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4251发布日期:2019-04-09 21:2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结构件。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车显示了巨大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带动了车用逆变器的快速应用。车用逆变器中的关键核心部件是igbt功率模块,它是实现功率变换的关键器件,同时也是发热器件。它的热量如果散不出去,将直接影响逆变器输出性能或导致逆变器发生损坏。

车用逆变器受布置空间约束,其紧凑型需求高,这种高紧凑型需求带来的直接问题是系统散热,如何高效散热成为逆变器中发热器件的突出要求。为了达到该要求,逆变器中igbt功率模块与传统工业用相比都进行了特殊散热设计,如传统工业用igbt功率模块都采用金属平面冷却基板散热结构进行冷却,而车用igbt功率模块采用无铜基板结构或带pinfin铜基板散热结构,降低散热接触热阻,提高散热性能。

供应商为了应对汽车的特殊应用采用了特殊散热设计,由于这些设计与传统工业设计不同,这就导致车用器件成本比传统工业用器件成本高出许多,这对于性价比要求很高的汽车应用带来了不便。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传统工业应用器件结构,即平面散热结构,通过逆变器散热结构设计优化,实现低成本、高效散热的逆变器散热结构成为迫切的需求。同时,在实现低成本、高效散热的逆变器结构件时,结构的稳定性和精确定位连接也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结构件,低成本、高效散热,结构稳定,连接定位精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结构件,包括上盖、第一冷却板涂胶品、第二冷却板涂胶品、主体冷却管涂胶品、底盖,所述上盖设置于主体冷却管涂胶品的顶部,底盖设置于主体冷却管涂胶品底部,所述第一冷却板涂胶品与第二冷却板涂胶品设置于主体冷却管涂胶品上;所述上盖包含一方形上盖本体、上盖连接框、上盖方环板,所述上盖本体上开设有上盖通孔;所述上盖连接框的顶部与上盖本体相连接形成一槽型结构、底部与上盖方环板的内环相连接,所述上盖方环板上设置有上盖连接孔;所述第一冷却板涂胶品包含第一冷却板框与第一冷却弧板,所述第一冷却弧板与第一冷却板框相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板连接孔,所述第一冷却弧板上设置有第一冷却弧板连接孔;所述第二冷却板涂胶品包含第二冷却板框、第二冷却异形板,所述第二冷却异形板包含第二冷却弧板与第二冷却方板,所述第二冷却弧板与第二冷却板框相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方板连接于第二冷却弧板上;所述第二冷却板框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板连接孔,所述第二冷却弧板上设置有第二冷却弧板连接孔,所述第二冷却方板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方板连接孔;所述主体冷却管涂胶品包含主体冷却框、第一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第二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所述第一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第二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拼接并设置于主体冷却框内;所述主体冷却框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与上盖的上盖连接孔相连接的主体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冷却板连接孔、第一冷却弧板连接孔相连接的主体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二冷却板连接孔、第二冷却弧板连接孔、第二冷却方板连接孔相连接的主体第三连接孔;所述底盖为一方形结构,且底盖的边缘部开设有底盖连接孔;所述主体冷却框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底盖的边缘部相连接的主体第四连接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连接孔有四个,分别设置于上盖方环板的四周角上;相邻上盖连接孔之间的上盖方环板上至少有两个上盖螺栓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冷却板连接孔有四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冷却板框的四周角上;相邻第一冷却板连接孔之间的第一冷却板框上至少有两个第一冷却板框螺栓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冷却弧板连接孔至少有两个,均匀分布于第一冷却弧板的第一冷却弧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冷却板连接孔有四个,分别设置于第二冷却板框的四周角上;相邻第二冷却板连接孔之间的第二冷却板框上至少有两个第二冷却板框螺栓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冷却弧板连接孔至少有两个,均匀分布于第二冷却弧板的第二冷却弧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冷却方板连接孔至少有两个,均匀分布于第二冷却方板的第二冷却方边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冷却方板上设置有格栅状加强件,该格栅状加强件上设置有加强件通孔与加强件凸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冷却框的框体上开设有多个框体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盖连接孔有四个,分别设置于底盖边缘部的四周角上;相邻底盖连接孔之间的底盖边缘部上至少有两个底盖螺栓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低成本、高效散热,结构稳定,连接定位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冷却板涂胶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二冷却板涂胶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主体冷却管涂胶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中主体冷却管涂胶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结构件,包括上盖1、第一冷却板涂胶品2、第二冷却板涂胶品3、主体冷却管涂胶品4、底盖5,所述上盖1设置于主体冷却管涂胶品4的顶部,底盖5设置于主体冷却管涂胶品4底部,所述第一冷却板涂胶品2与第二冷却板涂胶品3设置于主体冷却管涂胶品4上;所述上盖1包含一方形上盖本体11、上盖连接框12、上盖方环板13,所述上盖本体11上开设有上盖通孔14;所述上盖连接框12的顶部与上盖本体11相连接形成一槽型结构、底部与上盖方环板13的内环相连接,所述上盖方环板13上设置有上盖连接孔;所述第一冷却板涂胶品2包含第一冷却板框21与第一冷却弧板22,所述第一冷却弧板22与第一冷却板框21相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板框21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板连接孔,所述第一冷却弧板22上设置有第一冷却弧板连接孔23;所述第二冷却板涂胶品3包含第二冷却板框31、第二冷却异形板,所述第二冷却异形板包含第二冷却弧板32与第二冷却方板33,所述第二冷却弧板32与第二冷却板框31相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方板33连接于第二冷却弧板32上;所述第二冷却板框31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板连接孔,所述第二冷却弧板32上设置有第二冷却弧板连接孔34,所述第二冷却方板33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方板连接孔35;所述主体冷却管涂胶品4包含主体冷却框41、第一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42、第二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43,所述第一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42、第二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43拼接并设置于主体冷却框41内;所述主体冷却框4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与上盖1的上盖连接孔相连接的主体第一连接孔44,所述第一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42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冷却板连接孔、第一冷却弧板连接孔23相连接的主体第二连接孔45,所述第二冷却板涂胶品安装板43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二冷却板连接孔、第二冷却弧板连接孔34、第二冷却方板连接孔35相连接的主体第三连接孔46;所述底盖5为一方形结构,且底盖5的边缘部51开设有底盖连接孔;所述主体冷却框4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底盖5的边缘部51相连接的主体第四连接孔48。

具体的,所述上盖连接孔有四个,分别设置于上盖方环板13的四周角上;相邻上盖连接孔之间的上盖方环板13上至少有两个上盖螺栓孔15。

更为具体的,四个所述上盖连接孔包含有第一上盖连接孔16、第二上盖连接孔17、第三上盖连接孔18、第四上盖连接孔19,所述第一上盖连接孔16与第二上盖连接孔17之间的上盖方环板13上有均匀分布的两个上盖螺栓孔15,所述第一上盖连接孔16与第三上盖连接孔18之间的上盖方环板13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上盖螺栓孔15,所述第二上盖连接孔17与第四上盖连接孔19之间的上盖方环板13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上盖螺栓孔15,所述第三上盖连接孔18与第四上盖连接孔19之间的上盖方环板13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上盖螺栓孔15。

更为具体的,所述上盖方环板13上设置有工型上盖凸件110,该工型上盖凸件110设置于第二上盖连接孔17与第四上盖连接孔19之间。

更为具体的,所述上盖通孔14的周部设置有上盖微孔111。

具体的,所述第一冷却板连接孔有四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冷却板框21的四周角上;相邻第一冷却板连接孔之间的第一冷却板框21上至少有两个第一冷却板框螺栓孔24。

更为具体的,四个所述第一冷却板连接孔包含有第一冷却板连接孔a25、第一冷却板连接孔b26、第一冷却板连接孔c27、第一冷却板连接孔d28,所述第一冷却板连接孔a25、第一冷却板连接孔b26之间的第一冷却板框21上有均匀分布的两个第一冷却板框螺栓孔24,所述第一冷却板连接孔a25与第一冷却板连接孔c27之间的第一冷却板框21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第一冷却板框螺栓孔24,所述第一冷却板连接孔b26与第一冷却板连接孔d28之间的第一冷却板框21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第一冷却板框螺栓孔24。

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冷却板连接孔a25与第一冷却板连接孔c27之间相邻的第一冷却板框螺栓孔24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板框通孔29,所述第一冷却板连接孔b26与第一冷却板连接孔d28之间相邻的第一冷却板框螺栓孔24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板框通孔29。

具体的,所述第一冷却弧板连接孔23至少有两个,均匀分布于第一冷却弧板22的第一冷却弧部210上。

具体的,所述第二冷却板连接孔有四个,分别设置于第二冷却板框31的四周角上;相邻第二冷却板连接孔之间的第二冷却板框31上至少有两个第二冷却板框螺栓孔36。

更为具体的,四个所述第二冷却板连接孔包含有第二冷却板连接孔a37、第二冷却板连接孔b38、第二冷却板连接孔c39、第二冷却板连接孔d310,所述第二冷却板连接孔a37、第二冷却板连接孔b38之间的第二冷却板框31上有均匀分布的两个第二冷却板框螺栓孔36,所述第二冷却板连接孔a37与第二冷却板连接孔c39之间的第二冷却板框31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第二冷却板框螺栓孔36,所述第二冷却板连接孔b38与第二冷却板连接孔d310之间的第二冷却板框31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第二冷却板框螺栓孔36。

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二冷却板连接孔a37与第二冷却板连接孔c39之间相邻的第二冷却板框螺栓孔36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板框通孔311,所述第二冷却板连接孔b38与第二冷却板连接孔d310之间相邻的第二冷却板框螺栓孔36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板框通孔311。

具体的,所述第二冷却弧板连接孔34至少有两个,均匀分布于第二冷却弧板32的第二冷却弧部312上。

具体的,所述第二冷却方板连接孔35至少有两个,均匀分布于第二冷却方板33的第二冷却方边部313上。

具体的,所述第二冷却方板33上设置有格栅状加强件314,该格栅状加强件314上设置有加强件通孔315与加强件凸部316。

具体的,所述主体冷却框41的框体上开设有多个框体通孔47。

具体的,所述底盖连接孔有四个,分别设置于底盖5边缘部51的四周角上;相邻底盖连接孔之间的底盖5边缘部51上至少有两个底盖螺栓孔52。

更为具体的,四个所述底盖连接孔包含有第一底盖连接孔53、第二底盖连接孔54、第三底盖连接孔55、第四底盖连接孔56,所述第一底盖连接孔53与第二底盖连接孔54之间的底盖5边缘部51上有均匀分布的两个底盖螺栓孔52,所述第一底盖连接孔53与第三底盖连接孔55之间的底盖5边缘部51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底盖螺栓孔52,所述第二底盖连接孔54与第四底盖连接孔56之间的底盖5边缘部51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底盖螺栓孔52,所述第三底盖连接孔55与第四底盖连接孔56之间的底盖5边缘部51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底盖螺栓孔52。

更为具体的,所述底盖5边缘部51上设置有工型底盖凸件57,该工型底盖凸件57设置于第二底盖连接孔54与第四底盖连接孔56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低成本、高效散热,结构稳定,连接定位精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