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9269发布日期:2018-10-19 19:3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预制舱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预制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力建设的效率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进一步缩短电力建设周期,“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模式正逐步成为电力建设的趋势。而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预制舱。预制舱是一种电力设备载体,其尺寸满足公路运输要求,内部可容纳多台电力设备,在工厂内完成预制化加工,内部设备安装、接线后,整体运输至使用现场。舱体具有内部环境控制能力,可为内部设备提供良好的运行条件。

目前预制舱的舱体都是由波纹板组成,采用单层焊接拼装,由于拼接时会破坏板层的整体性和密封性,且安装的便捷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舱,能够保持板层的整体性和密封性,提高安装的便捷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制舱,预制舱包括侧壁和钢架,钢架上设有收容部,收容部收容侧壁的端部,并与侧壁的端部卡合以固定侧壁。

其中,侧壁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板层和第二板层,钢架包括侧面框体,钢架包括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第一收容部位于侧面框体的内侧,第二收容部位于侧面框体的外侧,第一板层的端部与第一收容部卡合,且与侧面框体的内侧贴合,第二板层的端部与第二收容部卡合,且与侧面框体的外侧贴合。

其中,钢架包括底部框体,底部框体的边缘设置有工字钢,收容部位于工字钢的上表面,侧面框体的底部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固定在工字钢的上表面。

其中,侧面框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槽钢,第一槽钢与侧面框体间隔设置,第一槽钢的顶部高于工字钢,第一槽钢、侧面框体以及工字钢形成第一收容部,以收容第一板层。

其中,第一收容部包括顶部收容部和底部收容部,第一槽钢、侧面框体以及工字钢形成底部收容部以卡合第一板层的底部,顶部收容部位于钢架的顶部,顶部收容部卡合第一板层的顶部。

其中,侧面框架包括第二槽钢,第二槽钢的中部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工字钢的上表面,第二槽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板层和第二板层,第二槽钢、第一槽钢以及工字钢形成第一收容部。

其中,侧面框体包括水平方向的横梁、竖直方向的立柱以及加强龙骨,横梁和立柱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连接,形成网格结构,加强龙骨固定在网格结构中,横梁和立柱的厚度相同,且大于加强龙骨的厚度。

其中,加强龙骨包括竖向龙骨和斜向龙骨,竖向龙骨的两端分别焊接或螺接在横梁上,斜向龙骨的一端焊接或螺接在一条横梁或立柱上,斜向龙骨的另一端焊接或螺接在另一条横梁或立柱。

其中,侧壁包括排气扇,排气扇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钢架上,排气扇的通风口与侧壁的气流通道连接,排气扇包括第一排气扇和第二排气扇,第一排气扇与第二排气扇位于相对的两侧壁上,第一排气扇高于第二排气扇,以使气流形成对流。

其中,第一板层为夹心板,夹心板包括两侧的彩钢板以及中间的岩棉板,彩钢板的厚度为0.5mm,岩棉板的密度为120kg/m3,第二板层的材料为欧松板,欧松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潮膜。侧壁的板层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板层、第二板层以及第三板层,第一板层和第二板层之间设有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板层和第三板层之间设有第二气流通道。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预制舱的钢架上设有收容部,收容部收容侧壁的端部,并与侧壁的端部卡合以固定侧壁,通过卡合连接能够保持板层的整体性和密封性,提高安装的便捷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细部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区域的细部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区域的细部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中的钢架的整体示意图;

图7是图6中d区域的细部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中的龙骨的整体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中次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中门侧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中阳角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结合图1和图2,本申请预制舱1包括侧壁11,侧壁11上设置有工业空调12和排气扇,排气扇包括第一排气扇131和第二排气扇132。工业空调12通过螺栓连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在侧壁11上,空调12安装在相对的两侧壁上,用于对预制舱1进行通风散热。第一排气扇131和第二排气扇132通过螺栓连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在侧壁11上,用于对预制舱1进行散热通风。进一步的,第一排气扇131和第二排气扇132位于相对的两侧壁上,且第一排气扇131的高度低于第二排气扇132的高度,排气扇相对设置且高度不同以形成空气对流,实现通风散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工业空调12和排气扇也可以安装在预制舱1的其他部位,安装方式也可以是卡接和悬挑等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仅使用工业空调12或排气扇中的一者,并且,在排气扇中,也可只使用第一排气扇131或第二排气扇132中的一者。另外,还可将排气扇更换为换气扇等通风换气的装置。

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4以及图5,图3是图2中a区域的细部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区域的细部示意图;图5是图2中c区域的细部示意图。

侧壁11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板层,至少部分相邻的板层间隔设置,以形成气流通道115。气流通道115与第一排气扇131和第二排气扇132的通风口连接,以使气流通过侧壁11,对预制舱1进行通风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11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板层111、第二板层112以及第三板层113。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之间设有第一气流通道1151,第二板层112和第三板层113之间设有第二气流通道115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板层和气流通道的数目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例如三板层之中的其中两板层贴合,并与第三块板层之间设置气流通道,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由于本申请的侧壁由多层板构成,且多层板之间设有多个气流通道,可以对预制舱通风散热,以保证预制舱内部设备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之间设有带有镂空图案的钢架14,第一板层111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钢架14的内侧,第二板层112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钢架14的外侧,第一气流通道1151为钢架14的镂空图案。进一步的,钢架14包括侧面框体141以及加强龙骨142,加强龙骨142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侧面框体141上,侧面框体141的的内外两侧分别与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贴合,且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或粘接等连接方式与钢架14固定链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固定在钢架14上,侧壁的重量由钢架14承重,可以有效防止板层由于自身重力挤压造成的板层变形、偏斜等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板层113的材料为金邦板,第二板层112的外侧固定有挂架116,挂架116的外侧设有挂件1161。优选地,挂件1161为“t”形凸起部,挂架116通过“t”形凸起部与金邦板卡合连接,挂架116带有镂空图案,第二气流通道1152位于挂架116的镂空图案。金邦板作为侧壁的外层可以有效进行防水、防火、抗震等,并且金邦板图案多样、色彩丰富,能够提高预制舱的美观度。

进一步的,第三板层113包括多个金邦板块,相邻的金邦板块之间卡合连接以形成卡槽1131,并通过卡槽1131与“t”形凸起部卡合连接,多个金邦板块之间的缝隙部位填充有密封胶。通过多个金邦板块卡合连接,提高了板层安装的便捷度,同时,缝隙部位填充有密封胶可以进行防水。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板层113为金邦板整板,其内侧表面设置有与“t”形凸起部卡合连接的凹槽。

进一步的,第二板层112的材料为欧松板,欧松板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潮膜1121。欧松板和设置在其上的防潮膜1121可以进行防潮、竖向承重等作用,具有良好的防潮和抗震性能,且欧松板密度较小,能够减轻钢架的负担,提高钢架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板层112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也可以在欧松板的内外两侧均设置防潮膜,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之间设有第一槽钢143,第一槽钢143的中部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钢架14上,第一槽钢14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以保持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一槽钢143的两端分别贴合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可以使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保持在一定的距离,防止预制舱侧壁变形。

进一步的,钢架14包括底部框体144,底部框体144的底部设有工字钢1441和第二槽钢1442,第一槽钢143的中部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工字钢1441的表面,第二槽钢1442位于第一板层111的内侧,第二槽钢1442和第一槽钢143的内侧一端形成底部收容部1111以卡嵌第一板层111。更进一步的,钢架14还包括顶部收容部1112,顶部收容部1112位于钢架14的顶部,顶部收容部1112收容第一板层111的顶部,并卡合第一板层111的顶部。由于第一板层111的顶部和底部均被卡合在收容部中,第一板层111可以很牢固的固定在钢架14上。因此,如果第一板层111的两端均与钢架14上的收容部卡合连接,则第一板层111的其他部位也可以不需要与钢架14进行连接,第一板层111的表面没有任何安装孔洞,第一板层111的整体性会大大提高,可以提高板层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第一排气扇131和第二排气扇132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钢架14上,第一排气扇131和第二排气扇132的通风口与气流通道115连接,以排出气流通道115中的气流,形成对流。

进一步的,第一板层113为夹心板,夹心板包括两侧的彩钢板以及中间的岩棉板,彩钢板的厚度为0.5mm,岩棉板的密度为120kg/m3。该夹心板具有强度大、密度小以及防火等优良性能,有效的保护了预制舱。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预制舱钢架的具体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中钢架的整体示意图,图7是图6中d区域的细部示意图。

结合图1-7,钢架14上设有收容部,收容部收容侧壁11的端部,并与侧壁11的端部卡合以固定侧壁11。钢架14包括底部框体144和侧面框体141,底部框体144的边缘设置有工字钢1441,收容部位于工字钢1441的上表面,侧面框体141的底部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固定在工字钢1441的上表面。工字钢1441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在保持钢架受力的同时减轻了结构的质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部框体144的边缘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受力构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钢架14包括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第一收容部位于侧面框体141的内侧,第二收容部位于侧面框体141的外侧,第一板层111的端部与第一收容部卡合,且与侧面框体141的内侧贴合,第二板层112的端部与第二收容部卡合,且与侧面框体141的外侧贴合。收容部的数目根据板层的数目决定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钢架14的底部设有第一槽钢143,第一槽钢143与侧面框体141间隔设置,第一槽钢143的顶部高于工字钢1441,第一槽钢143、侧面框体141以及工字钢1441的顶部形成第一收容部,以收容第一板层111。更进一步的,第一收容部包括顶部收容部1112和底部收容部1111,第一槽钢143、侧面框体141以及工字钢1141形成底部收容部1111以卡合第一板层111的底部,顶部收容部1112位于钢架14的顶部,顶部收容部1112卡合第一板层111的顶部。由于第一收容部的存在,在安装第二板层114的时候,只需要将板层通过第一收容部的一侧将第二板层114推入第一收容部即可完成安装,提高了板层安装的便捷性。同时,通过这种卡合连接,第二板层114的密封性得到了提高。

进一步的,钢架14包括第二槽钢1442,第二槽钢1442的中部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工字钢1441的上表面,第二槽钢144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板层111和第二板层112,第二槽钢1442、第一槽钢143以及工字钢1441形成第一收容部。由于第二槽钢143的存在,钢架14的侧面框体141与第二板层112的接触面积加大,可以防止由于部分区域应力集中造成第二板层112表面的损坏。

进一步的,钢架14的侧面框体141包括水平方向的横梁1411、竖直方向的立柱1412以及加强龙骨142,横梁1411和立柱1412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连接,形成网格结构,加强龙骨142固定在网格结构中,横梁1411和立柱1412的厚度相同,且大于加强龙骨142的厚度。更进一步的,加强龙骨142包括竖向龙骨1421以及斜向龙骨1422,竖向龙骨1421的两端分别焊接或螺接在横梁1411上,斜向龙骨1422的一端焊接或螺接在一条横梁1411或立柱1412上,斜向龙骨1422的另一端焊接或螺接在另一条横梁1411或立柱1412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加强龙骨142还包括横向龙骨,横向龙骨的两端分别焊接或螺接在立柱上。

为了说明本申请挂架116中龙骨的具体结构,参阅图8、图9、图10以及图11,图8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中的龙骨的整体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中次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中门侧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预制舱一实施方式中阳角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11,第二板层112和第三板层113之间设有挂架116,挂架116包括多条竖直方向的龙骨15,龙骨15的一侧与第二板层112螺接,龙骨的另一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挂件1161,第三板层113对应挂件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卡槽1131,第三板层113通过卡槽1131与挂件1161的卡合固定在第二板层112上。龙骨15的两端可以通过螺接或焊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在钢架14上,也可以直接放置在底部框体144的工字钢1441上,将竖向力传至底部框体144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龙骨15的一侧与第二板层112也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龙骨15包括主龙骨151和次龙骨152,主龙骨151的横截面积大于次龙骨152的横截面积,主龙骨151按预设距离排布在侧壁11上的第二板层112上,次龙骨152在两相邻的151主龙骨之间等距排布。更进一步的,次龙骨152包括第一龙骨片1521、第二龙骨片1522以及第三龙骨片1523,第一龙骨片1521、第二龙骨片1522以及第三龙骨片1523均为矩形金属片,第一龙骨片1521和第三龙骨片1523位于第二龙骨片1522的两侧。第一龙骨片1521的一长边与第二龙骨片1522的一长边焊接在一块,第一龙骨片1521和第二龙骨片1522之间形成直角,第二龙骨片1522的另一长边与第三龙骨片1523的一长边焊接在一块,第二龙骨片1522和第三龙骨片1523之间形成直角。第一龙骨片1521与第三龙骨片1523相互平行且沿第二龙骨片1522的两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第一龙骨片1521上设有通孔,第一龙骨片1521通过通孔与第二板层112螺栓连接,进而将次龙骨152固定在第二板层112,挂件1161设置于第三龙骨片1523上,第三板层113通过挂件1161固定在次龙骨15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龙骨片的数目也可以是其他数值,龙骨片之间也可以一体成型或螺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相邻的龙骨片之间形成其他预设的角度,以形成骨架结构,根据具体需要决定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次龙骨152的龙骨片的连接部位的阴角处设置有角钢155,角钢155的两端分别与龙骨片连接,以保持龙骨片之间的角度。角钢155通过抵触相邻的龙骨片可以使得龙骨保持其骨架结构,避免龙骨受力坍塌变形。需要说明的是,龙骨15中其他类型的龙骨骨架结构与次龙骨类似,后续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侧壁11包括门框16,门框16为矩形框体,门框16的两侧设有门侧龙骨153,门侧龙骨153包括相互焊接或螺接的第一龙骨部1531和第二龙骨部1532,第一龙骨部1531位于门框16的两侧,第二龙骨部1532位于门框16的底部和顶部。由于门框的存在,门框边缘处属于侧壁的薄弱区域,通过第二龙骨部1532加强门侧龙骨153,可以提高龙骨的整体强度。门框16用于进行门的安装。

进一步的,龙骨15包括阳角龙骨154,阳角龙骨154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侧边1541、第二侧边1542和直角部1543,第一侧边1541和第二侧边1542分别螺接在形成阳角的两块第二板层112上,第一侧边1541和第二侧边1542相互垂直形成由连接处延伸的直角结构。例如,在预制舱1的拐角处,两块第二板层112之间形成直角阳角,第一侧边1541螺接在其中一块第二板层112,第二侧边1542螺接在另一块第二板层112上,直角部1543覆盖两块第二板层112之间形成的直角阳角。与次龙骨152类似,第一侧边1541、第二侧边1542和直角部1543上均设置有角钢155以保持其骨架结构。其他实施方式中,侧边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与第二板层固定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预制舱的钢架上设有收容部,收容部收容侧壁的端部,并与侧壁的端部卡合以固定侧壁,通过卡合连接能够保持板层的整体性和密封性,提高安装的便捷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