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1058阅读:1076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的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器在充电时发热量很高,手机贴附于充电器表面充电时,常因电池升高到一定温度,使手机出现电池保护,自动断电,使充电无法持续进行。目前大部分无线充电器底座平面贴附于桌面,也不利于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包括下盖及安装在所述下盖上的上盖,所述上盖用以与一电子设备通过贴附以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所述下盖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下盖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间隙,以使得所述充电器本体内部通过所述散热结构和所述间隙与外界空气流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内壁面上设有若干支架,所述下盖支撑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使得所述下盖与所述底座本体之间形成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具有相反的上开口端和下开口端,所述底座本体自所述上开口端至所述下开口端渐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盖朝向所述底座凹陷形成一收容槽,所述上盖盖设在所述下盖上,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收容槽的侧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为贯穿所述收容槽的侧壁设置的散热孔。

在一实施例中,包括电磁感应模组和电路板模组,所述电磁感应模组设置于所述充电器本体内,所述电路板模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电磁感应模组与所述电路板模组通过所述支架内的线缆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具有相反的上开口端和下开口端,所述底座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盖设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下开口端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盖上设有若干散热孔。

在一实施例中,包括电磁感应模组和电路板模组,所述电磁感应模组和电路板模组均设置于所述充电器本体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将充电器本体设置为与底座具有一间隙,并在充电器本体的下盖上设置散热孔,使得充电器本体的内部通过散热孔和间隙与外界空气对流,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此外,本发明还在底座的底盖上设置散热孔,进一步对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使得充电器散热充分,不会引起热量集中,从而降低充电时手机电池的温度,使充电持续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无线充电器在一实施例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无线充电器在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无线充电器在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无线充电器在另一实施例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无线充电器在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无线充电器在另一实施例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无线充电器在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发明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发明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10,该无线充电器10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充电器本体,充电器本体设置为与底座之间具有一间隙16。

本实施例中,底座包括在轴向上具有上、下两开口端的底座本体18,底座本体18自其上开口端至其下开口端渐缩。充电器本体安装在底座本体18的内壁面上,具体而言,在底座本体18的内壁面上设置若干支架20,充电器本体支撑固定在支架20上,从而使得充电器本体与底座本体18之间形成间隙16。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充电器本体是通过在底座本体18上设置支架20从而形成间隙16,但这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或者采用其他结构使得充电器本体与底座本体18之间形成间隙,本发明不对此限定。

无线充电器10包括电磁感应模组22和电路板模组24,本实施例中,电磁感应模组22和电路板模组24均设置于充电器本体内。

充电器本体包括下盖26及安装在下盖26上的上盖28,其中,上盖28用以与一电子设备,例如手机通过贴附以为手机无线充电,下盖26安装在底座本体18的内壁面上并与底座本体18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间隙16。具体来说,下盖26支撑固定在若干支架20上以与底座本体18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间隙16。下盖26上设有散热结构,使得充电器本体的内部通过所述散热结构和间隙16与外界空气流通,从而达到对充电器本体内部散热的目的。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下盖26朝向底座凹陷形成一收容槽30,上盖28盖设在下盖26上,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收容槽30的侧壁上。其中,散热结构例如为贯穿收容槽30的侧壁设置的多个散热孔32。本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孔32均匀地分布在收容槽30的侧壁上。

应当理解的是,将散热结构实施为散热孔32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设计需求,散热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例如散热槽等,只要能够使得充电器本体内部与外界有空气对流即可。

本实施例中,底座本体18的下开口端未进行封闭处理,因此,底座本体18内部与外界空气连通,充电时,空气对流可以对无线充电器10进行进一步的散热。

在如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底座还包括底盖34,底盖34盖设在底座本体18的下开口端上。

在如图6-7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底座还包括底盖36,底盖36盖设在底座本体18的下开口端上。由于无线充电器10大多贴附于桌面上,时间长了不利于散热。本实施例中,在底盖36上也设置多个散热孔38,使得底座本体18内部与外界空气连通,进一步对无线充电器10进行散热。

在如图4-6所示的实施例中,电磁感应模组22设置于充电器本体内,电路板模组24设置于底座内,支架20内设有线缆,电磁感应模组22与电路板模组24通过支架20内的线缆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将充电器本体设置为与底座具有一间隙,并在充电器本体的下盖上设置散热孔,使得充电器本体的内部通过散热孔和间隙与外界空气对流,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此外,本发明还在底座的底盖上设置散热孔,进一步对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使得充电器散热充分,不会引起热量集中,从而降低充电时手机电池的温度,使充电持续进行。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