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控制装置及其相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7273发布日期:2019-01-18 23:2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网控制装置及其相关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网控制装置及其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电网中个户家中会配备总电路的开关,为了防止电路的过载、过流以及短路等问题,会需要对开关加保护装置使其在这些问题出现时能够断开电路防止造成损失,现有技术中的保护开关多使用闸刀,使用方便却不容易辨认开闭,有可能被误开,因此,急需要一种安全,快速且高质量的电网控制装置及其相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网控制装置及其相关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网控制装置及其相关方法,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卡紧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解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连接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开口向左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下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空腔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空腔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三滑块的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抵接,所述第三空腔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对称的所述第四空腔的左端相连通的设置有环形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上下侧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五空腔的左侧内壁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六空腔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第七空腔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设置有可与所述齿条部分啮合的凸轮,所述凸轮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八空腔的左右侧内壁上,所述第八空腔的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九空腔的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五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腔相连通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五滑块固定连接的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开腔内,所述第二开腔内前后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相对所述第七滑块上下对称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五空腔的左右侧的所述第二开腔以及第四空腔内的上下内壁之间相对所述第五空腔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一齿轮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开腔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滑块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解锁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的后侧内壁内的过负荷脱扣器,所述过负荷脱扣器的前端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开腔的下测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四开腔,所述第四开腔内通过铰链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块,所述第一转块的右端与所述第四开腔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五滑块的左端延伸通入外界并设置有开口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的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滑块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内设置有卡压结构,所述第四固定块与所述第五滑块上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九滑块,所述第九滑块的右端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套设于所述第四固定块上,所述第九滑块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转块的左端相抵接,所述第九滑块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八滑块配合连接的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内设置有可与所述卡压结构卡接配合的弹压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阵列排布且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下内壁内的第六开腔,所述第六开腔的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静触点,所述第一滑块内阵列排布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上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开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动触点,所述第六开腔与所述第一开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所述第七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限位装置,所述第七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卡块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块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所述第五滑块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卡块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滑块的左端延伸通入外界并上下对称的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块。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用手将第一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与第二凹槽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带动第二滑块向右移动,进而第二弹簧带动第三滑块朝向靠近第一空腔的一侧移动,第三滑块的右端与第二滑块的左端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带动第五固定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块翻转,进而带动第九滑块向左移动,装置连通电路,当过负荷脱扣器检测到过负荷时工作,带动齿条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左端,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拉线拉紧,同时齿条带动凸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拉线带动第三滑块朝向远离第一空腔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五滑块带动第一卡块朝向靠近第一空腔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七弹簧积蓄势能;

其次,当第三滑块移动到远离第一空腔极限位置时,第一弹簧带动第一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与第二凹槽相分离,同时第二卡块受第七弹簧作用朝向靠近第一空腔的一侧移动,使动触点与第二凹槽不误抵接,同时第五滑块带动第八滑块与第五开腔相抵接,带动弹压结构带动卡压结构的卡块凸出,当排查好原因需要使装置连通电路时,齿条向后移动恢复初始位置,带动第四滑块转动,同时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按下卡压结构凸出的卡块,卡压结构带动弹压结构脱离第四固定块,进而带动第八滑块脱离第五开腔,此时第三弹簧带动第五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左移动,同时第五滑块带动第六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拉线放松,同时限位装置带动第一卡块与第二凹槽相配合,进而带动第七弹簧带动第二卡块朝向远离第一空腔方向移动,装置恢复初始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用手将第一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与第二凹槽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带动第二滑块向右移动,进而第二弹簧带动第三滑块朝向靠近第一空腔的一侧移动,第三滑块的右端与第二滑块的左端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带动第五固定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块翻转,进而带动第九滑块向左移动,装置连通电路,当过负荷脱扣器检测到过负荷时工作,带动齿条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左端,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拉线拉紧,同时齿条带动凸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拉线带动第三滑块朝向远离第一空腔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五滑块带动第一卡块朝向靠近第一空腔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七弹簧积蓄势能,当第三滑块移动到远离第一空腔极限位置时,第一弹簧带动第一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与第二凹槽相分离,同时第二卡块受第七弹簧作用朝向靠近第一空腔的一侧移动,使动触点与第二凹槽不误抵接,同时第五滑块带动第八滑块与第五开腔相抵接,带动弹压结构带动卡压结构的卡块凸出,当排查好原因需要使装置连通电路时,齿条向后移动恢复初始位置,带动第四滑块转动,同时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按下卡压结构凸出的卡块,卡压结构带动弹压结构脱离第四固定块,进而带动第八滑块脱离第五开腔,此时第三弹簧带动第五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左移动,同时第五滑块带动第六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拉线放松,同时限位装置带动第一卡块与第二凹槽相配合,进而带动第七弹簧带动第二卡块朝向远离第一空腔方向移动,装置恢复初始位置,本装置能够通断电路,连接时不会意外断开,且可在电路过负荷的情况下快速的断开与总电路的连接,并保持断开不会意外错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电网控制装置及其相关方法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图1“a-a”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图1“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电网控制装置及其相关方法,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1、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卡紧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解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连接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开口向左的第一空腔22,所述第一空腔2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块23与所述第一空腔22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1,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上下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19,所述第二空腔19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23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20,所述第二空腔19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17,所述第三空腔1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18,所述第三滑块18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空腔17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第三滑块18的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20相抵接,所述第三空腔17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28,对称的所述第四空腔28的左端相连通的设置有环形的第五空腔25,所述第五空腔25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齿轮33,所述第一齿轮33的上下侧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二齿轮26,所述第二齿轮26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7,所述第五空腔25的左侧内壁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第六空腔34,所述第一转轴27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34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32,所述第六空腔34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35,所述第七空腔35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三齿轮32相啮合的齿条31,所述第七空腔35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70,所述第八空腔70内设置有可与所述齿条31部分啮合的凸轮69,所述凸轮69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八空腔70的左右侧内壁上,所述第八空腔70的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71,所述第九空腔7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68,所述第九空腔71的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开腔40,所述第一开腔4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有第五滑块39,所述第五滑块39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开腔40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4,所述第五空腔25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41,所述第一开腔41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腔40相连通的第三开腔44,所述第三开腔4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五滑块39固定连接的第六滑块45,所述第六滑块4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七滑块43,所述第七滑块43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开腔41内,所述第二开腔41内前后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相对所述第七滑块43上下对称的第一固定块42,所述第五空腔25的左右侧的所述第二开腔41以及第四空腔28内的上下内壁之间相对所述第五空腔25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块36,所述第五空腔25内的所述第一齿轮33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孔37,所述第二开腔41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滑块18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线29。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解锁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35的后侧内壁内的过负荷脱扣器30,所述过负荷脱扣器30的前端与所述齿条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开腔40的下测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四开腔56,所述第四开腔56内通过铰链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固定块58,所述第三固定块58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块57,所述第一转块57的右端与所述第四开腔56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12,所述第五滑块39的左端延伸通入外界并设置有开口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第一凹槽63,所述第一凹槽6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64,所述第八滑块64的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63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62,所述第五滑块39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装置主体1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66,所述第四固定块66内设置有卡压结构65,所述第四固定块66与所述第五滑块39上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九滑块59,所述第九滑块59的右端与所述装置主体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67,所述第六弹簧67套设于所述第四固定块66上,所述第九滑块59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转块57的左端相抵接,所述第九滑块59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八滑块64配合连接的第五开腔60,所述第五开腔60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侧内壁内设置有可与所述卡压结构65卡接配合的弹压结构6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阵列排布且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上下内壁内的第六开腔52,所述第六开腔52的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静触点48,所述第一滑块23内阵列排布有金属片55,所述金属片55的上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开腔52内并固定连接有动触点54,所述第六开腔52与所述第一开腔40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50,所述第七开腔5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卡块47,所述第一卡块47的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限位装置53,所述第七开腔5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卡块51,所述第二卡块51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端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卡块51的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块47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2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49,所述第五滑块39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卡块47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22的第二凹槽46,所述第一滑块23的左端延伸通入外界并上下对称的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块13。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用手将第一滑块2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54与第二凹槽46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23带动第二滑块20向右移动,进而第二弹簧16带动第三滑块18朝向靠近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第三滑块18的右端与第二滑块20的左端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23带动第五固定块1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块57翻转,进而带动第九滑块59向左移动,装置连通电路,当过负荷脱扣器30检测到过负荷时工作,带动齿条31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32左端,进而带动第一转轴2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进而带动拉线29拉紧,同时齿条31带动凸轮69转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68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39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45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4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拉线29带动第三滑块18朝向远离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五滑块39带动第一卡块47朝向靠近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七弹簧49积蓄势能;

其次,当第三滑块18移动到远离第一空腔22极限位置时,第一弹簧21带动第一滑块2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20向左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54与第二凹槽46相分离,同时第二卡块51受第七弹簧49作用朝向靠近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使动触点54与第二凹槽46不误抵接,同时第五滑块39带动第八滑块64与第五开腔60相抵接,带动弹压结构61带动卡压结构65的卡块凸出,当排查好原因需要使装置连通电路时,齿条31向后移动恢复初始位置,带动第四滑块68转动,同时带动第三齿轮3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2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按下卡压结构65凸出的卡块,卡压结构65带动弹压结构61脱离第四固定块66,进而带动第八滑块64脱离第五开腔60,此时第三弹簧14带动第五滑块39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68向左移动,同时第五滑块39带动第六滑块45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4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拉线29放松,同时限位装置53带动第一卡块47与第二凹槽46相配合,进而带动第七弹簧49带动第二卡块51朝向远离第一空腔22方向移动,装置恢复初始位置。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块23处于左极限位置,第二滑块20处于左极限位置,第三滑块18处于远离第一空腔22极限位置,第五滑块39处于左极限位置,第六滑块45处于左极限位置,第七滑块43处于左极限位置,第四滑块68处于左极限位置,齿条31处于后极限位置,第一卡块47与第二凹槽46相配合,动触点54与静触点48相分离。

当本装置工作时,用手将第一滑块2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54与第二凹槽46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23带动第二滑块20向右移动,进而第二弹簧16带动第三滑块18朝向靠近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第三滑块18的右端与第二滑块20的左端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23带动第五固定块1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块57翻转,进而带动第九滑块59向左移动,装置连通电路,当过负荷脱扣器30检测到过负荷时工作,带动齿条31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32左端,进而带动第一转轴2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进而带动拉线29拉紧,同时齿条31带动凸轮69转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68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39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45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4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拉线29带动第三滑块18朝向远离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五滑块39带动第一卡块47朝向靠近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七弹簧49积蓄势能,当第三滑块18移动到远离第一空腔22极限位置时,第一弹簧21带动第一滑块2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20向左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54与第二凹槽46相分离,同时第二卡块51受第七弹簧49作用朝向靠近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使动触点54与第二凹槽46不误抵接,同时第五滑块39带动第八滑块64与第五开腔60相抵接,带动弹压结构61带动卡压结构65的卡块凸出,当排查好原因需要使装置连通电路时,齿条31向后移动恢复初始位置,带动第四滑块68转动,同时带动第三齿轮3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2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按下卡压结构65凸出的卡块,卡压结构65带动弹压结构61脱离第四固定块66,进而带动第八滑块64脱离第五开腔60,此时第三弹簧14带动第五滑块39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68向左移动,同时第五滑块39带动第六滑块45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4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拉线29放松,同时限位装置53带动第一卡块47与第二凹槽46相配合,进而带动第七弹簧49带动第二卡块51朝向远离第一空腔22方向移动,装置恢复初始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用手将第一滑块2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54与第二凹槽46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23带动第二滑块20向右移动,进而第二弹簧16带动第三滑块18朝向靠近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第三滑块18的右端与第二滑块20的左端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23带动第五固定块1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块57翻转,进而带动第九滑块59向左移动,装置连通电路,当过负荷脱扣器30检测到过负荷时工作,带动齿条31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32左端,进而带动第一转轴2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进而带动拉线29拉紧,同时齿条31带动凸轮69转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68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39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45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4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拉线29带动第三滑块18朝向远离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五滑块39带动第一卡块47朝向靠近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七弹簧49积蓄势能,当第三滑块18移动到远离第一空腔22极限位置时,第一弹簧21带动第一滑块2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20向左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54与第二凹槽46相分离,同时第二卡块51受第七弹簧49作用朝向靠近第一空腔22的一侧移动,使动触点54与第二凹槽46不误抵接,同时第五滑块39带动第八滑块64与第五开腔60相抵接,带动弹压结构61带动卡压结构65的卡块凸出,当排查好原因需要使装置连通电路时,齿条31向后移动恢复初始位置,带动第四滑块68转动,同时带动第三齿轮3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2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按下卡压结构65凸出的卡块,卡压结构65带动弹压结构61脱离第四固定块66,进而带动第八滑块64脱离第五开腔60,此时第三弹簧14带动第五滑块39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68向左移动,同时第五滑块39带动第六滑块45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4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拉线29放松,同时限位装置53带动第一卡块47与第二凹槽46相配合,进而带动第七弹簧49带动第二卡块51朝向远离第一空腔22方向移动,装置恢复初始位置,本装置能够通断电路,连接时不会意外断开,且可在电路过负荷的情况下快速的断开与总电路的连接,并保持断开不会意外错误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