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的全天候无线充电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3258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的全天候无线充电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巡检与无线传能、自控交叉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的全天候无线充电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配电线路公里数同比不断增加,过去依靠人工逐个杆塔巡视的作业方法,巡线工作量大、复杂的地理环境给巡视人员带来未知的安全风险,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无人机作为近年来新型技术之一,运用于输电线路巡检的设想已经得到了具体的实现,然而,无人机巡检在续航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是阻碍自动化巡检作业广泛推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续航时间在30分钟左右,在电力巡线高度较高、室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电能损耗速度更为加快,因此,无法实现长时间巡线任务。目前,已有部分组织人员对无人机充电平台进行设计研究,如公开号为CN105449876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力巡线多旋翼飞行器自主无线充电系统”,提出飞行器电量不足时可以自行飞往平台进行充电,但是,此实用新型专利存在如下问题:

1、供电蓄电池需要随时更换。该实用新型设计的充电平台需要实时更换蓄电池,以供应电能传输,未考虑电力线所在地区城建障碍较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优势;此外,无线传能本身存在效率偏低的缺点,蓄电池能量利用率低、更换频繁,不利于节能环保。

2、充电平台布局不合理。该实用新型设计的充电平台放置在离开电网杆塔处,需要考虑飞行器在飞往平台(或返回)过程中消耗的电能,降低了续航时间在巡线工作上的利用率;同时,平台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在电网设备存在一定高度的环境下,降落过程视线障碍较多;该实用新型为解决返回原巡检地点和有视线障碍的问题,在主控模块中加入了返航程序,各端也另加了多个信号发射器、辅助对接模块,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易产生电磁兼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的全天候无线充电平台,在巡线过程中,无人机发出电量不足警报时,可飞往最近的杆塔,与本设计的充电平台进行精准对接,自主启动充电平台,以风光互补的清洁能源为主供电,通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完成充电,而充电结束后,智能关闭各端电路,这为无人机自动化巡检作业提供了可行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的全天候无线充电平台,所述充电平台设置在电力杆塔上,包括:

复合供电模块,通过风力发电机和光伏太阳能板,持续将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蓄电池储能;所述复合供电模块的后备供电方式为电力杆塔上电压互感器传能,以此保障供电可靠性;

电能发射模块,包括电能发射电路和电能发射线圈,用于与无人机端的电能接收模块建立电磁关系,实现无线传能;

重力感应模块,包括在平台表面粘合的应变片压力传感器,用于保证无人机与平台零距离充分接触时,开启充电,当无人机离开平台接触面时,即刻关断电源;

反馈控制模块,用于充电平台与各接收端的通信,方便采集充电平台的可用情况,并能根据无人机电池的电量水平,进行原边充电电路的开启或闭锁;

其中,所述电能发射电路分别与复合供电模块、电能发射线圈、重力感应模块、反馈控制模块一一对应相接。

所述充电平台上印刷有方便无人机采集的着陆信号,为同心圆环标识,其中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两倍,两圆之间使用黑色填充,使得小圆与大圆组成黑白相间的圆环图形,从而为无人机提供辨识度高的视觉对接信息。

所述电能发射线圈为平面螺旋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全时段环保储能充电。本实用新型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为主要供能,最大化自然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蓄电池储能持续不间断。

2、节约土地资源。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平台放置在电力杆塔上,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免于无人机消耗电量往返充电平台,节能环保。

3、全自动运行,便于继续巡航。本平台的充电模式无需人工干涉,并且杆塔上障碍少,无人机降落着陆精确度高,充电完成后,可在巡检地点继续作业。

4、灵敏监控,各端通信无碍。本平台上设有重力感应模块及反馈控制模块,无人机充满电后自动关闭反馈灵敏,减小空载状态下的能量损耗;另外,平台上可与外界进行实时通讯,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监控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充电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充电平台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充电平台的开启/关断的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力巡检无人机的全天候无线充电平台,是设置在电力杆塔上,包括复合供电模块1、电能发射模块、反馈控制模块4、圆环标识5及重力感应模块6。

所述的充电平台设置,是根据输电管理所调度预先安装在选定杆塔上的,在原本需要人工视察的既定巡线范围内,考察地形,在保证无人机有足够电量裕度完成充电操作的前提下,在小于单次续航飞行极限的范围内,选定杆塔进行安装,最终整个巡线任务范围内将有多个间隔安装的平台,实现接力续航。当巡线地形较为险峻时,需考虑增加搭设充电平台,提高整个充电网络的可靠性。

所述的充电平台,在杆塔上配置有小型风力发电机7和光伏太阳能板8,风力发电机在最外侧,视野空旷;太阳能板呈某一角度斜放,角度与当地太阳直射角有关。白天太阳光最强时,风较小,晚上太阳落山后,光照弱,由于地表温差骤变而风能加强。夏季太阳光强度大,风速小;冬季太阳光强度弱,风速高。特殊条件下,太阳能发电不理想的天气状况往往是风能最富足的时候,因而风光复合发电具有互补性,可以提供稳定持续的电能;当风能、太阳能在极端情况下均无法供能时,平台仍然可以通过电网杆塔上的电压互感器进行取能,以此达到全天候供电的优越性。

所述复合供电模块1,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为主要供能,电压互感器传能作为后备电源的模式,无论白昼还是黑夜,无论夏季还是冬季,最大化自然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蓄电池储能持续不间断。风光互补的主供电模式在无人机正式执行任务前,将全天候为平台进行储能,有效储能时间为上次巡线完成至下一次巡线工作开始,储能时间裕度非常大,正常光照4小时,风吹3小时的情形下,已经能够满足无人机的单次续航电量要求;后备供电模式作为突发情况的最后一道防线,有效发电时间是巡线无人机停落在平台,而风光储能无法满足电量供应的时刻,后备电源没有电能储存量的限制。

所述电能发射模块包括相连接的电能发射电路2和电能发射线圈3,应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将电能隔空传送至无人机接收端。逆变电路选用E类逆变电路,原边线圈采用平面螺旋型,充分减小平台占空体积,整个线圈印制在水平材料面上,可做到完全的防风防水,保证了无线传能的稳定性。

所述的反馈控制模块4可进行通信,方便采集充电平台可用情况,同时与无人机连接,可以根据具体电池电量水平,进行原边充电电路的开启或闭锁。

所述的充电平台需要印制方便无人机采集的着陆信号,具体为同心圆环标识5,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两倍,两圆之间使用黑色填充,使得小圆与大圆组成非常清晰的黑白相间圆环图形。此类图形辨识度高,又能快速找到标志中心点。在具体印制上,由于无线传能的原副边线圈都是圆形,因此可以把圆环信号的圆点与充电平台上的线圈圆点重合,这样精确着陆后,原副边线圈的耦合状态恰好理想,有利于电能传输。

所述的重力感应模块6,包括平台表面粘合的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当无人机平稳降落在平台上,该应变片压力传感器才会将应变引起的电阻变化变换成电压变化,与反馈控制模块4双重判断,启动充电电路,以此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防止在小鸟等其他物体降落在平台上发生误启动,同时确保无人机与平台零距离接触,无线传能以最佳效率运行;充电结束后,无人机离开平台表面,重力感应模块6通过应变片作用关断充电电路,节约电能。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上述的全天候无线充电平台的充电作业,包括以下步骤:

1)无人机在进行正常巡检任务时,电量低于阈值,按计划飞行至最近杆塔;

2)杆塔上已安装有储能完毕的充电平台,反馈控制模块与无人机进行连接;

3)无人机降落,充电平台的重力感应模块开启,启动电能发射电路;

4)电能通过磁耦合谐振式电能传输,发射至无人机;

5)充电结束,无人机飞离平台表面,反馈控制断开连接、重力感应消失,充电平台关断。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