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oost正负输出的DC-DC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7328发布日期:2018-10-12 22:44阅读:24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源供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oost正负输出的dc-dc电源结构。



背景技术:

在绝大部分的电子电路当中一般都是使用单电源供电,而且为了能更好的发挥放大电路的精准度,一般都需要用到正负升压电源供电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一般都是采用boost、buck-boost、cuk、sepic等电路变换结构。其中boost是正升压变换结构,sepic是正升降压结构,cuk、buck-boost是负升压结构,而且这些变换结构至少要用到一个或者以上的开关管(或开关控制芯片)、电感l、二极管d和电容c。如果是正负电源的话就需要多用一个开关管(或开关控制芯片),或者增加多一个以上数量的电感l才可能实现变换要求,这样大大增加了变换电路的体积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boost正负输出的dc-dc电源结构,不需要额外增加开关管或者开关控制芯片,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比较强的电流输出能力,而且电流脉动还比较小,正负电压几乎对称。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boost正负输出的dc-dc电源结构,包括boost变换结构,所述boost变换结构包括输入直流电源vin、电感l1、二极管d1、开关管q1和蓄能滤波电容c2,直流电源vin的正极经电感l1与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直流电源vin的负极与开关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串联在开关管q1的集电极与正输出端之间,蓄能滤波电容c2并联在输出负载rl1两端;在电感l1和二极管d1之间的开关节点插入相串联的电容c1和二极管d2,并在电容c1和二极管d2的串联节点接入相串联的二极管d3、电感l2以及蓄能滤波电容c3,从蓄能滤波电容c3的两端引出负电压的两个输出端;其中二极管d3阴极与电容c1连接,二极管d2阳极与电容c1连接,电容c1、电感l2和蓄能滤波电容c3组成lc滤波电路。

优选地,在所述lc滤波电路中串联阻尼电阻r1。阻尼电阻r1的取值满足:

优选地,所述电感l2的取值小于电感l1的取值。电感l2的取值范围如下:

其中vn为负电压输出端上负载的电压降,vc3(max)-vc3=v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boost正负输出的dc-dc电源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电路结构简单,在原有boost升压电路基础上仅仅增加了一个小电感l2、一个电阻r1、两个二极管d2、d3和两个电容c1、c3就完成了负电源的升压过程;不仅有比较强的电流输出能力,而且电流脉动还比较小,正负电压几乎对称;最重要的是还节省了一个开关管(开关控制芯片),而且增加的电感l数值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不仅仅节约了成本,还节省了不少宝贵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变换电路结构图;

图2是开关管导通(ton)和关闭(toff)的时间关系图;

图3是本发明在开关管导通期间的负升压等效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在开关管关闭期间的负升压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变换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典型的boost变换结构包括输入直流电源vin、电感l1、二极管d1、开关管q1和蓄能滤波电容c2,直流电源vin的正极经电感l1与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直流电源vin的负极与开关管q1的发射极连接,开关管q1的基极输入方波信号,二极管d1串联在开关管q1的集电极与正输出端之间,蓄能滤波电容c2并联在输出负载rl1两端。本发明在典型的boost变换结构的电感l1和二极管d1之间的开关节点插入相串联的电容c1和二极管d2,并在电容c1和二极管d2的串联节点再接入相串联的二极管d3、电阻r1、电感l2以及蓄能滤波电容c3(也叫输出滤波电容),并从蓄能滤波电容c3的两端引出负电压的两个输出端,从而形成负升压的结构。

概括来说,本发明电路的负升压结构,在稳态的时候,主要是在开关管导通的时候把电容c1的能量传输到负输出进行负升压的;从结构上来说电容c1和正输出滤波电容c2的电压相等,都是来源于开关管关闭后电感l1的能量转化。本发明详细的工作过程如下:

图2示意了开关管导通(ton)和关闭(toff)的时间关系。开关管q1导通(ton)期间(见图2的t0-t1阶段),二极管d1和电感l1之间的节点电位等于输入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位,二极管d1的正极电位(即阳极电位)是输入直流电源的负极,二极管d1的负极电位(即阴极电位)是输出电压+vo,二极管d1反偏;输入电压vin全部加在电感l1上,电流从输入直流电源vin的正极通过电感l1回到输入直流电源负极,并且电流慢慢增大。在开关管q1导通期间,电容c1正极的电位和输入直流电源的负极一致:当输出电压|-vo|=vc3=vc1-vd3时,其中vd3是二极管d3的导通压降,电容c1的电荷不会通过输入直流电源负极、输出滤波电容c3、负载rl2、电感l2、电阻r1和二极管d3所形成的电流回路,电感l2电流为0,负电压输出处于空载状态,负输出电压vc3(max)=vc2-0.6达到最大值。当输出电压|-vo|=vc3,vc3<vc1-vd3时,电容c1的电荷通过输入直流电源负极、输出滤波电容c3、负载rl2、电感l2、电阻r1及二极管d3所形成的电流回路,如图3所示。

在开关管关闭(toff)期间(见图2的t1-t2阶段),电感l1的电流从输入直流电源的正极沿着二极管d1、输出滤波电容c2及输出负载rl1流回到输入直流电源的负极,电容c1和电容c2的两端电压相等vc1=vc2。如果在t0-t1阶段(开关管q1导通时),输出电压|-vo|=vc3,vc3<vc1-vd3,电容c1的电荷通过输入直流电源负极、输出滤波电容c3、负载rl2、电感l2、电阻r1及二极管d3所形成的电流回路,那么在t1-t2阶段(开关管q1关闭时)电感l2的电流通过阻尼电阻r1、二极管d3、二极管d2、输入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电容c3和负载rl2进行续流,如图4所示。如果在t0-t1阶段(开关管q1导通时),输出电压|-vo|=vc3=vc1-vd3,电容c1的电荷不会通过输入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电容c3、负载rl2、电感l2、电阻r1和二极管d3所形成的电流回路,电感l2电流为0,那么在t1-t2阶段(开关管q1关闭时)电感l2的电流也为0。

二极管d3在本发明中所起的作用:开关管q1关闭期间,电感l1的电流从输入直流电源的正极沿着电容c1、二极管d2流回到输入直流电源的负极,电容c1和电容c2的两端电压相等vc1=vc2,二极管d2的正极(即阳极)比输入电源负极的电位高0.6v;而且在开关管q1导通时,如果电感l2电流为0,而且二极管d3的负极(即阴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电位是0.6v,二极管d3正极(即阳极)的电位是-vo,那么二极管d3反偏,二极管d3阻止了二极管d2的正极电位0.6v向电位更低的-vo产生电流,二极管d3起到整流的作用。

电阻r1在本发明中所起的作用:由于负电压输出结构是不带闭环控制的,所以为了防止电容c1、电感l2、电容c3所组成的lc滤波电路结构产生振荡,而接入阻尼电阻r1。r1的计算公式如下:

电感l2的电感量和体积估算如下:在开关管q1导通期间,如果输出电压|-vo|=vc3,vc3<vc1-vd3,电容c1的电荷通过输入直流电源负极、输出滤波电容c3、负载rl2、电感l2、电阻r1及二极管d3所形成的电流回路。在接上负载后,负输出的电压会比空载的时候低一些,这也是传输能量的必要条件。假设负电压输出端接上负载后,电压下降为vn,即:vc3(max)-vc3=vn;电感l2的取值范围如下:

由于电感l2比电感l1小得多,所以在同等电流情况下,电感l2的体积会比较小,节省空间。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