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7561发布日期:2018-12-05 19:0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安装部不同的多个滑动式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两个连接部,能够同时安装两个安装部相同的滑动式电池的充电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2930号公报

滑动式电池存在安装部根据电压的不同等而不同的多个种类。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电器虽具备两个连接部,但无法安装两个安装部不同的电池。因此,存在拥有安装部不同的多个电池的用户必须购买并管理各个安装部所对应的充电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能够利用一台充电器对安装部不同的多个滑动式的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充电器具备:多个连接部、一个电源电路、多个充电路径、多个开闭部以及充电控制部。

多个连接部供安装部不同的至少两个滑动式的电池安装。电源电路根据输入电力生成充电电力。多个充电路径将多个连接部分别与电源电路连接。多个开闭部分别设置于多个充电路径,多个开闭部在闭合状态下将充电路径形成连接状态,在开路状态下将充电路径形成切断状态。

充电控制部将与多个连接部中的任一个连接部连接的电池设为充电对象,将多个开闭部中的、设置于经由连接部连接充电对象的充电路径中的开闭部设为闭合状态,而以适于充电对象的充电电流将充电对象充电至预先决定的电压。

根据上述充电器,能够在充电器连接安装部不同的多个滑动式的电池。而且,将连接于充电器的电池中的一个电池设为充电对象,将连接充电对象与电源电路的充电路径形成连接状态,而对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当在充电器连接多个电池的情况下,依次更换充电对象,从而能够对全部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能够利用一台充电器对安装部不同的多个滑动式的电池进行充电。

上述充电器也可以具备多个防逆流部,该防逆流部设置于使多个充电路径分别朝向多个开闭部分支的分支点与多个连接部各自之间,防止电流从连接部的一侧朝向分支点的逆流。

由此,在连接于连接部的电池不是充电对象的情况下,通过成为开路状态的开闭部与防逆流部,防止电流从不是充电对象的电池向分支点的逆流。因此,除了开闭部之外,还设置防逆流部,从而能够更加提高安全性。

另外,上述充电器也可以具备诊断部,该诊断部在通过充电控制部开始充电对象的充电前,诊断多个开闭部。

在充电开始前,诊断多个开闭部,从而在任意的开闭部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中止充电,因此能够更加提高安全性。

另外,充电控制部也可以是,当在多个连接部连接有至少两个电池,并且在至少两个电池中包含有电池温度超过针对每个电池而设定的温度阈值的电池的情况下,将电池温度超过温度阈值的电池设为待机状态,优先对其他的电池进行充电。

据此,在电池温度超过温度阈值的电池被连接于充电器的情况下,将该电池形成待机状态,直至其电池温度低于温度阈值,在该期间,优先对其他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能够高效地对多个电池进行充电。

另外,也可以具备壳体,该壳体收纳电源电路、多个充电路径、多个开闭部以及充电控制部,在一个面设置有连接部。而且,壳体具备设置为从与设置有连接部的面不同的面突出的至少一个安装部,在安装部形成有与设置于供充电器安装的安装面的突起嵌合的嵌合孔。

由此,使设置于安装面的突起嵌合于安装部的嵌合孔,从而能够将充电器安装于安装面来使用。另外,将形成有嵌合孔的安装部设置为从壳体的面突出,因此与在壳体的面形成嵌合孔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突起向壳体内的侵入。进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壳体内的空间,来收纳电路基板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充电器的外观的正面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电池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二电池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充电器的外观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供充电器安装的壁的图。

图6是表示收纳于下壳体的电路基板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安装了基座部件的上壳体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安装了基座部件的上壳体的背面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卸下了基座部件的上壳体的背面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基座部件的正面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基座部件的正面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基座部件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充电器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4A是表示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4B是表示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在第一电池的充电前对开关进行检查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在第二电池的充电前对开关进行检查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对监视第二电池的单元电压的监视电路进行检查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5…充电器;7…基座部件;11、21…安装部;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8…肋部;39…中继连接器;41…安装部;42…嵌合孔;45…基板;50…壳体;71、72…绝缘部;83…主转换器;95、96…防逆流部;120…第二温度输入端子;125…监视电路;200…控制部;330…正面;410…背面;451…子基板;452…连接器;453…绝缘隔离物;458…屏蔽基板;Ba…第一电池;Bb…第二电池;Cpa、Cpb…充电路径;F…突起;Po…分支点;SWa、SWb…开关元件;W…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充电器5为对安装部不同的两种电池组进行充电的装置。

[1.机械结构]

[1-1.外侧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图5对充电器5的外侧的机械结构进行说明。充电器5构成为,在作为树脂制的框体的壳体50的一个面设置有与两种电池组的安装部对应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将设置有充电电路的基板收纳于壳体50的内部。此处,如图1所示,将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1以及第二连接部32的面设为正面330,将与正面330对置的面设为背面410,将正面330设为前方,将背面410设为后方。另外,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并排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长边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充电器5在正面330的上部具备左右并排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另外,充电器5在正面330中,在第一连接部31的下侧具备第一显示部315,在第二连接部32的下侧具备第二显示部325。

在第一连接部31安装有图2所示的第一电池Ba的安装部11。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部31具备第一正极侧端子91、第一温度输入端子130、通信端子140、传感端子150以及第一负极侧端子160。另外,第一连接部31具备从正面330向前方突出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导轨部311。两个导轨部311隔开规定的间隔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而对第一电池Ba的安装进行引导。另外,第一连接部31具备呈凹状形成于上端部分的嵌合槽313和形成于嵌合槽313的下侧的送风开口312。嵌合槽313设置为沿与导轨部31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送风开口312设置于后述的壳体50内的风扇37的前侧。

第一电池Ba在树脂壳体内,具备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单元、控制电路以及电压检测电路。第一电池Ba为电动工具、园艺设备、现场作业机等所使用的电池组,例如为锂离子电池。第一电池Ba的额定电压为14.4V或者18V。

第一电池Ba在壳体的背面具备安装部11。安装部11从安装于充电器5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一电池Ba接受电力供给而动作的电动工具。安装部11具备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1的第一正极侧端子91的充电用正极端子13、放电用正极端子12a、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1的第一负极侧端子160的负极端子12b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1的其他的端子的连接端子。而且,第一电池Ba经由充电用正极端子13接受充电电流的供给,并且经由放电用正极端子12a输出放电电流。另外,第一电池Ba的控制电路取得与第一电池Ba相关的信息,经由充电器5的通信端子140,将表示与第一电池Ba的电池相关的信息的数字数据向充电器5输出。另外,第一电池Ba的控制电路,经由第一温度输入端子130,将表示与第一电池Ba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模拟数据向充电器5输出。

另外,安装部11具备嵌合爪16、进气口15、排气口17以及两个滑动导轨14。两个滑动导轨14为从壳体的背面向后方突出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与第一连接部31的导轨部311卡合。嵌合爪16以沿与滑动导轨14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上端部分,与第一连接部31的嵌合槽313嵌合。进气口15设置于嵌合爪16的下侧,排气口17设置于下端部分。滑动导轨14、嵌合爪16以及进气口15配置为与第一连接部31的导轨部311、嵌合槽313以及送风开口312对应的位置关系。

在将第一电池Ba安装于第一连接部31的情况下,使两个滑动导轨14的外表面与两个导轨部311的内表面卡合,并从上侧向下侧滑动。第一电池Ba在第一连接部31上滑动,若嵌合爪16与嵌合槽313嵌合,则第一电池Ba的滑动被限制,从而第一电池Ba的安装结束。由此,第一连接部31的各种端子与第一电池Ba的各种端子连接。然后,从风扇37输送的气体经过进气口15从送风开口312进入第一电池Ba内,而对第一电池Ba的内部进行冷却,之后从排气口17向外部排出。另外,在从第一连接部31卸下第一电池Ba的情况下,只要解除嵌合槽313与嵌合爪16的嵌合,使第一电池Ba从下侧向上侧滑动并卸下即可。

另一方面,第二连接部32的形状与第一连接部31不同,在第二连接部32安装有图3所示的第二电池Bb的安装部21。在第二连接部32无法安装第一电池Ba的安装部11,在第一连接部31无法安装第二电池Bb的安装部21。

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部32具备第二正极侧端子92、电压检测端子100、110、第二温度输入端子120以及第二负极侧端子170。另外,与第一连接部31相同,第二连接部32具备从正面330向前方突出并对第二电池Bb的安装进行引导的两个导轨部321、形成为凹状的嵌合槽323以及送风开口322。导轨部321、嵌合槽323以及送风开口322的尺寸、形状分别与导轨部311、嵌合槽313以及送风开口312不同,但配置为相同的位置关系。另外,在送风开口322的正后方还设置有风扇37。

第二电池Bb在树脂壳体内具备三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单元。第二电池Bb为电动工具、园艺设备、现场作业机等所使用的电池组,例如为锂离子电池。另外,第二电池Bb的额定电压为10.8V。第二电池Bb与第一电池Ba不同,不具备控制电路。因此,充电器5使用电压检测端子100、110、第二温度输入端子120,对第二电池Bb的电池状态进行检测。

第二电池Bb在壳体的背面具备安装部21。安装部21从安装于充电器5的第二连接部32和第二电池Bb接受电力供给而动作的电动工具等。安装部21具备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的第二正极侧端子92的正极端子22a、连接于第二负极侧端子170的负极端子22b以及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的其他的端子的连接端子。

另外,与安装部11相同,安装部21在与第二连接部32的导轨部321、嵌合槽323以及送风开口3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滑动导轨24、嵌合爪26以及进气口25,并且在下端部分设置有排气口27。

而且,第二电池Bb向第二连接部32安装的方法和从第二连接部32卸下的方法与第一电池Ba相同。若将第二电池Bb安装于第二连接部32,则第二连接部32的各种端子与第二电池Bb的各种端子被连接。

第一显示部315包含绿、红、黄三种颜色的LED,利用三种颜色的LED表示第一电池Ba的状态。作为由第一显示部315表示的状态,例如为充电中、待机中、充电结束中等。相同地,第二显示部325利用三种颜色的LED表示第二电池Bb的状态。

图5表示作为供充电器5安装的安装面的壁W。充电器5构成为能够使壳体50的背面朝向壁W的一侧安装于壁W而使用。如图4所示,壳体50具有形成为矩形状的背面,在背面的四个角的每一个具备形成为从背面向后方突出的腿部420。

另外,壳体50在背面410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各自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具备形成为从背面410向后方突出的安装部41。腿部420与安装部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相同程度。安装部41包含从壳体50的背面410朝向后方竖立设置且与背面410平行的剖面呈大致半椭圆形状的侧面41a和与侧面41a的后端部连接且与背面410平行的大致半椭圆形状的板状部件41b。而且,在板状部件41b形成有嵌合孔42。嵌合孔42为与设置于壁W的突起F嵌合的孔。突起F的长度形成为短于安装部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另外,在背面410与板状部件41b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向前方凹陷的槽411。另外,在背面410从左右的安装部41朝向背面410的上端部描绘沿着上下方向的线412。该线412描绘为从背面410的上端部向壳体50的上表面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在将充电器5安装于壁W的情况下,使用向充电器5的上表面延伸的线412进行突起F与充电器5在左右方向上对位,使用槽411进行突起F与充电器5在上下方向上对位。而且,使两个安装部41的嵌合孔42分别与突起F嵌合,从而将充电器5安装于壁W。

此外,安装部41的个数和安装部41在背面410上的设置位置不限定于上述记载。安装部41可以在背面410仅设置一个,也可以在背面410设置三个以上。另外,安装部41的设置位置只要为能够均衡地安装于壁W的位置,则也可以为任意处。另外,安装面不限定于壁W,也可以为架的侧面等。

[1-2.内侧的结构]

[1-2-1.后壳体的内侧]

接下来,参照图6~图12对充电器5的内侧的机械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充电器5的壳体50通过前壳体3与后壳体4组合而构成。

首先,参照图6对后壳体4的内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从壳体50卸下前壳体3,并从前方观察后壳体4的图。后壳体4形成为开口面呈矩形状的托盘形状,在后壳体4的四个角分别形成有向前侧突出的突起状的凸部43。该凸部43与形成于后述的前壳体3的四个角的凹部35嵌合,从而将前壳体3与后壳体4在组合的状态下固定,而构成壳体50。

另外,在后壳体4内收纳有基板45,基板45在未利用螺钉等固定于后壳体4的状态下收纳。后壳体4的背面410的大小成为与基板45大致相等的大小。而且,在基板45上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构成对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在基板45的右端部连接有电源软线Pw,并且搭载有主转换器83的平滑电容器457以及噪声滤波器459。另外,在基板45的左端部相对于基板45垂直地搭载有子基板451。在子基板451搭载有包括包含CPU、ROM、RAM的微型计算机并执行充电控制的控制部200。另外,在比基板45的中央略靠上方搭载有主转换器83的变压器456。另外,在供控制部200搭载的子基板451与变压器456之间、平滑电容器457和与变压器456之间、噪声滤波器459与变压器456之间搭载有用于抑制发热的散热片454、455。

如图6所示,在基板45上,变压器456以及噪声滤波器459占据较大的面积。充电器5具备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这两个连接部,但与连接部仅为一个的情况相同,仅各具备一个主转换器83与噪声滤波器459。当在充电器5同时安装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的情况下,充电器5通过一个主转换器83,依次逐个对电池组进行充电。换句话说,充电器5在两个电池组中兼用一个主转换器83和一个噪声滤波器459。因此,充电器5虽具备两个连接部,但能够抑制大型化。

另外,在充电器5中,电子部件的一部分安装于子基板451,子基板451被相对于基板45垂直地搭载。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充电器5的大型化,特别是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的大小,即使与仅具备一个连接部的充电器相比,充电器5也形成为不怎么变化的大小。

另外,在基板45上的平滑电容器457侧与电源软线Pw之间,屏蔽噪声的应对噪声用的屏蔽基板458被相对于基板45垂直地搭载。由此,能够屏蔽在比屏蔽基板458靠左侧产生的噪声。另外,在子基板451与散热片454之间安装有绝缘隔离物453。由此,能够使散热片454以绝缘隔离物453的绝缘间隔支承子基板451。

另外,在与后壳体4的左侧面对置的一侧的子基板451上和在后壳体4的左侧面与子基板451之间的基板45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后述的连接软线H3、风扇线束的多个连接器452。后壳体4的左侧面为后壳体4的与子基板451平行且最接近子基板451的侧面。另外,连接软线H3为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与基板45、第二连接部32与基板45的软线。如上,在子基板451的一侧的面和后壳体4的与该一侧的面对置的侧面之间设置有全部的连接器452,从而不存在连接软线H3跨过子基板451的端部的情况。即,能够抑制连接软线H3与子基板451的锋利边缘抵碰而破损这种情况出现。

[1-2-2.前壳体的内侧]

接下来,参照图7~图12对前壳体3的内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和图8是从壳体50卸下后壳体4,并从后方观察前壳体3的图。在前壳体3安装有图10~图12所示的基座部件7。图9是从前壳体3卸下基座部件7,并从后方观察前壳体3的图。

首先,对从前壳体3卸下了基座部件7的状态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前壳体3形成为开口面呈矩形状的托盘形状,在前壳体3的四个角分别形成有朝向后方突出且内部为中空的圆柱形状的凹部35。在各凹部35嵌合有上述的后壳体4的凸部43。

另外,在前壳体3的上部右侧搭载有用于冷却第二电池Bb的风扇37。相同地,在前壳体3的上部左侧也搭载有用于冷却第一电池Ba的风扇37,但图9示出了卸下了左侧的风扇37的状态。而且,在左右的风扇37的前侧形成有用于排出从风扇37输送的气体的送风开口312、322。另外,在送风开口312与送风开口322之间形成有朝向后方突出的凸部351。凸部351与后述的基座部件7的凹部77嵌合。

另外,一方面,在前壳体3的上部右侧,且在右侧的风扇37的下侧搭载有端子基板36。在端子基板36安装有第二连接部32的各连接端子、连接器。另一方面,第一连接部31的各连接端子、连接器包含于图10和图11所示的基座部件7的端子部78。端子部78是在树脂基座对第一连接部31的各连接端子、连接器进行嵌件成型而形成的。端子部78在使凸部351与基座部件7的凹部77嵌合时,搭载于左侧的风扇37的下侧。

另外,在前壳体3上,在比端子部78的搭载位置靠下侧,在端子部78的搭载位置与端子基板36之间,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一对肋部38。一对肋部38具有在端子部78的搭载位置的下侧沿着左右方向的部分和从沿着左右方向的部分朝向端子基板36延伸的部分。与端子基板36的各连接端子连接的连接软线H3通过一对肋部38之间,被带固定。然后,连接软线H3通过一对肋部38之间,布线至前壳体3的左侧面,连接于在后壳体4的左端部设置的连接器452。由此,能够将连接软线H3容易地布线至连接器452,并将其保持。

另外,连接于端子部78的连接软线H3以及连接于左侧的风扇37的风扇线束沿着前壳体3的左侧面被布线,并连接于后壳体4的连接器452。此处,从右侧的风扇37至连接器452的距离远于从左侧的风扇37至连接器452的距离。因此,若从右侧的风扇37至连接器452欲直接利用风扇线束进行连接,则需要长于左侧的风扇线束的线束,从而部件种类增加。

因此,端子基板36具备用于中继右侧的风扇线束的中继连接器39。连接于右侧的风扇37的风扇线束H1连接于中继连接器39的一端。在中继连接器39的另一端连接有风扇线束H2,风扇线束H2通过一对肋部38之间被布线,连接于连接器452。风扇线束H1、H2为与连接于左侧的风扇37的风扇线束相同的长度的线束。如上,利用端子基板36中继对与远离连接器452的一侧的风扇37连接的风扇线束H1,从而能够抑制部件种类的增加。

接下来,对基座部件7进行说明。基座部件7为由树脂形成,并设置于风扇37与基板45之间、端子基板36与基板45之间的部件。如图10~图12所示,在基座部件7的上部左侧形成有覆盖左侧的风扇37的风扇覆盖部75,在基座部件7的上部右侧形成有覆盖右侧的风扇37的风扇覆盖部76。另外,在风扇覆盖部75的下侧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端子部78。另外,在风扇覆盖部75与风扇覆盖部76之间,形成有朝向前方突出且内部为中空的圆柱形状的凹部77。若基座部件7从后方插入前壳体3,则前壳体3的凸部351与凹部77嵌合,而将基座部件7固定于前壳体3。

另外,在基座部件7中,在风扇覆盖部75、76的下侧形成有绝缘部71、72。绝缘部71形成于成为端子部78的正后方的位置,在将基座部件7固定于前壳体3时,绝缘部72形成于成为端子基板36的正后方的位置。通常,在连接部仅为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任意一者的充电器的情况下,基座部件只要仅覆盖一个连接部的端子基板或者端子部即可,因此基座部件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基座部件7的一半左右的大小。与此相对,基座部件7形成为比连接部仅为一个的基座部件向左右方向扩大,而覆盖端子部78和端子基板36双方。由此,能够确保端子部78与基板45的绝缘、和端子基板36与基板45的绝缘。

另外,在基座部件7的绝缘部71与绝缘部72的中间部分的下侧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中空的圆柱形状的肋部73。另外,在基座部件7形成有从风扇覆盖部75向后方突出的中空的四棱柱形状的肋部74。肋部73和肋部74形成为,在将前壳体3与后壳体4组装时,将基板45向后方按压的长度。通过肋部73和肋部74将基板45向后方按压,从而能够抑制在充电器5落下时施加于基板45的冲击。

此外,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至少两个滑动式电池的一个例子,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多个连接部的一个例子。壳体50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壳体的一个例子。安装部41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至少一个安装部的一个例子,嵌合孔42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嵌合孔的一个例子。壁W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安装面的一个例子,突起F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设置于安装面的突起的一个例子。

[2.电气结构]

接下来,对充电器5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图13表示充电器5的充电电路的结构。充电电路成为初级侧与次级侧绝缘的结构。在充电电路的初级侧设置有整流电路82、功率因数改善电路85以及控制IC84,横跨充电电路的初级侧与次级侧设置有主转换器83、光电耦合器86、87。

整流电路82为对从工业电源等外部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的电路。外部电源也可以为AC100V、AC200V等的任一个。功率因数改善电路85为改善由整流电路82整流的直流电力的功率因数的电路。主转换器83为回扫转换器等降压转换器,将由功率因数改善电路85改善了功率因数的直流电力的电压降压至适于第一电池Ba或者第二电池Bb的充电的电压。控制IC84为控制功率因数改善电路85和主转换器83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的IC。

光电耦合器86为将用于停止和允许来自控制部200的充电的控制指令传递至控制IC84的光电耦合器。光电耦合器87为恒流控制和过电压钳位用的反馈用的光电耦合器。另外,光电耦合器87接受来自控制部20的控制指令,也能够将用于停止、允许来自控制部200的充电的控制指令传递至控制IC84。

在充电电路的次级侧设置有控制部200、温度检测电路89、第一正极侧端子91、第二正极侧端子92、第一温度输入端子130、第二温度输入端子120、通信端子140、传感端子150、第一负极侧端子160、第二负极侧端子170以及监视电路125。

控制部200实施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的充电控制、检查。另外,控制部200实施第一显示部315、325的点亮控制、左右的风扇37的动作控制。而且,控制部200在检测出第一电池Ba的连接时,通过调节器,生成成为第一电池Ba的控制电路的动作电源的电源Vcc,将电源Vcc向第一电池Ba供给。

温度检测电路89为具备热敏电阻并检测温度的电路。温度检测电路89的热敏电阻安装或者固定于欲监视温度的部件的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转换器83内的部件设为温度的监视对象。温度检测电路89将表示与主转换器83内的部件的温度Ti对应的电压的模拟数据输入控制部200的A/D转换部。控制部200经由A/D转换部取得表示与温度Ti对应的电压的数字数据,而监视温度Ti。然后,控制部200以温度Ti成为预先设定的规定值以下的方式控制主转换器83。此外,也可以使用比较器等,判定与温度Ti对应的电压的模拟数据是否超过规定值,将表示其判定结果的数字数据输入控制部200的数字输入部。而且,控制部200也可以基于被输入的判定结果,以温度Ti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控制主转换器83。

在第一正极侧端子91连接有第一电池Ba的充电用正极端子13,在第一负极侧端子160连接有第一电池Ba的负极端子12b。另一方面,在第二正极侧端子92连接有第二电池Bb的正极端子22a,在第二负极侧端子170连接有第二电池Bb的负极端子22b。在第二正极侧端子92连接有正极端子93与正极侧传感端子94,在第二负极侧端子170连接有负极端子171与负极侧传感端子172。

第一正极侧端子91与主转换器83的输出端子由充电路径Cpa连接,正极端子93与主转换器83的输出端子由充电路径Cpb连接。第一电池Ba由在充电路径Cpa流经的充电电流充电,第二电池Bb由在充电路径Cpb流经的充电电流充电。

充电路径Cpa与充电路径Cpb中,从主转换器83至分支点Po经由一个路径供给,从分支点Po分别朝向第一正极侧端子91和正极端子93分支。在充电路径Cpa中,在分支点Po与第一正极侧端子91之间以串联的方式设置有开关元件SWa与防逆流部95。另外,在充电路径Cpb中,在分支点Po与正极端子93之间以串联的方式设置有开关元件SWb与防逆流部96。

开关元件SWa、SWb为场效应晶体管等,在接通状态换句话说闭合状态时,将充电路径Cpa、Cpb形成连接状态,在断开状态换句话说开路状态时,将充电路径Cpa、Cpb形成切断状态。控制部200在对第一电池Ba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将开关元件SWa形成接通状态,将开关元件SWb形成断开状态。另一方面,控制部200在对第二电池Bb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将开关元件SWa形成断开状态,将开关元件SWb形成接通状态。另外,控制部200在对任意的电池组均不充电的情况下,将开关元件SWa、SWb均形成断开状态。

防逆流部95、96为作为包含二极管等的电路的反馈防护器(Back Feed Protector),防止电流从第一正极侧端子91或者正极端子93朝向分支点Po侧的逆流。通过开关元件SWa、SWb的控制以及防逆流部95、96,能够抑制从第一电池Ba向第二电池Bb,或者从第二电池Bb向第一电池Ba的充电。

另外,第一正极侧端子91经由切断电路97和衰减器98,连接于控制部200的输入端子。正极侧传感端子94经由切断电路97和衰减器99,连接于控制部200的输入端子。切断电路97具备允许或者切断从第一正极侧端子91向衰减器98的放电的电路与允许或者切断从正极侧传感端子94向衰减器99的放电的电路。切断电路97的各电路只是在连接于各电路的电池组的充电时便允许放电,在除此以外的充电结束时、充电待机时切断放电。

在切断电路97允许从第一正极侧端子91向衰减器98的放电的情况下,控制部200通过衰减器98对外加于第一正极侧端子91与传感端子150之间的第一电池Ba的电压值Va进行衰减并获取该电压值。另外,在切断电路97允许从正极侧传感端子94向衰减器99的放电的情况下,控制部200通过衰减器99将外加于正极侧传感端子94与负极侧传感端子172之间的第二电池Bb的电压值Vb衰减成1/3并获取该电压值。换句话说,控制部200将三个电池单元的电压值Vb衰减成相当于一个电池单元的电压并获取该电压。另外,控制部200经由衰减器81,获取分支点Po与作为控制用的接地的控制接地之间的电源电压的电压值Vw。此外,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的额定电压均为25V以下,电压值Va、Vb成为25V以下的值。

控制部200在开始第一电池Ba的充电前,使用电压值Vw,检查开关元件SWa的故障。另外,控制部200在开始第二电池Bb的充电前,使用电压值Vw,检查开关元件SWb的故障。开关元件SWa、SWb的检查的详细后述。

此外,第二电池Bb成为在电池组内不具备电压检测电路,而由充电器5检测第二电池Bb的电压的结构。因此,通过充电器5高精度地检测第二电池Bb的电压,因此单独地具备供充电电流流动的正极端子93和负极端子171、与电压检测用的正极侧传感端子94和负极侧传感端子172。

另外,控制部200经由第一负极侧端子160和分流电阻88,获取在第一电池Ba流动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经由负极端子171和分流电阻88,获取流向第二电池Bb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另外,控制部200经由通信端子140,取得表示第一电池Ba的电池状态的数字数据。控制部200取得第一电池Ba的特性数据、第一电池Ba的履历、第一电池Ba的电压值Va、温度值Ta以及表示第一电池Ba的温度值Ta是否超过温度阈值Tth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作为表示第一电池Ba的电池状态的数字数据。温度阈值Tth为相对于第一电池Ba被预先决定的值,且是能够充电的温度的上限值。能够充电的温度的上限值因电池组的种类不同而变化,因此温度阈值Tth针对每个电池组而被决定。另外,控制部200经由第二温度输入端子120,获取第二电池Bb的温度值Tb。

监视电路125为,检测第二电池Bb的电池单元的电压值Vc1、Vc2并将检测出的电压值输入控制部200的电路。电压检测端子100连接于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的三个电池单元中的、高电位的电池单元与中电位的电池单元之间,而检测中电位与低电位的两个电池单元的电压值Vc1。另外,电压检测端子110连接于中电位的电池单元与低电位的电池单元之间,而检测低电位的一个电池单元的电压值Vc2。

监视电路125具备经由放大器105A和衰减器106的路径A与经由放大器105B和衰减器106的路径B,作为将电压值Vc1输入控制部200的路径。另外,监视电路125具备将路径A和路径B的任意一方连接于控制部200的模拟开关107。模拟开关107的动作受控制部200控制。在模拟开关107将路径A连接于控制部200的情况下,经由路径A,向控制部200输入Vc1(A),在模拟开关107将路径B连接于控制部200的情况下,经由路径B,向控制部200输入Vc1(B)。此外,即便在采用路径A和路径B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Vc1(A)、Vc(B)也被衰减成1/2,与一个电池单元相当的电压被输入控制部200。

控制部200将Vc1(A)与Vc1(B)相比较,检查监视电路125的故障。相同地,监视电路125具备经由放大器115A的路径A与经由放大器115B的路径B,并且具备将路径A和路径B的任意一者连接于控制部200的模拟开关117,作为将电压值Vc2输入控制部200的路径。而且,控制部200也将Vc2(A)与Vc2(B)相比较,检查监视电路125的故障。

另外,在图13中虽省略,但在放大器105A、115A的输入级与接地之间分别以串联的方式连接有电阻与场效应晶体管等开关元件。在不将第二电池Bb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的情况下,放大器105A、115A的输入电位成为不稳定,因此将连接于输入级的开关元件形成接通状态,而使放大器105A、115A的输入电位稳定成接地等级。连接于输入级的开关元件的控制,通过控制部200而与模拟开关107、117的动作控制连动地进行。

另外,充电器5在次级侧,具备TMa检测电路135以及自我检查电路133。TMa检测电路135用在控制部200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以不经由控制部200,使第一电池Ba的充电停止的保护电路。TMa检测电路135经由第一温度输入端子130取得第一电池Ba的温度值Ta。而且,TMa检测电路135在温度值Ta高于对温度阈值Tth加上规定值而得到的值的情况下,与基于控制部200的充电控制无关地,将开关元件SWa形成断开状态,而使向第一电池Ba的充电停止。自我检查电路133为检查TMa检测电路135是否故障的电路。

控制部200使自我检查电路133动作,并使TMa检测电路135动作。若自我检查电路133、TMa检测电路135以及开关元件SWa全部正常,则在使自我检查电路133和TMa检测电路135动作的情况下,开关元件SWa成为断开状态。在该情况下,电压值Vw高于25V。另一方面,若自我检查电路133、TMa检测电路135以及开关元件SWa中的任一者发生故障,则在使自我检查电路133和TMa检测电路135动作的情况下,开关元件SWa不成为断开状态。在该情况下,电压值Vw成为25V以下。因此,控制部200在电压值Vw>25V的情况下,判定为正常,在电压值Vw≤25V的情况下,判定为异常。

控制部200基于来自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的输入,检测各电池组的连接,基于各电池组的电池状态,对各电池组进行充电。此时,控制部200以适于各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将各电池组充电至针对每个电池组而被预先决定的电压。

此外,主转换器83相当于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电源电路的一个例子,充电路径Cpa、Cpb相当于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多个充电路径的一个例子。另外,开关元件SWa、SWb相当于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开闭部的一个例子,防逆流部95、96相当于本公开的一方面的防逆流部的一个例子。另外,控制部200相当于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充电控制部和诊断部的一个例子。

[3.充电处理]

[3-1.主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4A和图14B对充电器5的充电处理进行说明。本处理顺序若将充电器5连接于外部电源,则由控制部200执行。

首先,在S10中,在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的状态变量分别标注“无电池”。接着,在S20中,判定第一电池Ba的状态变量(以下,为第一状态变量)是否为“无电池”。在第一状态变量为“无电池”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部315显示“无电池”的状态,进入S30,在与“无电池”不同的情况下,进入S50。

在S30中,判定是否检测出第一电池Ba的连接。在未检测出第一电池Ba的连接的情况下,进入S300。即,移至第二电池Bb的充电处理。在检测出第一电池Ba的连接的情况下,进入S40,在对第一状态变量标注“待机中”后,进入S300。

在S50中,判定第一状态变量是否为“待机中”。在第一状态变量为“待机中”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部315显示“待机中”的状态,并进入S60,在与“待机中”不同的情况下,进入S120。

在S60中,判定是否对第一电池Ba的待机状态的解除进行检测,并且第一电池Ba的温度值Ta是否为温度阈值Tth以下的常温值。在第一电池Ba的待机状态未被解除或者温度值Ta不是常温值的情况下,进入S300,移至第二电池Bb的充电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一电池Ba的待机状态被解除,并且温度值Ta为温度阈值Tth以下的情况下,进入S70。

在S70中,判定第二电池Bb的状态变量(以下,为第二状态变量)是否为“充电中”以外。在第二状态变量为“充电中”的情况下,进入S300,在第二状态变量为“充电中”以外的情况下,进入S80。

在S80中,对开关元件SWa、SWb的故障进行检查。在第一电池Ba的待机中被解除,且温度值Ta为常温值,且第二电池Bb非充电中的情况下,能够开始第一电池Ba的充电。因此,在S80中,在开始第一电池Ba的充电前,对开关元件SWa、SWb的故障进行检查。开关元件SWa、SWb的检查处理的详细后述。

一方面,在S90中,判定开关元件SWa、SWb的检查结果是否错误。在检查结果错误的情况下,进入S100,在对第一状态变量标注“错误中”后,进入S300。另一方面,在检查结果非错误的情况下,进入S110,在对第一状态变量标注“充电中”并开始第一电池Ba的充电后,进入S300。

另外,在S120中,判定第一状态变量是否为“充电中”。在第一状态变量为“充电中”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部315显示“充电中”的状态,并进入S130,在第一状态变量与“充电中”不同的情况下,进入S150。

在S130中,判定是否检测出第一电池Ba的充电结束。一方面,在未检测出充电结束的情况下,进入S300。另一方面,在检测出充电结束的情况下,进入S140,对第一状态变量标注“结束中”,进入S300。

另外,在S150中,判定第一状态变量是否为“结束中”。在第一状态变量为“结束中”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部315显示“结束中”的状态,并进入S160,在第一状态变量与“结束中”不同的情况下,进入S180。

在S160中,判定是否检测出第一电池Ba被卸下,而未被连接。一方面,在未检测出第一电池Ba被卸下的情况下,进入S300。另一方面,在检测出第一电池Ba被卸下的情况下,进入S170,对第一状态变量标注“无电池”,进入S300。

在S180中,判定第一状态变量是否为“错误中”。在第一状态变量为“错误中”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部315显示“错误中”的状态,并进入S190,在第一状态变量与“错误中”不同的情况下,进入S300。

在S190中,判定是否检测出第一电池Ba被卸下。一方面,在未检测出第一电池Ba被卸下的情况下,进入S300。另一方面,在检测出第一电池Ba被卸下的情况下,进入S200,对第一状态变量标注“无电池”,进入S300。

接着,在S300~S380中,将第一电池Ba置换成第二电池Bb,将第一状态变量置换成第二状态变量,将第一显示部315置换成第二显示部325,进行与S20~S100相同的处理。但是,代替进入S300,而返回S20。另外,在S340中,代替相对于第一电池Ba被决定的值亦即温度阈值Tth,使用相对于第二电池Bb被决定的值亦即温度阈值Tth。

在S370中的检查结果非错误的情况下,进入S390,而对监视电路125的故障进行检查。监视电路125的检查处理的详细后述。

接着,在S400中,判定监视电路125的检查结果是否错误。一方面,在检查结果错误的情况下,进入S410,在对第二状态变量标注“错误中”后,返回S20。另一方面,在检查结果非错误的情况下,进入S420,在对第二状态变量标注“充电中”并开始第二电池Bb的充电后,返回S20。

接着,在S430~S480中,将第一电池Ba置换成第二电池Bb,将第一状态变量置换成第二状态变量,将第一显示部315置换成第二显示部325,进行与S120~S170相同的处理。但是,代替进入S300,返回S20。

根据上述处理顺序,当在将充电器5连接于外部电源后,在充电器5连接有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的情况下,先对连接于充电器5的电池组优先进行充电。另外,根据上述处理顺序,当在充电器5连接有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后,将充电器5连接于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对第一电池Ba优先进行充电。但是,在成为优先的那个电池的温度值高于温度阈值Tth的待机状态的情况下,从另一个电池开始充电。

[3-2.开关元件的检查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5对在第一电池Ba的充电前,检查开关元件SWa、SWb的故障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本处理顺序在充电器5的充电处理的S80中,由控制部200执行。

首先,在S600中,将开关元件SWa设定为断开状态。此外,开关元件SWb被维持为断开状态。

接着,在S610中,将从主转换器83向开关元件SWa的电流输出设定为接通,使电流从主转换器83流向开关元件SWa。

接着,在S620中,基于经由分流电阻88取得的电流值,判定是否存在在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中的至少一者流动的充电电流。在开关元件SWa、SWb均未短路的情况下,充电电流均不向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流动。另一方面,在开关元件SWa、SWb中的至少一者短路的情况下,充电电流向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中的至少一者流动。

因此,在检测出在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中的至少一者流动的充电电流的情况下,进入S650,进行错误判定,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出充电电流的情况下,进入S630。

在S630中,判定比分支点Po靠主转换器83侧的电源电压的电压值Vw是否超过25V。在开关元件SWa、SWb均未短路的情况下,电压值Vw高于25V。另一方面,在开关元件SWa、SWb中的至少一者短路的情况下,电压值Vw成为与作为第一电池Ba的端子间电压值的电压值Va或者作为第二电池Bb的端子间电压值的电压值Vb大致相等的值。换句话说,另一方面,在开关元件SWa、SWb中的至少一者短路的情况下,电压值Vw成为25V以下。

因此,在电压值Vw大于25V的情况下,进入S640,进行正常判定,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电压值Vw为25V以下的情况下,进入S650,进行错误判定,结束本处理。

另外,图16的流程图表示在第二电池Bb的充电前,检查开关元件SWa、SWb的故障的处理顺序。本处理顺序在充电器5的充电处理的S360中,由控制部200执行。本处理顺序的S700~S750进行与S600~S650相同的处理。

[3-3.监视电路的检查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7对在第二电池Bb的充电前,检查监视电路125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本处理顺序在充电器5的充电处理的S390中,由控制部200执行。

首先,在S800中,分别设定路径A,作为从电压检测端子100输入单元电压Vc1的路径和从电压检测端子110输入单元电压Vc2的路径。

接着,在S810中,从在S800中设定的路径A取得单元电压Vc1(A)和单元电压Vc2(A)。

接着,在S820中,分别设定路径B,作为从电压检测端子100输入单元电压Vc1的路径和从电压检测端子110输入单元电压Vc2的路径。

接着,在S830中,从在S820中设定的路径B取得单元电压Vc1(B)和单元电压Vc2(B)。

接着,判定|Vc1(A)-Vc1(B)|=ΔVc1和|Vc2(A)-Vc2(B)|=ΔVc2是否均不足300mV。一方面,若监视电路125正常,则Vc1(A)与Vc1(B)成为大致相等的值,并且Vc2(A)与Vc2(B)也成为大致相等的值。另一方面,若监视电路125故障,则Vc1(A)与Vc1(B)成为较大不同的值,Vc2(A)与Vc2(B)成为较大不同的值。

因此,一方面,在ΔVc1和ΔVc2均不足300mV的情况下,即,在Vc1(A)与Vc1(B)大致相等,并且Vc2(A)与Vc2(B)大致相等的情况下,进入S850,进行正常判定,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ΔVc1和ΔVc2中的至少一者为300mv以上的情况下,进入S860,进行错误判定,结束本处理。

[4.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充电器5具备与不同的安装部11、21对应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因此,在充电器5能够连接具备安装部11的第一电池Ba以及具备安装部21的第二电池Bb。而且,控制开关元件SWa、SWb的接通、断开,从而能够顺序地对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逐个进行充电。即,利用一台充电器5,能够对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进行充电。

(2)构成为利用一个主转换器83,能够对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双方进行充电,因此能够使充电器5小型化。

(3)在连接于充电器5的电池组不是充电对象的情况下,通过成为开路状态的开关元件SWa或者开关元件SWb、防逆流部95或者防逆流部96,能够防止电流从不是充电对象的电池组向分支点Po的逆流。因此,除了开关元件SWa、SWb之外,还设置防逆流部95、96,从而能够更加提高安全性。

(4)在充电开始前,检查开关元件SWa、SWb的故障,从而在开关元件SWa、SWb中的任一者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中止充电,因此能够更加提高安全性。

(5)在第一电池Ba的温度值Ta和第二电池Bb的温度值Tb中的一者超过温度阈值Tth的情况下,该电池组形成待机状态,直至温度值低于温度阈值Tth,在该期间,其他的电池组被优先充电。由此,能够高效地对多个电池组进行充电。

(6)使安装部41的嵌合孔42与设置于壁W的突起F嵌合,从而能够将充电器5安装于壁W来使用。另外,形成有嵌合孔42的安装部41设置为从壳体50的背面410突出,因此与在壳体50的背面410形成嵌合孔42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突起F侵入壳体50内。进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壳体50内的空间,收纳基板45。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双方从上向下滑动而安装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中的一者或者双方与上述实施方式上下相反地设置于充电器5,使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中的一者或者双方从下向上滑动而安装于第一连接部31或者第二连接部32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以导轨部311、312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设置于充电器5的正面330。而且,也可以形成使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双方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滑动而安装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结构。或者,也可以使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中的一者从左向右滑动,使另一者从右向左滑动,而安装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形成使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中的一者从上向下或者从下向上滑动,使另一者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滑动,而安装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结构。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池Ba在内部具备控制电路,第二电池Bb在内部不具备控制电路,但也可以是,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双方具备控制电路,也可以是第一电池Ba和第二电池Bb双方不具备控制电路。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充电器5具备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这两个连接部,但连接部的个数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连接部。在充电器5具备三个以上连接部的情况下,不需要与全部不同的种类的安装部对应,只要至少与两种安装部对应即可。例如,在充电器5具备三个连接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具备与相同种类的安装部对应的两个连接部和与和其他两个不同的种类的安装部对应的一个连接部。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充电器5虽具备用于安装于安装面的安装部41,但也可以不具备安装部41。在充电器5不具备安装部41的情况下,只要将充电器5放置于台子等上来使用即可。

(e)也可以通过多个构成要素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构成要素具有的多个功能、或者通过多个构成要素实现一个构成要素具有的一个功能。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个构成要素实现多个构成要素具有的多个功能、或者通过一个构成要素实现由多个构成要素实现的一个功能。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附加于其他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或者置换成其他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此外,仅由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词语限定的技术思想所含的所有的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