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3553发布日期:2018-09-08 01:3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带电更换绝缘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在长期的运行中,绝缘子串由于雷击、污秽、强电场等以及其他外力作用,玻璃钢绝缘子会发生闪络、自爆,瓷质绝缘子会破损、变成低值或者零值绝缘子。由于良好绝缘子片数的降低,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的绝缘强度会逐步衰弱,当绝缘强度达不到相应的技术指标时,会导致运行中的带电导线沿绝缘子串对杆塔放电,造成输电线路跳闸,严重时会导致输电线路接地短路。因此,为满足架空输电线路的良好运行要求,需要对闪络、自爆、零值或是低值绝缘子进行更换。

在目前110kv-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由于塔形多样,绝缘子和金具型号众多、长度不一。在更换直线塔形绝缘子串时难免出现和原绝缘子长度不相同的情况,以及金具尺寸偏差等,由此也给线路的带电作业带来了一些棘手的问题。现有的工具由于主体是光滑的,若更换绝缘子时下雨会形成股流,不能很好的绝缘,则有可能出现短路,也有可能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现有的工具与横担以及输电线的连接也不稳定经常容易脱落,导致弧垂过大,进而威胁线路设备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以解决现有工具雨天不能使用有可能造成短路、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连接不稳定导致的弧垂过大威胁线路设备的运行安全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包括:钩挂部、复合绝缘子和连接部;

所述复合绝缘子一端与所述钩挂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钩挂部为圆弧状;

所述复合绝缘子包括本体和伞裙;所述伞裙贯穿于所述本体外;

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棒和连接环;

所述连接棒与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钩挂部上设有第一活动环;所述第一活动环与所述钩挂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销轴上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钩挂部上设有第二活动环;所述第二活动环与所述钩挂部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通过销轴连接,所述销轴上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一圆孔;所述连接棒与所述底座连接的一侧设有卡板,所述卡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复合绝缘子一端与所述钩挂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钩挂部的半径为4-5cm。

优选的,所述本体长110-120cm。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内径为4-6cm。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包括:钩挂部、复合绝缘子和连接部;所述复合绝缘子一端与所述钩挂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钩挂部为圆弧状;所述钩挂部上设有活动环;所述复合绝缘子包括本体和伞裙;所述伞裙贯穿于所述本体内;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棒和连接环;所述连接棒与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连接。钩挂部上设有活动环,将输电线钩挂到钩挂部后,通过活动环将输电线锁到钩挂部内,可防止输电线掉落。通过连接环可以将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稳定的固定在横担上。复合绝缘子既能起到承力的作用也能起到电气绝缘的作用。这样不管在更换过程中的天气如何都能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短路而导致的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避免连接不稳定导致的弧垂过大威胁线路设备的运行安全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钩挂部;11-第一活动环;12-第二活动环;2-复合绝缘子;21-本体;211-底座;212-圆孔;22-伞裙;3-连接部;31-连接棒;311-卡板;32-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再次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包括:钩挂部1、复合绝缘子2和连接部3;所述复合绝缘子2一端与所述钩挂部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连接;所述钩挂部1为圆弧状;所述复合绝缘子2包括本体21和伞裙22;所述伞裙22贯穿于所述本体21外;所述连接部3包括连接棒31和连接环32;所述连接棒31与一端与所述本体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32连接。

优选的,所述钩挂部1上设有第一活动环11;所述第一活动环11与所述钩挂部1远离所述本体21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销轴上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本体21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侧设有底座211;所述底座211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底座211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设有一圆孔212;所述连接棒31与所述底座211连接的一侧设有卡板311,所述卡板311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孔212的直径。通过卡板311将连接部3与本体21活动连接,这样连接环32就可以实现360°旋转,根据需要旋转到需要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本体21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钩挂部1和所述连接棒31上均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使得所述复合绝缘子2一端与所述钩挂部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活动连接。

优选的,钩挂部1的半径为4-5cm。

优选的,所述本体21长110-120cm。例如当所述工具使用于更换110kv直线绝缘子时可选择本体21长度为112cm,以及直径为15cm的伞裙22。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32的内径为4-6cm。

更换绝缘子之前,工作人员到达作业位置,选择合适的位置,使用钩挂部1将输电线钩住,然后使用活动环防止输电线掉出钩挂部1。使用u型环或者球头挂环穿过所述连接环32,将整个工具连接到横担上。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包括:钩挂部1、复合绝缘子2和连接部3;所述复合绝缘子2一端与所述钩挂部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连接;所述钩挂部1为圆弧状;所述钩挂部1上设有活动环;所述复合绝缘子2包括本体21和伞裙22;所述伞裙22贯穿于所述本体21内;所述连接部3包括连接棒31和连接环32;所述连接棒31与一端与所述本体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32连接。钩挂部1上设有活动环,将输电线钩挂到钩挂部1后,通过活动环将输电线锁到钩挂部1内,可防止输电线掉落。通过连接环32可以将工具稳定的固定在横担上。复合绝缘子2既能起到承力的作用也能起到电气绝缘的作用。这样不管在更换过程中的天气如何都能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短路而导致的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避免连接不稳定导致的弧垂过大威胁线路设备的运行安全等。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包括:钩挂部1、复合绝缘子2和连接部3;所述复合绝缘子2一端与所述钩挂部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连接;所述钩挂部1为圆弧状;所述钩挂部1上设有活动环;所述复合绝缘子2包括本体21和伞裙22;所述伞裙22贯穿于所述本体21内;所述连接部3包括连接棒31和连接环32;所述连接棒31与一端与所述本体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32连接。

优选的,所述钩挂部1上设有第二活动环12;所述第二活动环12与所述钩挂部1靠近所述本体21的一侧通过销轴连接,所述销轴上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本体21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侧设有底座211;所述底座211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底座211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设有一圆孔212;所述连接棒31与所述底座211连接的一侧设有卡板311,所述卡板311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孔212的直径。通过卡板311将连接部3与本体21活动连接,这样连接环32就可以实现360°旋转,根据需要旋转到需要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本体21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钩挂部1和所述连接棒31上均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使得所述复合绝缘子2一端与所述钩挂部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活动连接。

优选的,钩挂部1的半径为4-5cm。

优选的,所述复合绝缘子2的本体21长110-120cm。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32的内径为4-6cm。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线塔导线支撑工具,包括:钩挂部1、复合绝缘子2和连接部3;所述复合绝缘子2一端与所述钩挂部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连接;所述钩挂部1为圆弧状;所述钩挂部1上设有活动环;所述复合绝缘子2包括本体21和伞裙22;所述伞裙22贯穿于所述本体21内;所述连接部3包括连接棒31和连接环32;所述连接棒31与一端与所述本体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32连接。钩挂部1上设有活动环,将输电线钩挂到钩挂部1后,通过活动环将输电线锁到钩挂部1内,可防止输电线掉落。通过连接环32可以将工具稳定的固定在横担上。复合绝缘子2既能起到承力的作用也能起到电气绝缘的作用。这样不管在更换过程中的天气如何都能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短路而导致的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避免连接不稳定导致的弧垂过大威胁线路设备的运行安全等。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