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方便的凸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8231发布日期:2018-08-04 17:4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凸盖。



背景技术:

现有电机端盖结构主要是电机端盖与连接座为一体的铸造结构,开发不同型号电机需要开发不同的端盖铸造模,并且即使是同一型号电机在实际安装使用时,也常需要更换电机端盖使连接座与负载结构上的法兰配合,在更换电机端盖时需要专门的拆卸工具把电机端盖、转子等都拆卸下来,并更换端盖后还得将转子端盖重新压装,拆装工序繁琐且易造成电机损伤,普通用户无法完成更换端盖操作,另外,电机在工作工程中,电机端盖极易发生松动,这不但不能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还会损伤电机,且现有的电机端盖散热效果较差,这都会给使用者带来损失,另外,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和噪音,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下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凸盖,其具有散热效果好、噪音小和拆卸方便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凸盖,包括防护盖、底座和轴承座,所述防护盖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防护盖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有弹性垫,所述轴承座与底座螺纹连接,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从左到右分别为阻尼层、橡胶层和棉层,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上设有散热风扇,所述轴套内设有轴套固定装置和转速传感器,所述轴套固定装置与安装在电机内的转轴相固定,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接线盒的接线盒固定架,所述底座上设有与设置在电机上的活动连接的铰链座,所述铰链座内设有铰链孔。

为了更好的使用夹层,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阻尼层、橡胶层和棉层的宽度都为1.5cm-2.5cm。

为了更好的使用凸盖,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防护盖和底座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散热孔。

为了更好的使用散热孔,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散热孔上设置有防尘网。

为了更好的使用防护盖和底座,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防护盖和底座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合理,防护盖的设计有效的对底座以及轴承座进行保护,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另外,通过散热风扇和散热孔有效的对电机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出,另外,通过防护盖和底座之间的弹性垫有效的对电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进行消除,有效的对电机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保护,防护盖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底座和轴承座为螺纹连接,方便了对其进行拆卸,提高了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防护盖;2-底座;3-轴承座;4-弹性垫;5-阻尼层;6-橡胶层;7-轴套;8-轴套固定装置;9-转速传感器;10-接线盒固定架;11-铰链座;12-散热孔;13-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凸盖,包括防护盖1、底座2和轴承座3,所述防护盖1与底座2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防护盖1与底座2之间设置有有弹性垫4,所述轴承座3与底座2螺纹连接,所述底座2内部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从左到右分别为阻尼层5、橡胶层6和棉层13,所述轴承座3上设有轴套7,所述轴套7上设有散热风扇,所述轴套7内设有轴套固定装置8和转速传感器9,所述轴套固定装置8与安装在电机内的转轴相固定,所述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接线盒的接线盒固定架10,所述底座2上设有与设置在电机上的活动连接的铰链座11,所述铰链座11内设有铰链孔。

为了更好的使用夹层,所述阻尼层5、橡胶层6和棉层13的宽度都为1.5cm-2.5cm。为了更好的使用凸盖,所述防护盖1和底座2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散热孔12。为了更好的使用散热孔,所述散热孔12上设置有防尘网。为了更好的使用防护盖和底座,所述防护盖1和底座2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绝缘层。

在使用时,将防护盖1通过螺栓与底座2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轴承座3与底座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通过将散热风扇固定安装在转子的转轴上,当电机工作,散热风扇就会跟着转轴转动,相反散热风扇则停止工作,这有效的解决的电机的散热问题,再与设置的多个散热孔12相配合使用,使其散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通过所设的铰链座11与电机上的活动铰链配合使用,当需要观察电机内部情况是,不需要完全拆卸电机凸盖,只要拆卸一部分即可,通过所设的转速传感器9,可随时了解电机的转速,方便操作人员对电机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