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雷隔离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0142发布日期:2018-06-01 21:4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雷隔离电路。



背景技术:

开发研制的微机控制晶闸管直流调速设备,由于在软件中引入了线性化程序,硬件同步电路中应用了锁相技术,从而使系统具有谐波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这样的系统中,隔离电路至关重要,其隔离保护作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系统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雷隔离电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雷隔离电路,电路中电源VDC经电阻RW1接电阻R0,电阻R0接地,电阻RW1经电阻R1接芯片U1的V-端口,同时电阻RW1 经电容C1接地,电阻R1经电容C2接地,芯片U1的V+端口分别经电容CL和电阻RL接地,芯片U1的IOUT端口接芯片U1的V+端口,芯片U1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1的IREF经电阻RS1接地,芯片U1 的FOUT端口接光电耦合器U3,芯片U1的RC端口经电容CT接地,同时RC端口经电阻RT接电阻R2,电阻RT接芯片U1的VCC端口,芯片U1的VCC端口接芯片电源输入VDD,电阻R2接光电耦合器U3,光电耦合器U3的输出端经电阻R3接电阻R4,电阻R4接电阻R5接地,电阻R4接芯片U2的V-端口,同时光电耦合器U3的输出端接芯片U2的V+端口,光电耦合器U3的另一输出端接地,芯片U2的IOUT 端口分别经电容CL1和电容RL1接地,同时芯片U2的IOUT端口接电压转频率输出端,芯片U2的GND端口接地,U2的IREF端口经电阻 RS3接电阻RS2,电阻RS2接地,芯片U2的FOUT端口接地,芯片U2 的RC端口经电容CT1接地,同时RC端口经电阻RT1芯片U2的VCC 端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芯片U1和U2均采用LM331型电压频率转换器,光电耦合器U3采用TIL117型光电耦合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隔离电路通过采用LM331型电压频率转换器以及TIL117型光电耦合器有效进行电压隔离,对系统电路进行有效隔离保护,防止系统在遭受雷击时损坏,LM331型电压频率转换器谐波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TIL117型光电耦合器控制精确,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一种防雷隔离电路,电路中电源VDC经电阻RW1接电阻R0,电阻R0接地,电阻RW1经电阻R1接芯片U1的V-端口,同时电阻RW1 经电容C1接地,电阻R1经电容C2接地,芯片U1的V+端口分别经电容CL和电阻RL接地,芯片U1的IOUT端口接芯片U1的V+端口,芯片U1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1的IREF经电阻RS1接地,芯片U1 的FOUT端口接光电耦合器U3,芯片U1的RC端口经电容CT接地,同时RC端口经电阻RT接电阻R2,电阻RT接芯片U1的VCC端口,芯片U1的VCC端口接芯片电源输入VDD,电阻R2接光电耦合器U3,光电耦合器U3的输出端经电阻R3接电阻R4,电阻R4接电阻R5接地,电阻R4接芯片U2的V-端口,同时光电耦合器U3的输出端接芯片U2的V+端口,光电耦合器U3的另一输出端接地,芯片U2的IOUT 端口分别经电容CL1和电容RL1接地,同时芯片U2的IOUT端口接电压转频率输出端,芯片U2的GND端口接地,U2的IREF端口经电阻 RS3接电阻RS2,电阻RS2接地,芯片U2的FOUT端口接地,芯片U2 的RC端口经电容CT1接地,同时RC端口经电阻RT1芯片U2的VCC 端口。

芯片U1和U2均采用LM331型电压频率转换器,光电耦合器U3 采用TIL117型光电耦合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隔离电路是将被检测电压信号通过V/F转换器转换成与电压成正比的频率信号,该频率信号通过光电藕合器的隔离之后,该电路设定的最高输入电压VINmax=10V,V/F最高输出频率 F=10kHz,F/V最高输出电压VF=10V。即V/F转换器每输入1V电压所对应的输出频率为1kHz,而每1kHz频率输入F/V转换器则F/V 输出的直流电压为1V。

为保证电路可靠工作及输入输出间的线性关系,必须保证 VINmax<=10V(输入电压过高将导致输出频率为零)。直流传动系统中的直流电机,其电枢电压一般为220V或440V。对于440V电机来讲,三相交流电压经桥式整流输出的最高直流电压VDC(+)max=1.35V线 coca=513V(a=00时),令VDC(+)max与VINmax满足VDC(+)max =VINmax·K关系,通过两次分压调整使K=51.3,即可满足VINmax<=10V 条件。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