1、单片机2、软件保护电路3和硬件保护电路4,所述按键开关1的控制端与单片机2连接,所述单片机2分别与软件保护电路3和硬件保护电路4连接,所述软件保护电路3和硬件保护电路4的输出端与电动车的仪表电路连接;所述硬件保护电路包括开关芯片Q1、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三极管Q12、稳压二极管D8和电容C12,输入端PC2通过电阻R46与三极管Q1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电阻R45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43接入开关芯片Q1的第四管脚,所述第四管脚与电阻R4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开关芯片Q1的第一管脚、第二管脚、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42与稳压二极管D8并联,所述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44与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电阻R41的一端连接,电阻R41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同时通过电阻R40与电容C12并联,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同时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同时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接入输入端PC1,所述开关芯片Q1的第五管脚、第六管脚、第七管脚和第八管脚与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软件保护电路3包括第一控制电阻R18、第二控制电阻R19、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8和稳压二极管D7,所述输入端PC1通过限流电阻R11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15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电阻R17连接,所述电阻R17与电阻R15串联,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同时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第一控制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电阻R19串联后接地,所述第一控制电阻R18和第二控制电阻R19连接点接入控制电源Vad,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通过稳压二极管D7与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还包括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单片机2、软件保护电路3和硬件保护电路4连接,用于给整个保护电路供电。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