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导轨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6215发布日期:2018-09-21 21:4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雷器卡座,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所有需要导轨安装的信号系统避雷器产品的避雷器导轨卡座。



背景技术:

在现今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越来越多客户对系统防雷的重要性越发关注;随着防雷技术的不断完善,各种防雷配件也不断完善,人性化的设计及便于安装,外观简洁大方将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在以往的技术方案和安装实践中,电源系统避雷器的导轨式安装已非常普遍并与断路器、空开保险丝的安装融为一体,体现出检修一目了然,赏心悦目的整体布局。这主要得益于电源系统避雷器的空间与配套安装只在于宽度与高度的变化,其他的地方几乎一致。而由于信号系统避雷器的应用领域多样性,安装接口非一致性以及对避雷器尺寸不同要求的特点,信号系统避雷器没法都用相近的底座;所以在安装中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安装方法,有直接用绑带绑在导轨上的,有直接就放在仪器设备旁边的,有随意和其他设备的器件靠着的,等等。长此以往,由于信号线的数量之多,杂乱无章的放置或连接对线路的检修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也非常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雷器导轨卡座,能够将避雷器快速的安装于导轨上,且与机柜内的其他设备和器件保持高度一致,实现客户的安装便捷,外观整洁美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避雷器导轨卡座,包括底座1和卡条2,所述底座1用于装配于导轨上,所述底座1表面的一端包括用于固定导轨一侧的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对称的分布在底座1的两侧;所述底座1表面的另一端包括卡槽15,所述卡条2通过卡槽15装配于底座1的表面,来固定底座1于导轨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具有相同的结构,且与底座1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一端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导轨另一侧固定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的中间包括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用于固定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

进一步地,所述卡条2包括卡合端21、自由端22、连接段23、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所述卡合端21和自由端22通过连接段23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为对称结构,且与连接段23呈一定角度分布,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的一端与自由端22连接,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的另一端包括圆弧形凸起241,所述卡条2通过圆弧形凸起241装配于卡槽15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在两个圆弧形凸起241处的宽度大于自由端22或卡合端21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端21包括倒楔形结构衬底212,所述倒楔形结构衬底212的表面还设有直角梯形凸台211,所述直角梯形凸台211与所述倒楔形结构衬底212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直角梯形凸台211的底面与倒楔形结构衬底212具有相同的长度,且所述直角梯形凸台211和倒楔形结构衬底212的非斜面的一端均通过连接段23与自由端22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23为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具有斜面的一端与自由端22连接,且自由端22的顶部与连接段23斜面的下端部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自由端22上还设有通孔26,用于拉动卡条2在卡槽15内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分布在连接段23的两侧,且底部均与连接段23呈一定的夹角,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靠近卡合端的一侧通过圆弧形凹陷段242连接有圆弧形凸起241。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还包括与避雷器外壳相匹配的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17、第二安装孔18和第三安装孔19。

有益效果:与现有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避雷器导轨卡座通过卡座上的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和卡槽15与卡条2的装配,能快速的实现卡座安装于导轨上,通过卡座上的安装孔和紧固件能够使避雷器外壳安装于卡座上,通过安装孔将地线穿过,使用紧固件与外置地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避雷器导轨卡座能便于现有信号防雷器的安装基础上,在整体线路的布局,特别是机柜内各种电子设备的布局中,起到快捷安装,线路整体性标示,美观性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雷器导轨卡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雷器导轨卡座中底座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雷器导轨卡座中底座卡条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中:1-底座、11-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21-第二限位缺口、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卡槽、16-凸起结构、17-第一安装孔、18-第二安装孔、19--第三安装孔、2-卡条、21-卡合端、211-直角梯形凸台、212-倒楔形结构衬底、22-自由端、23-连接段、24-第一卡爪结构、241-圆弧形凸起、242-圆弧形凹陷段、25-第三限位缺口、26-通孔、27-第二卡爪结构、3-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参考图1-6,一种避雷器导轨卡座,包括用于装配于导轨3上的底座1和卡条2,所述底座1表面的一端包括用于固定导轨一侧的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对称的分布在底座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在靠近底座中心的一端的底部均设有缺口,分别为第一限位缺口和第二限位缺口121;所述底座1表面的另一端包括卡槽15,所述卡条2通过卡槽15装配于底座1的表面来固定底座1于导轨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参考图2-3,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具有相同的结构,且与底座1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一端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导轨一侧固定的第一限位缺口。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限位缺口和第二限位缺口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导轨3边缘的高度,便于导轨3的安装和固定。

进一步的,参考图1,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的中间包括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用于固定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

进一步的,参考图4-6,所述卡条2包括卡合端21、自由端22、连接段23、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所述卡合端21和自由端22通过连接段23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分别位于连接段23的上下两侧且均与连接段23和自由端22连接。

进一步的,参考图6,所述卡合端21包括倒楔形结构衬底212,所述倒楔形结构衬底212的表面还设有直角梯形凸台211,所述直角梯形凸台211与所述倒楔形结构衬底212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参考图6,所述直角梯形凸台211的底面与倒楔形结构衬底212具有相同的长度,且所述直角梯形凸台211和倒楔形结构衬底212的非斜面的一端均通过连接段23与自由端2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倒楔形结构衬底212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45度,直角梯形凸台211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4度。

进一步的,参考图4和6,所述连接段23为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具有斜面的一端与自由端22连接,且自由端22的顶部与连接段23斜面的下端部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参考图4-6,所述自由端22上还设有通孔26,用于拉动卡条2在卡槽15内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参考图4-5,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分布在连接段23的两侧,且底部均与连接段23呈一定的夹角,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靠近卡合端的一侧通过圆弧形凹陷段242连接有圆弧形凸起24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圆弧形凹陷段242的圆弧半径大于圆弧形凸起241的圆弧半径,圆弧形凹陷段242的圆弧半径为5cm,圆弧形凸起241的圆弧半径为1cm。

进一步的,参考图5,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在两个圆弧形凸起241处的宽度大于自由端22或卡合端21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卡条2通过圆弧形凸起241装配卡和于卡槽15内。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卡爪结构24和第二卡爪结构27均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自由端为一端带有2个圆弧形倒角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卡条2连接段23和卡合端21的总长度大于卡槽15的长度,卡条2装配于卡槽15内时,自由端22位于卡槽15的末端,通过拉动自由端22的通孔26能够在卡槽15内上下活动,便于导轨安装,也便于拆卸,卡合端21沿卡槽15向外延伸的部分刚好用于固定导轨3的另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4和6,所述卡条2的底部还包括第三限位缺口25,第三限位缺口25靠近自由端22,所述底座1上还包括凸起结构16,所述凸起结构16位于卡槽15的末端,为与卡条2的底部的第三限位缺口25互补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缺口25和凸起结构16均为长条形结构,通过第三限位缺口25和凸起结构16能够对卡条2在卡槽15的向下移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进一步的,参考图1-2,所述底座1还包括与避雷器外壳相匹配的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17、第二安装孔18和第三安装孔19。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安装孔17和第三安装孔19与避雷器的外壳通过紧固件如螺栓、螺钉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孔18用于避雷器地线的连接点,用于将地线穿过,通过紧固件如固定螺丝与外置地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提供一种小型的避雷器导轨卡座,通过卡条配合固定,以实现安装简单快捷、美观实用的作用;其结构简单、与各种信号避雷器都能有效融合在一起,空间利用率高,而且美观简洁。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