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线和快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3377发布日期:2018-11-27 23:17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充线和快充系统。



背景技术:

快充技术是指通过芯片组来调整终端设备(如手机)的输入电压和电流值,从而缩短充电时间,达到对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充电的目的。目前的快充技术包括:VOOC(Voltage Open Loop Multi-step Constant-Current Charging,电压开环多步恒流充电)闪充技术、QC2.0(Quick Charge2.0,快速充电2.0)技术、USB PD(USB Power Delivery,USB功率传输协议)技术等。快充线则是连接终端设备和适配器之间的桥梁。

由于不同的快充技术采用不同的快充协议,而目前现有的支持快充的快充线通常都是针对单一快充协议设计的,因此在适配器和终端设备采用不同快充协议的场景下,目前现有的快充线无法应用。

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支持快充协议转换的快充线,但是这种快充线仅仅支持在特定两种快充协议之间转换,不支持两种以上的快充协议的转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快充线和快充系统,支持多种快充协议转换。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本申请的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快充线,包括:

用于连接供电设备的第一接口;

用于连接终端设备的第二接口;

同时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以及转换识别模块连接的开关;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确定所述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快充、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口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快充、用于在确定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均支持快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和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所述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和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传输信息,将所述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将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口,将所述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将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口,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闭合的转换识别模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电源子接口、第一通信子接口、第二通信子接口、第三通信子接口和第一接地子接口;

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电源子接口、第四通信子接口、第五通信子接口、第六通信子接口和第二接地子接口;

其中,第一通信子接口、第二通信子接口、第四通信子接口和第五通信子接口采用通过USB的数据信号D+、D-实现快充的快充协议;

第三通信子接口和第六通信子接口采用通过USB的配置信号CC实现快充的快充协议;

第一电源子接口和第二电源子接口采用通过联发科MTK的调制信号实现快充的快充协议。

可选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子接口、第二通信子接口、第四通信子接口和第五通信子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转换识别模块包括:

信号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源子接口、所述第一通信子接口、所述第二通信子接口、所述第三通信子接口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接收到的第一信号,以及检测所述第二电源子接口、所述第四通信子接口、所述第五通信子接口、所述第六通信子接口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接收到的第二信号;

判断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信号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快充,依据所述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快充;

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支持快充时,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在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快充时,确定所述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

信息转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传输信息,将所述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将所述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

信息传输子单元,用于将转换得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口,将转换得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口;

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闭合,以实现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充电。

可选地,所述控制子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所述供电设备不支持快充,和/或,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快充时,控制所述开关闭合,以实现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普通充电。

可选地,所述供电设备包括适配器或主机设备。

基于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快充系统,包括:供电设备、终端设备,以及一端与所述供电设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快充线,所述快充线为前文所述的快充线。

本申请提供的快充线和快充系统中,转换识别模块通过检测第一接口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确定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快充;检测第二接口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快充;并在确定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均支持快充的情况下,确定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和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传输信息,将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将该信息发送至第二接口,将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将该信息发送至第一接口,在完成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间的协议握手后,控制开关闭合,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充电。针对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分别采用不同快充协议的场景,本申请能够实现多种不同快充协议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快速充电。

此外,本申请在对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充电时,如果第一通信子接口与第四通信子接口接通、第二通信子接口与第五通信子接口接通,那么本申请提供的快充线还支持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间进行数据传输,即实现了在快充模式下进行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快充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快充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转换识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快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快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快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快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快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快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快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快充线包括第一接口100、第二接口200、开关(S)300和转换识别模块400。其中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分别用于连接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示例性地,本申请以第一接口100连接供电设备,第二接口200连接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申请还可以选择第二接口200连接供电设备,第一接口100连接终端设备。

本申请中的供电设备指的是能够输出电能的设备,例如适配器、主机设备、移动电源等,终端设备指的是需要进行充电的设备,例如手机、PAD、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适用不同的快充技术。

目前常用的快充技术所采用的快充协议包括:高通(Quick charge)协议、华为快充协议、USB PD(USB Power Delivery,USB功率传输协议)、MTK(MediaTek,联发科)协议、VOOC(Voltage Open Loop Multi-step Constant-Current Charging,电压开环多步恒流充电)协议等。

这些快充协议根据其实现方式不同,可大致分为三个大类,即:

类别1:通过USB的数据信号D+、D-实现快充的快充协议;

类别2:通过USB的配置信号CC实现快充的快充协议;

类别3:通过MTK的调制信号实现快充的快充协议。

其中CC(Configuration channel,配置通道)仅为示例性命名,指的是具有快充协议传输的信号。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其他具有快充协议传输的信号还可以例如包括苹果手机的ID0、ID1等。

针对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采用不同快充协议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快充线中的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检测第一接口100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确定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快充、检测第二接口200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快充、并在确定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均支持快充的情况下,进一步确定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和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传输信息,进而将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将该信息发送至第二接口200,将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将该信息发送至第一接口100。

在完成第一接口100与第二接口200间的协议握手后,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闭合,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充电。

下面结合图2、图3所示,申请人将对本申请中的第一接口100、第二接口200和转换识别模块40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第一接口100包括第一电源子接口VA、第一通信子接口DA1、第二通信子接口DA2、第三通信子接口DA3和第一接地子接口GND。第二接口200包括第二电源子接口VB、第四通信子接口DB1、第五通信子接口DB2、第六通信子接口DB3和第二接地子接口GND。

其中DA1、DA2与DB1、DB2采用通过USB的数据信号D+、D-实现快充的快充协议,即类别1包括的快充协议;DA3与DB3采用通过USB的配置信号CC实现快充的快充协议,即类别2包括的快充协议;VA与VB采用通过MTK的调制信号实现快充的快充协议,即类别3包括的快充协议。

如图3所示,转换识别模块400包括:信号检测子单元401、判断子单元402、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403、信息转换子单元404、信息传输子单元405和控制子单元406。具体地,

信号检测子单元401,用于检测VA、DA1、DA2、DA3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接收到的第一信号,以及检测VB、DB1、DB2、DB3接收到的第二信号。

判断子单元402,用于依据所述第一信号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快充,以及依据所述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快充。

具体例如,若检测到DA1、DA2接收到的第一信号中出现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连接的情况,则判断供电设备支持快充,若检测到DB1、DB2接收到的第二信号中出现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连接的情况,则判断终端设备支持快充。若检测到DA3接收到的第一信号中出现配置信号,则判断供电设备支持快充,若检测到DB3接收到的第二信号中出现配置信号,则判断终端设备支持快充。若检测到VA接收到的第一信号中出现调制信号,则判断供电设备支持快充,若检测到VB接收到的第二信号中出现调制信号,则判断供电设备支持快充。

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403,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402判断供电设备支持快充时,确定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以及在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402判断终端设备支持快充时,确定所述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

具体地,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403确定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和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首先判断信号属于哪个大类别,即信号属于类别1、类别2还是类别3。在确定信号属于某一大类别后,再去确定信号属于该大类别下的哪个具体的细分类别。具体地本申请中:

类别1对应下的细分类别可以包括:高通协议、华为快充协议、VOOC协议等;

类别2对应下的细分类别可以包括:USB PD等;

类别3对应下的细分类别可以包括:MTK协议。

以上分类仅作为本申请示例性说明,不作为本申请在协议分类上的限制。

信息转换子单元404,用于在所述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403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传输信息,将所述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将所述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

信息传输子单元405,用于将转换得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口,将转换得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口。

具体地,假设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403确定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为类别1,且进一步通过检测DA1和DA2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后,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获得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在获得第一传输信息时,如果需要回复信息,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A1和DA2发送回复信息;如果该第一传输信息需要转换,则信息转换子单元404将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即将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

此时信息传输子单元405将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转换得到的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发送至第二接口200,从而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终端设备。

假设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403确定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为类别2,且进一步通过检测DA3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后,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获得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在获得第一传输信息时,如果需要回复信息,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A3发送回复信息;如果该第一传输信息需要转换,则信息转换子单元404将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即将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

此时信息传输子单元405将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转换得到的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发送至第二接口200,从而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终端设备。

假设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403确定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为类别3,且进一步通过检测VA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后,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获得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在获得第一传输信息时,如果需要回复信息,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VA发送回复信息;如果该第一传输信息需要转换,则信息转换子单元404将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即将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

此时信息传输子单元405将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转换得到的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发送至第二接口200,从而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终端设备。

假设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403确定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为类别1,且进一步通过检测DB1和DB2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后,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获得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传输信息。在获得第二传输信息时,如果需要回复信息,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B1和DB2发送回复信息;如果该第二传输信息需要转换,则信息转换子单元404将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即将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

此时信息传输子单元405将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转换得到的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发送至第一接口100,从而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供电设备。

假设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403确定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为类别2,且进一步通过检测DB3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后,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获得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传输信息。在获得第二传输信息时,如果需要回复信息,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B3发送回复信息;如果该第二传输信息需要转换,则信息转换子单元404将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即将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

此时信息传输子单元405将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转换得到的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发送至第一接口100,从而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供电设备。

假设协议类别识别子单元403确定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为类别3,且进一步通过检测VB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后,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获得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传输信息。在获得第二传输信息时,如果需要回复信息,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VB发送回复信息;如果该第二传输信息需要转换,则信息转换子单元404将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即将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

此时信息传输子单元405将信息转换子单元404转换得到的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发送至第一接口100,从而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供电设备。

控制子单元406,用于控制开关S 300闭合,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充电。

本申请中,在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即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间完成协议握手后,控制子单元406控制开关S 300闭合,开始对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充电。

如果本申请中的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中至少有一方不支持快充时,即判断子单元402判断供电设备不支持快充,和/或,终端设备不支持快充的情况下,控制子单元406直接控制开关S 300闭合,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进行普通充电。

此外,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当接通DA1与DB1、DA2与DB2时,本申请能够实现在第一接口100与第二接口200间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当在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完成协议握手后,本申请不仅能够实现对终端设备快速充电,还支持在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而如果在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并未完成协议握手,而对终端设备进行普通充电的情况下,本申请在接通DA1与DB1、DA2与DB2后,依旧支持在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提供的快充线中,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检测第一接口100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确定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快充;检测第二接口200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快充;并在确定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均支持快充的情况下,确定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和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传输信息,将第一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二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将该信息发送至第二接口200,将第二传输信息转换为第一信号的协议类别对应的信息,将该信息发送至第一接口100,在完成第一接口100与第二接口200间的协议握手后,控制开关300闭合,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充电。针对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分别采用不同快充协议的场景,本申请能够实现多种不同快充协议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快速充电。

此外,对于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中至少有一方不支持快充的场景,本申请实现了对终端设备的普通充电。

特别地,对于有数据传输需求的场景,本申请通过接通DA1与DB1、接通DA2与DB2,从而支持第一接口100与第二接口200间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供电设备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由此本申请实现了一种在快充模式下或普通充电模式下,同时支持进行数据传输的快充线。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快充线兼具多种快充协议的转换功能和数据传输功能,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工作模式下,都可以达到理想的充电效果和数据传输功能。

为了更清楚地实现对本申请的说明,下面申请人以供电设备具体为电脑主机,终端设备具体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场景1:如图4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不带CC,手机不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D+、D-用于传输快充协议和传输数据,本场景中不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在开始充电前,快充线中的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断开。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A、DA1、DA2、DA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一接口1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1,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B、DB1、DB2、DB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二接口2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1。

由此,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A1和DA2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解析得到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A1和DA2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手机。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B1和DB2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得到解析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B1和DB2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电脑主机。

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通过协议握手完成快充约定后,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闭合,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

场景2:如图5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带CC,手机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CC用于传输快充协议,本场景中不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在开始充电前,快充线中的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断开。

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A、DA1、DA2、DA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一接口1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2,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B、DB1、DB2、DB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二接口2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2。

由此,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A3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解析得到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A3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手机。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B3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得到解析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B3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电脑主机。

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通过协议握手完成快充约定后,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闭合,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

场景3:如图6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带CC,手机不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CC用于传输快充协议,D+、D-用于传输快充协议和传输数据,本场景中不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在开始充电前,快充线中的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断开。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A、DA1、DA2、DA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一接口1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2,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B、DB1、DB2、DB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二接口2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1。

由此,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A3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解析得到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A3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手机。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B1和DB2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得到解析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B1和DB2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电脑主机。

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通过协议握手完成快充约定后,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闭合,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

场景4:如图7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不带CC,手机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CC用于传输快充协议,D+、D-用于传输快充协议和传输数据,本场景中不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在开始充电前,快充线中的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断开。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A、DA1、DA2、DA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一接口1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1,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B、DB1、DB2、DB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二接口2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2。

由此,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A1和DA2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解析得到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A1和DA2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手机。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B3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得到解析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B3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电脑主机。

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通过协议握手完成快充约定后,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闭合,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

场景5:如图8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不带CC,手机不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VA、VB用于传输快充协议,D+、D-用于传输数据。本场景不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在开始充电前,快充线中的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断开。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A、DA1、DA2、DA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一接口1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3,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B、DB1、DB2、DB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二接口2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3。

由此,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VA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解析得到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VA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手机。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VB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得到解析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VB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电脑主机。

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通过协议握手完成快充约定后,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闭合,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

场景6:仍如图8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不带CC,手机不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VA、VB用于传输快充协议,D+、D-用于传输快充协议和传输数据。本场景不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在开始充电前,快充线中的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断开。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A、DA1、DA2、DA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一接口1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3,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B、DB1、DB2、DB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二接口2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1。

由此,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VA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解析得到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VA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手机。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B1和DB2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得到解析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B1和DB2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电脑主机。

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通过协议握手完成快充约定后,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闭合,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

场景7:如图9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不带CC,手机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VA、VB用于传输快充协议,本场景不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在开始充电前,快充线中的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断开。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A、DA1、DA2、DA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一接口1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3,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B、DB1、DB2、DB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二接口2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2。

由此,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VA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解析得到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VA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手机。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B3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得到解析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B3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电脑主机。

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通过协议握手完成快充约定后,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闭合,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

场景8:如图10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带CC,手机不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VA、VB用于传输快充协议,本场景不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在开始充电前,快充线中的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断开。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A、DA1、DA2、DA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一接口1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2,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对VB、DB1、DB2、DB3的信号进行检测,识别第二接口200的快充协议类别为类别3。

由此,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DB3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解析得到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DB3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二接口2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二接口200发送给手机。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进一步通过检测VB的信号,识别协议的细分类别,并且解析协议传递的信息。得到解析信息后,如该信息需要回复,则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VB发送回复信息;如该信息需要转换,则转换识别模块400将该信息转换为第一接口100所采用的快充协议的信号,通过第一接口100发送给电脑主机。

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通过协议握手完成快充约定后,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闭合,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

场景9:如图4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不带CC,手机不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D+、D-用于传输快充协议和传输数据,本场景中仅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在开始充电前,快充线中的转换识别模块400控制开关S 300断开。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对VA、DA1、DA2、DA3的信号进行检测,以及对VB、DB1、DB2、DB3的信号进行检测,判断得知电脑主机和手机中至少有一方不支持快速充电,由此直接控制开关S 300闭合,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普通充电。

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对VA、DA1、DA2、DA3的信号,以及VB、DB1、DB2、DB3的信号的解析,确定存在数据传输需求时,转换识别模块400接通DA1与DB1,接通DA2与DB2,从而建立电脑主机与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电脑主机对手机进行普通充电的同时,支持电脑主机与手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场景10:如图5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带CC,手机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CC用于传输快充协议和/或VA、VB用于传输快充协议,D+、D-用于传输数据,本场景中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CC传输快充协议完成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协议握手的实现过程可参考前述场景2的实现过程,通过VA、VB传输快充协议完成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协议握手的实现过程可参考前述场景5的实现过程,在此申请人不再赘述。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转换识别模块400在控制开关S 300闭合,实现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的同时,还用于接通DA1与DB1,接通DA2与DB2,从而建立电脑主机与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的同时,支持电脑主机与手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场景11:如图6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带CC,手机不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CC用于传输快充协议和/或VA、VB用于传输快充协议,D+、D-用于传输快充协议和传输数据,本场景中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果电脑主机和手机均支持快充,那么当通过利用CC传输快充协议时,本实施例中完成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协议握手的实现过程可参考前述场景3的实现过程,当通过利用VA、VB传输快充协议时,本实施例中完成第一接口100和第二接口200间协议握手的实现过程可参考前述场景8的实现过程,在此申请人不再赘述。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转换识别模块400在控制开关S 300闭合,实现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的同时,还用于接通DA1与DB1,接通DA2与DB2,从而建立电脑主机与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电脑主机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的同时,支持电脑主机与手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中,如果电脑主机和手机中至少有一方不支持快充时,转换识别模块400直接控制开关S 300闭合,从而电脑主机对手机进行普通充电。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接通DA1与DB1,接通DA2与DB2,建立电脑主机与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对手机进行普通充电的同时,支持电脑主机与手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场景12:如图7所示,快充线的一端连接电脑主机,另一端连接手机,其中电脑主机不带CC,手机带CC。

电脑主机和手机中的VCC、GND分别与快充线中的VA/VB、GND连接,CC用于传输快充协议,D+、D-用于传输数据,本场景中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对VA、DA1、DA2、DA3的信号进行检测,以及对VB、DB1、DB2、DB3的信号进行检测,判断得知电脑主机和手机中至少有一方不支持快速充电,由此直接控制开关S 300闭合,电脑主机开始对手机进行普通充电。

同时,转换识别模块400通过对VA、DA1、DA2、DA3的信号,以及VB、DB1、DB2、DB3的信号的解析,确定存在数据传输需求时,转换识别模块400接通DA1与DB1,接通DA2与DB2,从而建立电脑主机与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电脑主机对手机进行普通充电的同时,支持电脑主机与手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以上仅仅是对本申请涉及的个别场景进行举例说明,而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制。可以理解地,凡是与本申请保护的核心思想一致的其他场景,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最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快充系统,该快充系统包括供电设备、终端设备,以及一端与所述供电设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快充线,所述快充线为前文所述的快充线。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快充线和快充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