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295发布日期:2018-11-23 21:1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直流无刷电机以其优越性能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广泛的领域,但一些特定的领域对电机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汽车节气门,特殊的餐饮、医疗设备要求电机工作在超常规的高温下,有些领域需要质量轻、耐腐蚀,电机有超长的工作寿命,更有些领域需要电机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条件。而这些常规的有刷、无刷电机却很难做到。

目前通用直流无刷电机有如下几个缺点:

1、镀锌铁皮电机重、隔热性能差,使用寿命短。

2、铝合金电机轻但隔热性差,很难在高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热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还包括至少一端开口的钛合金壳体和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端盖;所述转子包括电机轴和套接于所述电机轴上的磁钢,所述电机轴位于所述钛合金壳体内,所述电机轴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钛合金壳体,另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端盖;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磁钢上,且所述转子可旋转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位于所述磁钢面向所述钛合金壳体远离开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

电机驱动模块为第一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一电源插头片、红外线接收头和红外线发射器;

所述第一电路板固设于所述钛合金壳体内,且所述第一电路板套设于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电机轴旋转活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内;

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电源插头片;

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所述红外线接收头;

所述红外线接收头用于接收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控制信号;

所述钛合金壳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电源插头片的一端自所述插孔穿出所述钛合金壳体。

进一步地,

电机驱动模块为第二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路板、第二电源插头片和信号控制线;

所述第二电路板固设于所述钛合金壳体内,且所述第二电路板套设于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电机轴旋转活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内;

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电源插头片;

所述信号控制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所述信号控制线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接的控制器;

所述钛合金壳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电源插头片的一端自所述第二插孔穿出所述钛合金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插头片上设有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源插头片穿出所述第一插孔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源插头片上设有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二电源插头片穿出所述第二插孔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内衬。

进一步地,所述钛合金壳体的外壁设有通孔,所述信号控制线自所述通孔穿出于所述钛合金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轴的两端各套接有轴承,所述端盖上设有第一安装位,所述钛合金壳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位。

进一步地,

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两个绝缘线架和绝缘绕组;

一个所述绝缘线架套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另一个所述绝缘线架套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另一端;

所述绝缘绕组绕于所述绝缘线架上;

所述定子铁芯的外表面与所述钛合金壳体的内表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电机,一端开口的钛合金壳体,以便于将转子和定子装配至钛合金壳体的内部,通过在开口处装配端盖,将电机轴、磁钢和定子更好的固定于钛合金壳体内,从而提高直流无刷电机的隔热性能,使用寿命长,且钛合金壳体具有材质轻、抗腐蚀、耐低温和耐高温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发射器和带有红外线接收头的直流无刷电机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电机轴;

200-磁钢;

300-定子;301-定子铁芯;302-绝缘线架;303-绝缘绕组;

400-钛合金壳体;401-端盖;4011-第一安装位;402-通孔;403-第二安装位;

500-第一电机驱动模块;501-第一电路板;502-第一电源插头片;503-红外线接收头;504-第一插孔;505-红外线发射器;

600-第二电机驱动模块;601-第二电路板;602-第二电源插头片;603-信号控制线;604-第二插孔;

700-第一绝缘部;701-第二绝缘部

800-内衬;

900-轴承;901-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进行说明。直流无刷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300,还包括至少一端开口的钛合金壳体400 和用于封闭开口的端盖401,转子包括电机轴100和套接于电机轴100上的磁钢200;本例中采用一端开口的钛合金壳体400和用于封闭开口的端盖401,当然,也可以采用两端开口的钛合金壳体400,两端分别用端盖401封口;电机轴100位于钛合金壳体400内,电机轴100的一端旋转连接于钛合金壳体400,另一端旋转连接于端盖401;定子300套设于磁钢200上,且转子可旋转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端开口的钛合金壳体400,以便于将转子和定子300装配至钛合金壳体400的内部,通过在开口处装配端盖401,将电机轴100、磁钢200和定子300更好的固定于钛合金壳体 400内,从而提高直流无刷电机的隔热性能,使用寿命长,且钛合金壳体400 具有材质轻、抗腐蚀、耐低温和耐高温的性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直流无刷电机还包括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位于磁钢200面向钛合金壳体400远离开口的一侧。设置电机驱动模块,便于使用者控制直流无刷电机。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机驱动模块设为第一电机驱动模块500,第一电机驱动模块500包括第一电路板501、第一电源插头片502、红外线接收头503和红外线发射器505;第一电路板501固设于钛合金壳体400内,且第一电路板501 套设于电机轴100上,电机轴100旋转活动于第一电路板501内;第一电路板 501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源插头片502;第一电路板501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红外线接收头503;红外线接收头503用于接收红外线发射器505发射的控制信号;钛合金壳体400远离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孔504,第一电源插头片502的一端自插孔穿出钛合金壳体400。

将第一电路板501各设于钛合金壳体400内,且电机轴100旋转活动于第一电路板501内,减少第一电路板501对电机轴100的干扰;通过在第一电路板501上设置第一电源插头片502,以便于电机外接电源,设置红外线接收头 503,以便于接收的红外线发射器505发射的控制信号,使得直流无刷电机具有无线控制的功能,减少直流无刷电机的走线烦恼,提高直流无刷电机的适用性。设置第一插孔504,便于第一电源插头片502自钛合金壳体400内穿出。

具体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红外线发射器505为红外线遥控器,该红外线遥控器具有控制直流无刷电机启停、加速、减速和调节转动模式的功能;使用者通过红外线发射器505 控制带有红外线接收头503的电机。

具体地,电机轴100靠近第一电源插头片502的一端为输出端。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机驱动模块设为第二电机驱动模块600,第二电机驱动模块600包括第二电路板601、第二电源插头片602和信号控制线603;第二电路板601固设于钛合金壳体400内,且第二电路板601套设于电机轴100上,电机轴100旋转活动于第二电路板601内;第二电路板601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源插头片602;信号控制线603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远离开口的一侧;信号控制线603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接的控制器;钛合金壳体400远离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二插孔604,第二电源插头片602的一端自第二插孔604穿出钛合金壳体400。

将第二电路板601各设于钛合金壳体400内,且电机轴100旋转活动于第二电路板601内,减少第二电路板601对电机轴100的干扰;通过在第二电路板601上设置第二电源插头片602,以便于电机外接电源,设置信号控制线603,以便于接收的外接控制器传输的控制信号,便于外部控制直流无刷电机。设置第二插孔604,便于第二电源插头片602自钛合金壳体400内穿出。

具体地,电机轴100靠近第二电源插头片602的一端为输出端。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电源插头片502上设有第一绝缘部700,绝缘部700 位于第一电源插头片502穿出第一插孔504的位置。设置第一绝缘部700,且绝缘部700位于第一电源插头片502穿出第一插孔504的位置,使得第一电源插头片502与钛合金壳体400绝缘。

具体地,第一电源插头片502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电源插头片502对称分布,第一电源插头片502垂直于第一电路板501设置。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电源插头片602上设有第二绝缘部701,第二绝缘部701位于第二电源插头片602穿出第二插孔604的位置。设置第二绝缘部701,且第二绝缘部701位于第二电源插头片602穿出第二插孔604的位置,使得第二电源插头片602与钛合金壳体400绝缘。

具体地,第二电源插头片602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二电源插头片602对称分布,第二电源插头片602垂直于第二电路板601设置。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机驱动模块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内衬800。设置内衬 800,提高电机驱动模块装配于钛合金壳体400内的稳定性,减少钛合金壳体 400内部零件的晃动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钛合金壳体400的外壁设有通孔402,信号控制线603自通孔402 穿出于钛合金壳体400。设置通孔402,便于信号控制线603自钛合金壳体400 内穿出,减少信号控制线603占用钛合金壳体400内部空间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机轴100的两端各套接有轴承900,端盖401上设有第一安装位4011,钛合金壳体400远离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位403;一个轴承900嵌入第一安装位4011,另一个轴承900嵌入第二安装位403。

通过在电机轴100的两端各设置轴承900,且两个轴承900分别装配于第一安装位4011和第二安装位403,使得电机轴100转动更加顺畅。

具体地,两个轴承900面向定子的一侧均设有介子901,且两个介子901 各固设于电机轴100的两端,以通过介子901使位于第一安装位4011的轴承 900和第二安装位403的轴承900难以脱离第一安装位4011和第二安装位403,使得电机轴100转动时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定子300包括定子铁芯301、两个绝缘线架302和绝缘绕组303;一个绝缘线架302套装于定子铁芯301的一端,另一个绝缘线架302 套装于定子铁芯301的另一端;绝缘绕组303绕于绝缘线架302上;定子铁芯 301的外表面与钛合金壳体400的内表面贴合。

绝缘线架302的设置不仅能够将绝缘绕组303固定,并且同时隔绝绝缘绕组漆包线与定子铁芯301接触,钛合金壳体400将直流无刷电机外部的热量隔绝,避免或者减少直流无刷电机外部的高温或低温环境对电机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磁钢等零部件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