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控制电路、电池控制装置以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8671发布日期:2019-06-18 23:5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电池控制电路、电池控制装置以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控制电路、电池控制装置以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平衡电路,为了平衡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的电压,具备使电流从对应的单体的正极流向接地的多个电流调节器,从而对多个单体分别形成旁路路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与单体的正极连接的端子,无论该单体的单体电压值高低,都流动通过电流调节器生成的恒定电流,因此难以高效地平衡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134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于是,本公开提供能高效地平衡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的各单体电压值的电池控制电路、电池控制装置以及电池包。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控制电路,控制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的各单体电压值的平衡,其具备:能与所述多个单体中对应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接地端子,其与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内部接地连接,且能与所述多个单体中最下级的单体的负极连接;控制电路,其从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选择至少一个经由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内部电流路径连接至所述内部接地的连接端子;以及电流生成电路,其使电流值对应于正极能与通过所述控制电路选择的连接端子连接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而改变的端子电流,从通过所述控制电路选择的连接端子经由所述内部电流路径流向所述内部接地。

另外,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控制电路,控制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的各单体电压值的平衡,其具备:能与所述多个单体中对应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接地端子,其与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内部接地连接,且能与所述多个单体中最下级的单体的负极连接;电流生成电路,其生成电流值对应于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以及所述接地端子中相邻端子间的电压值而改变的多个电流;以及控制电路,其从所述多个电流中选择至少一个从所述相邻端子中的高电位端子经由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内部电流路径流向所述内部接地的端子电流。

另外,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控制电路,控制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的各单体电压值的平衡,其具备:能与所述多个单体中对应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接地端子,其与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内部接地连接,且能与所述多个单体中最下级的单体的负极连接;控制电路,其从所述多个单体中选择至少一个要放电的单体;以及电流生成电路,其使电流值对应于通过所述控制电路选择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而改变的端子电流从能与通过所述控制电路选择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连接端子经由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内部电流路径流向所述内部接地。

另外,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其具备取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的各单体电压值的平衡的单体平衡电路以及控制所述单体平衡电路的电池控制电路,所述电池控制电路具备:能与所述多个单体中对应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接地端子,其与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内部接地连接,且能与所述多个单体中最下级的单体的负极连接;控制电路,其从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选择至少一个经由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内部电流路径连接至所述内部接地的连接端子;以及电流生成电路,其使电流值对应于正极能与通过所述控制电路选择的连接端子连接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而改变的端子电流从通过所述控制电路选择的连接端子经由所述内部电流路径流向所述内部接地。

另外,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包,具备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取所述多个单体的各单体电压值的平衡的单体平衡电路、以及控制所述单体平衡电路的电池控制电路,所述电池控制电路具备:与所述多个单体中对应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接地端子,其与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内部接地连接,且与所述多个单体中最下级的单体的负极连接;控制电路,其从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选择至少一个经由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内部电流路径连接至所述内部接地的连接端子;以及电流生成电路,其使电流值对应于正极与通过所述控制电路选择的连接端子连接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而改变的端子电流从通过所述控制电路选择的连接端子经由所述内部电流路径流向所述内部接地。

根据本公开,能高效地平衡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的各单体电压值。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池包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电池控制电路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控制电路的功能块图。

图4是表示电池控制电路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符号说明

1:充电控制晶体管,2:放电控制晶体管,11~16、51~55、81~85、91~95:电阻,20:单体平衡电路,21~25:放电晶体管,30:二次电池,31~35:单体,41~46:电容元件,70:电池保护电路,80:电池保护装置,90:负载,100:电池包,150:控制电路,170:电流生成电路,171:内部接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电池包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所示的电池包100内置有二次电池30和电池保护装置80。

二次电池30是能进行充放电的电池的一个例子。二次电池30能对与正端子5(p+端子)和负端子6(p-端子)连接的负载90供给电力。二次电池30能由与正端子5和负端子6连接的未图示的充电器充电。作为二次电池30的具体例,可列举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电池包100可以内置于负载90,也可外接。

负载90是以电池包100的二次电池30为电源的负载的一个例子。作为负载90的具体例,可列举可便携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等电子设备。作为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具体例,可列举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型计算机、游戏机、电视机、音乐或视频播放器、照相机等电子设备。

二次电池30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图1中列举5个单体31~35的例子)。二次电池30的正极与二次电池30中构成的单体31~35中电位最高的最上级的单体35的正极连接,二次电池30的负极与二次电池30中构成的单体31~35中电位最低的最下级的单体31的负极连接。而且,单体的正极是该单体的高电位侧的电极,单体的负极是该单体的低电位侧的电极。

电池保护装置80是以二次电池30为电源而工作的电池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通过控制二次电池30的充放电来保护二次电池30免于过充电等。电池保护装置80具备正端子5、负端子6、单体平衡电路20、充电控制晶体管1、放电控制晶体管2以及电池保护电路70。

正端子5是与负载90或者充电器的正侧端子连接的端子的一个例子。负端子6是与负载90或者充电器的负侧端子连接的端子的一个例子。

二次电池30的正极(单体35的正极)与正端子5经由正侧电源路径9a连接,二次电池30的负极(单体31的负极)与负端子6经由负侧电源路径9b连接。正侧电源路径9a是二次电池30的正极与正端子5间的充放电电流路径的一个例子,负侧电源路径9b是二次电池30的负极与负端子6间的充放电电流路径的一个例子。

二次电池30的负极(单体31的负极)经由配线160与vss端子连接。单体31的正极以及单体32的负极经由配线161与v1端子连接。电阻11串联插入配线161中。单体32的正极以及单体33的负极经由配线162与v2端子连接。电阻12串联插入配线162中。单体33的正极以及单体34的负极经由配线163与v3端子连接。电阻13串联插入配线163中。单体34的正极以及单体35的负极经由配线164与v4端子连接。电阻14串联插入配线164中。二次电池30的正极(单体35的正极)经由配线165与v5端子连接,且经由配线166与vdd端子连接。电阻15串联插入配线165中。电阻16串联插入配线166中。

电阻16串联插入配线166中。另外,设有一端与配线166连接、另一端与配线164连接的电容元件46。由电阻16和电容元件46形成使施加到vdd端子的电源电压平滑化的低通滤波器。

单体平衡电路20取单体31~35的各单体电压值的平衡,是减小单体31~35间的单体电压值的偏差的均衡电路。单体平衡电路20具备数量与单体31~35相同的5个单体平衡电路部。第一单体平衡电路部与单体31经由配线160、161连接。第二单体平衡电路部与单体32经由配线161、162连接。第三单体平衡电路部与单体33经由配线162、163连接。第四单体平衡电路部与单体34经由配线163、164连接。第五单体平衡电路部与单体35经由配线164、165连接。

第一单体平衡电路部根据从单体31的正极流向v1端子的端子电流iv1使单体31放电。第二单体平衡电路部根据从单体32的正极流向v2端子的端子电流iv2使单体32放电。第三单体平衡电路部根据从单体33的正极流向v3端子的端子电流iv3使单体33放电。第四单体平衡电路部根据从单体34的正极流向v4端子的端子电流iv4使单体34放电。第五单体平衡电路部根据从单体35的正极流向v5端子的端子电流iv5使单体35放电。使单体31~35分别放电,从而使得单体31~35各自的单体电压值彼此相等,从而能保持单体31~35间的单体电压值的平衡。

例如,第一单体平衡电路部具有包括电阻11、放电晶体管21以及电容元件41而构成的放电电路。放电晶体管21与单体31并联连接。电阻11串联插入配线161中。流入v1端子的端子电流iv1流经电阻11,从而在电阻11的两端发生电压下降。该电压下降使得放电晶体管21导通,从而单体31经由放电晶体管21而放电。

第二~第五单体平衡电路部的结构与第一单体平衡电路部相同,这通过附图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第二~第五单体平衡电路部的动作也与第一单体平衡电路部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放电晶体管21~25例如是pnp型的双极型晶体管。例如,放电晶体管21具有与单体31的负极连接的集电极、与单体31的正极以及电阻11的一端连接的发射极、以及与电阻11的另一端连接的基极。放电晶体管22~25的结构以及连接对象与放电晶体管21相同,这根据附图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充电控制晶体管1是切断二次电池30的充电路径的充电路径切断部的一个例子,放电控制晶体管2是切断二次电池30的放电路径的放电路径切断部的一个例子。图1的情况下,充电控制晶体管1切断二次电池30的充电电流流经的电源路径9b,放电控制晶体管2切断二次电池30的放电电流流经的电源路径9b。晶体管1、2是切换电源路径9b的导通/切断的开关元件,串联插入电源路径9b中。

晶体管1、2例如是n沟道型的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而且,将n沟道型的mos晶体管称作nmos晶体管,将p沟道型的mos晶体管称作pmos晶体管。

电池保护电路70是电池控制电路的一个例子。用于电池保护装置80的电池保护电路70是进行二次电池30的单体31~35的保护动作的集成电路(ic)。电池保护电路70例如具备cout端子、v-端子、dout端子、vdd端子、vss端子、v1~v5端子以及控制电路150。

cout端子与充电控制晶体管1的栅极连接,是输出使充电控制晶体管1导通或者截止的栅极控制信号的充电控制端子的一个例子。v-端子在连接二次电池30的负极与负端子6的负侧电源路径9b中连接在晶体管1、2与负端子6间。dout端子与放电控制晶体管2的栅极连接,是输出使放电控制晶体管2导通或者截止的栅极控制信号的放电控制端子的一个例子。

vdd端子是电池保护电路70的电源端子,与单体35的正极以及正侧电源路径9a连接。vdd端子经由电阻16与单体35的正极连接。vss端子是电池保护电路70的接地端子,与单体31的负极以及负侧电源路径9b连接。

vss端子以及v1端子是用于检测单体31的单体电压值的端子。v1端子以及v2端子是用于检测单体32的单体电压值的端子。v2端子以及v3端子是用于检测单体33的单体电压值的端子。v3端子以及v4端子是用于检测单体34的单体电压值的端子。v4端子以及v5端子是用于检测单体35的单体电压值的端子。另外,v1~v5端子上分别流经控制对应的单体31~35的放电的端子电流iv1~iv5。因此,v1~v5端子能兼用作单体电压值检测用端子和单体平衡控制用端子。

控制电路150在例如检测到二次电池30的过充电或者充电过电流的情况下,从cout端子输出使充电控制晶体管1由导通变为截止的栅极控制信号。控制电路150通过使充电控制晶体管1截止来禁止对二次电池30充电方向的电流流经电源路径9b。

控制电路150在例如检测到二次电池30的过放电或者放电过电流的情况下,从dout端子输出使放电控制晶体管2由导通变为截止的栅极控制信号。控制电路150通过使放电控制晶体管2截止来禁止二次电池30放电方向的电流流经电源路径9b。

控制电路150例如使用模拟的多个逻辑电路来形成,而不使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

图2是表示电池保护电路7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电池保护电路70是控制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的各单体电压值平衡的电池控制电路的一个例子。电池保护电路70例如具备vdd端子、v1~v5端子、vss端子、控制电路150、电流生成电路170、开关电路120、检测器130以及振荡器140。

vdd端子是与电池保护电路70的内部电源线172连接且与多个单体中最上级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电源端子。v1~v5端子是与多个单体中对应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vss端子是与电池保护电路70的内部接地171连接且与多个单体中最下级的单体的负极连接的接地端子。

一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150从多个v1~v5端子中选择至少一个经由池保护电路70的内部电流路径与内部接地171连接的连接端子。例如,控制电路150通过使选择开关111~115中的至少一个导通,从多个v1~v5端子中选择至少一个经由电池保护电路70的内部电流路径与内部接地171连接的连接端子。该实施方式中,电流生成电路170对应于正极能与由控制电路150选择的连接端子连接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来生成电流值可变的端子电流。然后,电流生成电路170使生成的端子电流从由控制电路150选择的连接端子经由电池保护电路70的内部电流路径流向内部接地171。

例如,由控制电路150选择的连接端子为v2端子的情况下,电流生成电路170对应于单体32的单体电压值来生成电流值可变的端子电流iv2。然后,电流生成电路170使生成的端子电流iv2从由控制电路150选择的v2端子经由电池保护电路70的内部电流路径流向内部接地171。

另外,一实施方式中,电流生成电路170对应于v1~v5端子以及vss端子中相邻端子间的电压值来生成电流值可变的多个电流。该实施方式中,相邻端子表示包括v1~v5端子和vss端子的6个端子中相邻的一对端子(例如v3端子与v2端子,或者v1端子与vss端子等)。该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150从由电流生成电路170生成的多个电流中选择至少一个从相邻端子中电位高的端子经由电池保护电路70的内部电流路径流向内部接地171的端子电流。例如,控制电路150通过使选择开关111~115中至少一个导通,选择至少一个从相邻端子中电位高的端子经由电池保护电路70的内部电流路径流向内部接地171的端子电流。

另外,一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150从多个单体31~35中选择至少一个放电的单体。例如,控制电路150通过使选择开关111~115中的至少一个导通,来选择至少一个放电的单体。该实施方式中,电流生成电路170对应于由控制电路150选择的单体(放电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来生成电流值可变的端子电流。然后,电流生成电路170使生成的端子电流从能连接由控制电路150选择的单体的正极的连接端子经由电池保护电路70的内部电流路径流向内部接地171。

接着,说明使多个单体中的至少一个单体放电的单体平衡控制。以下的说明中,以电池保护电路70进行单体平衡控制时使单体32放电情况下的动作为代表进行说明。

图2中,电流生成电路170以与vss端子连接的内部接地171为基准,对v1~v5端子以及vss端子中的相邻端子间的电位差(电压)分别进行电平移位。然后,电流生成电路170通过将该电平移位后的各电压施加到各电阻91~95的两端,从而生成各端子电流。

具体说明的话,v1端子与电阻52的低电位侧端部连接,v2端子与nmos晶体管122的栅极连接。nmos晶体管122具有与v2端子连接的栅极、与电流镜62的输入部连接的漏极、以及与电阻52的高电位侧端部连接的源极。因此,nmos晶体管122的漏极电流的电流值成为(v2-v1-vth)/r52。此处,v2-v1表示端子v2与端子v1间的电位差,vth表示nmos晶体管122的栅极-源极间的电压,r52表示电阻52的电阻值。

nmos晶体管122的漏极电流由电流镜62折返,从电流镜62的输出部流入nmos晶体管72的漏极。电流镜62使用一对pmos晶体管形成。nmos晶体管72具有与电流镜62的输出部连接的漏极、经由电阻82与内部接地171连接的源极、以及与nmos晶体管102的源极连接的栅极。nmos晶体管102具有经由电阻92以及选择开关112与内部接地171连接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122的栅极以及v2端子连接的漏极、以及与nmos晶体管72的漏极连接的栅极。nmos晶体管72、122具有彼此相同的晶体管特性,电阻52、82具有彼此相同的电阻值。另外,电流镜62具有输入输出电流比成为1:1的电流镜特性。

因此,根据这样的电路结构,通过nmos晶体管102进行的反馈,nmos晶体管122的栅极-源极间的电压变为与nmos晶体管102的栅极-源极间的电压相同。即,v2端子与v1端子间的电位差电平移位为vss基准的电压,该电平移位后的电压被施加到电阻92。因此,选择开关112导通,从而端子电流iv2以(v2-v1)/r92的电流值从v2端子经由晶体管102、电阻92以及选择开关112流向内部接地171。此处,v2-v1表示端子v2与端子v1间的电位差,r92表示电阻92的电阻值。

如果端子电流iv2流过,则放电晶体管22的基极电流增加,放电晶体管22导通,因此以基极电流的hfe倍的集电极电流进行单体32的放电。hfe表示双极型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率。

此处,放电晶体管22的基极电流的电流值ib22能表示如下。

ib22=(v2-v1)/r92-vf/r12

=(v2cell-vf)/r92-vf/r12

vf表示放电晶体管22的基极-发射极间的顺向电压,r12表示电阻12的电阻值,v2cell表示单体32的正极与负极间的单体电压值。

例如,在单体32的单体电压值为4.2v时,基极电流的电流值ib22成为6.3ma。在单体32的单体电压值为3.9v时,基极电流的电流值ib22成为5.7ma。在单体32的单体电压值为3.6v时,基极电流的电流值ib22成为5.1ma。而且,设vf=0.7v,r92=500ω,r12=1kω。

像这样,单体32的单体电压值越高,则端子电流iv2的电流值(=(v2-v1)/r92)越增加。其他端子电流iv1、iv3~iv5也同样。即,单体平衡控制时的各端子电流的电流值根据所对应的单体电压值而变化。因此,能使连接单体电压值大的单体的正极的端子中流经大的端子电流,能使连接单体电压值小的单体的正极的端子中流经小的端子电流。因此,即使多个单体间的单体电压值具有偏差,也能缩短收敛至同一电压值的时间。因此,能高效地平衡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31~35的各单体电压值。

另外,单体32的单体电压值越高,则基极电流的电流值ib22越增加,因此放电晶体管22的集电极电流(即单体32的放电电流)的电流值也增加。其他单体31、33~35的放电电流也同样。即,单体平衡控制时的各放电电流的电流值根据所对应的单体电压值而变化。因此,能缩短使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收敛至同一值的时间,因此能高效地平衡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31~35的各单体电压值。

而且,电流生成电路170中,与v1、v3~v5端子连接的电流生成部的结构与连接到v2端子的电流生成部的上述结构相同,这通过附图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省略其详细结构以及动作的说明。

图3是控制电路150的功能块图。控制电路150具备计时器156、单体选择部157、单体电压检测部151~155以及选择部158。

计时器156是基于来自振荡器140的时钟信号来设定由检测器130监测单体31~35的各单体电压值的期间的电路块。

单体选择部157从多个单体31~35中选择单体电压值的监测对象。一实施方式中,单体选择部157是生成开关信号的电路块,该开关信号用于切换在由计时器156设定的监测期间由检测器130监测单体电压值的单体。各开关信号被提供给单体电压检测部151~155、选择部158以及开关电路120(参照图2)。

开关电路120基于由单体选择部157供给的开关信号来从多个单体31~35中选择至少一个与检测器130连接的单体。检测器130能监测与自身连接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但是不能监测未与自身连接单体的单体电压值。

单体电压检测部151~155(参照图3)获取由单体选择部157选择的监测对象的单体电压值的监测结果。一实施方式中,单体电压检测部151~155是在作为对应的监测对象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监测期间取入来自检测器130的监测结果,不在监测期间时,保持取入的电压值的电路块。

选择部158使用由单体电压检测部151~155获取的监测结果和单体选择部157的选择结果,从v1~v5端子中选择至少一个使端子电流流动的端子。一实施方式中,选择部158对应于来自单体电压检测部151~155和单体选择部157的输入,输出使选择开关111~115(参照图2)分别导通或者截止的选择信号。

图4是表示电池保护电路70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该动作例中,一个检测器130依次对各单体逐一监测各单体电压值。单体电压值由检测器130监测的单体及其监测期间表示于图4的最上方。横轴的t表示时间。纵轴的vsell表示单体的正极与负极间的单体电压值(或者,v1~v5端子以及vss端子中相邻端子间的电压值)。纵轴的端子电流iv1~iv5表示各电流值。该时序图以单体35、单体34、单体33、单体32、单体31的顺序表示单体电压值超过单体平衡阈值vdet的情况下的动作的一个例子。阈值vdet是第一阈值的一个例子。

接着,参照图2、3说明图4所示的动作。

检测器130分时监测各单体电压值。单体电压检测部151~155从检测器130获取单体电压值,检测与自身对应的单体的单体电压值是否超过了阈值vdet。选择部158通过来自单体电压检测部151~155的信号来确定监测到超过阈值vdet的单体电压值的单体。选择部158输出使选择开关111~115动作的选择信号,以使端子电流流经能与所确定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连接端子。电流生成电路170根据来自选择部158的选择信号,使端子电流流经v1~v5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端子。由此,单体电压值超过阈值vdet的单体放电。

从与放电中的单体的正极以及负极连接的端子输入的电压下降放电晶体管的顺向电压vf的量。因此,控制电路150在监测单体电压值时,通过停止其监测对象的放电,提高单体电压值的检测精度。

例如,如果使端子电流iv4流经v4端子,则v4端子的电压下降外接的放电晶体管24的基极-发射极间的电压(顺向电压vf)的量。该情况下,监测到单体35的单体电压值大vf的量,监测到单体34的单体电压值小vf的量。因此,在单体35和单体34的单体电压值的监测中,控制电路150控制电流生成电路170不使端子电流iv4流动。

这样,电流生成电路170例如在监测单体电压值期间不使端子电流流经能与单体电压值被监测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连接端子和能与单体电压值被监测的单体的负极连接的连接端子。

另外,在多个单体31~35全部的单体电压值都超过了阈值vdet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成为在单体31~35间取得了单体电压值的平衡的状态。于是,一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单体31~35全部的单体电压值都超过了阈值vdet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50控制电流生成电路170,使得不向全部v1~v5端子流过端子电流。由此,单体31~35全部单体的放电停止。

另外,一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150的单体电压检测部151~155中设定有小于阈值vdet的解除阈值vdet2,用来解除单体平衡控制。解除阈值vdet2是第二阈值的一个例子。

控制电路150的选择部158输出控制电流生成电路170的选择开关111~115的选择信号,不使端子电流流经能与监测到低于解除阈值vdet2的单体电压值的单体的正极连接的连接端子(参照图4右侧)。

因此,根据一实施方式,由v1~v5端子兼用作单体电压值检测用端子和单体平衡控制用端子,因此能减少电池保护电路70的外部连接端子数,能降低成本。另外,通过由一个检测器130分时监测单体电压值,能实现电池保护电路70的芯片尺寸的缩小和省电化。另外,单体平衡控制时的端子电流从v1~v5端子经由电池保护电路70的内部电流路径流向内部接地171,因此全部端子电流从vss端子流出。换言之,全部端子电流不从vss端子以外的端子(具体为v1~v5端子)流出。因此,能使多个单体同时放电。另外,由于按各单体的每个单体电压值决定端子电流的电流值,因此能防止端子电流受其他单体的单体电压值影响。

以上,通过实施方式说明了电池控制电路、电池控制装置以及电池包,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组合或置换等各种变形以及改良都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示出了在二次电池30中构成的单体的串联数为5个的情况的例子,但这以外的串联数的情况也可以同样考虑。另外,晶体管1、2的配置位置可相对于图示位置彼此置换。

另外,不限于充电控制晶体管1以及放电控制晶体管2插入负侧电源路径9b的方式,还可以将充电控制晶体管1以及放电控制晶体管2插入正侧电源路径9a。

另外,放电晶体管不限于双极型晶体管,还可以是mos晶体管等其他开关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