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速率随海拔高度变化调节的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4796发布日期:2018-08-17 22:50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频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速率随海拔高度变化调节的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机控制设备,可直接用于控制电机类负荷的工作状态。随着目前变频器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各种电机控制过程都依赖于变频器,因此,变频器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很多高海拔地区。而目前变频器的主流散热方式以对流传热为主,主要依靠风扇进行风冷散热,因此,在散热过程中受空气特性参数影响较大,其中包括空气的密度、运动粘度、以及压强,这些参数均与海拔高度有关。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强小、空气密度低、空气运动粘度小,所以风冷对流传热效果差,会导致变频器内器件的温度升高。

目前,针对高海拔地区变频器散热速率的调控问题,本发明人结合自身经验,设计了一种散热速率随海拔高度变化调节的变频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散热速率随海拔高度变化调节的变频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散热速率随海拔高度变化调节的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以及置于变频器本体外的气压传感器,在所述变频器本体内还设置有AC/DC转换电路、直流中间电路、中央控制模块、检测电路、逆变器、散热速率调节模块、散热片、以及风扇,所述AC/DC转换电路输出端与所述直流中间电路、所述逆变器依次相连,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直流中间电路、以及所述逆变器,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散热速率调节模块与所述风扇相连,所述散热片固定于所述逆变器表面;

其中,所述散热速率调节模块内还设有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控制器、PWM波生成模块、以及驱动模块,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气压传感器连接,所述滤波电路、所述模数转换电路、所述控制器、所述PWM波生成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依次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风扇;

所述控制器内设有FPGA芯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变频器能够适应不同海拔高度的工作环境,其散热速率能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避免了散热不足造成的逆变器温度过高,保证了不同海拔高度下变频器的正常工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频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速率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散热速率随海拔高度变化调节的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1以及置于变频器本体外的气压传感器2,在所述变频器本体1内包括有AC/DC转换电路3、直流中间电路4、中央控制模块5、检测电路6、逆变器7、散热速率调节模块8、散热片9、以及风扇10,所述AC/DC转换电路3输出端与所述直流中间电路4、所述逆变器7依次相连,所述中央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直流中间电路4、以及所述逆变器7,所述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与所述逆变器7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检测电路6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散热速率调节模块8与所述风扇10相连,所述散热片9固定于所述逆变器7表面;

参照图2所示,所述散热速率调节模块8内还设有滤波电路81、模数转换电路82、控制器83、PWM波生成模块84、以及驱动模块85,所述滤波电路81的输入端与所述气压传感器2连接,所述滤波电路81、所述模数转换电路82、所述控制器83、所述PWM波生成模块84、所述驱动模块85依次连接,所述驱动模块8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风扇;

所述控制器83内设有FPGA芯片。

当变频器正常工作时,所述气压传感器2测量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压,并将信号通过所述滤波电路81、以及所述模数转换电路82传输给所述控制器83,进而所述控制器83控制所述PWM波生成模块84产生PWM波,利用所述驱动模块85控制所述风扇10的转速。根据海拔高度的不同,所述PWM波生成模块84所产生的PWM波占空比不同,当海拔高度变高时,PWM波的占空比变大,进而所述风扇10的转速增加,从而达到加快所述散热片9散热速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变频器能够适应不同海拔高度的工作环境,其散热速率能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避免了散热不足造成的逆变器温度过高,保证了不同海拔高度下变频器的正常工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