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移动电源充电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388发布日期:2018-08-08 00:22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电路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改进型移动电源充电接口,通过这种改进,移动电源可实现对小容量电池饱充电。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移动电子设备。同时,由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有限,为了便于给移动电子设备充电,移动电源随之产生。

目前的移动电源按照电路智能程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电路设计,该移动电源的电路中没有单片机参与控制,其充电输出电流一直输出120-200uA大小的电流,即便是待机状态下也是如此,这样就会造成电量的浪费。一种是增加了单片机控制的电路,这种电路中会检测负载,当检测到输出端与负载连接,电路的输出电路开始工作,向负载输出电流。随着负载中充电电池逐渐饱和,充电电流也逐渐减小,当输出电流低于50mA时,此时单片机由于检测精度的温度,单片机无法识别是否还有负载输出,此时单片机就会处于休眠状态,充电电路停止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般的移动电子设备而言(例如只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其电池的容量较大,当移动电源的充电电路输出电流低于50mA时,其电量通常是可以充满的。但是与一些小容量的移动电子设备而言,由于其电池容量小,本来充电电流就很小,所以当移动电源充电电路输出电流低于50mA时,其电池还未充满,但是移动电源中的电路的单片机已经那一识别,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导致这种小容量的移动电子设备电池充电没有达到饱和。这样就会造成移动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所缩短,并且也影响了移动电子设备中电池的寿命。

故,本发明人经过不断的改进,提出以下技术方案,设计出一种改进型移动电源充电接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种改进型移动电源充电接口,从而实现移动电源实现对小容量电池饱充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移动电源充电接口,该充电接口为一USB接口,其包括:塑胶座以及包覆在塑胶座) 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的塑胶座延伸形成有一舌板,于舌板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四个端子,于所述的舌板下表面设置有一跳线端子,该跳线端子具有向外凸起的弹性接触部,当充电接口与外部的USB插头插接后,跳线端子将与USB插头的金属壳体接触,形成导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舌板上表面上均匀设置有:电源输出端子、两个数据传输端子和接地端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跳线端子位于舌板下表面的侧边位置。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跳线端子的宽度较舌板上表面设置的四个端子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跳线端子向后延伸形成有一焊接部,该焊接部接入移动电源的控制电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作为移动电源的充电接口的USB接口上增加一个跳线端子,通过该跳线端子检测USB接口上是否连接有负载。如果没有连接负载,则充电电路会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节约移动电源的电量。当检测到 USB接口上连接有负载时,充电电路开启输出电路,进行充电,即便随着负载端电池逐渐充满,充电电流下降至50-60mA时,充电电路仍一直进行小电流充电,直到将负载由USB接口拔出。这样一来,只要USB接口上连接有负载时,充电电路就会一直处于充电状态,即便充电电流已经下降至点单片机无法监测的电流的程度,这样就可以确保小容量电池可以在小电流强度下持续充电至饱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USB插头对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移动电源上的充电接口2,该充电接口2采用USB接口,其包括:塑胶座26以及包覆在塑胶座26外的金属壳体 20,所述的塑胶座26延伸形成有一舌板261,于舌板261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四个端子。通常,这四个端子分别为:电源输出端子21、两个数据传输端子22、 23和接地端子24。

本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于所述的舌板261下表面设置有一接入移动电源控制电路的跳线端子25,该跳线端子25具有向外凸起的弹性接触部251。

跳线端子25与其他四个端子相互不接触,同时也不与金属壳体20接触。舌板261的下表面与金属壳体20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是用于外部的 USB插头插入的空间。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直接采用了USB标准接口,所述的跳线端子25位于舌板261下表面的侧边位置。这样利用USB接口侧边的剩余位置设置跳线端子 25,不改变USB接口的常规设计。另外,为了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增加跳线端子 25,所述的跳线端子25的宽度较舌板261上表面设置的四个端子窄。

所述的跳线端子25向后延伸形成有一焊接部252,该焊接部252接入移动电源的控制电路。

见图3所示,当充电接口2与外部的USB插头4插接后,跳线端子25将与 USB插头4的金属壳体40接触。当充电接口2与USB插头4对接时,跳线端子 25的弹性接触部与USB插头4中的金属壳体40接触,USB插头4中的金属壳体 40与充电接口2的金属外壳20接触,令充电接口2的金属外壳20与跳线端子 25导接。即当充电单接口2与负载(USB插头4)连接后,跳线端子25就会与金属壳体20导接。

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中设置有充电电路,充电电路通过控制电路1向充电接口2输出5V的充电电流。控制电路1的电流输出端与跳线端子25 之间设置有一负载检测电路3。

所述的接地端子24串联一个电阻R39后接地,所述的金属外壳20与充电电路1的信号返回端I-AD之间串联有一电阻R40,且金属壳体20与接地端子24 导接,电阻R39和电阻R39之间并联有一电容C27。

所述的负载检测电路3包括两个串联的电阻R26和R3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充电接口2没有与负载连接,即没有插入USB插头4时,如果启动控制电路1的开关。电路中的B+端首先通过负载检测电路3进行检测,负载检测电路3 中电流通过R26、R38与跳线端子25连接,此时跳线端子25处于断开状态,经过负载检测电路3中的电阻分压后,输出高电平至充电电路1的检测脚,控制电路1中的单片机就会判断此时无需充电,不会启动充电电路,处于休眠状态,以节约能耗。

当充电接口2与负载连接,即插入USB插头4时,如果启动开关。此时USB 插头4插入充电接口2后,USB插头4的金属壳体40将与跳线端子25的弹性接触部接触,二者实现导接。同时,此时金属壳体40与金属外壳20也紧密接触,所以跳线端子25将与充电接口2的金属外壳20导接。由于充电接口2中的接地端子24通过A点与充电接口2的金属外壳20导接,同时A点通过电阻R39接地,这相当于跳线端子25通过金属外壳20与A点导接。输出电流B+通过负载检测电路3中R26、R38、跳线端子25连接至A点,令PG端为低电平,即经过负载检测电路3中的电阻分压后,输出低电平至控制电路1的检测脚,控制电路1中的单片机就会判断此时需要充电,从而启动充电电路,开始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只要充电接口2中插有USB插头4,充电电路就会一直输出充电电流,即便充电电流已经下降至点单片机无法监测的电流的程度,这样就可以确保小容量电池可以在小电流强度下持续充电至饱和。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