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5149发布日期:2018-11-24 11:37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气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电气装配,配电箱可以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等各种电气设备、电气组件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由于配电箱中可能会配置各种电气设备,因此在其工作时,会持续产生热量,在户外相对高温地区或环境中,尤其是对配置有不宜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下的电气设备的配电箱而言,散热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的配电箱,在整体散热能力,对内部电气设备的防过热保护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箱,能容置多种常规电气设备并对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结构保护和防过热保护,具备持续的散热能力,且散热效果良好。

一种配电箱,包括

散热箱体、排气箱体、配电箱体及设置在配电箱体上的配电箱门;

所述配电箱体内设有横隔板,横隔板将配电箱体内部分隔成上气腔及处在上气腔下方的配电腔,配电箱体上设有若干与配电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及若干与配电腔连通的第一出气孔,散热箱体上设有若干与第一出气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进气孔,第一出气孔连通对应的第二进气孔;

所述排气箱体上设有第三进气孔及第三出气孔,排气箱体内设有防水风机,防水风机的导气方向为由第三进气孔至第三出气孔,第三出气孔的出气方向水平,散热箱体上设有第二出气孔,第二出气孔与第三进气孔连通;

所述配电箱体上设有与上气腔连通的上进气孔及与上气腔连通的上出气孔,散热箱体上设有与上出气孔连通的中间孔。

作为优选,所述横隔板上设有若干穿过横隔板的导热杆,导热杆上端处在上气腔内,导热杆上端处在配电腔内,导热杆与横隔板之间密封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上进气孔与上出气孔同轴布置,导热杆上设有导热片,导热片处在上气腔内,上进气孔轴线平行于导热片。

作为优选,各第一进气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最下方的第一进气孔与散热箱体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为散热箱体高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箱体顶部设有上端开口的水槽,水槽包括槽底壁及依次连接的左侧壁、前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水槽内设有浮体,前侧壁下部设有排水缝,水槽上方设有盖住水槽开口的盖体,盖体包括盖板及网板,散热箱体上设有可封住第一进气孔的竖封板,竖封板与散热箱体滑动密封配合,竖封板上设有若干与第一进气孔一一对应的通气孔,通气孔连通对应的第一进气孔,盖板通过连接件与浮体连接,连接件与前侧壁滑动连接,连接件滑动方向竖直,竖封板上设有通气口,前侧壁上设有限位体;浮体接触水槽底部时,通气孔连通对应的第一进气孔,竖封板封住通气口;浮体接触限位体时,上进气孔连通通气口,竖封板封住各第一进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体接触网板底部,网板水平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网板与盖板铰接;浮体接触水槽底部时,网板远离盖板的一侧架在左侧板顶部;浮体接触限位体时,网板远离盖板的一侧架在左侧板顶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容置多种常规电气设备并对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结构保护和防过热保护,具备持续的散热能力,且散热效果良好;配电腔内相对温度最高,因为电气设备都在其中,而间接散热气流在经过上气腔时,还可以带走由导热杆传来的来自配电腔中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导热片可以增加与间接散热气流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升了散热能力,强化了散热效果;可防止积水从第一进气孔进入配电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网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散热箱体1、第二进气孔1a、第二出气孔1b、中间孔1c、排气箱体2、第三进气孔2a、配电箱体3、上气腔3a、配电腔3b、第一进气孔3c、第一出气孔3d、横隔板31、上进气孔3e、上出气孔3f、导热杆32、导热片33、底壁41、左侧壁42、前侧壁43、排水缝43a、限位体431、右侧壁44、浮体5、盖体6、盖板61、网板62、竖封板7、通气孔7a、通气口7b、连接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中所示,

一种配电箱,包括

散热箱体1、排气箱体2、配电箱体3及设置在配电箱体上的配电箱门;

所述配电箱体内设有横隔板31,横隔板将配电箱体内部分隔成上气腔3a及处在上气腔下方的配电腔3b,配电箱体上设有若干与配电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3c及若干与配电+腔连通的第一出气孔3d,散热箱体上设有若干与第一出气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进气孔1a,第一出气孔连通对应的第二进气孔;

所述排气箱体上设有第三进气孔2a及第三出气孔,排气箱体内设有防水风机,防水风机的导气方向为由第三进气孔至第三出气孔,第三出气孔的出气方向水平,散热箱体上设有第二出气孔1b,第二出气孔与第三进气孔连通;

所述配电箱体上设有与上气腔连通的上进气孔3e及与上气腔连通的上出气孔3f,散热箱体上设有与上出气孔连通的中间孔1c。

电气设备可以配置在配电腔中。防水风机持续工作,形成两种散热气流。第一种气流为直接散热气流,从外界经第一进气孔3c、配电腔3b、第一出气孔3d、第二进气孔1a、散热箱体内部、第二出气孔1b、第三进气孔2a并最终从第三出气孔排出,直接散热气流直接经过配电腔,可以较为直接地带走内部热量,持续进行散热;第二种气流为间接散热气流,从外界经上进气孔3e、上气腔3a、上出气孔3f、中间孔1c、散热箱体内部、第二出气孔1b、第三进气孔2a并最终从第三出气孔排出。

所述横隔板上设有若干穿过横隔板的导热杆32,导热杆上端处在上气腔内,导热杆上端处在配电腔内,导热杆与横隔板之间密封固定。配电腔内相对温度最高,因为电气设备都在其中,而间接散热气流在经过上气腔时,还可以带走由导热杆传来的来自配电腔中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所述上进气孔与上出气孔同轴布置,导热杆上设有导热片33,导热片处在上气腔内,上进气孔轴线平行于导热片。导热片可以增加与间接散热气流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升了散热能力,强化了散热效果。

各第一进气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最下方的第一进气孔与散热箱体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为散热箱体高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可防止积水从第一进气孔进入配电腔。

所述散热箱体顶部设有上端开口的水槽,水槽包括槽底壁41及依次连接的左侧壁42、前侧壁43、右侧壁44及后侧壁,水槽内设有浮体5,前侧壁下部设有排水缝43a,水槽上方设有盖住水槽开口的盖体6,盖体包括盖板61及网板62,散热箱体上设有可封住第一进气孔的竖封板7,竖封板与散热箱体滑动密封配合,竖封板上设有若干与第一进气孔一一对应的通气孔7a,通气孔连通对应的第一进气孔,盖板通过连接件8与浮体连接,连接件与前侧壁滑动连接,连接件滑动方向竖直,竖封板上升上设有通气口7b,前侧壁上设有限位体431;浮体接触水槽底部时,通气孔连通对应的第一进气孔,竖封板封住通气口;浮体接触限位体时,上进气孔连通通气口,竖封板封住各第一进气孔。

直接散热气流在进入第一进气孔3c之前,会先经过通气孔7a。

除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特点外,电气设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宜较长时间处在水气多的环境中,尤其是要避免过量雨水或过度潮湿的空气持续进入配电箱中,否则容导致电路、电气设备寿命严重减短,也容易导致短路。常规的配电箱,一旦遇到雨天(很小、时间很短的雨忽略,因为影响时间短且影响小),外部极度潮湿的空气就会不断流经电气设备,这是极为不利的。此外,雨水还容易进入配电腔,就更容易出现问题。

而在本实施例中,不下雨时,或是下雨时,但雨水很小(很小、时间很短的雨)的情况下,雨水会通过网板进入水槽,但水槽内的水不会蓄积,都会从排水缝快速排出。此时直接散热气流正常流动,间接散热气流被阻断(直接散热气流效果强,所以在直接散热气流正常流动时,间接散热气流被阻断影响不大)。

而一旦雨量稍大,排水缝就会来不及快速排水,此时浮体会上升,带动竖封板上升,浮体会接触到限位体,此时上进气孔连通通气口,竖封板封住各第一进气孔,间接散热气流持续流动,可以进行间接散热,同时能够避免雨水和大量水气进入配电腔,完成自动切换,并且,由于降雨导致的降温,可以弥补一部分直接散热气流的散热功效。雨停后,在重力作用下,各结构复位。

所述限位体接触网板底部,网板水平布置。

所述网板与盖板铰接;浮体接触水槽底部时,网板远离盖板的一侧架在左侧板顶部;浮体接触限位体时,网板远离盖板的一侧架在左侧板顶部。浮体上升时,网板也是上升的,所以浮力还需要克服网板的整体重力,而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杠杆原理,网板远离盖板的一侧始终架在左侧板顶部,只需要提供很小的力,就能顺利提起网板临近盖板的一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