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舱舱体及预制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2921发布日期:2018-10-02 19:1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舱舱体及预制舱。



背景技术:

变、配电领域的变、配电设备容易发热,为了防止设备过热损坏,需要对变、配电设备进行通风散热。目前通常通过预制舱来对变、配电设备进行通风散热。当前,预制舱舱体上设置进风百叶窗及排风设施,但受限于预制舱的舱体高度影响以及溅水要求等因素,进风百叶窗对应的进风口的离地高度较高,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高度差较小,换热效率很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预制舱内加设通风系统以提高预制舱换热效率。

现有技术中的此类具有通风系统的预制舱,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4301236u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预制舱送风空调系统(相当于通风系统),该预制舱送风空调系统包括机房专用空调和低温空气静压箱,低温空调静压箱为架空地板下方的架空层,机房专用空调的出风口向下连通低温静压箱,每个屏柜下方均设置有一个送风口,而机房空调机的回风口位于空调设备的上方,以预制舱内上方空间为连通空间与屏柜上方的风口连通。该送风空调系统在每个屏柜下方设置送风口可有效提高预制舱内换热效率,但对于设置多个屏柜的预制舱需在预制舱地板上设置多个出风口,由于预制舱地板下侧为镂空结构,设置多个出风口后预制舱底板强度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影响预制舱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舱舱体,解决了通风系统降低预制舱舱体强度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上述预制舱舱体的预制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预制舱舱体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舱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连接有送风设备,所述送风设备连接有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上设有用于向各屏柜送风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多个,且多个出风口在送风管道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有益效果:舱体底板上开有进风口,进风口上连接有送风设备,送风设备连接有送风管道,当预制舱内装有多个屏柜时,送风管道上的多个出风口可向屏柜送风,而不需在预制舱地板上开设多个出风口,避免了预制舱舱体因开设多个出风口而导致舱体强度降低的问题。

具体的,所述送风管道包括两列支路管道,两列支路管道分别靠近舱体两侧壁设置并沿对应侧壁长度方向延伸而使整个送风管道呈u形。两列支路管道靠近舱体侧壁而使整个送风管道呈u形,有利于送风管道在预制舱内合理布置,从而优化了预制舱舱体空间。

预制舱舱体内设置两列支路管道时,两个所述支路管道交汇处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支路管道进风量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有助于控制不同支路管道的进风量,合理配置支路管道进风量。

对于调节结构安装位置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列支路管道交汇处的风门,所述风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管道底面。风门可同时控制两个支路管道的进风量,便于调节且设置成本低。

两个支路管道之间设置风门时,所述送风管道上设有与风门转动角度相对应的风量调节刻度。风量调节刻度有助于精准调节支路管道进风量。

对两列支路管道的进一步限定,支路管道的底面高度沿送风方向逐渐增加以使冷凝水回流。支路管道底面高度沿送风方向逐渐增加有助于送风管道内的冷凝水回流。

对于以上多种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多种改进,例如:

第一种,所述送风管道上侧设有用于安装屏柜的安装架。送风管道上侧设置安装架有助于节省预制舱舱体空间。

第二种,所述送风设备的进风口设有可开闭的百叶窗。可开闭的百叶窗可以在送风设备不工作时对送风设备进行保护。

第三种,所述送风设备内设有除湿装置。预制舱下侧的空气常为湿度较大的空气,除湿装置可起到对送风设备及送风管道保护作用。

第四种,所述出风口上设有用于控制出风口开度的可调门板。

第五种,所述舱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舱体内热气的排风设备。排风设备有助于将舱体内的热气排出。

本发明的预制舱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舱包括舱体以及安装在舱体内的屏柜,所述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连接有送风设备,所述送风设备连接有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上设有用于向各屏柜送风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多个,且多个出风口在送风管道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有益效果:舱体底板上开有进风口,进风口上连接有送风设备,送风设备连接有送风管道,当预制舱内装有多个屏柜时,送风管道上的多个出风口可向屏柜送风,而不需在预制舱地板上开设多个出风口,避免了预制舱舱体因开设多个出风口而导致舱体强度降低的问题。多个出风口分别向屏柜送风增强了屏柜在预制舱中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所述送风管道包括两列支路管道,两列支路管道分别靠近舱体两侧壁设置并沿对应侧壁长度方向延伸而使整个送风管道呈u形。两列支路管道靠近舱体侧壁而使整个送风管道呈u形,有利于送风管道在预制舱内合理布置,从而优化了预制舱舱体空间。

预制舱舱体内设置两列支路管道时,两个所述支路管道交汇处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支路管道进风量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有助于控制不同支路管道的进风量,合理配置支路管道进风量。

对于调节结构安装位置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列支路管道交汇处的风门,所述风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管道底面。风门可同时控制两个支路管道的进风量,便于调节且设置成本低。

两个支路管道之间设置风门时,所述送风管道上设有与风门转动角度相对应的风量调节刻度。风量调节刻度有助于精准调节支路管道进风量。

对两列支路管道的进一步限定,支路管道的底面高度沿送风方向逐渐增加以使冷凝水回流。支路管道底面高度沿送风方向逐渐增加有助于送风管道内的冷凝水回流。

对于以上多种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多种改进,例如:

第一种,所述送风管道上侧设有用于安装屏柜的安装架。送风管道上侧设置安装架有助于节省预制舱舱体空间。

第二种,所述送风设备的进风口设有可开闭的百叶窗。可开闭的百叶窗可以在送风设备不工作时对送风设备进行保护。

第三种,所述送风设备内设有除湿装置。预制舱下侧的空气常为湿度较大的空气,除湿装置可起到对送风设备及送风管道保护作用。

第四种,所述出风口上设有用于控制出风口开度的可调门板。

第五种,所述舱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舱体内热气的排风设备。排风设备有助于将舱体内的热气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预制舱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三通接头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三通接头的盖板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1中送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舱体;2、屏柜;3、排风系统;4、送风系统;41、送风机;411、封闭壳体;412、进风口;413、百叶窗;4131、连杆;4132、密封板;4133、扇叶;4134、密封条;42、三通接头;421、中间接头;422、两端接头;423、风板;424、扇形卡槽;425、橡胶垫;43、送风管道;44、出风口;441、定位板;442、门板;5、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预制舱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舱体1,舱体1坐落在通风竖井上部,舱体1包括侧壁以及底板。为了增强预制舱换热效果,预制舱舱体1内安装有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4及排风系统3。送风系统4向舱体1内送风,排风系统3从舱体1内部向外排气,为了使舱体1内部形成正压,送风系统4的送风量大于排风系统3的排风量。

本实施例中的排风系统3包括安装在舱体1侧壁上端的排风机以及安装在舱体1外侧的可控制开闭的百叶窗。百叶窗包括扇叶、密封条、连杆以及安装框架,安装框架固定安装在舱体1侧壁上,扇叶通过连杆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杆可以控制扇叶开闭,本实施例中的扇叶为z形扇叶,多片扇叶相互咬合组装在一起,当其中一个扇叶位置变化时,其他扇叶同步变化。此外其中一个扇叶还通过连杆与排风机内控制部分连接,实现位置发生变化时,其他扇叶同时发生变化。收尾两端的扇叶同密封板相咬合,实现可开闭百叶窗的整体密封。扇叶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密封条,通过连杆连在一起的扇叶两侧各连接有密封板,两侧的密封板与安装框架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的送风系统4包括安装在舱体1地板上的送风机41以及与送风机41连接的送风管道43,送风机41包括封闭壳体411,封闭壳体411一侧为送风口,封闭壳体411的下端为进风口412。进风口412上安装有可控制开闭的百叶窗413,百叶窗413包括扇叶4133、密封条4134、连杆4131以及安装框架,安装框架固定安装在进风口412上,扇叶4133通过连杆4131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杆4131可以控制扇叶4133开闭,本实施例中的扇叶4133为z形扇叶4133,多片扇叶4133相互咬合组装在一起,当其中一个扇叶4133位置变化时,其他扇叶4133同步变化。此外其中一个扇叶4133还通过连杆4131与送风机41内控制部分连接,实现位置发生变化时,其他扇叶4133同时发生变化。收尾两端的扇叶4133同密封板4132相咬合,实现可开闭百叶窗的整体密封。扇叶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密封条4134,通过连杆4131连在一起的扇叶4133两侧各连接有密封板,两侧的密封板4132与安装框架固定连接在一起。送风机41的出风口44与送风管道43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送风管道43包括干路管道(即与送风机41直接相连的管道)以及两个支路管道,干路管道与支路送风管道43之间通过三通接头42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三通接头42为w形结构,w形三通接头42的中间接头421与干路管道连接,w形三通接头42的两端接头422分别与支路管道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支路管道为直线形,所以整个送风管道43的结构为u形,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整个送风管道43更加紧凑,另一方面尽量减少送风管道43的变向,有利于降低风阻。

为了便于控制干路管道中的风量进入两个支路管道的风量,两个支路管道交汇处安装有用于调节干路管道向两个支路管道进风量的调节机构。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在三通接头42的中间接头421处的旋转风门,旋转风门的旋转轴安装在三通接头42的中间接头421对应的三通接头42的侧壁上,旋转风门通过旋转轴转动装配在三通接头42内部。旋转风门的端部通过w形三通接头42的上盖板的扇形槽露出,扇形槽外部设置有刻度,通过刻度可对旋转风门安装位置,进而控制干路管道向两端支路管道的进风量。扇形槽的下部安装有橡胶垫425,橡胶垫425通过扇形卡槽424固定在三通接头42内部,起到密封扇形槽的作用。因通风竖井位于地下,空气较为潮湿,如果直接将湿度较大的通风井内空气直接送入送风管道43内,不仅会对送风管道43产生损害,而且甚至还会损坏预制舱内的电器元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送风机41内安装有除湿装置。但是即使安装了除湿装置,但通过送风机41送入的气体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有一部分水分会留在送风管道43内,对送风管道43产生腐蚀,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中的送风管道43具有斜坡,斜坡的坡度从送风机41送风口处沿送风方向逐渐增大,送风管道43内的积水通沿斜坡滑下,避免对管道及电器元件的损坏。两个支路管道上方安装有用于安装屏柜2的安装架5,支路管道朝向屏柜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出风口44,出风口44可以向屏柜2送风,加强对屏柜2的通风、换热。为了使本实施例中的屏柜2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通风管道上的出风口44与屏柜2一一对应。同时,为了控制出风口44的开闭及出风强度,出风口44边沿的管道上连接有与其平行的定位板441,定位板441与管道之间形成滑槽,滑槽内滑动装配有让开和遮挡出风口44的门板442,通过滑动门板442控制出风口44的开闭及开启程度。为了定量化控制出风口44的出风量,出风口44边沿的管道壁上安装有刻度,本实施例中的刻度是通过计算出风口44位置与出风量之间的关系设计的。

本发明的预制舱当需要使用通风系统时,排风机外侧的百叶窗开启,送风机41位于舱体1的百叶窗开启。送风机41将通风竖井内的空气吸入风机内部,空气通过湿度处理装置处理后变成干燥空气,再经送风机41上的送风口进入三通接头42,调节三通接头42内的风板423控制进入支路管道的风量。支路管道内的空气经出风口44吹向屏柜2内部,屏柜2内的空气通过自然对流进入舱内空间,再由位于舱体1侧壁的排风机排出舱外,由于排风机的排风量小于送风机41的风量,因此可实现舱内正压环境。

本发明的预制舱的具体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的支路管道为三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支路管道也可为一、四、五、六等任意数目。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预制舱的具体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的送风设备包含两个送风机,在其他实施例中送风机的数量也可为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多个。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预制舱的具体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的预制舱舱壁上安装多个排气系统,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预制舱舱体的实施例与上述预制舱各实施例中的预制舱舱体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