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尘和散热功能的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0159发布日期:2018-09-04 23:1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箱,具体而言,涉及具有防尘和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配电箱中安置有按电气接线要求组装的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其工作时自身会产生一定热量,会使箱内温度超出正常值,导致箱内零部件损坏,降低其实用性能。

但是,如果散热孔一直开启,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的灰尘沉积在箱体内,导致配电箱的功能降低。透明导电胶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可见光波波段具有高透明光率,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薄膜太阳能电池、传感器、触摸屏和可延展电子等领域。目前,常用的导电胶主要由聚合物粘结基体和金属导电填料组成,通过基体树脂的粘接作用把导电粒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导电通路,实现被粘材料的导电连接。导电胶中常用的导电粒子有金(Au),银(Ag)、铝(A1)、铜(Cu)、镍(Ni)等金属粉末(参见中国专利申请CN104099050)。

另外,当采用电磁防尘技术时,由于电磁干扰,使得具有远程通信模块的配电箱的通信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结合目前配电箱的研究现状,结合配电箱使用的实际特点研究,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和散热功能的配电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尘和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设置于箱体上的透明盖,所述透明盖上设有多个通风口,透明盖由至少两层透明层贴合而成,相邻两个透明层之间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环绕在所述通风口周围,所述固定槽在靠近所述通风口一侧开设有侧向槽,固定槽内设置有透明导电胶制成的导电线,并且导电线与产生脉冲电压的脉冲电压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呈蛇形绕过多个所述通风口。

再进一步的,所述脉冲电压装置的脉冲电压介于3~5v之间。

再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口的平均直径为0.5~2cm。

再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线为透明状态。

再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线由含有银纳米颗粒的透明导电胶制备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导电线和通风口配合,能够实现防尘和散热功能同时不影响配电箱内无线接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的功能,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口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电压装置与导电线连接示意图;

其中1、箱体;2、透明盖;201、透明层;3、通风口;4、固定槽;5、侧向槽;6、导电线;7、脉冲电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图1、2、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尘和散热功能的配电箱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安装于箱体1上的透明盖2,无线接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等电器模块安装于箱体内。所述透明盖2上设有多个直径在0.5~2cm之间的通风口3,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通风口的直径为1cm。透明盖2由两层透明层201贴合而成,相邻两个透明层201之间开设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环绕在所述通风口3周围,所述固定槽4在靠近所述通风口3一侧开设有侧向槽5,固定槽4内固定有透明导电胶制成的导电线6,并且导电线6与产生脉冲电压的脉冲电压装置7相连。所述固定槽4呈蛇形绕过多个所述通风口3,所以导电线也会呈蛇形环绕过通风口。

更为具体地,所述脉冲电压装置7的脉冲电压介于3~5v之间。所述导电线6为透明状态,所述的透明导电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出于防尘效果的考虑,优选为采用银纳米颗粒作为导电粒子、粘结树脂为环氧树脂、固化剂为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的导电胶。导电胶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氧化石墨烯;步骤2、提供功能化试剂,并与所述氧化石墨烯反应,制得功能化石墨烯;步骤3、提供固化剂与有机溶剂,与一定量的导电粒子混合后,经过超声波处理,制得导电粒子分散液;所述导电粒子为功能化石墨烯或者功能化石墨烯与其它导电粒子的混合物;步骤4、提供粘结树脂,并采用步骤3所述的有机溶剂稀释该粘结树脂;步骤5、将经步骤4稀释过的粘结树脂与所述导电粒子分散液混合制得导电胶预混合物,将该导电胶预混合物重复搅拌均匀,并进一步采用超声波分散后,去除有机溶剂,制得导电胶。(参见CN 104099050、所述环氧树脂的用量占所述导电胶的95wt%,所述纳米银粒子的用量占所述导电胶的3wt%,所述固化剂的用量占所述导电胶的2wt%)。

作为对比,提供质优通风口而没有环绕导电线的配电箱,对比同样使用10天之后灰尘沉积情况以及同样条件下无线发射模块的信号强度。如果将对比例的灰尘沉积量和无线发射模块的信号强度定义为100%、则本实用新型的灰尘沉积量和无线发射模块的信号强度分别为15%和110%,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箱能够有效的防尘,而对于无线发射模块的信号强度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一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