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5897发布日期:2018-09-29 03:1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电子设备及其壳体。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电子设备(例如手机)进行充电是常见的一种操作,现有可以通过有线充电与无线充电这两种方式为手机充电,其中,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壳体底壁的中心区域内置一个大线圈;第二种是在壳体底壁的中心区域外置一个大线圈且与手机的充电接口连接;充电时,将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规定区域上,以确保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发射线圈对准(或重合),从而达成无线充电的目的。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电子设备实现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需要将手机准确定位在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规定区域(以保证两个线圈重合),但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定位偏移概率,尤其是在夜晚不开灯的情况下,导致手机的充电效率较低或根本没有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电子设备及其壳体,使得电子设备的任意一侧长边只要接触上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发射区域就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摆脱了定位过程的繁琐,从而改善了电子设备不易准确定位在发射区域上的问题,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且尽可能避免了电子设备未被成功充电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包括:壳本体、至少一第一线圈、至少一第二线圈;所述壳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两条长边;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并联连接,且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内的无线充电接收芯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用于为上述的电子设备充电;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多面体形状的壳体、多个发射线圈、无线充电发射芯片;所述壳体的每个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所述发射线圈;所有表面上的所述发射线圈并联连接,且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芯片。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电子设备的壳体包括至少一第一线圈与至少一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设置在壳本体的第一侧壁,第二线圈设置在壳本体的第二侧壁,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形成电子设备的两条长边,使得电子设备的任意一侧长边只要接触上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发射区域就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功能,即通过电子设备的侧壁非准确定位实现无线充电,无需如现有技术中要求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之间具有准确的位置对应关系,摆脱了定位过程的繁琐,从而改善了电子设备不易准确定位在发射区域上的问题(尤其是在黑暗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且尽可能避免了电子设备未被成功充电的情况。

另外,壳体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将形成有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柔性电路板设置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使得所有线圈做成一个独立单元,为安装到壳体上提供了方便。

另外,所述第一线圈通过镭雕处理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线圈通过镭雕处理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本实施例中,线圈通过镭雕处理形成在侧壁上,从而尽可能占用较小的厚度空间,以尽可能减小由于侧壁的线圈导致电子设备增加的宽度。

另外,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贴附铁氧化体薄膜,以覆盖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本实施例中,贴附铁氧化体薄膜实现电子设备内部绝磁,以提高充电效率;

另外,所述第一线圈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线圈沿着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线圈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线圈沿着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本实施例中,每个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线圈,使得电子设备在充电时,提高了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上的发射线圈的耦合概率,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另外,壳本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底壁、至少一第三线圈;所述底壁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一条短边;所述第三线圈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三线圈并联连接。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侧壁第一或第二线圈为电子设备充电,也可以选择通过底壁上的第三线圈为电子设备充电,即为用户提供了两种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来充电。

另外,所述壳体的表面包括侧面;位于每个所述侧面的所述发射线圈的安装高度为预设高度。本实施例中,每个侧面的发射线圈的安装高度为预设高度,以适用于对应的电子设备,为不同型号的电子设备提供了适用于自身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另外,位于所述侧面的所述发射线圈的安装高度为多个预设高度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同一个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电子设备,提高了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一种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一种示意图;

图5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电子设备例如为手机;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壳体包括:壳本体1、至少一第一线圈21、至少一第二线圈22。

本实施方式中,壳本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图中以home键左侧的为第一侧壁11,右侧的为第二侧壁12为例,然不限于此),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形成电子设备的两条长边。第一线圈21设置在第一侧壁11,第二线圈22设置在第二侧壁12;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并联连接,且连接至电子设备内的无线充电接收芯片3。

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电子设备的壳体包括至少一第一线圈与至少一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设置在壳本体的第一侧壁,第二线圈设置在壳本体的第二侧壁,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形成电子设备的两条长边,使得电子设备的任意一侧长边只要接触上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发射区域就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功能,即通过电子设备的侧壁非准确定位实现无线充电,无需如现有技术中要求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之间具有准确的位置对应关系,摆脱了定位过程的繁琐,从而改善了电子设备不易准确定位在发射区域上的问题(尤其是在黑暗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且尽可能避免了电子设备未被成功充电的情况。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方式中,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壳本体1可以为后壳或电池盖,然实际中不限于此,只要是形成电子设备的两条长边的壳本体皆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为非金属侧壁,例如可以为塑胶、玻璃、陶瓷等类型的侧壁,本实施例对侧壁的具体材料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为远离电子设备内置的天线模组的侧壁,以减小无线充电模组与天线模组之间的干扰,尽可能避免影响各自的工作。

在一个例子中,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均包括顶部区域、中部区域、底部区域,第一线圈21设置在第一侧壁11的中部区域,第二线圈22设置在第二侧壁12的中部区域;本实施例中,由于靠近顶部区域与底部区域的位置通常设置有天线模组,因此线圈设置在中部区域以尽可能避免对天线模组造成干扰。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线圈2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线圈22的数量为一个,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的数量不作任何限制,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需求进行设置,并且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分别通过黏胶层设置在对应的侧壁上,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的设置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接收芯片3的数量为一个,即每个线圈连接至同一个无线接收芯片3,从而节省成本。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壳本体1还包括连接在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的底壁13、至少一第三线圈;底壁13形成电子设备的一条短边;第三线圈设置在底壁13上,例如设置在底壁13的中心区域(然不限于此),第一线圈21、第二线圈22及第三线圈并联连接。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侧壁第一或第二线圈为电子设备充电,也可以选择通过底壁上的第三线圈为电子设备充电,即为用户提供了两种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来充电。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的数量。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线圈2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线圈21沿着第一侧壁1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二线圈2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二线圈22沿着第二侧壁1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3所示,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的数量均为3个,且6个线圈之间通过连接总线并联在一起,连接总线的正极与负极分别连接至无线充电接收芯片。其中,在布线过程中,可以由远离无线充电接收芯片3的线圈开始布线,依次布线至靠近无线充电芯片3的线圈,从而尽可能缩短走线路径,减小走线阻抗;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线圈之间的布线方式不限于此。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总线可以是铜线、柔性电路板,本实施例对连接总线的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个例子中,每个第一线圈21的线圈圈数相同,每个第二线圈22的线圈圈数相同;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每个线圈的圈数不作任何限制。

较佳的,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的形状为跑道型,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线圈的形状不作任何限制,例如还可以为圆形、方形。

较佳的,壳体还包括柔性电路板,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柔性电路板设置在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上;即预先在一个与壳本体的侧壁相匹配的柔性电路板上形成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然后直接将形成有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的柔性电路板设置在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上,使得所有线圈做成一个独立单元,为安装提供了方便(无需一个一个的设置在壳本体上了);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对线圈的安装方式不作任何限制,且本例子也可以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替换方案。

较佳的,第一线圈21通过镭雕处理形成在第一侧壁11,第二线圈22通过镭雕处理形成在第二侧壁12;即提供了线圈的另外一种安装方式,线圈通过镭雕处理形成在侧壁上,从而尽可能占用较小的厚度空间,以尽可能减小由于侧壁的线圈导致电子设备增加的宽度;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对线圈的安装方式不作任何限制,且本例子也可以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替换方案。

较佳的,在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分别贴附铁氧化体薄膜(其他类型的绝磁薄膜也可应用于此,不作限制),以覆盖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22,实现电子设备内部绝磁,以提高充电效率;然本例子也可以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优化方案。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而言,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线圈沿着侧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即每个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线圈,使得电子设备在充电时,提高了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上的发射线圈的耦合概率,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例如为手机,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的壳体。

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电子设备的壳体包括至少一第一线圈与至少一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设置在壳本体的第一侧壁,第二线圈设置在壳本体的第二侧壁,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形成电子设备的两条长边,使得电子设备的任意一侧长边只要接触上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发射区域就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功能,即通过电子设备的侧壁非准确定位实现无线充电,无需如现有技术中要求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之间具有准确的位置对应关系,摆脱了定位过程的繁琐,从而改善了电子设备不易准备定位在发射区域上的问题(尤其是在黑暗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且尽可能避免了电子设备未被成功充电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用于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充电;如图4、5所示,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多面体形状的壳体4、多个发射线圈5、无线充电发射芯片6。

本实施方式中,壳体4的每个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发射线圈5;所有表面上的发射线圈5并联连接,且连接至无线充电发射芯片6;其中,每个表面包括每个侧面411与非侧面412。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多面体形状的壳体与多个发射线圈,壳体的每个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发射线圈,且所有表面上的发射线圈并联连接;即本发明提供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侧面也为发射区域,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任意一具有无线充电接收功能的侧壁与侧面盲接触时就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式功能,使得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之间无需准确定位,使得电子设备摆脱了定位过程的繁琐,从而改善了电子设备不易准确定位在发射区域上的问题(尤其是在黑暗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且尽可能避免了电子设备未被成功充电的情况。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壳体4为六边体,然实际中不限于此,壳体4可以是圆柱体、方柱体等,本实施例对壳体4的形状不作任何限制。

本实施方式中,壳体4非金属壳体,例如可以为塑胶、玻璃、陶瓷等类型的壳体,本实施例对壳体的具体材料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5所示,以壳体4的其中两个表面为例,示意了这两个表面上的发射线圈的连接示意图,其他每个表面上的发射线圈5的连接方式与此相同,本实施例不再一一示意;其中,这两个表面可以是相邻的两个表面,或相对的两个表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个例子中,每个表面上的发射线圈5的数量为一个,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发射线圈5数量不作任何限制,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需求进行设置,并且每个表面上的发射线圈5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在另一个例子中,每个表面上的发射线圈5的数量为多个,对于侧面411而言,可沿着侧面41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对于非侧面412而言,可排列成阵列形式或圆形,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每个表面上发射线圈5的排列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个例子中,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侧面411上的发射线圈5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0毫米,从而尽可能确保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与手机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时,发射线圈5高度与手机的厚度相同,以尽可能提高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耦合效率。

在一个例子中,房间内的灯被关掉后,用户想在不开灯的情况下为手机充电(例如睡前),此时只需要将手机的一侧长边靠近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就完成充电准备操作,无需在意手机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之间的其他位置关系,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实际中不限于此。

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可以通过usb接口与充电适配器连接,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发射芯片6的数量为一个,即每个表面上的发射线圈5并联连接至同一个无线发射芯片6上,该无线发射芯片6控制每个发射线圈5检测是否存在待充电的具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靠近,以为需要充电的电子设备充电,从而节省成本。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第五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每个侧面上的发射线圈的高度。

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的表面包括侧面;位于每个侧面的发射线圈的安装高度为预设高度,预设高度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的侧面的高度,本实施例对预设高度的具体数值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个例子中,电子设备为a型号手机,a型号手机的厚度为7毫米,则可将预设高度设定为7毫米,即每个侧面的发射线圈的安装高度为7毫米。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实际中不限于此。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位于侧面的发射线圈的安装高度为多个预设高度中的一种,从而同一个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电子设备,提高了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适用范围;实际上,本例子也可以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改进方案。

在一个例子中,三个待充电的电子设备的侧面高度分别为8毫米、15毫米、20毫米;则多个预设高度包括8毫米、15毫米、20毫米,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至少其中三个侧面上的发射线圈的安装高度分别为8毫米、15毫米、20毫米;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实际中不限于此。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电磁增强片(例如为金属环片),电磁增强片设置在壳体内,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与发射线圈的投影的至少其中之一位于电磁增强片内;当电子设备充电时,由于电磁感应,位于变化的电磁场中的电磁增强片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变化的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磁场,使得位于电磁增强片周围的发射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以为电子设备充电,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范围,提高了无线充电效率;实际上,本例子也可以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优化方案。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壳体的侧面安装有指示灯,当检测到电子设备靠近且成功为其开始充电时,控制指示灯长亮/闪烁预设时长(例如5秒),以表征已经成功充电;实际上,本例子也可以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优化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对于第四实施方式而言,每个侧面的线圈的安装高度为预设高度,以适用于对应的电子设备,为不同型号的电子设备提供了适用于自身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