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7912发布日期:2018-11-16 23:5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舒适的居住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室内的采暖和制冷等,由此导致了对此类建筑能耗需求的日益增长。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bipv)是将太阳能发电应用到建筑上,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这已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有一种bipv应用是在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来为建筑供电,该光伏发电设备中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会有缝隙,为了避免雨水通过该缝隙而漏入室内,通常采用密封胶对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但是,此种密封方式成本很高,并且,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的密封胶存在老化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防止雨水通过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而漏入室内,降低对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的密封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构件。该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水构件,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容置部和阻水部,所述容置部用于容纳光伏发电单元,所述组水部设置在所述容置部上,所述两个支架中至少一个支架上的所述阻水部设置有通孔;

遮挡装置,所述遮挡装置设置有卡勾部,所述卡勾部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遮挡装置卡接至所述支架时,所述遮挡装置和所述两个支架的所述阻水部构成对所述两个支架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的防水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水部设置为竖板,位于所述容置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水部设置为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容置部朝向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容置部的一侧设置有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装置包括遮挡部和连接部;

所述遮挡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用于遮挡所述支架间的缝隙;

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勾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包括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第一方向上的开口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开口长度;

所述卡勾部,包括横杆和位于所述横杆一端的凸起,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开口长度;

其中,所述通孔在与所述卡勾部进行卡接时,所述凸起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后,所述横杆从所述第一开口移动至所述第二开口并与所述第二开口卡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还包括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连接口的一面为斜面,所述斜面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所述横杆在从所述第一开口沿着所述连接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移动时,沿着所述斜面平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口包括防脱落部,所述防脱落部设置在所述斜面的相对面,用于限制所述横杆从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一开口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脱落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面为弧面;所述横杆在从所述第一开口沿着所述连接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移动时,沿着所述弧面平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支架的阻水部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遮挡装置的卡勾部为两个,且镜像设置,两个所述卡勾部分别穿过所述两个支架的所述通孔将所述遮挡装置卡接至所述支架时,所述遮挡装置和所述两个支架的所述阻水部构成对所述两个支架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的防水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单元和上述所述的防水构件,所述光伏发电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容置部内。

在一个实施例包中,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倾斜设置,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至少两组光伏发电机构,每组光伏发电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光伏发电单元,沿着倾斜方向,相邻两组光伏发电机构之间部分层叠摆放,在部分层叠处还设置有阻水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上分别设置用于容纳光伏发电单元的容置部以及阻水部,在其中至少一个支架的阻水部上设置通孔,将包括卡勾部的遮挡装置通过卡勾部卡接至所述通孔,使得遮挡装置和所述两个支架的阻水部构成防水结构,通过所述防水结构对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架之间的缝隙的遮挡,来实现对分别容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架内的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的遮挡,能够防止雨水从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流入,不需要使用密封胶对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降低了对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的密封成本,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不存在老化的风险。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水构件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水构件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水构件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遮挡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水构件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水构件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防水构件,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水构件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水构件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9所示,防水构件1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10,所述支架10包括容置部11和阻水部12,所述容置部11用于容纳光伏发电单元,所述阻水部12设置在所述容置部11上,所述两个支架中至少一个支架10上的所述阻水部12设置有通孔121;

遮挡装置20,所述遮挡装置20设置有卡勾部21,所述卡勾部21穿过所述通孔121将所述遮挡装置20卡接至所述支架10时,所述遮挡装置20和所述阻水部12构成对所述两个支架之间的缝隙30进行遮挡的防水结构。

这里,如图1和图9所示,两个支架10背对设置,可以容置两个并排相邻的光伏发电单元,并将两个并排相邻的光伏发电单元固定在预设位置处。支架10上的阻水部12用于阻挡支架10侧边的水流,其中,可以只在一个支架10的阻水部12上设置通孔121,也可以在两个支架10的阻水部12上均设置通孔121,以方便卡勾部21的卡接。示例的,该支架10的材质可以为铝材,以防止造成防水构件1重量过重,以及因暴露在外界环境且长期接触雨水发生支架生锈的现象。

这里,如图1和图9所示,遮挡装置20位于两个支架10之间的缝隙30处,用于阻挡缝隙30上方的水流。遮挡装置20设置有一个卡勾部21,当卡勾部21穿过通孔121将遮挡装置20卡接至支架10时,遮挡装置20与两个支架10的阻水部12所构成的阻水结构可对缝隙30进行完全遮挡,以避免水流进入缝隙30。

示例的,遮挡装置20的材质可以为铝材,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下而发生老化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上分别设置用于容纳光伏发电单元的容置部以及阻水部,在其中至少一个支架的阻水部上设置通孔,将包括卡勾部的遮挡装置通过卡勾部卡接至所述通孔,使得遮挡装置和所述两个支架的阻水部构成防水结构,通过所述防水结构对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架之间的缝隙的遮挡,来实现对分别容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架内的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的遮挡,能够防止雨水从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流入,不需要使用密封胶对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降低了对相邻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的密封成本,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不存在老化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水构件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水构件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10所示,所述两个支架10的阻水部12均设置有一个通孔121,所述遮挡装置20的卡勾部21为两个,分别为卡勾部21a和卡勾部21b,且卡勾部21a和卡勾部21b镜像设置,卡勾部21a和21b分别穿过所述两个支架10的通孔121a和通孔121b将所述遮挡装置20卡接至所述支架10时,所述遮挡装置20和所述阻水部12构成对所述两个支架10之间的缝隙30进行遮挡的防水结构。

通过在遮挡装置上镜像设置两个卡勾部,并在相邻两个支架的阻水部的对应位置设置通孔,使得两个卡勾部分别穿过对应通孔,以将遮挡装置卡接于两个支架上,如此,能够增强遮挡装置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遮挡装置上镜像设置两个卡勾部,在两个支架的阻水部上分别设置通孔,通过两个卡勾部与两个对应通孔的卡接,将遮挡装置卡接于两个支架,有效增强了遮挡装置的稳固性,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阻水部12可以设置为竖板,位于所述容置部11上。

这里,阻水部12可以为设置在容置部11的上表面的倾斜竖板,也可以为与容置部11的上表面垂直的竖直板,以阻挡支架10侧边的水流,并为遮挡装置20提供供卡勾部21卡接的通孔12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阻水部12可以为设置在容置部11朝向相对设置的支架10一侧且开口向上的凹槽,凹槽远离容置部11的一侧设置通孔121,凹槽可以对支架10侧边的水流进行导流,进而起到阻挡水流的作用。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容置部11可以由上夹板111、下夹板112和竖直夹板113构成。下夹板111与上夹板112平行,竖直夹板113与上夹板111和下夹板112的同一侧连接。示例的,当阻水部12为竖直板时,如图3所示,阻水部12可以为竖直夹板113向上的延伸部。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的容置部上设置阻水部,不仅可以防止支架侧边的水流流入相邻支架之间的缝隙中,还可为遮挡装置的卡勾部提供通孔,以使遮挡装置通过卡勾部与该通孔卡接至支架,对相邻支架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水构件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遮挡装置20还包括遮挡部22连接部23。所述遮挡部22与所述连接部23的一端连接,用于遮挡所述支架10之间的缝隙30,所述连接部23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勾部21连接。

这里,当遮挡装置20卡接至支架10时,遮挡部22位于相对设置的相邻两个支架10之间的缝隙30上方,以对缝隙30进行遮挡。

这里,如图4所示,遮挡部22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w1大于缝隙3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w2,遮挡装置20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缝隙30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三方向为支架的延伸方向,如此,遮挡装置20可以完全遮挡缝隙30,使得雨水直接从遮挡装置20上流下,不会进入缝隙30。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阻水部为设置在容置部上表面的竖板,缝隙3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w2为所述第二方向上两个支架的竖板之间的长度;如果阻水部为凹槽,缝隙3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w2为所述第二方向上两个支架的凹槽远离容置部的一侧之间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当遮挡装置通过卡勾部卡接至支架时,遮挡部位于相邻两个支架之间的缝隙上方,防止水流流入相邻两个支架之间的缝隙内,结构简单,易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遮挡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通孔121包括连通的第一开口1211和第二开口1212,所述第一开口1211在第一方向上的开口长度w3大于所述第二开口12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开口长度w4,以便于卡勾部21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211卡接至第二开口1212。如图6所示,卡勾部21包括横杆211和位于所述横杆211一端的凸起212,所述横杆2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23,所述凸起2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w5大于所述第二开口12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开口长度w4。卡勾部21在与通孔121卡接时,凸起212可以先穿过开口较长的第一开口1211,此时较细的横杆211位于第一开口1211处,然后,横杆211就可以从第一开口1211移动至开口较短的第二开口1212,并与第二开口1212阻尼连接,通过第二开口1212对横杆211的阻力以及对凸起212的阻挡,使得遮挡装置20可以固定卡接至第二开口1212。

本实施例中,在通孔两端设置不同开口长度的开口,在遮挡装置的卡勾部设置横杆和凸块,通过横杆与不同长度的开口,以及凸块与横杆、不同长度的开口之间的相互配合,便可将遮挡装置卡接至通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通孔121还包括连接口1213,所述连接口1213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211和所述第二开口1212。所述连接口1213的一面为斜面,该斜面可以是斜平面,也可以是斜曲面,所述斜面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211和所述第二开口12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所述横杆211在从所述第一开口1211沿着所述连接口1213向所述第二开口1212移动时,沿着所述斜面平滑移动。

本实施例中,将通孔的连接口的一面设置为斜面,可使得横杆从通孔的第一开口平滑移动至通孔的第二开口,方便了遮挡装置的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口1213还包括防脱落部,所述防脱落部设置在所述斜面的相对面,用于限制所述横杆211从所述第二开口1212向所述第一开口1211移动。

这里,防脱落部可以防止卡接在第二开口1212处的横杆211沿着连接口1213向第一开口1211滑落。示例的,该防脱落部可以是设置在连接口1213上的一个凸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防脱落部并不影响将遮挡装置20卡接至支架10时,横杆211在连接口1213处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口处设置防脱落部,可以防止卡接在第二开口处的横杆沿着连接口向第一开口滑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防脱落部1214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211的面为弧面;所述横杆211在从所述第一开口1211沿着所述连接口1213向所述第二开口1212移动时,沿着所述弧面平滑移动,使得在有防脱落部1214阻碍的情况下,卡勾部21与通孔121仍可平滑卡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该防脱落部1214靠近第二开口1212的面可以为竖直面,可以有效防止卡接在第二开口1212处的横杆211沿着连接口1213向第一开口1211滑落。

本实施例中,在通孔的连接口的一面设置防脱落部,可防止卡接至通孔的第二开口的横杆沿着连接口向通孔的第一开口滑落,而将防脱落部靠近第一开口的面设置为弧面,可使得即使在有防脱落部阻碍的情况下,卡勾部的横杆也可平滑卡接至通孔的第二开口处。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防水构件1和光伏发电单元,所述光伏发电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10的所述容置部11内。

这里,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光伏发电单元,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两个并排相邻的光伏发电单元40分别设置在背对设置的两个支架10的容置部11内。

示例的,光伏发电单元40可以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碲化镉太阳能电池板、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板。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并排相邻的两个光伏发电单元之间设置支架和卡接于支架的遮挡装置,可使支架与卡接于支架上的遮挡装置所组成的防水构件对并排相邻的两个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不需要使用密封胶对并排相邻的两个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能够防止水流进入并排相邻的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内,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不存在老化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倾斜设置,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至少两组光伏发电机构,每组光伏发电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光伏发电单元40,沿着倾斜方向,相邻两组光伏发电机构之间部分层叠摆放,在部分层叠处还设置有阻水条。

这里,每组光伏发电机构为一行光伏发电单元40,每组光伏发电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光伏发电单元40,该至少两个光伏发电单元40分别设置于如图11所示的背对设置的两个支架10的容置部11内。

这里,每组光伏发电机构,容置每组光伏发电机构的支架10,以及卡接至支架10的遮挡装置20均以预设角度倾斜设置,并且相邻两组光伏发电机构之间部分层叠摆放,以形成预设坡度。如此,使得每组光伏发电机构上的水流可以以该预设坡度倾斜流向相邻的光伏发电机构,防止水流过大而倒流入两组相邻光伏发电机构的部分层叠处之间的缝隙。以下通过以预设角度倾斜设置光伏发电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沿图12中a-a方向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两组光伏发电机构50a与50b,两个遮挡装置20a与20b,以及用于分别容置两组光伏发电机构50a与50b的四个支架(图中未示出)。光伏发电机构50a包括两个光伏发电单元40a,光伏发电机构50b包括两个光伏发电单元40b。遮挡装置20a位于两个容置有并排相邻的两个光伏发电单元40a的支架之间,对支架之间的缝隙30进行遮挡,遮挡装置20b位于两个容置有并排相邻的两个光伏发电单元40b的支架之间,对支架之间的缝隙30进行遮挡。其中,遮挡装置20a与两个支架,以及光伏发电机构50a所构成的整体,部分层叠摆放在遮挡装置20b与两个支架,以及光伏发电机构50b所构成的整体之上,产生如图13所示的部分层叠处102。如图13所示,光伏发电机构50a、遮挡装置20a、光伏发电机构50b,以及遮挡装置20b,均以与平行方向的夹角为θ的预设角度倾斜摆放,该预设角度可以使得在光伏发电机构50a或遮挡装置20a上存在水流时,使该水流沿该夹角θ所产生的倾斜方向流至光伏发电机构50b或遮挡装置20b,以避免该水流流入部分层叠处102,进而漏入光伏发电机构50的下方。

这里,设置在相邻两组光伏发电机构的部分层叠处的阻水条,可以为一个,且位于至少一组光伏发电机构50的叠放处。以下通过图14和图15进行举例说明,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同时参考图14和图15,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两组光伏发电机构50a、50b,两个遮挡装置20a、20b,分别容置两组光伏发电机构的四个支架(图中未示出),以及一个阻水条60。光伏发电机构50b中包括两个并排相邻的光伏发电单元40b,遮挡装置20b位于两个容置有并排相邻的两个光伏发电单元40b的支架(图中未示出)之间,同理,光伏发电机构50a中包括两个并排相邻的光伏发电单元(图中未示出),遮挡装置20a位于两个容置有并排相邻的两个光伏发电单元的支架(图中未示出)之间。阻水条60位于光伏发电机构50a与光伏发电机构50b的部分层叠处。如图14和15所示,该阻水条60位于两个光伏发电单元40b和两者之间的遮挡装置20b的上表面且靠近光伏发电机构50a的一侧,并与光伏发电单元40b与遮挡装置20b的上表面且靠近光伏发电机构50a一侧的末端的预设距离为l1,其中,l1≥0。

这里,阻水条60的材质可以为柔软橡胶,一方面用于对部分层叠处102的缝隙进行密封,阻止水流从部分层叠处102的缝隙流入,另一方面用于缓冲上层摆放的一组光伏发电机构50a在部分层叠处102对下层摆放的一组光伏发电机构50b的压力。

这里,如图14所示,阻水条6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h1可以与位于缝隙30处的支架的阻水部与位于阻水部上方的遮挡装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之和h2相等,也可以大于h2,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设置,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这里,继续如图14所示,光伏发电机构50a与光伏发电机构50b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发生层叠的长度l2可以大于阻水条30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w5与预设距离l1之和,也可以等于w5与l1之和,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这里,相邻两组光伏发电机构50之间可以设置多个阻水条60,如层叠摆放的两个光伏发电单元40之间可以设置一个阻水条60。示例的,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阻水条60a和阻水条60b分别设置于一组光伏发电结构50中两个光伏发电单元40的上表面一侧,并在该光伏发电机构50与相邻光伏发电机构50部分层叠时位于光伏发电机构50之间的部分层叠处。该阻水条60a和阻水条60b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与每个光伏发电单元4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且靠近遮挡装置20的一端均与遮挡装置20的一侧相邻。

本实施例中,将光伏发电系统倾斜设置,并在倾斜方向上,相邻两组光伏发电机构部分层叠摆放,可使光伏发电机构形成预设坡度,使得每组光伏发电机构上的水流可以以该预设坡度倾斜流向相邻的光伏发电机构,防止水流过大而倒流入两组相邻光伏发电机构的部分层叠处之间的缝隙,同时,遮挡装置也使得水流不能从相邻两列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的缝隙流入,如此保证了水流不能从任一组相邻的两个光伏发电单元之间流入;并且,在相邻两组光伏发电机构的部分层叠处设置阻水条,可以在相邻两组光伏发电机进行部分层叠时,对部分层叠处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水流通过该部分层叠处的缝隙流入光伏发电机构的下方,还可以缓冲上层摆放的一组光伏发电机构在部分层叠处对下层摆放的一组光伏发电机构的压力,结构简单,易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