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户外电缆设备通风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1617发布日期:2018-11-07 08:3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户外电缆设备通风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变电站户外电缆设备通风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户外电缆设备是运行中设备最重要的设备之一,为保证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对电缆的运行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变电站户外的电缆运行环境主要包括电缆沟和户外端子箱。在实际的生产运行中,户外端子箱与室内的控制、测量和保护等设备连接,一般都就地安装在一次电缆设备旁边,由于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中,在空气潮湿时,尤其是南方雨季,端子箱内易凝露积水;若端子箱的密封性不足,还会导致雨水等直接进入,易导致端子排锈蚀、保护装置误动等影响电网稳定的事故。户外电缆沟由于长期在室外环境运行,梅雨季节,长期会有雨水浸泡,使电缆长期处在湿润环境;盛夏时长期受到阳光直晒,因电缆沟内环境的密闭容易积累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高于地表温度,使电缆长期处在高温的极端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电站户外电缆设备通风除湿装置,实现电缆沟及端子箱的通风除湿,防止电缆沟和端子箱的运行环境温湿度过高导致的户外电缆的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变电站户外电缆设备通风除湿装置,包括顺次通过电缆管道连接的电缆沟、端子箱以及散热井,所述电缆沟与电缆管道的连接处、端子箱与电缆管道的连接处均设有滤网,所述电缆沟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电缆沟内积水的第一排水槽,电缆沟上均布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井的底部设有连接于排水井的第二排水槽。

本发明的变电站户外电缆设备通风除湿装置,电缆沟和端子箱的环境通过电缆管道连通,避免热量在某处长时间积累,有效预防电缆沟和端子箱的运行环境温湿度过高;通过第一排水槽、第二排水槽的设置实时排出电缆沟和端子箱内的积水,通过散热孔的设置能够及时散出电缆沟内的热量,通过电缆沟与电缆管道处滤网的设置防止小动物、过滤粉尘及大颗粒异物进入导致的堵塞,通过端子箱与电缆管道连接处滤网的设置能够保证端子箱的空间密闭性,与散热井形成除空气流通外的生态隔绝;通过散热井的设置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有效防止电缆沟和端子箱的运行环境温度过高。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沟内设有若干能够容置电缆的电缆构架,所述电缆沟的顶部设有金属盖板,所述散热孔设于金属盖板上。金属盖板比传统的水泥盖板的比热容小,金属盖板相对于水泥盖板更有利于散热且金属的可塑性强,加工周期短;其中金属盖板可选择硬度适中、偏韧性的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水槽通过排水通道与排水井连接。第一排水槽应装设地漏预防排水通道的堵塞,排水通道直接连接至附近排水井。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水槽突出于电缆沟的底面设置,所述电缆沟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60°。这样设置有利于电缆沟内积水的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箱的顶部设有放水檐,所述放水檐与端子箱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为增强端子箱的防水性,可适当增长端子箱顶部的放水檐、在放水檐与端子箱的连接处设置密封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放水檐为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四棱台结构,所述第二端面设于第一端面的下方,所述第二端面环绕设于端子箱的外侧;有利于雨水沿放水檐落下,防止雨水进入端子箱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井的外周环绕设有若干散热窗,散热井的内部设有防止异物掉落的安全栏。若干散热窗的设置能够形成南北对流提高散热效率,安全栏设置在散热井靠近散热窗的三分之一处,防止异物掉落在散热井堵塞电缆通风管道;散热窗采用双层不锈钢丝滤网设计,可阻挡大部分雨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水槽突出于散热井的底面设置,所述散热井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60°。这样设置有利于散热井内积水的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井的顶部设有用于放水的帽檐。有利于雨水沿放水檐落下,防止雨水进入散热井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为包括若干滤丝的双层金属滤网,所述滤丝由不锈钢制成的丝状结构。这样设置能够保证通风通道的持续稳定,滤丝采用市场流通的sus302、304、316、304l、316l、321等不锈钢丝,这些材质具有耐酸、耐碱、耐温、耐磨等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变电站户外电缆设备通风除湿装置,电缆沟和端子箱的环境通过电缆管道连通,避免热量在某处长时间积累,有效预防电缆沟和端子箱的运行环境温湿度过高。

(2)本发明通过散热孔、散热窗的设置改善电缆沟和端子箱的散热效果,通过放水檐和帽檐的设置利于雨水落下防止雨水进入电缆沟或端子箱内部,通过滤网的设置防止小动物、过滤粉尘及大颗粒异物进入导致的堵塞保证通风通道的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变电站户外电缆设备通风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缆沟;11-第一排水槽;12-散热孔;13-电缆构架;14-金属盖板;2-端子箱;21-放水檐;22-第一端面;23-第二端面;3-散热井;31-第二排水槽;32-散热窗;33-安全栏;34-帽檐;4-电缆管道;5-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变电站户外电缆设备通风除湿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顺次通过电缆管道4连接的电缆沟1、端子箱2以及散热井3,电缆沟1与电缆管道4的连接处、端子箱2与电缆管道4的连接处均设有滤网5,电缆沟1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电缆沟内积水的第一排水槽11,电缆沟1上均布有若干散热孔12;散热井3的底部设有连接于排水井的第二排水槽31。本实施例的滤网5为包括若干滤丝的双层金属滤网,滤丝由不锈钢制成的丝状结构,能够保证通风通道的持续稳定,滤丝采用市场流通的sus302、304、316、304l、316l、321等不锈钢丝,这些材质具有耐酸、耐碱、耐温、耐磨等性能。

其中,电缆沟1内设有若干能够容置电缆的电缆构架13,电缆沟1的顶部设有金属盖板14,散热孔12设于金属盖板14上;金属盖板比14传统的水泥盖板的比热容小,金属盖板14相对于水泥盖板更有利于散热且金属的可塑性强,加工周期短。本实施例的金属盖板可选择硬度适中、偏韧性的不锈钢材质。第一排水槽11通过排水通道与排水井连接,第一排水槽11应装设地漏预防排水通道的堵塞,排水通道直接连接至附近排水井;第一排水槽11突出于电缆沟1的底面设置,电缆沟1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60°,有利于电缆沟1内积水的排出。

如图1所示,端子箱2的顶部设有放水檐21,放水檐21与端子箱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为增强端子箱2的防水性,可适当增长端子箱顶部的放水檐。其中,放水檐21为包括第一端面22和第二端面23的四棱台结构,第二端面23设于第一端面22的下方,第二端面23环绕设于端子箱2的外侧;有利于雨水沿放水檐21落下,防止雨水进入端子箱2内部。

如图1所示,散热井3的外周环绕设有若干散热窗32,散热井3的内部设有防止异物掉落的安全栏33;若干散热窗32的设置能够形成南北对流提高散热效率,安全栏33设置在散热井3靠近散热窗32的三分之一处,防止异物掉落在散热井3堵塞电缆通风管道;散热窗32采用双层不锈钢丝滤网设计,可阻挡大部分雨水。其中,第二排水槽31突出于散热井3的底面设置,散热井3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60°,有利于散热井3内积水的排出;散热井3的顶部设有用于放水的帽檐34,有利于雨水沿放水檐落下,防止雨水进入散热井内部。

在梅雨季节时,雨水通过电缆沟1金属盖板14进入电缆沟1,电缆沟1内形成积水通过第一排水槽11排到就近的排水井,散热窗32可能流进部分的雨水,可通过散热井3的第二排水槽31排出。在盛夏季节时,烈日直晒在电缆沟1金属盖板,部分热量被金属盖板14吸收并进行散热,其他热量进入电缆沟1内:当电缆沟1内积累热量导致升温,进而导致电缆沟1内气压p1升高,气流便随着两侧气压的压差产生的压强方向在通风管道4流至端子箱2;端子箱2外壳受到阳光直晒内部温升进而气压p2也升高,但是端子箱2因屏蔽性热量吸收率低,温升远没有电缆沟1内的高,故p2<p1,所以系统内的气流方向为电缆沟1流至端子箱2,然后至散热井3内,热空气因密度低上升至散热窗32,通过南北对流散去,进而达到整个系统内的散热功能。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