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断线结构换向器的串激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6578发布日期:2018-09-21 21:5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串激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断线结构换向器的串激电机。



背景技术:

串激电机是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定子由凸极铁心和励磁绕组组成,转子由隐极铁心、电枢绕阻、换向器及转轴等组成。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之间通过电刷和换向器形成串联回路,原理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到受力的作用。串激(串励)电机就是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串联的。直流电机按照励磁种类可以分为:串励,并励,复励和他励,串励只是直流电机其中的一种励磁原理。这种电机主要用在电动工具中属于交直流两用电机或直流电机中。

然而现有的串激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结构简单,电机轴缺少辅助限位固定装置,导致其转动的稳定性较差,其次串激电机在使用时,电刷始终与换向器表面进行摩擦,根据摩擦生热原理,串激电机转速越高,换向器的表面温度也越高,然后现有的串激电机,缺少散热装置,导致其使用寿命较低,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断线结构换向器的串激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断线结构换向器的串激电机,包括外壳体和电机轴,所述外壳体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轴,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空腔,所述空腔一侧开口处焊接有防护网层,所述电机轴上位于空腔的内部套接固定有换气扇,所述电机轴上位于换气扇的一侧套接有换向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配合换向器使用的电刷,所述电机轴上通过连接轴固定有转子,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有配合转子使用的定子,所述电机轴的一端套接有轴承,且轴承通过轴承座与外壳体的内表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内部位于电机轴上固定有支架,所述换向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形孔洞,所述换向器外表壁上开设有线槽,且线槽内部卡接有橡胶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换向器为圆柱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机轴的半径等于换向器半径的一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橡胶管的长度大于线槽的长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刷与换向器相互贴合。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外壳体上设置有空腔,电机轴上套接固定有换气扇,换气扇在电机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加快该串激电机外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动,有效的提高其散热效率,增加其使用寿命,其次电机轴一端套接有轴承,轴承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外壳体上,电机轴上还设置有支架,通过轴承和支架的辅助支撑限位,有效的增加其强度,提高其转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断线结构换向器的串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向器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外壳体、2-电机轴、3-防护网层、4-空腔、5-换气扇、6-换向器、7-电刷、8-定子、9-连接轴、10-转子、11-轴承座、12-轴承、13-支架、14-圆形孔洞15-线槽、16-橡胶管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防断线结构换向器的串激电机,包括外壳体1和电机轴2,外壳体1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轴2,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空腔4,空腔4一侧开口处焊接有防护网层3,电机轴2上位于空腔4的内部套接固定有换气扇5,电机轴2上位于换气扇5的一侧套接有换向器6,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配合换向器6使用的电刷7,电机轴2上通过连接轴9固定有转子10,外壳体1内部设置有配合转子10使用的定子8,电机轴2的一端套接有轴承12,且轴承12通过轴承座11与外壳体1的内表壁固定连接,外壳体1内部位于电机轴2上固定有支架13,换向器6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形孔洞14,换向器6外表壁上开设有线槽15,且线槽15内部卡接有橡胶管16。

换向器6为圆柱形结构,电机轴2的半径等于换向器6半径的一半,橡胶管16的长度大于线槽15的长度,电刷7与换向器6相互贴合。

换向器6上开设有线槽15,线槽15内卡合有橡胶管16,橡胶管16的长度大于线槽15,将漆包线穿过橡胶管16卡合在换向器6上开设的线槽15内,有效的防止换向器6与漆包线之间的摩擦,防止漆包线的断裂,提高其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选将该防断线结构换向器的串激电机固定在指定的位置,连接好电源,使用时,电机轴2开始转动会带动换气扇5转动,通过换气扇5的转动,从而加快外壳体1内的空气流动,提高该防断线结构换向器的串激电机的散热效率,其次支架13和轴承12会对电机轴2进行辅助支撑和限位,提高其转动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