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及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8677发布日期:2019-04-05 21:56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及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及操作方法,属于输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停电施工、检修工作中,为了确保人身安全,防止输电线路倒送电、感应电,在施工段的两端挂接临时接地线、待任务完成后再全部拆除是施工人员必备的安全措施。然而,由于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具有跨度长、点多面广、翻山越岭等特征,在检修相应线路时,往往需要设置多组接地线,而拆除这些接地线通常需要很多人较长时间操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误挂、漏拆接地线等问题。特别是高压线路的停送电检修任务时间短、线路环境复杂,一旦发生事故或故障,势必对人身安全及电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输电线路接地线的挂接或拆除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查和清点,对线路临时接地线的使用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主要存在问题:接地线取/还管理上手续繁琐,接地线不对号存放;误登杆塔,错挂接地线;挂/拆接地线未记录,可能会导致漏拆接地线;地线挂/拆状态及挂/拆位置无法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套能够对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取/还、挂/拆的强制管理及实时监控的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并提供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的一种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包括地线管理系统主机、手持设备、智能地线柜;

所述智能地线柜与所述的地线管理系统主机使用无线信号连接;

所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与所述的手持设备都接入公共无线通信网络,使用无线信号连接;

所述手持设备具有智能手机的全部功能,并具有与北斗卫星通信的功能;

所述手持设备用于运行专用的线路工作票软件。

基于所述的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传输工作票到手持设备的s1阶段:手持设备通过无线信号从地线管理系统主机下载工作票,手持设备能够自动识别工作票中的操作临时接地线的关键字,从而判断出需要挂接还是拆除临时接地线,进入s2阶段;

(2)是否挂接临时接地线的s2阶段:如果是需要挂接临时接地线,则进入s3阶段,如果是需要拆除临时接地线,则进入s4阶段;

(3)取临时接地线的s3阶段:操作人员携带手持设备到工具间,点击手持设备工作票软件显示的“开锁”按钮,地线管理系统主机收到手持设备通过无线信号发来的指令,立即将工作票中取用临时接地线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智能地线柜;智能地线柜根据临时接地线存放情况,自动打开相关柜门,语音提示操作人员取出指定编号的临时接地线;智能地线柜将已取出的临时接地线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存档并更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的显示信息,进入s5阶段;

(4)拆除临时接地线的s4阶段:操作人员到达工作现场,先用手持设备拍照识别杆塔标识牌;如果识别结果与工作票当前执行项目要求的杆塔名称一致,则手持设备提示操作人员可以拆除临时接地线;操作人员拆除临时接地线完毕,用手持设备拍照拆除临时接地线后的杆塔照片;

如果公用4g网络可用,则手持设备立即将临时接地线拆除时间、杆塔名称、临时接地线编号和该照片通过公用4g网络传输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存档并更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的显示信息;

如果没有公用4g网络信号,则上述除照片外的信息经由北斗卫星转发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当手持设备再次连入公用4g网络时,手持设备自动将该照片补发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重复上述步骤,将工作票要求的临时接地线全部拆除完毕,然后进入s6阶段;

(5)挂接临时接地线的s5阶段:操作人员到达工作现场,先用手持设备拍照识别杆塔标识牌,如果识别结果与工作票当前执行项目要求的杆塔名称一致,则手持设备提示操作人员可以挂接临时接地线;操作人员挂接临时接地线完毕,用手持设备拍照挂接临时接地线后的杆塔和临时接地线照片;

如果公用4g网络可用,则手持设备立即将临时接地线挂接时间、杆塔名称、临时接地线编号和该照片通过公用4g网络传输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存档并更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的显示信息;

如果没有公用4g网络信号,则上述除照片外的信息经由北斗卫星转发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当手持设备再次连入公用4g网络时,手持设备自动将该照片补发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重复上述步骤,将携带的临时接地线全部挂接完毕,结束整个流程;

(6)归还临时接地线的s6阶段:操作人员携带手持设备及临时接地线返回工具间,点击手持设备工作票软件显示的“开锁”按钮,地线管理系统主机收到手持设备通过无线信号发来的指令,立即将工作票中归还临时接地线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智能地线柜;智能地线柜根据临时接地线存放情况,自动打开相关柜门,语音提示操作人员放回指定编号的临时接地线;智能地线柜将已归还的临时接地线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存档并更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的显示信息,结束整个流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对临时接地线的全程跟踪管理,任意时刻可以查看任一临时接地线的位置;

(2)可以防止误登杆塔、错挂接地线、漏拆接地线;

(3)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工作进度,远程监护,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4)操作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它包括地线管理系统主机、手持设备、智能地线柜;所述的智能地线柜与所述的地线管理系统主机使用无线信号连接;所述的地线管理系统主机与所述的手持设备都接入公共无线通信网络,使用无线信号连接。

所述的手持设备具有智能手机的全部功能,并具有与北斗卫星通信的功能。所述的手持设备运行专用的线路工作票软件。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输电线路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按顺序执行的下列步骤:

(1)传输工作票到手持设备的s1阶段:手持设备通过无线信号从地线管理系统主机下载工作票。手持设备能够自动识别工作票中的操作临时接地线的关键字,从而判断出需要挂接还是拆除临时接地线,进入s2阶段;

(2)是否挂接临时接地线的s2阶段:如果是需要挂接临时接地线,则进入s3阶段,如果是需要拆除临时接地线,则进入s4阶段。

(3)取临时接地线的s3阶段:操作人员携带手持设备到工具间,点击手持设备工作票软件显示的“开锁”按钮,地线管理系统主机收到手持设备通过无线信号发来的指令,立即将工作票中取用临时接地线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智能地线柜。智能地线柜根据临时接地线存放情况,自动打开相关柜门,语音提示操作人员取出指定编号的临时接地线。智能地线柜将已取出的临时接地线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存档并更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的显示信息,进入s5阶段;

(4)拆除临时接地线的s4阶段:操作人员到达工作现场,先用手持设备拍照识别杆塔标识牌,如果识别结果与工作票当前执行项目要求的杆塔名称一致,则手持设备提示操作人员可以拆除临时接地线。操作人员拆除临时接地线完毕,用手持设备拍照拆除临时接地线后的杆塔照片,如果公用4g网络可用,则手持设备立即将临时接地线拆除时间、杆塔名称、临时接地线编号和该照片通过公用4g网络传输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存档并更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的显示信息;如果没有公用4g网络信号,则上述除照片外的信息经由北斗卫星转发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当手持设备再次连入公用4g网络时,手持设备自动将该照片补发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重复上述步骤,将工作票要求的临时接地线全部拆除完毕,然后进入s6阶段;

(5)挂接临时接地线的s5阶段:操作人员到达工作现场,先用手持设备拍照识别杆塔标识牌,如果识别结果与工作票当前执行项目要求的杆塔名称一致,则手持设备提示操作人员可以挂接临时接地线。操作人员挂接临时接地线完毕,用手持设备拍照挂接临时接地线后的杆塔和临时接地线照片,如果公用4g网络可用,则手持设备立即将临时接地线挂接时间、杆塔名称、临时接地线编号和该照片通过公用4g网络传输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存档并更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的显示信息;如果没有公用4g网络信号,则上述除照片外的信息经由北斗卫星转发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当手持设备再次连入公用4g网络时,手持设备自动将该照片补发给地线管理系统主机。重复上述步骤,将携带的临时接地线全部挂接完毕,结束整个流程;

(6)归还临时接地线的s6阶段:操作人员携带手持设备及临时接地线返回工具间,点击手持设备工作票软件显示的“开锁”按钮,地线管理系统主机收到手持设备通过无线信号发来的指令,立即将工作票中归还临时接地线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智能地线柜。智能地线柜根据临时接地线存放情况,自动打开相关柜门,语音提示操作人员放回指定编号的临时接地线。智能地线柜将已归还的临时接地线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存档并更新地线管理系统主机的显示信息,结束整个流程。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