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5518发布日期:2018-09-28 20:45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串激电机定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定子是发电机和起动机等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子是电动机重要的部分。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子的主要作用是在旋转磁场中被磁力线切割进而产生(输出)电流。我国目前电机配件配件市场分布东南沿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定子绕组根据电动机的磁极数与绕组分布形成实际磁极数的关系,可分为显极式与庶极式两种类型,在显极式绕组中,每个线圈形成一个磁极,绕组的线圈数与磁极数相等。在显极式绕组中,为了要使磁极的极性N和S相互间隔,相邻两个线圈里的电流方向必须相反,即相邻两个线圈(组)的连接方式必须尾端接尾端,首端接首端,也即反接串联方式。在庶极式绕组中,每个线圈形成两个磁极,绕组的线圈数为磁极数的一半,因为另半数磁极由线圈产生磁极的磁力线共同形成。

传统的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上的电子芯片齿部多为固定结构,无法进行拆卸,在进行加工时不够方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包括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所述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的内部中心处通过卡接槽嵌入卡接有定子芯片齿部,所述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上卡接槽的内部焊接有定位销,所述定子芯片齿部底端焊接有与卡接槽嵌入卡接使用的卡接销,所述卡接销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卡接销上螺旋连接有固定螺钉,所述定子芯片齿部上缠绕有定子芯片绕组,所述定子芯片齿部顶部焊接有弧面结构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定位销共焊接有两个,且两个定位销关于卡接槽的中线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定位槽共开设有两个,且两个定位槽的位置与两个定位销的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螺钉共嵌入连接有三个,且三个固定螺钉相邻两两之间的距离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弧面结构片的外侧表面为与定子表面相互贴合的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与定子芯片齿部通过卡接槽进行插接,使得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与定子芯片齿部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在进行对定子芯片绕组进行缠绕时可以将定子芯片齿部拆下,从而使得该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在加工时更加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通过设有定位销,可以对定子芯片齿部进行辅助固定,从而使得定子芯片齿部与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连接更加紧固,增强该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的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的定子芯片齿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2-卡接槽、3-定子芯片齿部、4-定位销、5-定子芯片绕组、6-弧面结构片、7-卡接销、8-定位槽、9-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包括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1,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1的内部中心处通过卡接槽2嵌入卡接有定子芯片齿部3,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1上卡接槽2的内部焊接有定位销4,定子芯片齿部3底端焊接有与卡接槽2嵌入卡接使用的卡接销7,卡接销7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8,卡接销7上螺旋连接有固定螺钉9,定子芯片齿部3上缠绕有定子芯片绕组5,定子芯片齿部3顶部焊接有弧面结构片6。

定位销4共焊接有两个,且两个定位销4关于卡接槽2的中线相互对称,定位槽8共开设有两个,且两个定位槽8的位置与两个定位销4的位置一一对应,固定螺钉9共嵌入连接有三个,且三个固定螺钉9相邻两两之间的距离相等,弧面结构片6的外侧表面为与定子表面相互贴合的弧形结构。

工作原理:该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可以将定子芯片绕组5缠绕在定子芯片齿部3上,然后通过定子芯片齿部3上的卡接销7与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1上的卡接槽2进行嵌入卡接,这时,卡接槽2内部的定位销4会与卡接销7上的定位槽8进行嵌入连接,从而对E型电机定子芯片结构本体1与定子芯片齿部3进行辅助定位,嵌入连接完成后,通过固定螺钉9对定子芯片齿部3进行螺旋固定,这样该串激电机定子芯片结构组装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