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389发布日期:2018-08-08 00:2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Mp3、数码相机、移动硬盘等智能设备通常使用数据线进行充电。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数据线包括有充电接口、连接线、电源接口,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接口电性连接。用户在使用数据线时,由于现有数据线无充电提示功能,无法从数据线上直接观察到数据线与智能设备之间是否已正确连接,也无法确认智能设备是否已充电结束,只能点开智能设备的屏幕后才可以观察到数据线与智能设备之间是否已正确连接和确认智能设备是否已充电结束,从而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线无充电提示功能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包括有充电接口、连接线以及电源接口,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接口电性连接;该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还包括有支撑板、第一摆动板、磁铁、电感线圈L1以及控制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充电接口上;所述第一摆动板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摆动板的内侧;所述电感线圈L1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并对着所述磁铁的下端;所述控制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控制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输出控制端与所述电感线圈L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与所述连接线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控制电感线圈L1间隔产生正反方向的磁场作用于所述磁铁上使得所述第一摆动板绕着所述支撑板上下摆动。

优选地,该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控制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槽内。

优选地,该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摆动板上设有第一卡柱,所述第一卡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优选地,该支撑板上设有第三卡柱,所述第一摆动板向两侧延伸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内侧设置有第三弧形槽,所述第三卡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弧形槽内。

优选地,该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包括有还包括有第二摆动板;所述第二摆动板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摆动板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口上。

优选地,该充电接口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摆动板上设有第二卡柱,所述第二卡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该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包括有充电接口、连接线以及电源接口,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接口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为智能设备提供充电服务;此外,由于该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还包括有支撑板、第一摆动板、磁铁、电感线圈L1以及控制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充电接口上,所述第一摆动板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摆动板的内侧,所述电感线圈L1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并对着所述磁铁的下端,所述控制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控制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输出控制端与所述电感线圈L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与所述连接线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控制电感线圈 L1间隔产生正反方向的磁场作用于所述磁铁上使得所述第一摆动板绕着所述支撑板上下摆动,因此,当该数据线与智能设备正确连接并开始充电后,所述控制芯片U1会间隔控制电感线圈L1上电源的通断,使得电感线圈L1间隔产生正反方向的磁场并作用于所述磁铁上;由于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摆动板的内侧,所述第一摆动板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第一摆动板会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绕着所述支撑板上下摆动;当该数据线与智能设备连接不正确或该智能设备已充电结束时,所述控制板会自动切断所述控制芯片U1与所述连接线的电源端之间的电性连接,从而控制芯片U1因断电而停止工作,电感线圈L1不再产生磁场,所述第一摆动板将会停止摆动;由此可见,用户可直接根据第一摆动板的摆动状态来确认该数据线与智能设备的连接状态,使得该数据线具有充电提示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的部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的部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0-充电接口;20-连接线;30-电源接口;40-磁铁;50-控制板;

11-接口端子;12-第二摆动板;13-支撑板;14-第一摆动板;

121-第二卡柱;131-第一卡槽;132-放置槽;133-第三卡柱;134-第二卡槽;

141-第三弧形槽;142-第一卡柱。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述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的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顶”、“底”、“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一种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包括有充电接口10、连接线20以及电源接口30,所述连接线20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10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2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接口30电性连接;该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还包括有支撑板13、第一摆动板14、磁铁40、电感线圈L1以及控制板50;所述支撑板13固定在所述充电接口10上;所述第一摆动板14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3上;所述磁铁40固定在所述第一摆动板14的内侧;所述电感线圈L1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3上并对着所述磁铁40的下端;所述控制板50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3上;所述控制板 50上集成有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输出控制端与所述电感线圈L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与所述连接线20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控制电感线圈 L1间隔产生正反方向的磁场作用于所述磁铁40上使得所述第一摆动板14绕着所述支撑板13 上下摆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充电接口10、连接线20以及电源接口30为现有结构,在此不予赘述;由于该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包括有充电接口10、连接线20以及电源接口30,所述连接线20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10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2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接口30电性连接,从而使得该数据线可以为智能设备提供充电服务;当该数据线与智能设备正确连接并开始充电后,所述控制芯片U1会间隔控制电感线圈L1上电源的通断,使得电感线圈L1间隔产生正反方向的磁场并作用于所述磁铁40上;由于磁铁40固定在所述第一摆动板14的内侧,所述第一摆动板14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3上,第一摆动板14会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绕着所述支撑板13上下摆动;当该数据线与智能设备连接不正确或该智能设备已充电结束时,所述控制板50会自动切断所述控制芯片U1与所述连接线20的电源端之间的电性连接,从而控制芯片U1因断电而停止工作,电感线圈L1不再产生磁场,所述第一摆动板14将会停止摆动;由此可见,当第一摆动板14处于摆动状态时,智能设备正处于充电状态;当第一摆动板14处于停止状态时,智能设备已充电结束或该数据线与智能设备连接不正确;用户可直接根据第一摆动板14的摆动状态来确认该数据线与智能设备的连接状态,使得该数据线具有充电提示的功能。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13顶端向内凹形成有固定槽,所述控制板50固定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电感线圈L1固定在所述固定槽内并位于所述控制板50上;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磁铁40 的下方;所述第一摆动板14上设有一放置槽132,所述磁铁40固定在所述放置槽132内,所述电感线圈L1产生的磁场直接作用于所述磁铁40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摆动板14可采用铰接方式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3上,也可以采用转轴方式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3上;具体地,该支撑板13上设有第一卡槽131,所述第一摆动板14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柱142,所述第一卡柱14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131 内,所述第一摆动板14可通过所述第一卡柱142沿着所述支撑板13转动。

此外,该支撑板13上设有第三卡柱133,所述第一摆动板14向两侧延伸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内侧设置有第三弧形槽141,所述第三卡柱13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弧形槽141内;所述第三弧形槽141决定了所述第一摆动板14的摆动幅度;当第三卡柱133转动至所述第三弧形槽141的底端时,所述第一摆动板14可通过所述第三弧形槽141沿着所述支撑板13向上转动至所述第一摆动板14的摆动最高点;当第三卡柱133转动至所述第三弧形槽141的顶端时,所述第一摆动板14可通过所述第三弧形槽141沿着所述支撑板13向上转动至所述第一摆动板14的摆动最底点,从而使得第一摆动板14只能在第三弧形槽141的范围内自由转动,从而达到限制所述第一摆动板14摆动幅度的目的;并且,所述挡板可起到保护所述电感线圈L1、控制板50以及磁铁40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达到第一摆动板14的摆动性能,该具有充电提示功能的数据线包括有还包括有第二摆动板12;所述第二摆动板1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3上,所述第二摆动板 12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口10上;该充电接口10上设有第二卡槽134,所述第二摆动板12上设有第二卡柱121,所述第二卡柱121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134内;所述第二摆动板12起到协助防止第一摆动板14的摆动幅度过大的作用。

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板50还集成有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引脚一支路与所述连接线20的电源正极电性连接,另一支路串联所述电容C1后与所述连接线20的电源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2引脚和第4引脚并联后分别电性连接着所述电容C3和所述电感线圈L1的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5引脚和第6引脚并联后分别电性连接着所述电容C3和所述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3引脚与所述连接线20的电源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7引脚一支路串联所述电容C2后与所述连接线20的电源负极电性连接,另一支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一支路串联电阻R1后与所述连接线20的电源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另一支路与所述连接线20的电源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可根据实际电路的误差精度要求不同型号的电阻,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可根据实际电路的误差精度要求不同型号的电容,所述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中国台湾义隆研发的EM78P152的8位微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电感线圈L1一瞬间导通直流电时,电感线圈L1因电磁感应产生一个正方向的磁场,位于电感线圈L1磁场内的磁铁40受到该正方向磁场的磁场力作用,由于电感线圈L1磁场的方向与磁铁40磁场的方向不一致,在异性相吸的磁场力相互作用下,磁铁40将会被电感线圈L1的磁场吸引,从而使得第一摆动板14通过第一卡柱 142和第三弧形槽141沿着所述支撑板13向下转动至所述第三弧形槽141的最高点;当电感线圈L1一瞬间断开直流电时,电感线圈L1因电磁感应产生一个反方向的磁场,位于电感线圈L1磁场内的磁铁40受到该反方向磁场的磁场力作用,由于电感线圈L1磁场的方向与磁铁 40磁场的方向一致,在同性相斥的磁场力相互作用下,磁铁40将会被电感线圈L1的磁场排斥,从而使得第一摆动板14通过第一卡柱142和第三弧形槽141沿着所述支撑板13向上转动至所述第三弧形槽141的最低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当该数据线与智能设备正确连接并开始充电时,所述控制板50开始工作,所述控制芯片U1一瞬间通过控制引脚向所述电感线圈L1导通直流电,所述电感线圈L1因电磁感应产生一个正方向的磁场,对磁铁40产生吸引力,由于所述第一卡柱14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131内,所述第三卡柱13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弧形槽141 内,因此,所述第一摆动板14将会沿着所述支撑板13向下转动至所述第三弧形槽141的最高点;当控制芯片U1一瞬间通过控制引脚向所述电感线圈L1断开直流电,所述电感线圈L1 因电磁感应产生一个反方向的磁场,对磁铁40产生吸引力,由于所述第一卡柱14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131内,所述第三卡柱13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弧形槽141内,因此,所述第一摆动板14将会沿着所述支撑板13向下转动至所述第三弧形槽141的最低点。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