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边环引下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5940发布日期:2018-08-24 19:0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线路的引线夹,具体是一种多边环引下线夹。



背景技术:

多边环引下线夹,又称之为环型引下线夹,它是架空配电引下线与配电进线线路接入点的连接件,适用于10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中,作为配变进线与电源的连接间隔,通过绝缘操作工具可进行带电拆除接触点,保证断开点与配变设备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大大增加维护人员在配电杆上的操作空间及高度。

现有的带电环型引下线夹典型代表为三角环引下线夹,三角环引下线夹通常采用YZ型的带电装卸线夹的圆弧槽与三角环的圆柱环体连接,三角环与抱箍连接板之间为焊接连接。除此之外,CN203406439U公开了一种带电三角环活动线夹,包括中部弯曲形成卡槽的铜制接电板、中部弯曲形成安装槽的铜制安装辅板、折弯形成三角状的铜制挂线环、以及螺栓组件;安装辅板和接电板通过两个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安装辅板的安装槽与接电板上的卡槽槽组合形成安装孔;挂线环的径向截面形状是圆形,挂线环设有一缺口,接电板一端的板体位于该缺口中,并与挂线环电连接;接电板远离挂线环的另一端设有接电用螺栓组件。利用其安装孔将自身固定在设备的瓷横担上,接电螺栓通过导线与带电线路及设备相连;当需要带电作业接线时,将接线端挂钩或线夹用绝缘棒作业工具挂、夹在挂线环上即可,当需要拆线时,也用绝缘棒进行拆装。尽管采用前述两种引下线夹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但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引下线夹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导致接触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边环引下线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边环引下线夹,包括抱箍,在抱箍下部连接有多边环,在多边环上挂接有线夹,其特征在于:线夹包括线夹本体和设置在线夹本体上的挂接部,在挂接部上设置有凹槽,挂接部通过凹槽卡合挂接在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上;在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下方,且位于线夹挂接部上竖直穿设有压紧螺栓,压紧螺栓的上端可延伸至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下端,拧紧压紧螺栓,可将线夹固定在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凹槽将线夹挂接在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上,另一方面通过多边环的水平柱体、挂接部与穿设在挂接部上的压紧螺栓的相互配合将线夹紧紧固定在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上,二者的结合巧妙地实现了线夹的多向固定,使得多边环引下线夹的连接部位更为稳定,有效地解决了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松动和接触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上述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为三角柱体,上述凹槽为倒V形槽,且三角柱体可卡合在倒V形槽内。此结构沿着三角柱体外壁巧妙地实现了线夹的三向固定,能够保证多边环与线夹之间的可靠连接,防止其因风摆、振动等外力因素发生偏转,防偏转效果优异。

为进一步提高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上述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也可以为梯形柱体,上述凹槽为梯形槽,且梯形柱体可卡合在梯形槽内,此结构沿着梯形柱体的外壁巧妙地实现了线夹的四向固定,也能够保证多边环与线夹之间的可靠连接,防止其因风摆、振动等外力因素发生偏转,防偏转效果优异。

更进一步地,为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带电装卸多边环引下线夹,在挂接部上部还设置有通孔,通孔位于凹槽上方。

为更进一步提高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方便使用,上述挂接部呈L型,在挂接部上部且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凸起,上述凹槽位于凸起下端。

为更进一步提高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压紧螺栓的上端与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之间设置有压块和碟形弹垫。该压块和碟型弹垫使得在安装多边环引下线夹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压紧后对多边环的水平柱体形成持续恒定的压力,有效克服其因热胀冷缩而引起的应力松弛和蠕变。

作为优选,上述压块和碟形弹垫自上而下顺次设置在水平柱体与压紧螺栓之间。

为进一步提高引线与线夹连接的可靠性,在所述线夹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压接引线的力矩螺栓,且在力矩螺栓的压线端铆接有碟型弹垫和压盘。此结构能够有效克服引线、线夹的热胀冷缩和蠕变造成的连接松动现象,有效避免因安装质量导致引线与线夹接触不良等现象。

为方便使用,上述多边环优选为三边环、四边环、五边环、六边环中的一种,这几种多边环结构力矩分布更为均匀,且方便挂接,综合性能较好。

为提高导电性能,同时节约生产成本,上述抱箍和多边环均采用紫铜材料制得,上述线夹与力矩螺栓采用高导电率、高强度的特种铝合金材料制得,上述压紧螺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得。

为使得抱箍与多边环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抱箍与多边环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且其连接件为半圆头方颈螺栓。此结构能够确保多边环与抱箍不会发生相互转动,增大接触面积,使其接触更紧密,连接更可靠。

进一步地,多边环引下线夹中的引下线夹经过特殊表面处理,实现铜、铝间的过渡连接,提高线夹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引线安装孔内涂有防护导电涂层,有效降低接触电阻,进一步提高了与铜铝接触时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抱箍及多边环采用高导电率的紫铜材料,线夹为高强度、高导电率的特种铝合金材料,连接部件采用非磁性的不锈钢螺栓。

本实用新型多边环引下线夹一方面通过凹槽将线夹挂接在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上,另一方面通过多边环的水平柱体、挂接部与穿设在挂接部上的压紧螺栓的相互配合将线夹紧紧固定在多边环的水平柱体上,二者的结合巧妙地实现了线夹的多向固定,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水平柱体在凹槽内滑动/晃动,使得多边环引下线夹的连接更为稳定,有效地解决了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松动和接触失效的技术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多边环引下线夹还能够带电装卸,为其在安装和长期使用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多边环引下线夹通用性强,互换性好,满足规格为25-120mm²的引线与设备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多边环引下线夹有效克服了引线、线夹的热胀冷缩和蠕变造成的连接松动现象,有效地避免了因安装质量导致引下线与线夹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多边环引下线夹能够保证多边环与线夹之间的可靠连接,防止其因风摆、振动等外力因素发生偏转,防偏转效果优异。

本实用新型多边环引下线夹的压紧螺栓对多边环的水平柱体能够形成持续恒定的压力,有效克服其因热胀冷缩而引起的应力松弛和蠕变。

本实用新型多边环引下线夹的多边环与抱箍采用半圆头方颈螺栓连接,使得多边环与抱箍的接触面积大,且在使用过程中多边环引下线夹不转动、不摇摆,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多边环引下线夹还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导电性能优异、非磁性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多边环引下线夹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生产成本低,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线夹(三角形凹槽)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线夹(梯形凹槽)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多边环(三边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多边环(四边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多边环(六边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多边环(五边环)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线夹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多边环引下线夹的线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此指出以下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出一些简单的替换或调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一种多边环引下线夹,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抱箍1,在抱箍1下部连接有多边环2,在多边环2上挂接有线夹3,线夹3包括线夹本体301和设置在线夹本体301上的挂接部302,在挂接部302上设置有凹槽303,挂接部302通过凹槽303卡合挂接在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上;在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下方且位于挂接部302上竖直穿设有压紧螺栓4,压紧螺栓4的上端可延伸至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下端,拧紧压紧螺栓4,可将线夹3固定在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上。

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凹槽303将线夹3挂接在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上,另一方面通过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挂接部302与穿设在挂接部302上的压紧螺栓4的相互配合将线夹3紧紧固定在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上,二者的结合巧妙地实现了线夹3的多向固定,使得多边环引下线夹的连接部位更为稳定,有效地解决了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松动和接触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更进一步提高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上述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为三角柱体,上述凹槽303为倒V型槽,且三角柱体可完全卡合在倒V型槽内,如图5所示。此结构沿着三角柱体外壁巧妙地实现了线夹3的三向固定,避免了三角柱体在凹槽303内滑动/晃动,能够保证多边环2与线夹3之间的可靠连接,防止其因风摆、振动等外力因素发生偏转,防偏转效果优异。

为更进一步提高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上述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也可以为梯形柱体,上述凹槽303为梯形槽,且梯形柱体可完全卡合在梯形槽内,如图6和图10所示。此结构沿着梯形柱体的外壁巧妙地实现了线夹3的四向固定,避免了梯形柱体在凹槽303内滑动/晃动,也能够保证多边环2与线夹3之间的可靠连接,防止其因风摆、振动等外力因素发生偏转,防偏转效果优异。

为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带电装卸多边环引下线夹,在挂接部302上部还设置有通孔,通孔位于凹槽上方;该通过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矩形孔,还可以是弧形孔,优选为圆孔。

为更进一步提高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方便使用,上述挂接部302呈L型,在挂接部302上部且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凸起7,上述凹槽303位于凸起7下端,在凸起7上设置有安装孔。

为进一步提高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压紧螺栓4的上端与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之间设置有压块5和碟形弹垫6。该压块5和碟型弹垫使得在安装多边环引下线夹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压紧后对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形成持续恒定的压力,有效克服其因热胀冷缩而引起的应力松弛和蠕变。

作为优选,上述压块5和碟形弹垫6自上而下顺次设置在多边环2的水平柱体201与压紧螺栓4之间。

为更进一步提高多边环引下线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所述线夹本体301上设置有用于压接引线的力矩螺栓8,且在力矩螺栓8的压线端铆接有碟型弹垫和压盘。此结构能够有效克服引线、线夹3的热胀冷缩和蠕变造成的连接松动现象,有效避免因安装质量导致引线与线夹3接触不良等现象。

为方便使用,上述多边环2优选为三边环、四边环、五边环、六边环中的一种。三边环如图7所示,四边环如图8所示,五边环如图1和图3所示,六边环如图9所示;前述多边环力矩分布较均匀,且方便挂接,综合性能较好。

进一步地,多边环引下线夹中的引下线夹经过特殊表面处理,实现铜、铝间的过渡连接,提高线夹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引线安装孔内涂有防护导电涂层,有效降低接触电阻,提高了其铜铝接触时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抱箍1及多边环2采用高导电率的紫铜材料,线夹3采用高强度、高导电率的特种铝合金材料,连接部件采用非磁性的不锈钢螺栓。

为使得抱箍1与多边环2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抱箍1与多边环2通过半圆头方颈螺栓10连接在一起。此结构能够确保多边环2与抱箍1不会发生相互转动、摆动,增大接触面积,使其接触更紧密,连接更可靠。

实施例2

多边环整体参照实施例1,其线夹3的挂接部302如图11所示。

实施例3

多边环整体参照实施例1,其线夹3的挂接部302如图12所示,挂接部302上设置有铰接组件12和锁紧螺栓11,以实现挂接部302的开合,方便挂接,当挂接部302闭合时,则挂接部302整体形成封闭式结构,此结构沿着线夹3的水平柱体201外壁巧妙地实现了线全方位/周向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