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开关型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5675发布日期:2019-11-12 22:3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开关型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开关型消弧过电压保护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速开关型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消弧综合保护装置是针对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研制的一种智能型控制器;该产品采用的双核微处理器具有功能强大的改进型哈佛结构和数字信号处理器计算功能,因此可以利用DSP高速、重复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傅立叶分析,通过对电压互感器PT的二次电压进行采集、判断,及时准确地对电网各种接地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动作,同时利用MCU的强大逻辑运算能力快速实现液晶显示,远程通信和数据保护等功能,该装置要良好的工作环境,目前该装置都是直接固定在变电站处,机器工作时容易震动,影响机器寿命,另外该装置内部机器元件容易积累灰尘,受环境温度影响大,温度过高时,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震动,影响寿命,积累灰尘、温度过高工作效率低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开关型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它可以实现有效的减震提高寿命,同时有效防止积累灰尘和温度过高,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开关型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包括保护本体,所述保护本体底侧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通过缓冲弹簧连接在下支撑板上,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填充有热塑性缓冲橡胶,且热塑性缓冲橡胶包裹缓冲弹簧,所述热塑性缓冲橡胶上开设有多个热气通孔,所述保护本体右侧设有降温除尘通风箱、热风筒和蓄电池,所述热风筒左端连接有热气分管,所述热气分管上连接有多个热气管,所述热气管远离热气分管的一端连接在热气通孔处,且热气管与热气通孔相连通,所述热风筒右端内连接有第一吹风风扇,所述热风筒内连接有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所述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置于热风筒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热连接头和第二热连接头,所述蓄电池正极通过连接线与第二热连接头电性相连,所述蓄电池负极通过连接线与第一热连接头电性相连,所述降温除尘通风箱内盛有降温水,所述降温除尘通风箱上连接有第一硅胶管和第二硅胶管,所述第一硅胶管和第二硅胶管置于降温水中并通过第三硅胶管相连通,所述第三硅胶管内设有冷连接头,所述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远离热风筒的一端分别置于第一硅胶管泵第二硅胶管中并与冷连接头相连,所述降温除尘通风箱上连接有多个进风筒,多个所述进风筒中均连接有第二吹风风扇,所述进风筒左端弧形通风管,所述弧形通风管远离进风筒的一端置于降温水中,所述降温除尘通风箱通过送风筒与保护本体相连通,通过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置于热风筒的一端产热并吹向热塑性缓冲橡胶的热气通孔中,从而对热塑性缓冲橡胶进行加热,热塑性缓冲橡胶的温度升高变软提高了其减震缓冲效果,有效的减震,防止震动过度,另外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置于降温除尘通风箱内的一端吸热,有效的降低降温水的温度,另外通过进风筒和弧形通风管进风,弧形通风管进入的空气进入降温水中,并从其析出到降温水上部,降温水降温空气的同时去除灰尘,并通过送风筒将冷气送入保护本体中进行降温,有效的减震提高寿命,同时有效防止积累灰尘和温度过高,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进风筒固定连接有杂质过滤网,且杂质过滤网位于第二吹风风扇右侧。

优选地,所述送风筒内连接有送风风扇,所述送风筒上端通过弯管连接有冷风管,所述冷风管远离弯管的一端连接有冷风分管,所述冷风分管通过多个冷风入管与保护本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保护本体上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远离保护本体的一端与热风筒进气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热塑性缓冲橡胶采用TPE橡胶。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方案的通过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置于热风筒的一端产热并吹向热塑性缓冲橡胶的热气通孔中,从而对热塑性缓冲橡胶进行加热,热塑性缓冲橡胶的温度升高变软提高了其减震缓冲效果,有效的减震,防止震动过度,另外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置于降温除尘通风箱内的一端吸热,有效的降低降温水的温度,另外通过进风筒和弧形通风管进风,弧形通风管进入的空气进入降温水中,并从其析出到降温水上部,降温水降温空气的同时去除灰尘,并通过送风筒将冷气送入保护本体中进行降温,有效的减震提高寿命,同时有效防止积累灰尘和温度过高,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降温除尘通风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降温除尘通风箱和通风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保护本体、2出气管、3上支撑板、4热塑性缓冲橡胶、5下支撑板、6热气管、7热气分管、8蓄电池、9热风筒、10电子型半导体、11空穴型半导体、12降温除尘通风箱、13进风筒、14送风筒、15弯管、16冷风管、17冷风入管、18冷风分管、19送风风扇、20弧形通风管、21降温水、22第二吹风风扇、23杂质过滤网、24冷连接头、25第一硅胶管、26第一热连接头、27第一吹风风扇、28第二连接头、29第二硅胶管、30第三硅胶管、31热气通孔、32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一种快速开关型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包括保护本体1,保护本体1底侧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3,上支撑板3通过缓冲弹簧32连接在下支撑板5上,上支撑板3和下支撑板5之间填充有热塑性缓冲橡胶4,且热塑性缓冲橡胶4包裹缓冲弹簧32,热塑性缓冲橡胶4上开设有多个热气通孔31,保护本体1右侧设有降温除尘通风箱12、热风筒9和蓄电池8,热风筒9左端连接有热气分管7,热气分管7上连接有多个热气管6,热气管6远离热气分管7的一端连接在热气通孔31处,且热气管6与热气通孔31相连通,热风筒9右端内连接有第一吹风风扇27,热风筒9内连接有空穴型半导体11和电子型半导体10,空穴型半导体11和电子型半导体10置于热风筒9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热连接头26和第二热连接头28,蓄电池8正极通过连接线与第二热连接头28电性相连,蓄电池8负极通过连接线与第一热连接头26电性相连,降温除尘通风箱12内盛有降温水21,降温除尘通风箱12上连接有第一硅胶管25和第二硅胶管29,第一硅胶管25和第二硅胶管29置于降温水21中并通过第三硅胶管30相连通,第三硅胶管30内设有冷连接头24,空穴型半导体11和电子型半导体10远离热风筒9的一端分别置于第一硅胶管25泵第二硅胶管29中并与冷连接头24相连,降温除尘通风箱12上连接有多个进风筒13,多个进风筒13中均连接有第二吹风风扇22,进风筒13左端弧形通风管20,弧形通风管20远离进风筒13的一端置于降温水21中,降温除尘通风箱12通过送风筒14与保护本体1相连通,通过空穴型半导体10和电子型半导体11置于热风筒9的一端产热并吹向热塑性缓冲橡胶4的热气通孔31中,从而对热塑性缓冲橡胶4进行加热,热塑性缓冲橡胶4的温度升高变软提高了其减震缓冲效果,有效的减震,防止震动过度,另外空穴型半导体10和电子型半导体11置于降温除尘通风箱12内的一端吸热,有效的降低降温水21的温度,另外通过进风筒13和弧形通风管20进风,弧形通风管20进入的空气进入降温水21中,并从其析出到降温水21上部,降温水21降温空气的同时去除灰尘,并通过送风筒14将冷气送入保护本体1中进行降温,有效的减震提高寿命,同时有效防止积累灰尘和温度过高,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进风筒13固定连接有杂质过滤网23,且杂质过滤网23位于第二吹风风扇22右侧,有效的过滤杂质,防止较大杂质进入。

优选地,送风筒14内连接有送风风扇19,送风筒14上端通过弯管15连接有冷风管16,冷风管16远离弯管15的一端连接有冷风分管18,冷风分管18通过多个冷风入管17与保护本体1连通,通过弯管15、冷风分管18和冷风入管17便于向保护本体1中送入冷气,便于降温。

优选地,保护本体1上连接有出气管2,出气管2远离保护本体1的一端与热风筒9进气端相连,降温保护本体1带有热气的气体送入热风筒9中,充分利用热量,从而对热塑性缓冲橡胶4加热。

优选地,热塑性缓冲橡胶4采用TPE橡胶,TPE橡胶具有高弹性,高强度,高回弹性,缓冲效果较好。

工作原理:蓄电池8连通空穴型半导体10和电子型半导体11,空穴型半导体10和电子型半导体11置于热风筒9的一端产热并通过热气分管7和热气管6吹向热塑性缓冲橡胶4的热气通孔31中,从而对热塑性缓冲橡胶4进行加热,热塑性缓冲橡胶4的温度升高变软提高了其减震缓冲效果,有效的减震,防止震动过度,另外空穴型半导体10和电子型半导体11置于降温除尘通风箱12内的一端吸热,有效的降低降温水21的温度,第一硅胶管25、第二硅胶管29和第三硅胶管30有良好的绝缘防水导热性能,从而确保空穴型半导体10和电子型半导体11有效的对降温水21进行降温,另外通过进风筒13和弧形通风管20进风,弧形通风管20进入的空气进入降温水21中,并从其析出到降温水21上部,降温水21降温空气的同时去除灰尘,并通过送风筒14将冷气送入保护本体1中进行降温,有效的减震提高寿命,同时有效防止积累灰尘和温度过高,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