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散热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139发布日期:2018-11-23 21:1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散热片,涉及一种在电机进行工作时,对电机壳体位置进行辅助散热的装置,属于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在电机壳体外侧通过多个散热片之间的相互插接,形成环形的散热桶对电机进行散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机在工程机械中运用广泛,其主要由定子、转子、外壳和端盖构成,在电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当热量过大电机会出现故障,停止工作,严重的将会发生击穿,导致电机烧损,现有的电机外壳会沿着周向设置散热条,增加散热面积,但该结构直径通过散热条的两个侧面进行散热,且散热条相互独立,不能进行相互进行补偿配合,散热量有限,也有在壳体上开设换气孔,通过换气孔加快热量交换,使得转子的电机进行散热,但容易将外部的灰尘吸入,使得空气的流通受阻,降低热量散发效率,

公开号CN205565972U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电机壳体,包括圆筒形壳体,壳体外壁和内壁分别弯折形成若干外散热筋和内散热筋,外散热筋和内散热筋间隔设置,外散热筋和内散热筋分别沿壳体周向分布,内散热筋端部还弯折形成支撑部,且若干内散热筋对应的支撑部朝向壳体轴线的内侧面形成与壳体同轴且断裂设置的圆环形,该方法通过多次弯折,使得散热片为双层结构,且同时向内外同时延伸,由于电机壳体内外壁的采用,向内延伸的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会减小,使得气流的留流动量减小,双层的外散热片效果较差,不能大量的进行热量交换,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散热片提供了一种通过在电机壳体外侧通过多个散热片之间的相互插接,形成环形的散热桶对电机进行散热的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散热片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散热片由陶瓷底片、支撑座板、主散热片、辅散热片、半圆凹槽和插接槽组成,陶瓷底片置于支撑座板底部,所述支撑座板为弧形板,且沿轴向进行延伸,所述支撑座板的弧形圆形位于底部一侧,主散热片和辅散热片对称置于支撑座板上,所述主散热片和辅散热片相交线位于支撑座板中部,所述主散热片和辅散热片之间夹角为45°—60°,所述主散热片顶部边缘等距开有多个半圆凹槽,所述辅散热片顶部边缘等距开有多个半圆凹槽,且和主散热片上的半圆凹槽相对应,主散热片从支撑座板至顶部的中部位置开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沿支撑座板轴向延伸,至主散热片长度的一半位置,辅散热片上开有插接槽,所述辅散热片上的插接槽启点为辅散热片一端中部位置,延伸至辅散热片长度的一半,且延伸方向和主散热片上的插接槽相反,所述插接槽的宽度等于主散热片的厚度。

使用时,将电机外壳清洁干净,将第一散热体上的支撑座板沿着电机外壳轴向排列,陶瓷底片和电机壳体外壁紧密贴合,然后将第二散热体上辅散热片的插接槽和第一散热片上的主散热片上的插接槽进行插接,然后形成连接,然后继续将第三散热体上的辅散热片和第二扇热片主散热片进行插接,通过多个散热体进行插接,形成闭合圆环,连接完成后,支撑座板组合形成圆环,并通过陶瓷底片和电机外壳贴合,主散热片和相接的辅散热片之间形成通道,且等距环绕在电机壳体外圈,相邻的两个主散热片之间的距离沿半径方向逐渐变大,形成开放结构,当电机工作产生热量时,大量的热通过电机壳体传递到陶瓷底片上,陶瓷底片将热量通过支撑座板传递至主散热片、辅散热片上,由于插接的主散热片和辅散热片之间相差沿电机壳体轴向延伸的通道,气流从通道内流动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部分热量通过主散热片、辅散热片向外扩散,并通过开放的间隙逐步进行扩散,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主散热片、辅散热片相互插接形成闭合圆环,且相互之间形成连接,在局部位置温度过高时,热量能够通过插接位置进行转移,使得其他位置能够对高温点进行热量分摊,降低热量的集中,避免电机局部过热烧损,达到对电机壳体进行散热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二、能够提高散热的热交换效率。

三、能够提高相互的散热片之间的补偿分摊,避免局部热量集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散热片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散热片连接时的立体结构图,其仅仅显示了散热片连接时的状态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仅仅显示了散热片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陶瓷底片(1),支撑座板(2),主散热片(3),辅散热片(4),半圆凹槽(5),插接槽(6),第一扇热体(7),第二扇热体(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散热片是这样实现的,使用时,将电机外壳清洁干净,将第一散热体上的支撑座板(2)沿着电机外壳轴向排列,陶瓷底片(1)和电机壳体外壁紧密贴合,然后将第二散热体上辅散热片(4)的插接槽(6)和第一散热片上的主散热片(3)上的插接槽(6)进行插接,然后形成连接,然后继续将第三散热体上的辅散热片(4)和第二扇热片主散热片(3)进行插接,通过多个散热体进行插接,形成闭合圆环,连接完成后,支撑座板(2)组合形成圆环,并通过陶瓷底片(1)和电机外壳贴合,主散热片(3)和相接的辅散热片(4)之间形成通道,且等距环绕在电机壳体外圈,相邻的两个主散热片(3)之间的距离沿半径方向逐渐变大,形成开放结构,当电机工作产生热量时,大量的热通过电机壳体传递到陶瓷底片(1)上,陶瓷底片(1)将热量通过支撑座板(2)传递至主散热片(3)、辅散热片(4)上,由于插接的主散热片(3)和辅散热片(4)之间相差沿电机壳体轴向延伸的通道,气流从通道内流动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部分热量通过主散热片(3)、辅散热片(4)向外扩散,并通过开放的间隙逐步进行扩散,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主散热片(3)、辅散热片(4)相互插接形成闭合圆环,且相互之间形成连接,在局部位置温度过高时,热量能够通过插接位置进行转移,使得其他位置能够对高温点进行热量分摊,降低热量的集中,避免电机局部过热烧损,达到对电机壳体进行散热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