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新型浮体的光伏漂浮发电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6064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新型浮体的光伏漂浮发电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新型浮体的光伏漂浮发电单元,属于水上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的水上浮体多存在拼节点多,整体稳定性差,易被大风掀起,使用寿命短的缺陷,而且对光伏组件多采用密集铺设,造成水体透光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浮体的光伏漂浮发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新型浮体的光伏漂浮发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排列的浮体、光伏组件、支架、运维通道,所述光伏组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两排所述浮体之间,所述运维通道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端。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支架包括组件支架、纵梁支架、横梁支架,组件支架的底端与横梁支架可拆卸式连接,横梁支架与纵梁支架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光伏组件固定设置于组件支架上,运维通道固定敷设于纵梁支架上,横梁支架和纵梁支架设置于浮体上。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浮体的一侧设置有端盖,端盖上开设有端盖密封口。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浮体的外周面上套设有若干浮体抱箍,浮体抱箍的顶端与横梁支架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浮体抱箍的顶端通过抱箍螺栓与横梁支架采用螺栓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浮体的外周上设置有若干与浮体抱箍相配合的环筋。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环筋向上凸起的设置于浮体的外周面上,浮体抱箍内嵌于向上凸起的环筋并紧密贴合,防止浮体抱箍与浮体发生相互滑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浮体抱箍内设置有橡胶垫,防止浮体抱箍与浮体发生相对滑动,同时保护浮体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化的结构平台设计方案,解决了常规水上浮体拼节点多,整体稳定性差,易被大风掀起,使用寿命短的缺陷;第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密集铺陈、水体透光率低的缺陷;第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大跨距的支架,使光伏组件下沿离水面较高;第四,本实用新型通过浮体抱箍卡于凸起的环筋上,安装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的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的爆炸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1-浮体,2-光伏组件,3-组件支架,4-纵梁支架,5-浮体抱箍,6-运维通道,7-横梁支架,8-端盖,9-端盖密封口,10-环筋,11-抱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浮体的光伏漂浮发电单元,包括两个对称排列的浮体1、光伏组件2、支架、运维通道6,光伏组件2、支架固定安装在两排浮体1之间,运维通道6设置于支架的两端,运维通道6的作用是作为施工平台检修安装用的,光伏组件2用来利用太阳能发电用的。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支架包括组件支架3、纵梁支架4、横梁支架7,组件支架3的底端与横梁支架7可拆卸式连接,横梁支架7与纵梁支架4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光伏组件2固定设置于组件支架3上,运维通道6固定敷设于纵梁支架4上,横梁支架7和纵梁支架4设置于浮体1上。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通过增加两排浮体1之间的跨距,同时通过调整支架长度及高度,可以增加水面的透光透风率。

如图5到图10所示,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浮体1的一侧设置有端盖8,端盖8上开设有端盖密封口9。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浮体1的外周面上套设有若干浮体抱箍5,浮体抱箍5的顶端与横梁支架7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浮体抱箍5的顶端通过抱箍螺栓11与横梁支架7采用螺栓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浮体1的外周上设置有若干与浮体抱箍5相配合的环筋10。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环筋10向上凸起的设置于浮体1的外周面上,浮体抱箍5内嵌于向上凸起的环筋10并紧密贴合,防止浮体抱箍5与浮体1发生相互滑动,降低了浮体泄漏及腐蚀风险,降低浮体安装难度。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浮体抱箍5内设置有橡胶垫,防止浮体抱箍5与浮体1发生相对滑动,同时保护浮体1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化的结构平台设计方案,解决了常规水上浮体拼节点多,整体稳定性差,易被大风掀起,使用寿命短的缺陷;第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密集铺陈、水体透光率低的缺陷;第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大跨距的支架,使光伏组件下沿离水面较高;第四,本实用新型通过浮体抱箍卡于凸起的环筋上,安装快捷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