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1195发布日期:2018-08-24 21:4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装置,属于无线通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供电质量,降低损耗,国家对各种电压等级和不同用电容量用户的功率因数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采用力率(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经济杠杆来促进提高电网功率因数,在电力系统中,采用投入电容器无功补偿的方法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是改善供电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电容补偿柜在电力用户中得到广泛大量应用。

现有技术在生活中,对电容补偿柜不了解的人需要对其进行操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多选用电容补偿柜控制器对其进行操控,当急需对补偿柜进行调节时,控制器电量过低导致无法使用容易使电容补偿柜内部发生烧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装置,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当急需对补偿柜进行调节时,控制器电量过低导致无法使用容易使电容补偿柜内部发生烧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信号传输机构、控制装置、无线通讯控制按键、扩音孔、显示屏、充电接口、手摇充电装置,所述手摇充电机构左端嵌入安装在控制装置右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显示屏背部嵌入安装在控制装置前端并且相互平行,所述扩音孔与控制装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充电接口下端嵌入安装在控制装置右端上表面,所述信号传输机构下端嵌入安装在控制装置左端上表面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无线通讯控制按键共设有三个且背部嵌入安装在控制装置前端;

所述手摇充电机构包括储电机构、机械能转化机构、摇杆机构,所述摇杆机构通过机械能转化机构与摇杆机构相连接,所述储电机构下端与机械能转化机构上端相焊接,所述机械能转化机构下端设有摇杆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储电机构包括蓄电池、充电线路、usb接口、导电端子、锡片,所述usb接口嵌入安装在外壳上,所述usb接口下端与充电线路上端相焊接,所述充电线路下端与蓄电池上端相焊接,所述导电端子左端与锡片相焊接,所述导电端子设于蓄电池左端。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能转化机构包括第一小齿轮、转轴定位环、转轴、转子、磁铁、封盖、铜片,所述铜片上端与蓄电池下端相焊接,所述铜片下端嵌入安装在封盖上端,所述转轴贯穿于转子中间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转轴上端嵌入安装在封盖下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磁铁设于转子左右两侧并且相互平行,所述转轴贯穿于转轴定位环中间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转轴下端与第一小齿轮、上端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摇杆机构包括限位片、螺纹杆、套筒、手柄、第一横向伞齿轮、第一纵向伞齿轮、手柄定位环、滚珠导槽、滚珠、定位轴,所述限位片左端与手柄右端贴合并且相互垂直,所述螺纹杆左端与手柄右端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右端与限位片左端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套筒内环与手柄右端外表面相嵌套,所述手柄左端嵌入安装在手柄定位环上,所述滚珠导槽与手柄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滚珠上端嵌入安装在手柄定位环上,所述滚珠下端与滚珠导槽贴合,所述手柄定位环嵌入安装在外壳右端。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传输机构包括信号发射球、三级信号传输杆、二级信号传输杆、一级信号传输杆、固定板、信号传输端子,所述信号发射球下端与三级信号传输杆上端相焊接,所述三级信号传输杆下端嵌入安装在二级信号传输杆上端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二级信号传输杆下端嵌入安装在一级信号传输杆上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一级信号传输杆下端与固定板上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板嵌入安装在外壳上端,所述信号传输端子上端与固定板下端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外壳、扩音机构、启动机构、传动机构、接触机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背部与外壳前端相连接,所述电路板通过接触机构与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触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启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扩音机构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扩音机构包括扩音器电源线、扩音器,所述启动机构包括第一正齿小齿轮、翘杆、支撑底座、扣片,所述接触机构包括接触块、接触杆、定位杆、棘齿杆、信号传输线,所述扩音器电源线上端与电路板下端相焊接,所述扩音器电源线下端与扩音器上端相焊接,所述扣片与翘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翘杆背部与支撑底座铰链连接,所述翘杆上端与第一正齿小齿轮下端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棘轮、第一从动轮、第一传送皮带、第一主动轮、第一大直齿轮、第二大直齿轮、弧形齿条、摆动架、第一支杆、固定座、滑槽板、正齿条、第二从动轮、第二正齿小齿轮、齿轮带、第二主动轮、第二传送皮带、第二伞齿轮、连接杆、第三大直齿轮、第三伞齿轮、皮带轮、第三小直齿轮,所述第三小直齿轮下端第一正齿小齿轮与上端相啮合,所述第三小直齿轮上端与第三大直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大直齿轮设于第二伞齿轮右端并且通过连接杆与第二伞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二伞齿轮左端与第三伞齿轮相啮合,所述皮带轮背部与第三伞齿轮前端相焊接,所述皮带轮设于第二主动轮右端且通过第二传送皮带与第二主动轮相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齿轮带与第二从动轮相连接,所述齿轮带左端与正齿条右端相啮合,所述正齿条左端嵌入安装在滑槽板右端,所述滑槽板背部与固定座前端相焊接,所述固定座背部与外壳内表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正齿条右端与第二正齿小齿轮左端相啮合,所述第一支杆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二正齿小齿轮上,所述第一支杆与摆动架铰链连接,所述弧形齿条左端嵌入安装在摆动架右端上,所述弧形齿条右端与第二大直齿轮左端相啮合,所述第二大直齿轮通过第一大直齿轮与第一主动轮相连接,所述第一传送皮带内表面与第一主动轮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一传送皮带通过第一从动轮与棘轮相连接,所述棘轮右端与棘齿杆左端相啮合并且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嵌入安装在外壳上,所述手摇充电装置左端嵌入安装在外壳右端,扩音孔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装置,在进行使用时,通过拉动信号发射球将二级信号传输杆从一级信号传输杆中拔出至限定位置,再将三级信号传输杆从二级信号传输杆中二级拔出,信号传输机构作用于增强信号强度与清晰度,使信号传播距离更远,通过按压无线通讯控制按键产生动能,使翘杆上端向下运动,通过第一正齿小齿轮与第三小直齿轮相啮合使第三小直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向啮合的直齿轮,第二伞齿轮通过连接杆与直齿轮相焊接跟随直齿轮转动同时带动第二传送皮带正向运动,第二传送皮带与第二主动轮的同步运动,使正齿条向上移动,由于二正齿小齿轮与正齿条相啮合并且由于摆动架通过第一支杆固定在第二正齿小齿轮上,第二大直齿轮跟随第二正齿小齿轮顺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一支杆向下运动使固定在摆动架上的弧形齿条逆时针摆动,第二大直齿轮通过与弧形齿条相啮合顺时针旋转,在经过第一主动轮与棘轮同步运动后推动向上运动与接触块触碰完成连接,当再次按压无线通讯控制按键时,通过上述运动接触杆与分离断开信号的发送,使信号传输线向信号传输机构发射信号,通过usb接口外接电源在充电线路的连接中进行储电和使用,当紧急情况下无法补充电源时,通过转动柄产生动能,套筒是为了更有效率的转动手柄,第一纵向伞齿轮跟随、手柄转动,通过与第一横向伞齿轮啮合,将机械能传输给与第一横向伞齿轮相啮合的第一小齿轮,螺纹杆通过与第一小齿轮相焊接跟随第一小齿轮旋转,从而带动被第一小齿轮贯穿的转子,转子在高速旋转中通过与磁铁磁力相互作用产生电动势,以直流电形式通过铜片向蓄电池输出储存使用,当急需对补偿柜进行调节时,控制器电量过低导致无法使用,可以采用手摇充电装置进行临时的电源补充,由于控制器耗电量较小,只需少量电量便可正常使用,在紧急情况下起到高效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详细示意图;

图4为图3局部放大图一;

图5为图3局部放大图二。

图中:信号传输机构-1、控制装置-2、无线通讯控制按键-3、扩音孔-4、显示屏-5、充电接口-6、手摇充电装置-7、储电机构-71、机械能转化机构-72、摇杆机构-73、蓄电池-711、充电线路-712、usb接口-713、导电端子-714、锡片-715、第一小齿轮-721、转轴定位环-722、转轴-723、转子-724、磁铁-725、封盖-726、铜片-727、限位片-731、螺纹杆-732、套筒-733、手柄-734、第一横向伞齿轮-735、第一纵向伞齿轮-736、手柄定位环-737、滚珠导槽-738、滚珠-739、定位轴-7310、信号发射球-11、三级信号传输杆-12、二级信号传输杆-13、一级信号传输杆-14、固定板-15、信号传输端子-16、外壳-21、扩音机构-22、启动机构-23、传动机构-24、接触机构-25、电路板-26、扩音器电源线-221、扩音器-222、第一正齿小齿轮-231、翘杆-232、支撑底座-233、扣片-234、接触块-251、接触杆-252、定位杆-253、棘齿杆-254、信号传输线-255、传动机构-24包括棘轮-241、第一从动轮-242、第一传送皮带-243、第一主动轮-244、第一大直齿轮-245、第二大直齿轮-246、弧形齿条-247、摆动架-248、第一支杆-249、固定座-2410、滑槽板-2411、正齿条-2412、第二从动轮-2413、第二正齿小齿轮-2414、齿轮带-2415、第二主动轮-2416、第二传送皮带-2417、第二伞齿轮-2418、连接杆-2419、第三大直齿轮-2420、第三伞齿轮-2421、皮带轮-2422、第三小直齿轮-24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信号传输机构1、控制装置2、无线通讯控制按键3、扩音孔4、显示屏5、充电接口6、手摇充电装置7,所述手摇充电机构7左端嵌入安装在控制装置2右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显示屏5背部嵌入安装在控制装置2前端并且相互平行,所述扩音孔4与控制装置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充电接口6下端嵌入安装在控制装置2右端上表面,所述信号传输机构1下端嵌入安装在控制装置2左端上表面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无线通讯控制按键3共设有三个且背部嵌入安装在控制装置2前端;

所述手摇充电机构7包括储电机构71、机械能转化机构72、摇杆机构73,所述摇杆机构73通过机械能转化机构72与摇杆机构73相连接,所述储电机构71下端与机械能转化机构72上端相焊接,所述机械能转化机构72下端设有摇杆机构73,所述储电机构71包括蓄电池711、充电线路712、usb接口713、导电端子714、锡片715,所述usb接口713嵌入安装在外壳21上,所述usb接口713下端与充电线路712上端相焊接,所述充电线路712下端与蓄电池711上端相焊接,所述导电端子714左端与锡片715相焊接,所述导电端子714设于蓄电池711左端,所述机械能转化机构72包括第一小齿轮721、转轴定位环722、转轴723、转子724、磁铁725、封盖726、铜片727,所述铜片727上端与蓄电池711下端相焊接,所述铜片727下端嵌入安装在封盖726上端,所述转轴723贯穿于转子724中间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转轴723上端嵌入安装在封盖726下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磁铁725设于转子724左右两侧并且相互平行,所述转轴723贯穿于转轴定位环722中间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转轴723下端与第一小齿轮721、上端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摇杆机构73包括限位片731、螺纹杆732、套筒733、手柄734、第一横向伞齿轮735、第一纵向伞齿轮736、手柄定位环737、滚珠导槽738、滚珠739、定位轴7310,所述限位片731左端与手柄734右端贴合并且相互垂直,所述螺纹杆732左端与手柄734右端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732右端与限位片731左端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套筒733内环与手柄734右端外表面相嵌套,所述手柄734左端嵌入安装在手柄定位环737上,所述滚珠导槽738与手柄73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滚珠739上端嵌入安装在手柄定位环737上,所述滚珠739下端与滚珠导槽738贴合,所述手柄定位环737嵌入安装在外壳21右端,所述信号传输机构1包括信号发射球11、三级信号传输杆12、二级信号传输杆13、一级信号传输杆14、固定板15、信号传输端子16,所述信号发射球11下端与三级信号传输杆12上端相焊接,所述三级信号传输杆12下端嵌入安装在二级信号传输杆13上端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二级信号传输杆13下端嵌入安装在一级信号传输杆14上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一级信号传输杆14下端与固定板15上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板15嵌入安装在外壳21上端,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6上端与固定板15下端相焊接,所述控制装置2包括外壳21、扩音机构22、启动机构23、传动机构24、接触机构25、电路板26,所述电路板26背部与外壳21前端相连接,所述电路板26通过接触机构25与传动机构24相连接,所述触机构25通过传动机构24与启动机构23相连接,所述电路板26与扩音机构22相焊接,所述扩音机构22包括扩音器电源线221、扩音器222,所述启动机构23包括第一正齿小齿轮231、翘杆232、支撑底座233、扣片234,所述接触机构25包括接触块251、接触杆252、定位杆253、棘齿杆254、信号传输线255,所述扩音器电源线221上端与电路板26下端相焊接,所述扩音器电源线221下端与扩音器222上端相焊接,所述扣片234与翘杆23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翘杆232背部与支撑底座233铰链连接,所述翘杆232上端与第一正齿小齿轮231下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传动机构24包括棘轮241、第一从动轮242、第一传送皮带243、第一主动轮244、第一大直齿轮245、第二大直齿轮246、弧形齿条247、摆动架248、第一支杆249、固定座2410、滑槽板2411、正齿条2412、第二从动轮2413、第二正齿小齿轮2414、齿轮带2415、第二主动轮2416、第二传送皮带2417、第二伞齿轮2418、连接杆2419、第三大直齿轮2420、第三伞齿轮2421、皮带轮2422、第三小直齿轮2423,所述第三小直齿轮2423下端第一正齿小齿轮231与上端相啮合,所述第三小直齿轮2423上端与第三大直齿轮2420相啮合,所述第三大直齿轮2420设于第二伞齿轮2418右端并且通过连接杆2419与第二伞齿轮2418相连接,所述第二伞齿轮2418左端与第三伞齿轮2421相啮合,所述皮带轮2422背部与第三伞齿轮2421前端相焊接,所述皮带轮2422设于第二主动轮2416右端且通过第二传送皮带2417与第二主动轮2416相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2416通过齿轮带2415与第二从动轮2413相连接,所述齿轮带2415左端与正齿条2412右端相啮合,所述正齿条2412左端嵌入安装在滑槽板2411右端,所述滑槽板2411背部与固定座2410前端相焊接,所述固定座2410背部与外壳21内表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正齿条2412右端与第二正齿小齿轮2414左端相啮合,所述第一支杆249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二正齿小齿轮2414上,所述第一支杆249与摆动架248铰链连接,所述弧形齿条247左端嵌入安装在摆动架248右端上,所述弧形齿条247右端与第二大直齿轮246左端相啮合,所述第二大直齿轮246通过第一大直齿轮245与第一主动轮244相连接,所述第一传送皮带243内表面与第一主动轮244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一传送皮带243通过第一从动轮242与棘轮241相连接,所述棘轮241右端与棘齿杆254左端相啮合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显示屏5嵌入安装在外壳21上,所述手摇充电装置7左端嵌入安装在外壳21右端,扩音孔4与外壳21为一体化结构。

本专利所说的滚珠739为线材经过真空脱氧处理;2.在球体成型机里将线材切断成一定的长度,经过两侧半球状的球座上的雌、雄模具压缩,球体成形;3.把压缩成形的滚珠夹在两个磨盘之间,转动并施加压力,除去毛刺;4.热处理,经过淬火、回火,可提高钢球的强度和耐磨性,经过热处理得到的滚珠,其组织是由马氏体、残留奥氏体以及残留炭化物组成的;5.把经过热处理的滚珠用专用的精磨机进行精磨,以此来提高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6.洗去滚珠表面的磨屑等附着物;7.用光学自动外观选别机,检查滚珠的表面,检出并去除表面有伤痕的滚珠,所述显示器5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在进行使用时,通过拉动信号发射球11将二级信号传输杆13从一级信号传输杆14中拔出至限定位置,再将三级信号传输杆12从二级信号传输杆13中二级拔出,信号传输机构1作用于增强信号强度与清晰度,使信号传播距离更远,通过按压无线通讯控制按键3产生动能,使翘杆232上端向下运动,通过第一正齿小齿轮231与第三小直齿轮2423相啮合使第三小直齿轮2423转动,从而带动与2412向啮合的直齿轮2420,第二伞齿轮2418通过连接杆2419与直齿轮2420相焊接跟随直齿轮2420转动同时带动第二传送皮带2417正向运动,第二传送皮带2417与第二主动轮2416的同步运动,使正齿条2412向上移动,由于二正齿小齿轮2414与正齿条2412相啮合并且由于摆动架248通过第一支杆249固定在第二正齿小齿轮2414上,第二大直齿轮246跟随第二正齿小齿轮2414顺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一支杆249向下运动使固定在摆动架248上的弧形齿条247逆时针摆动,第二大直齿轮246通过与弧形齿条247相啮合顺时针旋转,在经过第一主动轮244与棘轮241同步运动后254推动252向上运动与接触块251触碰完成连接,当再次按压无线通讯控制按键3时,通过上述运动接触杆252与251分离断开信号的发送,使信号传输线255向信号传输机构1发射信号,通过usb接口713外接电源在充电线路712的连接中进行储电和使用,当紧急情况下无法补充电源时,通过转动柄734产生动能,套筒733是为了更有效率的转动手柄734,第一纵向伞齿轮736跟随、手柄734转动,通过与第一横向伞齿轮735啮合,将机械能传输给与第一横向伞齿轮735相啮合的第一小齿轮721,螺纹杆732通过与第一小齿轮721相焊接跟随第一小齿轮721旋转,从而带动被第一小齿轮721贯穿的转子724,转子724在高速旋转中通过与磁铁725磁力相互作用产生电动势,以直流电形式通过铜片727向蓄电池711输出储存使用。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当急需对补偿柜进行调节时,控制器电量过低导致无法使用容易使电容补偿柜内部发生烧毁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当急需对补偿柜进行调节时,控制器电量过低导致无法使用,可以采用手摇充电装置进行临时的电源补充,由于控制器耗电量较小,只需少量电量便可正常使用,在紧急情况下起到高效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