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面带光圈显示的车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8233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面带光圈显示的车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具体是一种侧面带光圈显示的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充电器,英文名称Charger,通常指的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的设备。充电器在各个领域用途广泛,特别是在生活领域被广泛用于手机、相机等等常见电器。充电器是采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将电压和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的一种静止变流装置。随着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充电器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当人们开车时,人们会利用车载充电器给电子设备充电。

现有的带发光显示功能的车载充电器都是在车载充电器正面或者顶部显示,很容易会刺激和干扰人眼,从而分散车辆驾驶人的注意力,增加安全隐患。带LED显示的车载充电器,要么就是一个小点,要么就是顶部一个光圈,很难做到车载充电器中部出一个光圈,很难做到亮度均匀,这就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面带光圈显示的车载充电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面带光圈显示的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导光圈、PCB板和LED灯,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PCB板包括大PCB板和小PCB板,导光圈的上端与上壳体的下端相连,导光圈的下端与下壳体的上端相连,LED灯安装在PCB板的背面,导光圈包围在小PCB板的周围并且深入至小PCB板内,大PCB板安装在小PCB板的上端并且PCB板采用弹簧和固定件安装在上壳体、导光圈和下壳体形成的空腔内,下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USB接口,导光圈采用雾色材质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上壳体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提手,上壳体和下壳体均采用塑料材质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LED灯的数量为2-6个,相邻两个LED灯之间的间距为10-10.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下壳体的宽度为21-26cm,下壳体的最下端与上壳体的最上端之间的间距为58-6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该装置侧面的导光圈发光均匀,可以降低对人眼的刺激和干扰,有助于营造柔和的车内光环境,从而使车辆驾驶人更集中精力驾驶,保证驾驶员的安全驾驶。

附图说明

图1为侧面带光圈显示的车载充电器的爆炸图。

图2为侧面带光圈显示的车载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3为侧面带光圈显示的车载充电器中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导光圈,4-大PCB板,5-小PCB板,6-LED灯,7-弹簧,8-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侧面带光圈显示的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导光圈3、PCB板和LED灯6,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PCB板包括大PCB板4和小PCB板5,导光圈3的上端与上壳体1的下端相连,导光圈3的下端与下壳体2的上端相连,LED灯6安装在PCB板的背面,导光圈3包围在小PCB板5的周围并且深入至小PCB板5内,大PCB板4安装在小PCB板5的上端并且PCB板采用弹簧7和固定件8安装在上壳体1、导光圈3和下壳体2形成的空腔内,下壳体2的底部还设置有USB接口,导光圈3采用雾色材质制作。上壳体1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提手,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采用塑料材质制作。LED灯6的数量为2-6个,相邻两个LED灯6之间的间距为10-10.5cm。下壳体2的宽度为21-26cm,下壳体2的最下端与上壳体1的最上端之间的间距为58-65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LED灯6放置在PCB板的背面,可以加长LED灯6到导光圈3的距离,同时使用多个LED灯6,光可以分布均匀,导光圈3包围小PCB板5四周,并且深入到里面,这样能更好的吸收光,使射出的光均匀;导光圈3的材质用雾色,使LED灯6的光线在里面折射,从减少因为LED灯6的距离不一致造成的亮度差异,再调整光的亮度,使导光圈3的亮度尽量达到一致。导光圈3是发光部位并且导光圈3位于壳体的侧面,使得光线的亮度均匀。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